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生的日子里 第七十七章 薨逝
作者:茱竺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消息传到宫外,有能力竞争太子宝座的皇子们及其母族都各怀心思,皇后的母族崔家反而异常沉默。皇后异常的固执,让皇帝也没有办法,只好下旨宣召崔家太夫人入宫劝皇后服药。皇后娘娘肯见崔家太夫人,但是崔太夫人也无法说动皇后,从中宫出来后,她一路哭着向皇帝请罪。待崔太夫人出宫后,皇后娘娘向皇帝明确表示不会再见崔家的人,但是希望可以见见江东王。宫外不少人都在打听皇后的病情,消息传到外地,异地的皇子也开始心浮气躁,毕竟皇后如果薨了,继后的儿子就是嫡子。

  与此同时,宫内也是各种激流暗涌,一开始还有妃嫔和皇子日日在中宫外跪求皇后用药,后来皇帝撞见的次数多了,就烦了。再加上皇后身边服侍的令姑姑求见皇上,要求给皇后最后的日子归还清净,皇帝沉默了良久,终于下了禁令,未经传召,不许任何人接近中宫,违令者重罚。这样中宫才恢复了一些往日的安静。

  九月二十日,皇帝发布诏令,召各地的皇子,包括江东王迅速回京。京城人心浮动,苏锦想着应该是皇后身体日渐衰弱,恐怕支持不了多长时间。嫡母病重,从孝义来说,所有皇子都应该回来方便尽孝。十月二十日,所有的皇子都已经赶回京城。但是并无诏令召他们入宫见皇←,..后。事实上皇后只允许江东王见她。其他皇子就算入宫,也只能在中宫外叩头完礼即可。江东王去见皇后,足足谈了半个时辰。之后江东王就脚步虚浮地走出中宫。江东王在中宫前发了半天呆,才接着去见皇帝。据闻二人密谈了良久,等到江东王从皇帝议事殿出来的时候,两眼通红,皇帝当时屏退了所有下人,所以谁也不知道他们谈论了什么。

  宫外宫内的各股势力对此很是心焦,但是奇怪的是江东王此后却再无举动,只是整天守在中宫皇后身旁,不只不再去见皇帝,也不见其他人。看见江东王如此。不少暗地里的力量才松了一口气,他们最担心皇帝因为皇后病重。皇帝念及旧日恩情,为了皇后娘娘,复立太子,但是这样看来,又不像是这种风向。

  宫中气氛凝重,京城上空也弥漫着紧张,除了各个边关的守军不动外,京城附近的守军却是领命加强守护京城安全。各个皇子入京。携带随从的人数和兵器都是有规定的。皇子回京后,不经传召是不允许擅自入宫的,他们只许停留在自己的王府中。各个王府都有皇帝的禁卫军负责监视着。

  京城各种消息满天飞。苏锦不禁万分担心,朝代更替都会伴随着铁血历程,这一切不会这一年发生吧,想到这里,她万分后悔当初结婚就不该留在京城,特别是现在许承周在京城当差,首当其冲。最后还是许承周安慰她,仔细分析局势给她听,皇上身体好着呢,这次异动,只是为了预防万一,毕竟皇后如果去了,各个皇子都需要为嫡母送一程的。苏锦听了,才放心些,只要皇上身体还好,就表示局势还在把握中。想来皇帝今年估计也不过四十多岁,正值壮年,只要没有被别人害,相信活多二十多年都是没有问题,不过皇帝的那些年长的儿子们估计日子不大好过呀,皇家的事情,虽然苏锦不愿意多碰,但是为了自家的安全,也需要密切关注下局势。但是虽然苏锦心中很多疑问,但是也不敢轻易与楚王府的敏侧妃联系,毕竟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注意自己不要站队或者被站队。

  十月二十五日,宫中传来国丧的钟声,皇后薨逝,举国哀悼。由于皇后病重日久,葬礼的一切事宜,皇帝早已经着令宗人府和礼部提前准备好。皇后被葬在皇陵,等待皇帝百年后合葬,送葬出京城那日,苏锦没有出门去大街为皇后送别,她留在家中照看孩子,只是在后花园点了三支香遥敬皇后亡灵。许承周最近比较忙,一直到皇后平安入了皇陵后,才有空回家。

  国丧期间,禁止一切娱乐。这个禁令对于专心养儿为乐的苏锦来说,并无什么区别。相反,她还准备了一个紧急情况下可以轻装逃跑的包裹,有了孩子后,她发现自己之前一直安稳地做千金小姐,没有危机意识。但是从历史上来看,还是要备好一个轻便的重要包裹最为安全,以防万一,万一真的那么不幸,京城出现动乱,届时只需要拿起一个包裹就可以出门了。

  丧礼结束后,皇帝特许各个皇子在京城过年,年后再返回各自的封地。虽然很多人心痒痒,但是皇帝没有丝毫要商议立太子和继后的意思,而且皇后新丧,他们有贼心也没有贼胆提这个事情。从正月十六日起,各个皇子陆续启程回到自己的封地。江东王那边却发生了异动。先是封地被皇帝收了回来,只保留了江东王的称号。其次,皇帝宣布,江东王要去皇陵为皇后守孝三年,但是自此之后再也没有江东王的消息,包括三年后。

  据民间的野史说法,江东王并没有去皇陵,而是由一支军队保护着去了天涯海角。因为皇后死后,皇帝再也不容情,将江东王流放到荒芜地区。对于这个说法,苏锦半信半疑,苏锦想的是,如果江东王真是失踪了,要么就是皇帝把他杀了,要么就是皇帝把他放了。而皇帝不可能无声无息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就算杀也肯定有个冠冕堂皇的名目。而实际上官方的说法就是江东王失踪了。所以不可能是皇帝杀了江东王,而且江东王也不可能是被杀了。苏锦宁愿相信是皇后死前求情,皇帝已经将江东王送出中土,只要远离了整个帝国的势力范围,比如西域。比如海外,江东王生存下去的可能会更大些。而自己的儿子活下去。相对于绝望的皇后来说,还有什么比得上这个希望更加重要呢?

  江东王走后,朝中开始有声音要求皇上早立太子和继后,以稳天下民心,皇倒下谏议不理,只说等一年后再议。

  相对于朝中局势的浮动而言。许府内平静喜乐。浩哥儿的周岁礼到了。苏锦听说过孩子爬行阶段很重要,所以她一直鼓励浩哥儿爬行,而不是尽早学会走路。因此浩哥儿虽然一周岁了,但是喜欢到处爬。偶尔也能扶着东西站起来,跌跌撞撞走上几步。但是由于速度不如爬行快,所以他自己也不耐烦走路,更加喜欢四脚爬爬。

  苏夫人看见了,嗔怪苏锦不早日让浩哥儿学会走路和说话,苏锦却说不着急,小孩子爬行的样子多可爱呀,小孩子依依呀呀说着自己的语言的时候也很可爱,何必一切都要尽早学会呢。也不知道长时间爬行的原因。浩哥儿的手脚比同龄的孩子显得健壮不少。苏夫人很心疼地说,“幸亏不是女孩子,否则手脚这么大。多不好看呀。”

  浩哥儿的周岁礼,苏锦和许承周都不打算大搞,皇后新丧,虽然过了三个月的国丧期,但是还是尽量不要弄得过于喜乐,谁知道天家怎么看呢。因此苏锦和许承周只是在浩哥儿周岁这一天,请了关系最密切的亲戚到家中吃一顿饭,顺便看浩哥儿抓周。

  因此当日到场的也只不过是苏府、秦国公府、苏玉而已。许承周看着苏锦帮浩哥儿穿衣服的时候,很遗憾地说,“儿子,虽然周岁礼寒碜了点,但是爹爹已经替你准备了一份大礼,明面上的风光咱不要,这私底下的风光还是要的,对不对?”浩哥儿看见自家爹爹喋喋不休,觉得是在逗他玩,笑得眼睛弯弯的,露出四颗小牙齿。

  因为都是至亲的一家人,所以没有太严格分开男客女客,大家围在一起看浩哥儿会抓到什么。苏锦把浩哥儿放在桌子上的时候,浩哥儿看见这么多人围观,有点怯场,紧紧巴着苏锦,好奇地打量周围的人,看见熟悉的就甜甜一笑,看见不熟悉的就盯着看一会。

  苏锦就指着桌面上那么多东西,告诉浩哥儿,那里面有好玩的,让他去拿一样出来。浩哥儿打量完大家后,确定大部分都是认识的,便撒开手脚开始爬了。看见一样好玩的就坐好翻翻看看玩玩,然后一丢开继续爬,如此反复爬完一圈后,桌面已经是他到处乱扔的东西,苏锦心中有点紧张,儿子争气点呀,那个文房四宝或者小刀小剑啥的多好呀。浩哥儿爬到桌子另外一端,跟他爹爹腻味一阵,在他爹爹指挥下继续爬行挑东西,最后浩哥儿终于挑好他的宝贝了。他左手揪着一把小木剑,右手揪着一个小木琴,吭哧吭哧,好不容易拖着爬回苏锦怀中,然后用力拿小剑砸琴,倒也砸出一些琴声来。

  大家伙都有点傻眼了,苏锦暗自诽谤,儿子,你不会有暴力倾向吧,琴不是这样砸的。泰太夫人笑着说,“文武双全,好兆头来的。”苏锦抱起还在努力砸琴的浩哥儿,觉得脸都有点红了,这小暴力还能文武双全呀。

  被围观完,爬完,拖完,砸完的浩哥儿觉得有点累了,乖乖地伏在苏锦怀中,吃手指。最近苏锦在给浩哥儿戒奶,虽然每天晚上早上都有新鲜的羊奶给浩哥儿吃,但是平时正餐都不让浩哥儿吃奶。浩哥儿还不大习惯吃菜粥米糊,所以经常闹脾气,苏锦禁止大家理他,他要闹就让他闹,但是就是不许杨妈妈喂奶给他吃,等浩哥儿闹到饿了,还是乖乖向他娘亲投降,许承周很是心疼,但是苏锦在教育孩子上也有自己的坚持,许承周觉得她这样还是挺有意思的,护犊子劲大着呢,还是别跟她计较这些了。

  过完浩哥儿的周岁礼,苏锦终于又时间和心情来料理秋水山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