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要种田 第六十四章 过大年了(下)
作者:凤无恩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蓉娘将炸好豆腐的菜籽油又倒进了锅里,重新烧好后,将葱花,蒜末倒进了油锅里面,翻炒之后,过滤了水分的猪肉倒了进去。用铁勺子开始不断的翻炒直到油全部浸入,开始倒一些水,快熟时又加点醋,再加点刚刚磨出的新辣椒面。盖上锅盖慢慢的焖煮起来。

  石材开始和大牛两个人贴对联,门神,神爷像。将做好的灯笼挂在外面屋檐两角的弯钩上面。又给里面放了少半截子蜡烛,待晚上的时候只需要点燃就可以了。而小猫和苏攸禾没事可做,只得偶尔帮帮下手。

  蓉娘随后开始切了冬瓜,野菜,以及蘑菇,金针菇,顺便还将大辣子也单独切了一些,又泡了黑木耳。不过这些菜基本上都切成几乎是豆丁般大小的样子。这才又看了看锅里的肉,翻炒几下。然后放上叉子,又放了几个窝窝头和包子在锅里。不一会儿,肉香味就从锅里溢散开来,扑鼻而入。

  其实这过年的也没什么可以做的,不过就是那些琐碎的事情比较多,这不,待石材贴完对联,放好神像之后基本上天已经入黑了。

  而蓉娘将猪肉早就炒好放在一个盆子里面,又炒了大烩菜。然后将油炸豆腐切成丝放在盘子里面,随后切了一个葱根,切成细细的碎末打算放在面里做漂菜。

  将面擀完,见大家都完了,这才开始烧水下面了。

  只是这次做的是臊子面,孩子们好久都没尝到猪肉味了。因此,这臊子汤里面也倒了猪肉汤汤,以便吃起来更香浓些。

  这时候,山下已经想起了鞭炮声,花炮,响炮一起开放,过年的喜庆之气渐渐的浓郁起来了。

  孩子们也欢呼着在外面大喊大笑。小猫和苏攸禾手里也挑着灯笼算是过一把瘾。

  蓉娘在石材进来帮忙烧水的当儿,这才有时间去屋子里面取出五件新衣服,分别给了大牛二牛小猫以及阿禾,算是过年的新衣服了。

  只是没想到大牛和二牛拿到这衣服,乐的嘴都合不拢,特别是看到口袋上拧着的腊梅更是爱不释手,甚至都舍不得穿了。

  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过年的时候穿新衣服了。每次都是将先前的旧衣服洗干净去穿,哪里穿过这么新的衣服?几个孩子一见顿时都兴奋的喊叫起来了。

  蓉娘将石材的衣服放在了他们的炕上,这才分别给六个神爷上香。当山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的时候,蓉娘也做好了面,这第一碗面先敬石材灶房里面的灶王爷,搁双筷子,放在凳子上,叫做献饭。而后蓉娘又舀了一碗面,给每个神爷像面前开始泼一点臊子汤,算是奉祭了。

  随后蓉娘开始给神爷们烧纸,这每件事情都做的井井有条。待一切完毕之后,才开始给家里的几个孩子剩面了。

  坐在石材的炕上,每个人都高兴的吃着臊子面,孩子们许是很早没吃过这般好吃的东西了,就大牛一连吃了四晚。后来见没擀的面了这才悻悻的放下碗筷露出意犹未尽的样子。蓉娘见状便叫大牛将献给灶王爷的献饭吃了去。大牛一听,这才眉开眼笑的端了吃完。

  其实,大年三十就算除夕了,这除夕守岁是必须的,也是农村人最为重视的,必须守夜到午夜。

  蓉娘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算是辞旧迎新,以便换来来年的安康福禄了。

  随后,石材便将之前买的瓜子,糖果,花生以及核桃取了一些放在盘子里面,大家坐在炕上开始边吃边说话的去守岁,当然,蓉娘是不可以长时间呆在石材屋里的。

  她便去自家屋里守岁,而苏攸禾就和大牛哥们在一起。只是,这压岁钱也是必不可少的。

  石材将早先就准备好的铜板放在红帖子里面,总共五份,四个孩子各一个红包,蓉娘也少不了的。

  至于蓉娘,在收到那绣活钱之后就将红包早早的包好了。每个红包里面包了十文钱。依然是人手一份。

  终于,到了敲钟的时候,石材领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对着土地爷磕了三个响头。随后,又和大牛放了两挂鞭炮后,这才回屋里休息了。

  到了第二天,这便要去拜访长辈了。苏攸禾在这里没有什么亲戚,昨儿常婶过来了,这便心里有数,准备去常婶家里拜访。

  穿好碎花的布衣,就兴高采烈的准备去婶婶家里。

  不过,走之前,石材叮嘱几个孩子待会儿他要带他们去趟大伯家里。孩子们一听,似乎很不情愿的样子。但是一听爹爹也要去,这才都点了点头。

  几个孩子精神劲足,一口气就跑到了常婶家里。

  “常婶好。”大牛,阿禾和小猫一见穿着粉红棉袄的常婶就赶紧跪下来磕头道。二牛最终还是因为腿脚不便的缘故没能过来。

  “来来来,赶紧起来,进婶子屋里吃点花生瓜子。”说着就拉住大牛和小猫的手,将他们带进了屋里。

  果真,屋里新买的竹制碟子里面放了好些零嘴儿。常婶抓了一大把给三个孩子的衣兜里面塞,还嫌弃不够,就又往裤兜里面塞。直到实在憋不下了,苏攸禾才看着四个圆鼓鼓的大口袋道:“常婶婶,够了够了,你不要再塞了。”

  “常婶,常叔去哪里了?”大牛见自己的师傅不在,便忍不住问道。

  “去外面看村里那些叔叔伯伯下象棋去了。”常婶将手里最后一把零嘴儿塞到了小猫口袋里之后,终于长舒一口气道。

  “叔还有这种喜好。哦,对了,不知道常贵哥在不?”大牛在屋子里面扫了几眼,不见常贵,便好奇的问道。

  “这孩子,不知干什么去了,昨晚上大过年的,也没回来。我和你叔还担心着。”常婶一听常贵的名字,面上的担忧之色顿时显露无疑。

  “别担心,常嫂,常贵哥可能是和那些牙子们出去做生意去了。这可能没来得及告知叔和婶。或许过会儿就回来了。”

  “唉,你别提了。那次回来竟然慌慌张张的,好几天都没出去。结果这一出去,竟然就又没了踪影,真是难啊。”常婶说着,又是不住的叹气。

  苏攸禾见状,也觉得不好安慰,便道:“婶婶,我们出去玩儿了。下次再来看婶婶。”

  “婶婶,我们走了哦。”小猫也说道。

  “那就不打扰婶婶了,下次再来。”大牛应和道。

  “看你们这些孩子,还在婶婶这里没呆多久就要走了。”

  “哎呀,常婶婶,我们可是最爱婶婶了,待玩够了就过来找婶婶哦。”苏攸禾站在旁边撒娇道。

  “你呀你。”常婶说着就捏了她的鼻子一下。

  “走了。”三个孩子异口同声道。

  “等会儿——。”常婶说着,就从炕上的席子下面取出四个红包,道:“婶婶也没什么给你们,今儿你们能来,婶婶已经很高兴了。这四个红包也没多少铜板?你们每人一个,剩下这一个,大牛拿好,回去给二牛。婶婶希望下次来的时候,二牛也能过来。”

  孩子们坚持不要,无奈常婶死活不肯,便也图个喜气,就收下来,这才高高兴兴的走了。

  常贵的事情,倒真是让常嫂操尽了心,可是谁知,这命有祸福旦夕,人有不测风云,没人会料到大过年的即将发生一件晦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