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归园田居 第二十二章 各种反应
作者:默小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顾家卖粮食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村子,大家纷纷谈论着这一事件,从当初低价买后山的地,到后来低价买种子,再到现在的高价卖粮食,似乎顾家有着说不出的幸运。不说来年的吃食不发愁,这手头有钱了,做什么不好?

  有些人甚至后悔没有多买些粮食,这么便宜的种子,不去种自己吃都不亏啊;还有些人是羡慕嫉妒恨,比如说大房,拉不下脸去买,又羡慕嫉妒人家的好运,只好在一旁干羡慕。

  因为交易的价格保密,除了村长,别人还真的不知道价格,所以纷纷猜测顾家卖了多少钱,顾氏肯定不会说出去,但眉眼间的欣喜,很容易就让人猜出原因来。

  手头有了钱,顾氏就寻人把房子修葺了一下,又陆陆续续的添置了许多家什,顾蓝和顾琴都穿上了新鞋,惹得村子里的孩子是羡慕嫉妒恨啊。

  眼见着顾家的日子变好了,人们的心思也起了些变化,至于是什么变化,人们似乎还不自知。

  孙大娘家。

  屋里传来孙和的怒气声,“娘!你说你,让你去买你不去,现在好了吧,人家把粮食全卖掉了!看你怎么办!等着你孙子饿死吧!”

  紧接着,屋里传来孙大娘的怒喝,“你,你个孽障!你那是买吗?你那是抢!”

  “哎呀,我哪是抢啊,娘你不是认识她家姑娘吗?顶多算是借啊!再说,上次她妹妹挨揍,你不是去帮忙来吗?她不会连这点恩情都不记得吧!”孙和继续道。

  孙大娘听着自己儿子不成兴的话,气的直打哆嗦,“你,你好意思?人家娘三儿过的日子不比你差!有本事自己去养活,打人家主意作甚!”

  “哪有你说的那般,我瞧着顾家那大丫前段时间还老去后山呢,指不定有什么好东西呢,哼,跟你这老婆子说不清!哎!我自己想法子去!”孙和眼骨碌碌转了几圈,出去了。

  门口,顾琴瞧着孙和远去的背影,微微垂下了眼,片刻后,她笑着敲响了孙大娘家的门。

  孙大娘一见是顾琴,脸上遮不住的后怕,这丫头不会听见什么吧?“顾琴丫头啊,怎么过来了,进来坐坐。”

  顾琴没进去,把手里的一碟咸菜给了孙大娘,“孙大娘,这是我娘腌的咸菜,你尝尝。”见孙大娘不安的看自己,顾琴了然,便好奇的问,“我刚瞅见孙大叔急急忙忙的出去了,连我走没看见,怎么了?”

  闻言,孙大娘心落了地,还好没听见,不然让她这老脸怎么面对顾琴啊,“没事儿,不用管他!”

  顾家大院

  顾刘氏在屋子转来转去,眼里是对顾琴一家的愤恨和嫉妒。

  蓦地,她转身去了西厢,那里放着顾氏送来的种子……

  就在顾刘氏进去后,三房媳妇儿顾王氏来厨房拿东西,恰巧看见顾刘氏去了西厢,便好奇的跟了过去……

  旋即,惊讶的捂住了嘴!

  这!

  没有声张,三房媳妇儿悄悄回了自己屋子,跟自家丈夫把事情说了一遍,顾宁听了,直皱眉头。

  “我瞧着大嫂那样子……真是可怕……”顾王氏拿帕子遮住嘴,一脸的不可思议,没想到在婆婆面前一直贤惠贴心的大嫂竟然这般狠毒,看来以前一些事情大多是真的了。

  顾宁见此,开口安慰,“莫怕,不要理她,我过段时间跟我大哥说说这事。”

  顾王氏点点头,转身倒了一杯茶,给顾宁锤锤肩“嗯,那夫君赶紧看书吧,马上就要考试了,这次你一定能中。”

  顾宁苍白的脸上浮起一丝笑,“嗯,那就麻烦娘子了。”说罢又温习起书来。

  顾王氏见此,瞧瞧退去,心想,若是能中,必当离开这村子。

  张二乐家

  张虎听闻了这件事后,眼前出现顾琴那双黑亮亮的眼睛,心里一动,也不知道这丫头最近在做什么,好久没见了都。

  正走神,就听见张二乐喊自己,便匆匆跑出去,跟着张二乐上了山,他岁数大了,该学习一些营生了,不然以后娶媳妇儿都不好娶。

  背着张二乐准备的东西,张虎迈着结实的小腿,爬上山去……

  宋氏家

  宋氏正准备洗衣服的时候,自己婆婆突然进来了,跟自家打听顾家的事情。

  “你跟那顾氏走的近,那你知道她家还有那种粮食吗?”

  宋氏还道婆婆今日态度怎么好,原来如此,“不知,不过我听顾妹子说,只留下明年的粮食和种子,其余的都卖掉了。”

  “哦。”宋氏的婆婆哦了一声,便出去了,连一个眼神都没给宋氏。

  顾家

  顾琴送了咸菜回来,回来就见小五的娘亲在院子里跟顾氏说话。

  瞧见顾琴回来,小五娘笑道,“呦,顾琴回来啦!我家小五非要找你玩儿,这不,我闲着没事就跟着过来了。”

  小五见到顾琴就走了上去,拽着顾琴就往屋里钻,“娘,你们说,我有事跟琴姐说。”顾琴比小五大,小五就喊她琴姐,听起来像是亲姐……

  第一次听小五这样喊自己的时候,顾琴正在喝水,听完就喷了她一脸……

  “怎么今天突然想来我这儿了?”顾琴进了屋,给小五倒了杯水。

  小五牛饮一番,咂咂嘴,“还不是我娘,自己要来,非拽上我!”

  闻言,顾琴眼里划过一丝了然,坐在床沿上,晃着腿,“呵呵,她们大人向来如此,不用管她们,咱们玩儿自己的!”

  此话得到小五的双手赞同,“恩恩,就是,咱们玩儿自己的,对了,你上次说的编绳再教教好呗,我忘了……”小五挠挠脑袋,有些尴尬的吐吐舌头。

  顾琴翻了个白眼,这小五啥都学的快,就这编绳,学了许多次还是忘记,无奈之下,只好重新教她……

  “记住了吗?”顾琴有些怀疑的问。

  小五举举手,信誓旦旦道,“记住啦记住了,等我给你编。”

  不过一盏茶时间,小五弱弱的举手,“琴姐……这里怎么编来着,我又忘了……”

  顾琴拿手指弹了她个脑瓜崩,“笨蛋!是这样,你弄反了!”

  顾氏和小五娘进屋的时候,顾琴和小五正在编绳玩儿,看在两个母亲眼里,一阵欣慰,谁不愿意让自己家闺女学点东西。

  第二日,是个大晴天,顾琴去房顶瞅了瞅,那高粱穗子晒的差不多了,便抱下来十几根。

  她见过扫帚,但是没有做过,但是慢慢摸索,肯定能成!大的她弄不了,那就先弄个小的试验一下。

  选了几根比较小的,相对均匀的高粱穗子,把杆段剪成二十公分长的样子,又拿烧火棍把杆段拍碎,然后拿破旧绳子捆在一起。

  顾琴力气小,再加上被拍碎的杆段划手,所以绑出来的样子很不好看,还很松。恰好,顾氏回来瞧见了,见她在那里鼓捣,便问了几句。

  顾琴干脆让顾氏来绑,顾氏按她说的弄好后,发现,真的可以用来刷锅灶,非常方便,比外边买的好用多了。

  顾氏问顾琴是怎么想到的,顾琴推说是自己晒粮食的时候,突然想到的,顾氏不疑有他,干脆拿着弄的小型刷锅利器去实验。

  顾琴却打起了另一个主意,早在种粮食的时候她就有此打算,既然小的能做,那大的扫帚肯定也能做!把这主意跟顾氏一说,顾氏也觉得可行,只是她们自己做有些不专业,不若让别人做。

  定了主意后,顾氏打听了一下城镇卖扫帚的地方,顺便打听了一下价格。然后把这个活计给了宋氏的丈夫,宋汉阳。

  说明来意,送是一口应下吗,见宋氏答应的利索,顾氏觉得不能亏了人家,连忙道,“宋嫂子,你跟大哥说一下,这活不白做,一个十文钱。”

  宋氏听了,忙摆手,“哎呀,瞧你说的这是什么话,这忙帮就帮了,还给什么钱,拿我当外人不是?你先说,你弄什么啊?”

  见宋氏故意转移话题,顾氏心中一暖,打定主意不能让人家白做,嘴上却说起自己的打算。宋氏一听,思忖了片刻。

  “顾家妹子,你若信得过我,便把这东西交给我,我帮你卖,我有个亲戚是做这个的,比你这样瞎撞好,倒时候还麻烦。”宋氏道。

  顾氏闻言,哪有说不好的,“那就先谢谢宋嫂子了,这事情若成了,我分嫂子一半钱!”

  “又提钱作甚!”宋氏恼怒道,两人又说了会儿闲话,这才散去。

  紧接着,宋氏就把顾氏弄的小型刷锅的刷子托人带了回去,没几天就收到消息,对方肯做,只是对方要求见一下原材料。

  在宋氏的穿针引线下,顾氏很快见到了那个人,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还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助手。见到了原料,那人立马就做了起来。不多时,就出现了一把扫帚。顾琴瞧着神似现代的扫帚,突然有种穿越回去的感觉。

  “弄的太好了,老丈真是手巧!”顾氏毫不吝啬的夸赞。

  那老丈摆摆手,“若不是有这材料,也做不出来这东西啊!我做了几十年的扫帚了,从没见过这种材质,还请问,这是什么?”

  顾氏道,“这是我家买的一种粮食,出完粮食后剩下的秸秆。这粮食据说在咱们这边还没人种植,所以不曾见过。”

  那老丈摸了摸自己做的扫帚,突然开口,“这位娘子,你家还有多少这东西,我想全买了。”

  “大姨丈!”宋氏

  “这……”顾氏

  “……”顾琴

  最后,因着宋氏的缘故,这秸秆卖了一贯钱,不多也不少。这扫帚不容易掉东西,大户人家肯定愿意买,加上物件辛颖,肯定比这里的扫帚卖的贵些。所以这一贯钱还算合适。

  顾氏没想到这东西也能卖钱,当时还想留着冬天烧火呢,于是偷偷给了宋氏一百文,宋氏死活不要,“不过是顺手的事情,我又没出什么力气,顾家妹子你自己留着吧,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