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生的日子里 第一百二十六章 幼子
作者:茱竺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诸太太神色恍惚,诸小姐跟苏锦使了个眼色,坐到了苏锦身边,悄悄在苏锦耳边说,“我娘亲八成是看上了霞光妹妹了,想给我二哥娶媳妇呢。”

  苏锦十分意外,看了一眼诸太太,她并没有留意到这边的情况,便轻声问,“你怎么知道?”

  诸小姐笑得十分狡黠,“娘亲如今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就是我二哥的婚事了。我看她就是一副看上了秦家小姐的样子。你等着吧,她一定会跟你打听秦家小姐的事情的。”

  苏锦忍不住想着,诸小姐如今也十六岁了,按理说已经是适婚年龄,但是一直没有听说她有未婚夫,难道他们家的孩子们都还没有定下结婚对象,就是为了等大事定了后再找?

  秦霞光的婚事,苏锦依稀记得秦夫人提起过,好像是的确是定过亲,但是现在怎么样了,还真是不大清楚。看来得找机会去打听下了。

  她便起了作弄诸小姐的心,“你娘亲怎么不急着给你定下亲事呢?还是早已经定下了?”

  诸小姐虽然是性格爽朗,也忍不住红了脸,“跟你说正经事呢,又拿我来取乐,不理你了。”说完就站起身来,找浩哥儿他们玩去了。

  霞光在画舫跟浩哥儿他们玩了大半天,才依依不舍地回了秦︽,..府雇的画舫,她临走前,还偷偷跟苏锦说,“我在家里闷得慌,娘亲和爹爹整天围着弟弟转,弟弟又太小了,家里的姐妹们又是闷葫芦,你多点派人去接我去你家玩好了。”

  苏锦差点笑出声来,她也去过秦府,秦太夫人规矩严,她教出来的女孩子都是十分循规蹈矩的。讲究的是笑不漏齿,一问三摇头。难为她教出的秦先生居然变异了,如此不羁。霞光从小跟着父母在外面长大,回到祖母身边,自然十分不适应。

  苏锦忍着笑点头,“也好,你来,也能陪陪朵姐儿。不过就怕你祖母不放人。你都快及笄了。”

  霞光倒是一点也害羞,“只要是您派人来接我。我祖母十有八九都会放我出门的。就拜托你好。好姐姐,好夫人。”

  霞光跟着苏锦咬耳朵的时候,诸太太精神大振,时不时盯着霞光看一会,霞光最后问苏锦,“对面那位诸太太,为什么老是看我呢?是不是我太举动失礼了?”

  看见霞光惴惴不安的样子,苏锦终于撑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秦嬷嬷忍不住埋怨。“夫人,好歹注意点儿,现在又不是在家里,笑得这么大声,让旁人听见了。不知道怎么编排您呢。再说,大夫说了。有了孩子,就要保持情绪稳定。”

  苏锦摆了摆手,“好嬷嬷,您就饶了我吧。好不容易乐了这么一会儿。”霞光先是被诸太太的目光弄得浑身不舒服,又被苏锦笑得害臊了,匆匆向她和诸太太行了个礼,便回了秦府的画舫。

  苏锦假装看不到诸太太欲言又止的样子,心中却在盘算,下次让秦嬷嬷去接霞光过来玩的时候,让秦嬷嬷打听下霞光的亲事定了谁家的儿子,这样就算诸太太提起这件事,她也好有理由推脱。

  不是她看不起诸家,只是诸家毕竟是海盗出身,只怕秦太夫人是看不上的,就算诸家日后能封侯拜相,没个几十年的沉淀,那些个世家还是会看不起他们的。这就是上流社会的通病了。

  游船回去后,秦嬷嬷担心苏锦的身子,便连同冬嬷嬷、兰妈妈,力劝苏锦还是在家里养胎好,出门总是不够安全的。苏锦哭笑不得,只好由得她们折腾,天天呆在家里面,之后又让秦嬷嬷接了几次霞光过来玩。

  诸太太似乎真的是看上了霞光,虽然她没有跟苏锦提起什么,照苏锦估计,诸太太也是明白自家的情况,因为目前诸家的情况,实在不适合跟江南的世家提这种事情。

  即便如此,每次霞光来总兵府玩,诸太太都会赶到正院坐一会儿,有时候还会带上诸小姐,并留下诸小姐,让她陪着霞光玩。秦霞光与诸小姐性子相投,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苏锦也打听到了,霞光的确早已定亲,男方是金陵霍家的大公子,这门亲事极其门当户对,金陵霍家是江南的书香世家,家中有人世代在京城为官,这霍大公子是霍家二房的嫡长子,金陵霍家大房在京当官,二房则在金陵本地做了父母官,霍家家风还算不错,总的来说,霞光的这门亲事的确是十分不错的了。

  苏锦知道后,松了口气,她还真的有点担心,如果诸太太提出了要求,她真不知道怎么跟秦夫人提这件事呢。

  到了八月底,许承周那边终于有消息传来,诸家已经跟宁家对上了,朝廷也出了兵,估计他在事情彻底平息之前,是无法回家了,让苏锦放心待产。

  苏锦得到消息的时候,诸太太那边也得了消息,每日里除了去看望孙子孙女外,她还每天都去总兵府的小佛堂呆上一个时辰的。

  九月的时候,宽哥儿托人带了信给苏锦,说是要带着许兰恩和耀哥儿回京城了。苏锦心中有点小内疚,其实她也拿不准,等他们回到京城,会遇到怎样的对待。三舅舅一直痛恨他丢尽了家里的脸面,公主也肯定恨他丢尽了自己的脸面,或者真的只有三舅妈是为了他,做什么都愿意的了。

  十月二十三日的时候,苏锦顺利产下了第三个孩子,这是一个健康的男孩子,由于长得比较胖,把苏锦折腾了一天一夜,才生了下来。

  苏锦好不容易把这个孩子生下来后,心有余悸,一边心中想着,以后再也不生了,一边倒头就昏睡过去了。

  等她再次醒过来,就看见千辛万苦生下来的婴儿正被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上,这会子正睡得香,皮肤一点也没有初生孩子的红皱,白里透红的,嘴唇红艳艳的。无处不可爱。

  浩哥儿和朵姐儿都对这个新弟弟十分好奇,每天晚上都吵着想跟弟弟一起睡觉。还是兰妈妈再三保证,如果他们跟着弟弟一起睡了,晚上就会被吵醒好几次,第二天就会没有精神跟着师傅先生学习了。

  浩哥儿对于学习还是十分积极的,犹豫了下,便不再纠结,朵姐儿是跟着哥哥走的。哥哥不闹了,她也偃旗息鼓。乖乖跟着曾妈妈去暖阁睡了。

  宁氏带着两个孩子经常来看苏锦和新生的宝贝,端详了半天,笑着说,“这哥儿长得好,我看比他哥哥还要漂亮几分。”

  苏锦也仔细观察过,这孩子的长相综合了她和许承周的优点,的确长得很是周正。她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小猪”,大名等许承周帮忙起。秦嬷嬷她们十分不喜欢这个小名,认为太贱了。

  苏锦振振有词。“今年的生肖是诸,他就是小猪仔了,再说,民间不是有个说法,名字越贱越好养吗?”

  浩哥儿和朵姐儿十分喜欢弟弟的这个小名。天天小猪长小猪短地叫着,偏偏这孩子似乎十分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名。一听到这个名字,就笑嘻嘻的,其实孩子太小了,还看不大出来他是不是笑了。但是的确是嘴一咧,无比高兴的样子。

  过了大半个月,许承周就把孩子的大名定了,他之前跟苏锦都已经挑好了一些字,这次是直接从中选择了“斌”字。秦嬷嬷、冬嬷嬷和兰妈妈,一直觉得“小猪”这个名字太委屈小少爷了,就坚持叫他“斌哥儿”。

  这次海上的战事异常漫长,宁家世代积累下来的力量十分巨大,要不是这次官府和诸家联手,只怕真的对上阵,诸家还真未必是宁家的对手。再加上倭寇频频在东南沿海制造矛盾,分散了部分官府力量,所以到了冬天,双方交战还只是止于小打小闹的阶段,宁家真正的势力还隐藏在不知道哪个海岛中。

  偏偏大海茫茫,如果宁家主力一直藏着不动,也很难搜寻到。这个年,许承周看来是无法回家过了。苏锦逗着斌哥儿说,“小猪呀小猪,你出生以来,爹爹还没有见过你一面呢,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了。”斌哥儿年纪虽小,但是腿脚十分有力,用力蹬了几下来回应自己娘亲。

  进入十二月,诸太太和诸小姐开始想家了,两人天天恹恹的,没有什么精神的样子,只有看见了辉哥儿和灵姐儿才会露出笑脸。

  宁氏则表现得十分坚强,她其实也知道诸家宁家正在交战,但是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担忧,自从生了孩子后,她所有精神都放在孩子身上,对其他事情不再上心。

  自从进入十二月以来,宁家的势力又如石沉大海,倭寇也不再出现,战事暂时停止了,但是许承周他们也不敢松懈,明确回了书信,说明无法回家过年,所以苏锦带着孩子们和客人一起在杭州过年。

  自从生了孩子,出了月子后,苏锦就再也闲不住,大冷的天,还想着去西湖看雪景。秦嬷嬷她们强烈反对,最后苏锦自豪留在府中照顾斌哥儿,宁氏也不敢带着不足岁孩子出门。所以变成了秦先生带着霞光、浩哥儿、朵姐儿,诸太太、诸小姐也跟着一起出门去了西湖看雪景。

  杭州的冬天特别阴冷,苏锦在北方呆惯了,还真是不习惯,她担心冷着了孩子们,便吩咐马车上堆了厚厚的褥子,又每辆马车都配了好几个暖手炉,这才放了孩子们出门。

  他们是直接去了西湖边的酒楼玩,据秦先生说,酒楼中铺了地龙,坐在屋里面看着窗外的西湖雪景,一点也不会觉得冷。就是可惜湖面结了冰,无法游船。

  秦先生拉着浩哥儿要去学习溜冰,秦先生在京城那几年也学会了溜冰,浩哥儿因为年纪还小,所以一直还没有正式学习溜冰,便兴致勃勃地跟着秦先生去学溜冰。

  酒楼前面的湖面,被划出一部分,是允许男客人去溜冰的,每天都有专人去观察冰的厚度,保证客人的安全。所以秦先生才会放心地拉着浩哥儿出去玩。

  霞光看着自家爹爹和浩哥儿在冰上的身影,惆怅地说,“爹爹以前也教过我溜冰,不过那时候还是在书院那边住的,现在回到杭州,爹爹再也不敢教我这个了。”

  朵姐儿傻傻地问,“为什么?”

  霞光拧了拧朵姐儿肥嘟嘟的脸蛋,“小傻瓜,因为我祖母会骂我爹爹呀。”

  朵姐儿偏着头想了一会,似乎想不通,其实朵姐儿印象中没有祖父祖母的痕迹,所以才会想不明白,但是她性子豁达,丢开不再想了。

  诸太太也打听过了,知道霞光已经有了未婚夫,虽然心中觉得可惜,但是也不再经常打量霞光,只是将她当做是一个喜欢的晚辈来对待。

  自从诸太太把心事丢开后,对待霞光的态度自然了不少,霞光性子开朗,很快就跟她熟悉起来,再加上跟诸小姐也成了好朋友。但是诸太太偶尔还是会有点惆怅,如果她能成为自己的二媳妇就好了。至少她跟自己和诸小姐都是相处得十分融洽的。

  苏锦在家里有点幽怨,但是天气冷,又不敢带着斌哥儿出门去找宁氏玩,只好闷在房中,给许承周写家书。浩哥儿每次都会写上洋洋洒洒的两页纸给自家爹爹,朵姐儿如今也开始认字了,但是会的字还不多,所以都是字跟图片夹杂一起写的,她性子没有浩哥儿勤快,每次最多就是写了一页纸。

  苏锦每次都要研究朵姐儿写的信半天,然后才能揣摩了她想表达的意思,苏锦心中乐得不行了,都不知道许承周每次是怎么看懂女儿的信的,偏偏每次还真的有回信给朵姐儿,朵姐儿看得也会自己直乐,有时候苏锦主动问,“朵姐儿宝宝,要不要娘亲帮你读信呀?”

  朵姐儿每次都会警惕地收好回信,说,“不用了,我自己能看明白。”把苏锦闹得心中纳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