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天下有双 第七章 天朝一家人 (二)
作者:十三香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康熙沉吟片刻,道:

  “若依往年,自然都该住水芳岩秀,只是今年有五阿哥家的弘昂陪在皇额娘跟前,如此便略嫌挤了,眼下再将弘昂挪出来也不妥当,况且十八阿哥他们学业上也有些安排,儿臣的意思,不如就让他们在青莲岛上住下,那里既清静,离水芳岩秀又近,他们平时来给皇额娘请安也方便得很。”

  太后想了想,笑着说:

  “就照皇帝的意思。”

  康熙点点头,道:

  “十八阿哥可与十七阿哥一起住秾秀斋,公主与衡敏就去云烟流憩吧。”

  身后的吴公公听了,躬一躬身,自出殿安排去了。

  众人又陪着太后说了一阵话,无非是胤祄等几个小的将别后情形拣太后关心的从细汇报一番,康熙只静静听着,偶尔接太后话茬儿说笑两句。

  说话间吴公公重又进了殿,见太后正说的高兴,便也不作惊动,低声与康熙回过话后立到了一旁。

  这边太后问完怡贞、衡敏与佟贵妃学画的进展,瞟见吴公公回来了,即笑着对康熙道:

  “瞧我只顾了自己高兴,尽拉着问个没完,他们赶了连日的路,原本该多歇歇才对,既安排好了,就让孩子们早些安顿去罢。皇帝事多,也只管忙去,不必陪我。”

  康熙笑着说:

  “他们几个小的远来倒也罢了,儿臣却是要扰皇额娘一顿饭才会走的。”

  太后闻言极是开心,愈发催着让教几个小的快些安顿歇息。

  康熙点点头,对胤祄、怡贞、衡敏道:

  “太后体恤,你们这就下去吧,今日也不用惦记什么旁的,只管各自安置就好。”

  说完转头又对身旁的吴公公示意道:

  “吴德清,你领十八阿哥他们出去。”

  吴公公答应一声,待太后将三人又一一搂过去交待完毕,三人正式告了退,才躬身领他们向殿外走去。

  胤祄、怡贞、衡敏以为胤禛会与他们一同离开,因此起身后便一致望向他,却见胤禛依旧垂手侍立,并没有告退的意思。

  三人正奇怪,便听康熙道:

  “四阿哥且留一会儿,你们自管去你们的住处。”

  三人忙答了“是”,老老实实的跟着吴公公出殿去了。

  胤祄、怡贞、衡敏跟着吴公公出了水芳岩秀,向西北行不多时,便看见临湖一座面阔五楹的楼阁,台基直入水中,待转到楼前,就见一层抱厦之外,候着一群宫女太监,正是秋香、灵珠、冬馨等随身服侍的一众。

  怡贞正想招呼秋香他们过来,衡敏拉她一把,摇了摇头,吴公公看在眼里,微微一笑,道:

  “岛上的住所奴才已叫了人过去料理,因要向皇上回话,不敢远送,奴才这里安排一个人,阿哥、公主、格格若有什么事,只管吩咐他就是。”

  说完叫过身后一个跟着的小太监,大略交待了几句,胤祄不敢怠慢,口中忙说“教公公费心了”,吴公公淡淡一笑,也不多言,便自行礼退下了。

  从如意州向北,过了一座跨水而建的曲桥,便到了康熙所说的青莲岛。

  因与太后所居水芳岩秀相隔不远,怡贞、衡敏这一路依旧是步行而来,见此岛占地不过三四亩,四周红莲围绕,虽已立秋,湖中荷花却不见凋意,犹有娇姿欲滴的盛放之花在莲叶间亭亭独立,蒂下隐隐可见莲蓬,与翠叶飘摇并擎。岛上由西至东皆有建筑,以长廊相接不辍,望去曲折回复,亭榭院落独自成区又互为呼应,竟是个园中有园的态势。

  太监引着怡贞、衡敏一行去到岛西一坐西朝东的临水院落,踏石阶入垂花门,进得门来,阶下是石子墁成的小径,院中老树成荫,山石嶙峋,右手游廊直通正房,正房面阔三间,一明两暗,南侧是一溜耳房。

  怡贞、衡敏知道这就是康熙给她们在山庄安排的住处了,引路的太监躬身将她们迎入正房,行个礼,道:

  “就请公主、格格在此处安歇,这院中也有人听使,有什么只管吩咐下去,奴才便告退了。”

  怡贞还在打量屋子,闻言点了点头,衡敏则笑着说:

  “有劳公公。”

  这边秋香、灵珠即将他送出门去,又仔细问了些关于人手安顿的话,才回到正房。

  怡贞趁这工夫早把正房逛了个遍,衡敏看北边的那间布置倒同她们在宁寿宫所住西暖阁差不多,猜想应该就是寝室,便拉着怡贞去屋内炕床上坐了。

  刚坐定,随行的其他宫女太监与行李也已到了,秋香让灵珠留下伺候怡贞、衡敏梳洗更衣,自己则忙着指挥人收拾打扫,又大略安排了下各自值宿,好在院子一向有人看管,倒也不用如何大动干戈,因此她分派好人手,让小梅等得力的宫女一一照看着,便又进了正房里屋。

  怡贞与衡敏换过衣服,正看秋香与灵珠清点整理些随身的行李衣物,就听院子里小梅与什么人应答了两句,秋香向外看了一眼,灵珠忙出去问看。

  稍时灵珠回了里屋,笑着说:

  “恭喜公主,是和嫔娘娘奉太后意旨来探望主子们了。”

  怡贞张了张嘴,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衡敏朝她悄悄做了个mother的口型,她才恍然记起,原版怡贞的生母,可不就是和嫔么。

  秋香看怡贞有些发怔的样子,俯身过来小声道:

  “公主,和嫔娘娘在宫里虽也常来宁寿宫给太后请安,但主子们住园子里时和往年避暑倒见得少,这会儿来探望,想必是太后特许的恩典。”

  衡敏拉住怡贞的手,握了一握,对秋香道:

  “既是和嫔娘娘来了,当然不能怠慢。眼下咱们这里虽然乱了些,招待难免简慢,礼数却是不能短的。可知道和嫔娘娘这会儿到哪儿了么?”

  灵珠道:

  “方才听太后身边的小全子来传话,说和嫔娘娘已经出了水芳岩秀,想来这就快到了。”

  衡敏点点头,道:

  “那么公主与我便到门口迎一迎吧。”

  说着挽过怡贞的胳膊,笑了笑。

  怡贞看见衡敏略带鼓励与安慰的笑脸,也醒过神来,笑着说:

  “太后让额娘来探我们,自然是好大的恩典,我估摸着啊,说不好就还有别的恩赏给我们呢,所谓好事成双嘛。”

  衡敏见她终于反应如常的开起了玩笑,心下松了口气,笑着摇头说了句“你呀”,两人便手拉手往门外迎候去了。

  二人刚行至院中,院门口已传来动静,就见小梅与一众在前庭当差的宫女太监纷纷行下礼去,将几个人迎领进门来。

  最前面的女子望去不过二十余岁年纪,着香色旗袍,除了耳中一副东珠耳饰,并无多余装饰,妆容很淡,眼睛很深,额头和鼻梁构成优美的曲线。相比满族女性通常的容长脸型,她的下巴微微有些尖削,愈发衬得眼睛水波潋滟。宫里最常见的服饰装扮,在她身上显出了特别的典雅;而作为一个十一岁孩子的母亲,红墙宫禁下的十余载岁月在她身上也显出了特别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