洒云天 第十一章 漂亮的亲王大人
作者:海缇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旧的驻藏大臣已经撤职查办,新的正跟着康亲王大人准备一同进藏。

  三天后何渭南才见到从松赞林寺回来的妙妙和阿布,后面跟着一个嬉皮笑脸的年轻人,不顾阿布的冷眼一口一个妙妙叫的亲热。

  听见康亲王到了中甸,赵霁云随扈,阿布觉得最近这些事情很有点阴魂不散的味道。

  这个硬要跟来的家伙是宝兴木坪土司的小儿子,据说他娘是老土司的汉人小妾,加上汉藏边界的土司们很早就开始设立家塾,聘请汉族僧人共同教授自己的子弟,汉文的《四书》、《五经》、《孝经》、《女儿经》等和藏语佛教等作为基础教材,所以他会说汉话,还有个像女人一样的汉名叫德秀。自从有一次他碰上土匪,妙妙出手救过他后就被缠上了,每年都算着时间等在路上,想把妙妙拐回自己的土司寨子。任凭阿布使出浑身招数都挡不掉这朵烂桃花。

  因为阿布不喜欢康亲王,妙妙也不想跟他打交道。当年两人认识的时候她才四岁,阿布十岁,一个四岁的娃娃记性有多好?只有阿布耿耿于怀而已。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她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千金大小姐,很多人和事都忘到脑后了。再说大家都长大了,各自都形貌大变。不要说只玩个一个月的五皇子青熙,就是同行更久一点的赵霁云她都不记得他的长相。七年前何渭南找到她时冲上来抱着她悲喜交加,她还差点以为碰上了色狼。

  妙妙指指北方:“松赞林寺,反正这里有喋巴(营官),你们找他不是更便宜?”

  “我们是想找你做向导。”何渭南眼巴巴看着小师妹,“你知道的,师父离开后,西藏有些乱。”向导他们也有,但毕竟这次来的是一个亲王一个一品大臣,别的人他和赵霁云都信不过。亲兵们都是第一次进入藏区。

  有些话点到为止。

  朝廷派去接任秦梁的驻藏大臣不得力,连撤两任,西藏这些年并不太平。各位大小土司和活佛们心思活络,小动作不断。只是朝廷忙着对付东边的倭寇,西边的鞑子,新皇帝忙着站稳脚跟。如今这个皇帝的眼珠子弟弟跑来,是不是代表着朝廷终于决定腾出手来稳定西藏?

  那样也好,妙妙想,至少生意好做,局势动荡,流寇四起,倒霉的不止是百姓,还有他们这些靠着茶叶和药材吃饭的马帮。不过随便一个大臣就可以搞定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派一个病歪歪的亲王前来?难道又出了什么事?

  妙妙微一沉吟:“让碟巴带你们先去松赞林寺吧,那里有一些很好的格西,可以给亲王大人看诊,记得带上礼物,我这里有上好的原山茶(勐库一带出产的老叶子茶),原本是拿来送礼用的,还要去外面买一点。”在西藏,跟土司的关系可以不好,但是跟寺庙和教派的关系一定要铁。原山茶是普洱茶中的道地货,醇香味浓,活佛、高僧、贵族都爱饮用,所以就特别的珍贵。

  “我们带了。”何渭南也知道这个道理。出丽江的时候就收购了一大批上等茶叶,光驮礼物的马帮就雇了三个。

  “那好,你们的目的是拉萨?”

  “是啊。”

  “那一起走吧。”妙妙想,反正都是同路,还有钱可拿。不过她不会想到,这之后的路是她一生最艰难的一段。

  见阿布垂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妙妙捅捅他的腰眼:“我都不记得他们啦。麻雀飞在树梢,鸡鸭赶进笼子。本就不是一样的人,走完这一趟,以后再不会有交集的。”

  阿布这个小心眼的家伙,上次听见康亲王就拉着脸跑路。其实人家是天潢贵胄,什么美女没见过?哪会记得她这么一根狗尾巴花。

  康亲王青熙是把妙妙给忘记了,可是赵霁云在这,他怎么也能想起来赵守备那位倒霉的未婚妻秦妙音跟自己之间还有先皇的一封赐婚圣旨。他的记性可比妙妙好的多,再加上这些年他就一危重病人,虽然借着看病的名头四处游山玩水公费旅游,但是周围嬷嬷侍女侍卫郎中一大堆,日复一日跟老妈子一样围着自己打转,实在没有什么新鲜事可言。他进了昆明,自有人告诉他赵霁云失踪多年的未婚妻横空出世的消息。他方想起十几年前那个活蹦乱跳精力旺盛像皮猴子一样的小姑娘,当年自己也顽劣的让哥哥头疼。

  见马帮的马锅头们口沫横飞的讲起那位在丽江中甸一带鼎鼎大名的秦十娘,赵霁云眉头紧锁,一脸晦暗莫明。而亲王大人来了兴趣,指名要见妙妙。

  康亲王跟李瀚文一样开始了轻微的高原反应,淹留在中甸休养。他带来的一千名亲兵都驻扎在中甸郊外,朵朵帐篷围成了一个小城池。妙妙恍惚了一下,记忆里也有这样的一座壮观的帐篷城。当年那个举着自己笑眯眯叫“妙妙宝贝”的老爹已经成了鹤庆郊外的一抔黄土。思念顿时像野草一样急急伸展破土而出,眼睛里水汽弥漫。她擦了擦眼睛,低头跟着何渭南走进军营。

  青熙正半躺在大帐里,看见妙妙的兴奋并不能缓解他的头疼。

  妙妙看见的是一个很漂亮,很干净,削瘦的白衣少年,皮肤白得透明,乌沉沉的瞳仁泛着清润的光泽,像是个白瓷偶人一样精致易碎。看着她走进来,淡的没有血色的薄唇一勾,平静无波的眼神突地泛出层层异彩,眸光流丽,令人不可逼视。

  这要是个女的,不就是活脱脱的妖孽?妙妙看的发呆。

  “好看么?”青熙问。

  妙妙老实点头。记忆里面怎么也搜不出这样的面孔,看来他的变化不是一般的大。

  青熙看见赵霁云眼底聚集的风暴,笑得更欢,这丫头跟小时候一样缺心眼,当年叫她跳江就跳江,可乐的很。没看见未婚夫就在旁边要吃人了么?不过小丫头眼圈红红的好像哭过,她穿着宽袍大袖的青色及膝藏袍,辫子盘在头上,辫梢上结着鲜艳的红穗子,进藏的赶马人都这么穿。她的身上已经看不出半点当年那个粉团团的小姑娘模样,就是一个微黑的俊秀少年。看来她跟自己站一起,还真是雌雄莫辩。亲王大人最恨别人说他像女人,但是他自己胡思乱想却一点也没感觉心态扭曲。

  他伸手一招:“过来些,让本王看看。”

  见七师兄眼观鼻鼻观心,妙妙只好磨磨蹭蹭的走上前去。亲王大人嫌大帐里光线不好,连声叫人掌灯。几个内侍鱼贯而入,顿时帐篷里被几百只蜡烛照的耀眼辉煌。

  这厮真是奢侈啊。妙妙看了一眼外面亮晃晃的日头无语。

  青熙亲自拿过一盏灯示意:“妙妙,再过来些。”

  妙妙已经走到他的床榻旁,愣了愣,弯下腰。

  青熙拿着灯凑上去晃了晃,满意一笑:“眼睛还是翠色的。何老七,总算你没有弄个假货来骗我。”

  妙妙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这也有必要造假?

  赵霁云看出康亲王对妙妙的兴趣,他有些焦躁,这个小丫头自从重逢后就没有正眼看过他,枉他惦记了这么多年。而莫桐让他见了妙妙以后就没了下文,只告诉过自己一句:妙妙从来没有隐姓埋名。他马上就明白了。但是什么辩解的话也说不出口,总归是赵家亏欠她的。父亲的遗愿是找到妙妙并且与她成亲。他是诚信的商人,这辈子唯一一次失信毁了赵家的基业,这让他死不瞑目。但是明显赵家别的人不这样想,他们对妙妙恨之入骨。

  所幸亲王大人体力不支,没多久就有内侍暗示送客。

  见他没有更多为难,何渭南暗暗松了口气。据说这位亲王自从中毒之后性情变得古怪难测,十二万分的难伺候。当时在昆明,他就要自己和赵霁云随扈,理由是他们是熟人。后来到了丽江又打算要妙妙做向导,不知道安的什么心。

  他们走出营门,等在那里的阿布迎上来。

  懵懵懂懂走出来的妙妙看见阿布好像又活过来似的,抓着阿布低声八卦:“天哪,那个五皇子长得很真漂亮,我都看呆了,这一路上有了对比,李瀚文安全多了。”

  “很好看吗?”阿布懒洋洋的问道。

  “是,没见过这么好看的人,还有一股说不出的香味。唉,你说,我们也运过香料,各种各样的香料加尔各答都有,可是帐篷里的香味我从来没有闻过。”

  “你是狗吗闻一个男人的味道干什么?”阿布的声音带着干巴巴的拗怒。

  何渭南闷头吭哧吭哧的笑,老九看样子是醋劲大发了。

  妙妙见他口气不对,涎着脸凑上去:“那个家伙像个女人,哪有你好看。”

  “我怎么样?”阿布别过脸不理她,拍开巴上来的小手。

  妙妙干脆扑到他背上,拼命巴结:“你是个顶天立地的勇士,跟个娘娘腔比什么。”

  见她埋汰眼中钉,阿布心情大好,一把背起她就跑,妙妙伏在他背上大笑。他刚才一靠近营帐感觉像是踏进别人的领地,一种被暗中窥视的感觉让他心中惕惕,像刺猬一样竖起了全身的防备,还是早点离开为好。

  迟了一步送出来的赵霁云看见的只是一个叠加的背影和洒落一地的笑声。

  何渭南等着他:“看见没,妙妙喜欢老九。”见赵霁云面无表情,他沉声道:“我不知道你是怎么说服老二,但是我不觉得妙妙会肯嫁给你。”

  “我在老爹坟前发了重誓。”事关父亲,赵霁云揉揉额头,这事就变得很麻烦,当年自己毕竟年纪太轻,以为这桩婚事可以让自家得益,可惜事与愿违。汉人礼教甚严,女子大都是从一而终,就算是未婚夫死了守寡的都有。但是云南汉夷杂居,风气远比中原宽松,他也不是没想过妙妙会嫁别人。除了深深叹息,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何渭南拍拍他:“再说先皇还曾有旨意让妙妙跟里面那位,你前途正好,别因为一念之差把自己搭进去。”

  就是无意中跟皇家抢了一次媳妇才麻烦,要是当年顺顺当当娶了妙妙也没这个顾忌。现在娶不娶只怕都由不得他了。特别是那位亲王心思诡秘,从不按理出牌。赵霁云疲惫笑笑:“还是叫妙妙小心王爷才是。”看那眼神,只怕不能善了。

  “你说王爷找妙妙干嘛?”何渭南心头揣揣。

  赵霁云摇头:“不知道。但是这位王爷可不是当年那个大咧咧的小孩子了,这些年死在他手里的人还少吗?咱们小心些,别走这一趟连身家性命都搭进去。”

  两人一时无语,高原的风呼啦啦的吹过营帐,带来了草甸子上野花的香气。

  “今晚我请客。”赵霁云看着远处那个小点,做了个决定:“总要给妙妙一个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