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生的日子里 第一百一十三章 启蒙
作者:茱竺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秦家有个女儿,闺名叫做霞光,名字颇有英气,可能是小时候在京城呆过,性子也是南方人少见的爽朗大方,今年九岁,跟朵姐儿玩得开心。

  朵姐儿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迈着还不大熟练的脚步,跟着秦家小姐在院子里面满地跑,玩着你追我躲的游戏。朵姐儿抓不着霞光姐姐的时候就跟在霞光后面哇哇乱叫,好不容易秦家小姐故意放慢脚步叫她抓住了,就仰着头咯咯直笑。

  一大一小的两个人在院子里面玩得热闹,把旁观的秦夫人逗得直乐,一个劲儿说,“孩子还是小的时候好玩,我们家姐儿像你们家朵姐儿那么大的时候,也是可爱的不得了,走路歪歪斜斜的,有时候一屁股坐在地上,也不哭,爬起来继续走,跟你们家朵姐儿一样胆子大。她爹爹那会儿每天抱着都不肯撒手,如今大了,过多几年就要出嫁了。”

  秦夫人越说越惆怅,苏锦听了觉得有趣,才九岁的年龄就联想到嫁人生子了,但是转念一想到现在还是粉团似的朵姐儿要说婆家,更加有点想象不出来。

  秦先生和秦夫人子嗣艰难,这么多年只得一个嫡女,偏偏这个秦先生虽然是个读书人,却无迂腐之气,也无风花雪月的花花肠子,端的是有情有义有承担的男子,他至今并未纳妾。◆,..听说秦夫人曾主动为他纳过一房良妾,却被秦先生当做妹子再嫁了出去。

  这样的男子在古代真是凤毛麟角了,苏锦这次有备而来,为秦夫人准备了一个很特别的礼物。那是菁华公主从普陀山求来的送子符,菁华公主的想法是。既然是灵验的东西,拿得越多越好,当时请了一大堆这样的送子符,苏锦怀朵姐儿的时候,就送了三个给苏锦,说是数量越多越能保护苏锦平安生产。

  苏锦哪里用得了那么多,留下两个,如今拿出一个送给秦夫人。“夫人和先生都还年轻着,指不定今年就有了一个儿子了。这是当初菁华公主从普陀山求得的送子符。我借花献佛,希望能为你们带来好运。”

  秦夫人这些年来也跑了不少寺庙。求神拜佛,但是始终求不得,对此心也淡了不少。人年纪大了,自然对神佛有了更多的敬畏,这些年来,她虽然面上不显,但是还是十分渴望能为自己夫君生一个儿子,继承香火的。因此这个礼物正得她的欢心。拿到手上。仔细端详了一番,再慎重放入自己衣袖中。

  朵姐儿和霞光玩累了,就回到屋子里面。霞光坐在窗边做针线活,朵姐儿在旁边跟着曾妈妈学习分线。秦夫人则是带着苏锦去了秦先生的书房,观赏他的收藏品。

  秦先生擅长书画,当年在京城的时候就小有名气,如今他的画作在外面更是行情不错。苏锦不仅看了秦先生的一些作品,还看了他平时搜罗到的古画名画。最后秦夫人还拿了一卷秦先生画的冬日麓山图,一定要送给苏锦。

  苏锦虽然很想要,但是又不敢造次,只说礼物太贵重了,需要等她夫君回来再说。秦夫人笑眯眯把画包好,拿到正房去。

  一直等到申时,许承周与秦先生才一起回来了,同行的还有许族长。浩哥儿还挂在秦先生怀抱中。苏锦吓了一跳,赶紧让浩哥儿下来,秦先生把浩哥儿抱得牢牢的,“哈哈,别责怪孩子,是我喜欢这孩子。”

  看见秦夫人,秦先生还把浩哥儿交到秦夫人怀中,“夫人抱一抱,这孩子是个有福气的。”转头看见了粉团似的朵姐儿,秦先生像个小孩子一样,高高兴兴地把端坐在罗汉床上的朵姐儿抱起来,还用胡子扎她。

  朵姐儿一开始呆呆地盯着秦先生的脸看,被秦先生的胡子扎得自己脸上发痒的时候,笑得明媚,还反手一抓,把秦先生的胡子抓了个正着。许承周见她玩得太厉害了,把她抱了过去,朵姐儿才依依不舍地放开秦先生的胡子。秦先生也不恼,自己用手梳着被弄乱的胡子,兴致勃勃地指挥着丫鬟沏上最好的碧螺春。

  浩哥儿跟着父亲去了书院,有大半天没有看见娘亲,这会子看见苏锦,就挣脱着从秦夫人怀抱中,扑进站在旁边的苏锦的怀中,他如今大了,也重了,苏锦差点保不住他,好不容易将他稳在怀中,坐在椅子上,细细检查他的脸蛋、手掌是否干净。

  浩哥儿虽然只是去了半天,但是魅力无边,居然拐回了不少礼品,他一边把这些战利品一一拿出来,一边给苏锦介绍说,这是哪位先生送的,那是哪位先生送的,足足拿了人家七八份礼物。

  苏锦笑盈盈地问,“该不会是把书院的先生都见了一遍吧?”

  许族长看来收获不错,红光满面,“我们在秦先生那里,碰见好几位书院的先生,还有麓山的院长,也见着了。我们家的承明得了秦先生的赞扬,如今已经进了书院。”

  秦先生一边惬意地喝茶,一边笑着说,“承明他是个不错的孩子,假以时日,必有成就。”

  秦先生一边说着,一边看了看浩哥儿,问道,“浩哥儿应该是四五岁了吧?”

  苏锦忙道,“今年四岁,平时在家里面都是吃喝玩乐,只是教他认了几个字,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小孩。”

  浩哥儿听得出娘亲是在损自己,嘴巴撅得高高的,“我还会画画。”

  苏锦不禁汗颜,他那个水平也敢说是画画,但是也不好当着别人的面太过于落了浩哥儿的面子,便笑了笑,低头摆弄着浩哥儿得来的那些礼物。

  秦先生在一旁突然问浩哥儿平时都具体学过些什么。苏锦努力回想了下,好像自己这个儿子一直被放养着,并没有认真学过什么东西。“教他认过字,画过画。读过诗,但是都是小打小闹,还没有正式入学启蒙。”

  许承周补充说,“带他骑过马,教他扎过马步。”

  苏锦越说越心虚,“平日里,他还是爱玩泥巴多点,哦,他还学会游泳了。”

  秦先生一边听着一边微微颔首。“有没有想过几时开始为他启蒙呢?”

  “六岁吧。”苏锦看了眼儿子,他似乎对大人们这段对话毫不在意。还在努力翻腾着那些礼物,还煞有其事地指挥着杨妈妈拿了个小匣子来装。

  秦先生也不知道是开玩笑还是认真的,“要不我来给他启蒙吧,我看浩哥儿是个不错的苗子,你放心,我们书院也有习武的功课,绝对是文武兼备的。”

  苏锦张大了嘴巴,哦。浩哥儿这么小。就有先生主动来做他启蒙先生?

  还是许承周性子够稳当,他波澜不惊,语气却又恰到好处地带着几分惊喜。“如果能得秦先生当犬子的先生,自然是最好不过了,但是他只有四岁,会不会早了点?而且书院离我们家还是远了点,让他一个人留在这里,我们夫妻俩都不放心。”

  这的确是个问题,苏锦是一定不会同意将浩哥儿留在书院中的,这么一丁点儿大的娃娃,也太拔苗助长了吧。

  秦夫人笑着亲自捧了一杯温开水喂朵姐儿喝,“你们别听他的,他这是老毛病犯了,一看见底子好的孩子,他就会爱才,也不想想浩哥儿才几岁,能留在书院吗?”

  秦先生讪讪笑了,他的确有这个习惯,每次看到聪明伶俐的孩子,就会主动问人家要不要送到书院来。但是富贵人家往往舍不得将孩子这么小就送到书院中,贫贱人家的孩子,他又嫌弃人家太淘气了。做先生做了这么多年,都做出了职业病。

  这会子看见浩哥儿,便觉得是难得一见的好苗子,脑子灵活,反应快,胆子也大,不搂文学武都有着不错的根基。他便又起了惜才之心。

  许族长在旁边听得羡慕,便建议道,“现在孩子还小,自然不好留在书院中。但是秦先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杭州城的,不如就让秦先生麻烦点,每次去杭州城的时候,去总兵府指点下浩哥儿好了。”

  秦先生眼睛一亮,他家本就在杭州城,只不过长年留在书院教授,所以家人都跟着搬来书院附近。但是每两个月,他是必定会回杭州城一次的,一般都会停留几天,一来见见自己娘亲和其他家人,二来也是去杭州城见见其他朋友,喝喝酒,再买些书籍,到街上淘些东西等等。

  秦夫人在一旁听得清楚,便笑着说,“可不是这个理呢,我们家这位时不时都要进城住几天的,有时候我跟囡囡也会跟着进城,到时候我们约上一起也跟着去乐一乐。”

  苏锦觉得这个办法可行,浩哥儿年纪尚幼,她是断然不会接受让他从小就离家求学的,如果真的需要离开家门,出外求学或者历练,也至少得是十岁之后了。

  许承周十分高兴,秦先生的学识,他是最清楚不过的,就算是全国范围内,也是前十位的。在江南更是数一数二的大儒人物,桃李满天下。如果浩哥儿得他教导启蒙,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他摸了摸浩哥儿的头,浩哥儿懵懂不知已经降临到他头上的好运,抬起头对着自己父亲笑得眼睛弯弯的,露出整齐洁白的小牙齿。

  于是乎,大家开始讨论拜师的事情。最后决定等苏锦他们回家后,再备好拜师礼,等秦先生回到杭州城的时候,再去秦府拜师。以后秦先生在杭州的时候,就将浩哥儿每天送去秦府学习半天,正式为他启蒙。

  许承周还一心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跟自己一样的文武双全的人,便让秦先生帮忙留意下有无合适的武术师傅,想替浩哥儿定下一个,学习武术的人,从小打好根基,将来也会事半功倍。

  朵姐儿在旁边听得有趣,当霞光姐姐问她,“等我们回杭州城的时候,你要不要上我家玩呀?我们家还有好多姐妹呢。”

  朵姐儿用力地点头,指着浩哥儿说,“还有哥哥。”浩哥儿眉开眼笑地拿了今天刚得的一块玉佩,递给朵姐儿,兄妹两个就着那一匣子新得的宝贝吱吱喳喳,说个不停。

  许族长看见秦先生要收浩哥儿为学生,对许承周更加看得起,决定回家后就跟家中的妻子说,以后要更加善待许承周一家,让妻子有空也要去跟苏锦多点走动走动。

  中秋节前,书院放了假期,秦先生带着家人回了杭州城。第二天,苏锦就带着浩哥儿、朵姐儿,再带上早已备好的拜师礼,去了秦府。

  当天完成拜师礼后,秦先生就单独留了浩哥儿,说要考核他一番。苏锦就拉着一步三回头看哥哥的朵姐儿留在内院,苏锦与秦夫人在后花园亭子中,一边喝茶一边吃着新鲜的桂花糕。霞光带着朵姐儿,还有秦府当中其他小姐们,一起在赏菊花。朵姐儿还不大懂得赏花,三番四次想把她觉得好看的菊花摘下来,霞光赶紧拉住她,告诉她这是什么菊,那是什么菊,朵姐儿跑来跑去,兴奋得满脸通红,还一直想拉苏锦去外面看花。

  在秦府吃完午饭后,秦先生又留下浩哥儿,说是要带着他一起出门,下午再送他回去。苏锦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是想到他是跟着秦先生,也不用过于担心。于是吩咐两个小厮跟着浩哥儿,还派了一个护院跟着保护。

  秦先生其实只是去拜会下朋友,想着带着浩哥儿,让他开阔下眼界。更重要的是,秦先生多年无子,与浩哥儿一见如故,虽然有师徒名分,实际上有忘年之交的感觉。

  苏锦带着朵姐儿午饭后先回了家中,因为第一次让浩哥儿离开自己身边这么久,苏锦在家中有点坐立不安。心不在焉地与朵姐儿玩着插花的游戏。

  一直等到酉时,秦先生才将浩哥儿送回总兵府。浩哥儿今天在外面一整天,虽然很是兴奋,但是毕竟还是四岁的小孩子,一看见苏锦,就飞奔扑进苏锦怀中,巴着苏锦的脖子,不肯放手。苏锦只好努力抱着胖嘟嘟的他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