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生的日子里 第九章 哥哥
作者:茱竺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八月十三日,大舅舅陪着苏瑾回府了。据说楚侯爷,也就是锦姐儿的外公和四舅舅这次也一起回来了。

  锦姐儿、玉姐儿、敏姐儿上完宋先生的课时,苏夫人身边的大丫头珍珠亲自过来传话,“夫人请三位姑娘去正房,大少爷回来了。”

  锦姐儿回头吩咐四喜,“叫个小丫头去把我给大哥哥准备礼物拿到正房去给我。”

  四喜躬身应下,转头去吩咐小丫头去找家中的六欢拿东西。

  锦姐儿她们到正房的时候,苏夫人正围着苏大少爷看了一圈,看完含泪说,“瘦了,也高了。”

  锦姐儿一个箭步扑到苏夫人身边,扭着头看自己的哥哥,很大声地叫:“哥哥”。

  瑾哥儿很高,以锦姐儿目击,应该比自己的老爹还要高。眼睛很明亮,鼻子高高的,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

  锦姐儿目不转睛盯着瑾哥儿看,瑾哥儿把她抱起来,“妹妹还是那么胖嘟嘟的呀。”

  同时,玉姐儿和敏表姐都行礼,被几个女孩子的眼睛亮晶晶地盯着,瑾哥儿赶紧承诺已经带了很多礼物回来给大家,明天一定分到手上。玉姐儿和敏表姐红着脸争辩才不是急着要他的礼物呢。

  被抱着的锦姐儿很纠结,虽然哥哥的怀抱让她很自豪,但是小孩子不是胖点可爱吗?不管了,帅哥的怀抱,要把握住。于是她紧紧抱住哥哥的脖子,想了想,抬头洋洋得意地跟哥哥说,“哥哥,我的名字跟你的名字是同音的。”又说,“哥哥,你可回来了,我想跟你学骑马”

  瑾哥儿含笑点了点头,“骑马是很辛苦的,到时候你可别哭鼻子”。锦姐儿赶紧发誓,绝对不会哭,还会在哥哥的教导下成为全京城骑术最好的女子。瑾哥儿刮了刮她的鼻子,笑话她大言不惭,两个人说了好一会话,瑾哥儿才把锦姐儿放下。

  四喜在旁边递上锦姐儿做的礼物,她赶紧送给哥哥,“哥哥,这是锦儿亲自做的小东西,送给哥哥用。”

  瑾哥儿很吃惊,跟苏夫人说,“娘亲,锦妹妹这么小不点,也会做礼物给我了。”

  苏夫人笑得很开心,笑意从心底一直洋溢到眼角,“你快别说了,当心锦姐儿咬你。”

  锦姐儿很惆怅,自己现在还是又矮又胖,小时候还咬过人,这些短处,都被哥哥娘亲拿来取笑。

  瑾哥儿又把锦姐儿抱上炕,跟瑾姐儿说带了什么礼物回来给她,说了一通,锦姐儿很大度地表示忘记方才的被取笑了。锦姐儿问了大舅舅还在不在家中。结果苏夫人说,大舅舅还赶着回家,等中秋后,再带他们几个一起去拜见下外公、舅舅们。

  一行人到了苏老夫人那里,又是一番契阔。苏老太爷很喜欢大房的两个嫡孙,晚饭后一改平时极少跟大家一起用餐的习惯,还破天荒留下来听着瑾哥儿跟大家绘声绘色地讲述边关生活故事。

  大家一直闹到戍正,锦姐儿和苏老夫人都开始打哈欠了,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散了。

  瑾哥儿住在外院,苏老夫人担心他很久没有回家,不知道院子中的人收拾得怎样了,院子中的仆人服侍得好不好,特意让身边的丫头瑞儿跟他回去检查一通。

  第二天,瑾哥儿就派丫头给大家送礼物,送到锦姐儿手上的是色彩鲜丽的纱巾,看得出来是胡女惯常用的。锦姐儿很喜欢,这在前世可以想买都买不到的纱丽。

  下午的时候,二哥瑜哥儿也回来了。这个哥哥,锦姐儿见得比较多,而且她之前给二哥写信特别要求了要什么礼物,瑜哥儿已经答应给她的礼物。因此见面的时候,锦姐儿有点迫不及待地伸手要礼物了。

  瑜哥儿比瑾哥儿要瘦一点,白一点,这就是书生和武夫的区别呀。不过两个哥哥都是长身玉立的身形,让锦姐儿对自己未来摆脱又矮又胖的形象,向高挑苗条的身材发展很好信心。

  玉姐儿在一旁好奇问,“妹妹要二哥带什么礼物呢?”

  瑜哥儿递给锦姐儿好几筒画,“咱们的妹妹就是让我做苦力呀。”

  锦姐儿小心翼翼把画递给身边的四喜,让她找小丫头先送这些画回家,“我对二哥哥读书的书院很好奇,就让二哥哥画了几幅书院的风景人物画,明天先生沐休,二哥哥、姐姐、还有敏表姐,你们都去我那里,我们一起看看二哥哥的画。好不好?”

  瑾哥儿赶紧说,“还有我。”

  庆哥儿犹豫了下,“我也去。”

  锦姐儿抿着嘴笑了,“都去都去,娘亲,你去不去呀。”

  苏夫人连忙摆手,“你们几个孩子一起玩好了,我要是去了,岂不是成了大煞风景的人?”

  苏老夫人倒是很感兴趣,她敲定,反正明天是八月十五,大家在后花园午宴,午宴前赏画。下午继续玩,晚上到位置最高的望月亭赏月。

  苏夫人其实也好奇那画画得如何,谨习书院长什么样子,所以也顺水推舟,反正她明天都要到现场安排午宴的事情。

  中秋节前,各家送礼拜访已经忙完一轮,所以到了中秋节这天,苏夫人其实反而清闲下来。午宴的事情也有得力的婆子丫鬟安排,苏夫人检查了一次安排,就吩咐下去。然后赶往后花园。

  苏老夫人、哥儿们、姐儿们都已经在碧漪湖边逗湖里的金鱼玩。苏夫人见了不免罗嗦一句,“你们可别喂太多鱼食,那些鱼笨笨的,吃撑了还会继续吃的。当心撑坏了它们。”

  锦姐儿抢先过去,来着苏夫人到湖边布置好的案桌前,“娘亲,就等你了,祖母说一定要等你一起来二哥哥的画。”

  这个案桌很大,众人围在桌子旁边,苏老夫人坐在中间,瑜哥儿将画展开,“我们先看这一幅,这幅画是书院的俯瞰图,是我专门爬到后山看了画下来的。”

  谨习书院很大,占了山边很大的面积,依次是讲堂区、学员起居处、先生们起居处,靠近后山那一片就成了骑射练习区。

  接着大家看了每个分区的具体画,敏姐儿忍不住问,“女子书院是不是也差不多是这样子呢?”

  瑜哥儿想了想,“我听说比我们书院还要大,旁边还有个大湖,慎思学院的先生都是每人一个院子的,我们书院的先生虽然也是每个人

  一个院子,但是据说先生住的院子面积不如她们的大,不过我也没有去过,等敏表妹去了,也画几幅画回来给我们看看。”

  敏姐儿连忙应下,锦姐儿赶紧截着说,“敏表姐画的,也归我。”

  大家哄堂大笑,锦姐儿一本正经地说,“这些画,我都要挂在书房中。”

  苏夫人抱着锦姐儿说,“书院虽然好,不过京郊也不是没有比它们更好的庄子,下次带我们的锦姐儿去见识见识,免得对着书院就满足。”

  锦姐儿跺了跺脚,“书院跟庄子有什么可比的地方呢?”

  苏夫人正色说,“京郊有些庄子是有钱都买不下来的,有一个秋水山庄,娘亲年轻的时候去过,春天的时候,整座山开满了桃花、樱花、梨花、李花,漂亮的不得了。从山上还有溪流留下,到山脚附近形成瀑布,瀑布底下有水潭,住在那里才是好玩的呢。冬天的时候,那里还有温泉”

  锦姐儿一听说有温泉,眼睛都亮了几度,“娘亲,是不是你上次说的,是你年轻时候一个闺蜜家中的山庄呀?”

  苏夫人笑着说,“你倒记得牢,以后有机会带你们去见识下,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机会呢。”

  锦姐儿心想,难道我的八卦杂志又可以多一桩轶事了?只是不知道以前这些事情拿来八卦行不行。不管如何,一定要找机会把这个庄子的主人的八卦打听一番。

  赏完书院的风景格局后,大家有对着瑜哥儿画的人物像评论一番,大家都批评瑜哥儿怎么可以这么敷衍,把每个人物的模样都画得差不多呢?除了衣服的颜色样式有区别而已。瑜哥儿则偷笑,那些都是男子们,怎么能随便画来给闺阁小姐看呢。玉姐儿她们听了,不敢吱声了,赶紧转去玩游戏。

  一起又玩了几轮游戏,午宴就摆在湖边了。今年的月饼有锦姐儿牛刀小试的梅花型月饼,馅用的正宗的白莲蓉,这也是锦姐儿在前世最喜欢吃的月饼。还有栗子馅的月饼,也是她的最爱。大家试吃了她做的月饼后,都大赞一番。苏夫人还兴奋地装起几匣子月饼,让送到楚府和周府。

  午宴后,大家都在湖边的水榭里面午睡。可能是从前天瑾哥儿的归来一直兴奋到现在,大家这一觉都睡得很沉,等到了下午,分了两船,到湖中戏水去了。湖里面的荷花已经谢了大部分,但是船行其中,大家还是兴致勃勃的。锦姐儿甚至觉得,应该找机会试试还会不会泅水,如果不会一定要学习。

  回到岸上,就是赏菊花的时候,苏老夫人让每个孩子都对菊花交一个功课,画画也行,写诗歌也行,讲故事也行,只要跟菊花有关就算过关。苏大哥吟了一首诗,苏二哥画了一幅画,敏表姐弹了一个曲,玉姐儿背了一首赋,庆哥儿也背了一段文,锦姐儿砌了个花茶。锦姐儿砌的花茶,就是菊花枸杞茶,放了江南的菊花、西边来的枸杞、再加点冰糖、甘草,润而不燥。

  苏老夫人点了“状元”,把赏赐给了苏二哥的菊花图,又大大鼓励了一番锦姐儿对厨艺的追求。大家热热闹闹地直到月上中天,夜深露重,才各自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