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归园田居 第十九章 秋收事件
作者:默小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到了农忙时候,家里人手就成了关键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越穷越生。

  顾琴家就三个女人,后山的高粱虽然不着急收,但还是急坏了顾氏,嘴上的火燎破起了好几个。

  好在村民都说,等家里忙完了就去帮忙,顾氏这才稍稍放心些。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也是有道理的,等秋收的时候,这家帮着那家,那家帮着这家,又都是做惯了庄家活儿,有时候一天就能弄个差不多。

  村子里就那么三四家有牛车,此时也贡献出来公用,待拉回家后,这事也算是告一段落。至于后边的打场,晒粮食,舂米,都是以后慢慢忙活的事情了。

  顾琴年纪还小,也没做过这些活计,干脆留在家里准备吃食,等晌午大家忙完了,吃点东西,歇一歇,虽然不给工钱,但一顿饭还是要做的。

  去隔壁家借了一个大桌子和几个凳子,顾琴开始捯饬饭菜。

  蒸屉里是顾氏昨日就做好的粗面馍馍,个特别大,口感不如现代好,胜在顶时,妇人吃一个就饱了。顾琴只需要热热就好了,不用弄其他干粮。

  她又烧了一锅水,盛在壶里,等人们回来喝着正好。

  家里的大白菜不缺,顾琴干脆弄了个酸辣大白菜,把白菜帮子切成细细的丝儿,搁点油炒了,看起来倒是很好看。

  切的白菜太多了,顾琴又用剩下的白菜丝凉拌了一个菜,咬咬牙,放了些糖和醋,满满一盘子。

  家里还有顾氏以前弄的咸菜,顾琴也切了些,放在盘子里。

  这里的土豆最不缺了,家里有很多,顾琴干脆弄了个白菜土豆胡乱炖,闻起来倒也是挺香。

  就在这时,顾琴发现自己家盘子不够了,正发愁呢,宋氏送来了一叠盘子和碗筷。

  瞧着顾琴弄得像模像样的菜,宋氏倒是惊讶了一番,原来这顾琴也是个能做的把式,以前怎么没瞧出来呢。

  有了宋氏的帮忙,顾琴又弄了一两个菜,看着也是满满一桌了,这才罢了。

  在宋氏的提醒下,顾琴又走了半里路去外面买了一罐子酒,质量口感算不上好,但也是个交代,况且村子里的人对这个不讲究,喝着舒坦就行。

  待弄好后,宋氏就赶紧回去了。

  顾琴想起上次宋氏挨骂的事情,就让她带着一些咸菜和自己做的凉菜回去,省的她婆婆叨叨。

  宋氏推脱了一番,见顾琴坚持,就收下了,没成想,回去婆婆见自己拿了东西,弟妹吃的又开心,居然没怎么给她摆脸色。

  心底里,对于顾琴,宋氏又多了一份疼爱,想她也是个细心的孩子。

  不说顾琴怎样,却说顾家田地。

  虽然大家早就听说顾家后山粮食种的好,但这一近距离看,还是不免惊讶一番。

  要知道,当初顾氏买后山那块地,大家都是不看好的,以为在以前也有人曾贪便宜买了这块地,只是最后粮食收成惨淡,不得已,第二年就不种了。

  只是顾家似乎很好运呢,居然寻来可以种在这里的粮食,还敢一下子买这么多。

  大家感叹的同时,也不得不说,换做自己,肯定没胆量这样。想来,顾家也是孤注一掷,打算一次翻本。毕竟靠着家里那三分地,成不了大气候的。

  大家分工合作,有人砍秸秆,有人剪高粱穗,有人直接装麻袋,然后牛更山再运回去。忙忙碌碌一上午,才弄了四分之一不到。

  眼瞅着晌午了,顾氏邀请大家去家里吃饭,有几个人说家里做了,便没有去。有的就跟着顾氏回去,打算吃点,下午接着帮忙。

  面对顾琴准备的饭菜,大家是赞不绝口,吃的痛快,喝的也痛快。心底却直道,顾家真是实在,准备了这么好吃的饭菜,这趟活干的真值!

  顾氏瞧着大家吃的高兴,心里也很欣慰,趁着大家海吃的时候,去厨房见了见顾琴,知道她吃过了才算安心。

  吃过午饭,歇息了一会儿,大家又开始请去地里了。下午无事,顾琴跟着去了后山的田地。

  望着少了一片一片的高粱,顾琴说不出的满足。

  抡不动锄头,也够不着高粱,顾琴只好跟在后面捡高粱穗子,不一会儿就见了小半篮子。

  大家瞧见顾琴跟在后边,笑着道,“呀,顾琴累不累啊,你娘也真是舍得,这么热的太阳,赶紧去大树凉下歇歇吧。”

  一旁的牛更山大叔也接口道,“就是,有我们呐,去歇歇吧。”

  顾琴擦擦额头上的汗水,嘴巴有些干干的,“呵呵,没事儿,大叔大伯,不用管我,我好着呢。”

  见顾琴执着,大家也不再问了,说着闲话做活,一会儿一下午就过去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顾琴是累的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一回家就躺在床上,像挺尸似的,连衣服也没来得及收拾一下。

  顾氏瞧她累成这样,也没说什么,草草的收拾了一下,就着中午剩下的饭菜,垫了垫肚子,这才睡下。

  顾琴则是一觉睡到了天亮,第二天一醒,只觉得腰酸背痛,恨不得不离开那床。只是地里任务很大,只好挣扎着起来。

  就这样,顾家的粮食两天才弄完,这大大的刺激了前来帮忙的村民。谁能料想,就是这样的地,种出了这么多粮食。

  但也有人怀疑,这种出来的东西能吃吗?

  顾氏倒是没在意别人怎么想,她正忙着晒粮食呢,这么多的粮食,真需要收拾呢。

  别说她,就是村子里的其他人,也在忙活着,稻子收了,地里也需要捯饬一下,明年还需要就要继续种田的。妇人们大多在家翻晒稻子,村西口有一块特别敞亮的大空地。谁家的地方不够了,都去那里晒。

  好在顾琴家住在村子的最西口,挨着那块大空地,所以晒起粮食来也比较方便。

  看着小广场上村民来来来往往,顾琴多了个心眼,没事儿就去去自己家那块逛逛,还真逮到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只是大黄发现后一阵猛叫,把人吓跑了。

  顾琴摸摸大黄的脑袋,赏给它一个赞叹的眼神,大黄顺从的躺在地上求顾琴给挠痒痒……

  有人看见顾琴,打招呼,“哟,顾琴这是又来看粮食来啦?”

  顾琴微微一笑,道,“大伯,你不也是来看粮食了吗?”

  “哈哈,你这丫头,不来看看不塌心啊,这可是过冬的宝贝呦。”那大伯笑道,露出有些不整齐的黄牙。

  又絮叨了两句,顾琴把大黄拴在了家门口,回到屋子。

  顾琴把这种情况告诉了顾氏,顾氏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这可怎么办?”顾氏急的直转圈。

  顾琴顿了顿,缓慢而坚定的说,“卖掉!”

  “卖掉?”顾氏扬声重复,心里却舍不得那么多粮食,这够她们家吃很长时间了。

  顾琴点点头,和顾氏分析现状,“娘,你不卖掉怎么办,大家都盯着呢,到时候你说要是有人来借,你是借还是不借?人家若是赖掉你怎么办?人家大可以说,你家不是多呢,差这么一点吗?”

  “这到不至于吧……”顾氏有些艰难的说。

  顾琴却觉得,这就是人性,有了一次就有二次,时间长了,他甚至以为是理所当然,根本不在乎你的想法和现状。

  “那娘,咱们不说这个,就说这粮食怎么存放,你也知道咱们的厢房是漏雨的,没法子粮食的,等以后还要时时防范别人来偷,太浪费精神了,不若剩下一年的粮食,够咱们吃就行。再说,家里不是有钱吗?你怕啥?”顾琴继续道。

  顾氏一时没办法接受顾琴说的,摆摆手,钻进了屋子去。

  顾琴却暗自打算着,想着怎么把这件事处理好。

  紧接着的日子,顾家一直耗在粮食上,顾琴年纪小,只能帮忙翻晒高粱,把那高粱摊成薄薄一层,晾在大太阳底下。顾氏则背着袋子,去地里把掉落的粮食捡回来,顺便把高粱的秸秆给堆起来,等晾干了,冬天可以做柴火用。

  麦收后,人们最怕下雨,好在这几天老天爷似乎很高兴,一直是大晴天,没几天,高粱就晒透了,高粱粒就哗啦哗啦的往下掉。

  顾琴拿着烧火棍在上面敲打,促使粮食掉落的更快,等把粮食敲下来,顾琴把高粱剩下的秸秆留下,打算做扫帚用。

  顾琴发现,在这个时代,大扫帚是竹枝做的,都有些贵。小扫帚都是拿芦苇稻草等叶子做的,便宜,但是不禁用,用不长就要换。所以顾琴打算拿这些做些扫帚来卖,不知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这天,天气似乎有些阴天了,顾琴赶紧唤顾蓝帮忙收拾粮食,顾氏也忙从地里赶回来收拾,好在等人弄完,雨也没下来,直到晚上才下。

  粮食太多,存储也是个问题,顾氏开始没注意,现在一瞅满屋子的袋子,可不能整日在家里放着,不说会不会被人偷,这老鼠都防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