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艾农场 第四十七章 考试前后 殿试之前
作者:D敲敲木鱼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今年的春闱有些晚,原本次年春季(在阴历二月或稍后)就会举行会试的,不过今年推迟了一个月,礼部三月十五考试。

  艾父三月三春游时认识了一位不得了的人,似乎是姓郑,对艾父倒是很看中。艾父虽然没有到处嚷嚷,但是对家里人的询问还是有问必答,对家里人谝嚯一下也不算啥吧?!

  艾晴直接“批评”了艾父在家里的张狂态度,艾父倒好,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都出来了,还跟个老头子计较什么,反正艾父也就是想在沉闷严肃的考试前能这么轻松一下,还真挺不容易的……

  艾父其实很辛苦。原本老实巴交的一个乡土农民进来个狡诈的灵魂,幸好多年的时间艾父的性格和记忆和平演变了,要不八成得人格分裂了。

  最幸运的还是架空秦可以用简笔字,艾父也曾是老三届从小上过私塾的,在这里接受知识还算容易,只是艾父毕竟是活了半辈子的现代人,毛笔字和古人思想知识还是很勉强的。从不识字一村民到拿鸡蛋换书本,艾父也是经历了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的。

  后来艾父的记忆越来越多,已经不满足识字而已了,年纪大了没有人教导,艾父也是走了很多弯路的。

  艾晴何其幸运遇见了原来的父母,艾家夫妻尤其是艾父有何其幸运和女儿团聚又想起了过往。

  艾父的性格终于完全成长,艾晴的“特别”又给了艾父强烈的信心、坚定的信念。

  一家人以后是否荣耀和安全又给了艾父强烈的进取心,艾父怎能不努力呢?!

  开始艾父只是想赚好多钱,一家人好好生活罢了~可后来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艾晴的戒指虽好,但很多事情是很受局限的……于是艾父时常在农闲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特别是考虑到,艾晴现在还很年轻,这个朝代并没有给她多少归属感和紧迫感……

  艾父猜到了十之八九,如果不是父母在这里,艾晴不知道该如何了。可是现在,面对期盼多年的父母的再见面,艾晴似乎把所有身家性命和全心的信任都给了艾氏夫妻……

  “晴儿这几年,心智仍没什么变化,反而越来越像个依赖父母的孩子了……”某天临睡前,艾氏夫妻闲聊,艾父有些感叹~

  艾父当了半辈子的公务员了,还是很向往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的,可惜如果当个地主爹或者商人爹,家里一些事情不能保证啊~就像李大富这样的巨富,真出了事情还不是得和族里的李敬忠李大人商量……

  自己可就是白丁一个,在京城不容易啊~>

  --我------------爱-----------农------------场---

  转眼间便到了考试的正日子,李大富已经帮艾父在城里找好的房子,离着考场还是很近的,人员也比较简单,平时也比较安静,真是备考的好地段。

  钱进和李府一个下人随同艾父一起去城里,临行前他还叮嘱艾母和儿女不要挂心。只是几个人还是不放心,叮嘱多带了些银两,不管信不信几个人还是上了几注香,保佑艾父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艾父考了三天的试,真是********。自己的情况自己知道,前几天那郑姓的经义大家对自己稍加提点,简直有醍醐灌顶之功,而且自己在死记硬背方面还是很有心得的。

  艾父反复思量,虽然郑大家只是在短短时间内把一些该注意该侧重的地方稍加提点,还把全国形势和这几年的政治侧重也稍加描述,自己还就是缺少正宗的教导,反正是获益不少,一些想不通的地方豁然开朗……虽然李大富的面子肯定是很重要的,但对自己这没话说~真是交浅言深~交浅言深啊!

  难道是觉得自己英俊洒脱,倜傥超然?!>

  三天转眼就过,坐在回家的车上,艾父细细思量自己的考中的概率。

  经义就不用说了,艾父只能算尽力了,死记硬背的效果还不错,浩瀚的文义,这次艾父只能算中规中矩了。

  策论艾父写的热血沸腾,不过度还是要把握的,起码要忠君吧?!练字的效果也显现了出来,虽然毛笔字不好练,但艾父下了苦工,字如其人,内有棱角,外展圆润浑厚。一篇文章做得字字珠玑,刚劲有力,艾父最后检查时暗诵数遍,稍有自得~

  别的科目艾父还是很有把握的,不过李敬忠曾经告诫他,有些内容和艾父理解记忆的不甚相同,让艾父把书又连看了几遍……

  ---我------------爱-----------农------------场----

  艾父一到家就被全家人热烈欢迎了。

  不大的包袱自然不是艾父背负的,不过一到家艾元晔就蹦过来说要给他松松筋骨,洗澡水也烧好了,饭菜也等着艾父除了风尘往上送了,吃了几天不良饭食的艾父自然是想想就流口水。

  快速的洗完澡,一桌热腾腾的饭菜随着艾父入座一一被端了上来~还有加了梅子汁的糯米酿,真是王者归来一般。

  艾晴微微啜饮着酸甜可口的甘露,脸上红扑扑的,虽然这果饮酒精度数很小,不过喝多了也会上头,可惜自己现在还小,父母只许自己喝一杯呢!幸好自己也比较自觉,加了米酿的不敢多喝,小孩子喝酒万一傻了怎么办啊!虽然心智已开,不过身体上这个脑子可没有发育完全!

  考完试就不想那些复杂的事情了,艾父在等候结果的这段时间把全部的热情贡献给了家中的小店和后花园,幸好有个能干的管家,省了不少事呢!

  从考完糊名、阅卷到张榜需要半个月的时间。阅完卷子的大人们在张榜前的某天正激烈的争论着什么。

  赵大人脸涨的通红,“此人经文中上,策论上佳,取二甲一等有何不可?!”

  “赵大人~谁不知道文以经为重,此人进二甲犹可,一等还差点吧……”章大人撇撇嘴。

  “今上以策为重,此人进二甲一等也未为不可~”孙大人捋捋胡子。

  “您觉得呢,李大人?”周大人看李敬忠进来巡视,赶紧起坐上茶。

  李敬忠拿起手中清秀墨香之卷,微微一愣,“怎么像光瑜的字?”,顺手翻看,竟被那番策论吸引,“好!好!好!”

  “单凭策论,有治国之才,只是研经不专,取二甲一等第七即可~”李敬忠放下卷子,心中高兴,几日未见刮目相看,没想到光瑜经学和书法进步不小,策论更是做得好文章啊,此次自己评卷也很公平,也够得上登堂入殿了,发挥如何就看光瑜你了……

  科举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十名,上等前七名和一甲三名提前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面试,剩下的考中人员三日后再考一次殿试,但皇帝就不用露面。当然,如果皇帝对那十个人的名次不满意,名次也可以在总张榜时调整,或者顺延。

  艾父作为二甲第七是实力也是李敬忠的提拔,如果皇帝满意自然艾父可以再前进一步,不满意就掉落名次,二甲第七由三天后的那场殿试第一接任,如果艾父的文章不入考官眼,考不中也不会是稀罕事,只能算艾父自己点儿背了……>

  求推荐和收藏^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