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要种田 第四十二章 骡马镇子
作者:凤无恩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四十二章骡马镇子

  日子就这样子一天一天的好像带了蹄子的飞马穿速而过,给人毫无思考的空隙。

  期间,蓉娘将那十几个顾主的绣活儿终于完成,总共五大包,五十个大件,八十三个小件,按照大件四文钱,小件二文钱来计算,连日来乖乖呆在家中的苏攸禾迅速的算出了结果,共计三百六十六文钱。扣除常嫂的提成六十一文钱和各位嫂嫂婶婶的两成工钱一百二十二文钱,自家就剩大约一百八十三文钱了。虽不是很多,但是足够添置一些过年必用的东西了。

  这日,常嫂和蓉娘将绣活儿包好,亲自送到每一个家里面,收了工钱,这才聚齐各位绣娘们,将工钱一一发了。虽说分到每个人手里的钱折合下来并不多,可是对于整天呆在家里也拿不到钱的嫂嫂婶婶们来说,已经令她们兴奋了好一阵子了。

  分发完毕,连并着常嫂的一成共计六十一文钱也发了。常嫂心里喜滋滋的,虽说嘴上没说什么,可是这面上表露无遗。又和蓉娘说了几句话,这才准备带着钱回家里。

  蓉娘又细细叮嘱一番,说这次做绣活的人里面还是有几个人做的比较好,只需要下次多教几次,就可以了,可以长期让这几人婶婶做这些活计;还有几个媳妇手比较快,绣活一般,但是有可塑造的余地,也可以留下来;这就将那些做的不好,速度慢的几个嫂嫂淘汰了,当然了,这些事情待下次有活计了再说,目前还是先保持意见好些。

  常嫂子点点头,以佩服的眼神看着蓉娘。道了声‘好’,这才喜滋滋的走了。

  蓉娘的这套方法,其实还是早晨来收绣活的时候,阿禾说的。阿禾将工钱算的一清二楚,还说了这些绣娘的标准,自己照着说给了常嫂才作罢的。

  只是蓉娘现在越来越想不通自己的这个女儿了。她的脑子里面究竟装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这提炼菜籽油,后来听石材说的清洗猪大肠,到最近的代理绣活,以及一些从来没听过的一些蔬菜常识,蓉娘就算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觉得女儿自从出了苏府之后,变得非常的懂事却也看不透了。

  不过,蓉娘还是先将二十文钱拿给了汪郎中。听说上次为了二十文钱差点都吵在了一起。蓉娘知道,这石材哥一向不爱说话,肯定是被汪郎中给气着了。

  这去的时候,汪郎中不在家,听说出去看诊了,汪家媳妇儿收了钱,一看是蓉娘,便立即从屋里拿出几个绣活儿,想请绣娘绣几个枕套和被套,说是送给自家的年后要出嫁的妹妹。蓉娘接过一看,六个枕套,刚好是一对。三个被套也是红艳艳的。

  “这二十文钱就算是工钱了,只要到年后修好就行了。”汪家媳妇说着推了推二十文钱。

  蓉娘有些为难,这算下来还差四文钱。但一想到那天晚上,她帮了自己,这话到嘴边,硬是咽进了肚子里面。

  其实,蓉娘这哪里知道,汪家媳妇根本就不是想要帮她,而是被敲门声吵醒,才咒骂老汉汪郎中让开门的。事后为这事情,还在汪郎中面前数落了蓉娘和石材一通。

  这些内幕蓉娘自然不得而晓了。还当人家是真心为了阿禾的病而帮助他们的。

  蓉娘回到家里面,将一百八十三文钱收好,扶着二牛下炕走了一会儿,这才对着孩子们说道:“这几天天气好,可以喝大牛去庄里玩耍,但是记着天黑要回来。看把你们憋得,特别是小猫和阿禾,你们是不是早就很想出去了,别说我不知道,看你们整天偷偷的在那里说着悄悄话,就知道又是闷着了。今儿收了工钱,明儿就是地灶节了,刚好让大牛带着你们去镇上买些东西,也好奉祀灶君了。”

  孩子们一听,全都欢呼起来,唯有二牛愁眉苦脸的样子,唉,谁让他的腿还没好呢?

  苏攸禾自从母亲规定不准随便出去之后,就没有下过山,甚至连那个温室空间都没有去过。整天呆在家里差点就闷坏了。如今一听母亲说去镇上买东西,心下自是高兴。

  不一会儿就穿好棉衣,随着大牛哥小猫姐就要下山去。看的旁边坐在竹凳上晒太阳的二牛是羡煞不已。

  蓉娘给了大牛三十文钱,让买些明儿奉祀灶君的东西回来。

  大牛赶紧应下,这才高高兴兴的带着孩子们去了镇上。

  起初,苏攸禾以为是最初和母亲被赶出苏府的时候被偷了钱的地方,事实上,并不是那个。这个镇就是桃源村四个庄合起来契约成的一个镇子,名字不言而喻的叫做桃源镇。

  这镇子和学堂一样,处于四个庄的中心地位。起初并不叫桃源镇,而叫做骡马镇。

  这骡马镇子的名字显而易见,之前肯定是交易骡子的地方。就像如今西安市最繁华的东大街上那条著名的骡马市,被称之为西安最繁华的一条街。2008年的时候,为了所谓的和国际接轨竟然要将西安闻名已久的骡马市改名字,这遭到了很多民众强烈的反对。像这些骡马市、木头市、案板街、大皮院,这些名字本身就是长安古城下残存的一种文化,更显示曾有的繁荣。为此,很多人认为不要以发展为名把传统文化给一砖拍死,把古人留下的老街地名改了,西安还有什么特色?

  这当时在苏攸禾看来就是将老祖宗的坟墓挖出来,再埋到另一个地儿,说土点就是把老祖宗的气儿给漏了,还能发展什么文化!这其实在农村是非常忌讳的。而如今这骡马镇,恐怕和之前西安的骡马市是同一个道理吧。只是骡马镇改成桃源镇后倒是万分的符合桃源村的一种特色。当然,这个不可以和西安的历史文化沉淀一概而论的。

  桃源镇子也是如此不可免俗的在繁华地带。在四个庄的中间部分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在周围盖了很多房子,一排排的围成了一条繁华的,独具特色的街市。比北京的胡同宽敞,比西安的骡马市繁华,比起重庆的瓷器口琳琅满目。苏攸禾第一次直切的面对这种来自农村的特色小镇。

  被大牛左手拉着小猫,右手牵着她走了桃源镇里。

  (注:本文的一个错误:因之前说的是常嫂子拿半成提成,而蓉娘和绣娘们的提成是按照2:1来计算的。今天算的时候,这常嫂的半成就是五成,这是不合理的。其实,当时无恩的意思半成就是0.05成,可是又查了资料,半成明确规定是五成,因此,这次重新修改前面那里,常嫂,绣娘,蓉娘按照1:2:3的提成来算,比较实际些。顺便说一下哦,晚上8:3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