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御食 第二十九章 同病相怜毗邻居
作者:月满西楼1980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火光熊熊,透着温暖。橙红色的火光映着围坐在火堆前的三人,一个是琀哥儿,披衣席地而坐,手里端着一只破碗,似在吃着什么。另一个人用手翻着架在火堆上的一只黑砂吊子,离得远,吴琣闻不出味道,也不知炖的什么。一身灰衣被火光照成红色,赫然是上午来给琀哥儿看病的李郎中。屋子空场里,跑来跑去没个闲的正是三岁的珍哥儿。

  “他们怎么又回来了?”吴琣缩回窗下,狐疑的转着眼珠。本来,早上她请这位郎中来时,看他打量院子和屋,就有一种不安全感,当时才拿了还有哥哥晚上会来搪塞于他。不想,李郎中竟然不请自来,看这意思还待了不短的时间了。数个念头在吴琣的心里转了几转,她悄没声儿的回了自己那屋。推门而入,只觉冷火凉炕,是没有另一间屋热闹。她急忙凑到墙根儿,伸手到墙缝里摸到一个硬实的油纸包,心下略略放宽。又将怀里新赚的钱拿一块油纸包好,也塞了进去。

  站起身,她又整了整身上的衣服,这才小心的回到有火堆的那屋门前,“咣”的一脚踢开门。

  屋里的三人都被那声吓了一跳,动作一僵,珍哥儿怕人的跑回他爹怀里,一双黑漆漆的小眼定定的盯着吴琣。

  琀哥儿见是姐姐回来了,却是高兴的跳了起来,一把拉住她往火边扯。嘴里还欢快的叫道:“姐,李先生真好,他怕我吃不到药,下午又巴巴的转了回来。你看,他还在吊子里给我炖了肉丸,你尝尝!”

  吴琣扫了一眼李郎中,却见他脸上挂着僵的笑,对着她略一点头又急忙低头去翻吊子里的汤菜。吴琣不为所动,寒着一张脸对琀哥儿道:“琀哥儿,你病还没好,别乱吃东西。回去,姐给你做治病的粥去。”说完,又盯着李郎中,心中极为不悦。

  琀哥儿立时就发觉了姐姐的怒气,虽然有些不情愿,却还是听话“唔”了一声,推门出了屋。

  屋子里一时没有人走动,只剩了火堆“噼啪”作响。李郎中摘下黑砂吊子,放在一旁的草堆上让汤冷冷,抬头看了一眼用眼盯着他的吴琣,轻轻一笑,叹道:“姑娘,在下知道这事有些唐突,但……”

  吴琣抬手打断了他,不容他再辩解,道:“李先生,这屋是我哥哥嫂子住的,您这样住了进来,让他怎么办?”别无它法,吴琣只好把哥哥又抬了出来,她是真怕让一个大男人知道这里只有她和一个九岁的弟弟。李郎中看上去三十来岁,虽然拖着一个稚子,也难保他突然对自己发难呀!吴琣心知,这人要是住进来,想赶走只怕就难了。但至少,要先威摄到他,让他心有所忌。自己如今也有能力挣到钱了,大不过支应过几天后,就去再找个能租房的地方,安全一些。

  不料,李郎中呵呵一笑,对吴琣道:“姑娘这样说,是担心在下干些什么孟浪之事吧?出门在外,姑娘家能多想想也是好事,不过,姑娘真的是多虑了。”说到这里,李郎中却是苦笑了一下,“在下实在是凑不出这月的房租,今天你在那胡同里找到我时,是我刚刚被赶出房子。”

  吴琣一愣,这倒出乎她的意料。

  李郎中拉来怀里的的珍哥儿,让他坐在一旁,自己倒掏向衣襟里。这动作唬得吴琣退了小半步,警惕的看着他,准备随时抽身便跑。

  李郎中掏了二下,自怀中掏了一份信件,伸手递给珍哥儿道:“去,拿给姐姐。”珍哥儿翻身爬起,一只胖胖的小手举着信纸就跑了过来。

  递到她手后,又快步跑回去,一下扑回在李郎中怀中。

  吴琣不解的接过,打开了一看,又是一愣。那是一封可以称为推荐信的东西,是邑中一家叫悬壶斋的药店,写给京城济世堂老掌柜的。吴琣立时明白了,这是李郎中让她放心的信物,她细细的读了起来,才知道李郎中原名李言闻,自邑中赶来京城投靠老掌柜,万望可以收留于他。

  读完,吴琣突然觉得李言闻这个名字分外的耳熟,似乎有一点点如雷贯耳之势。她收了信纸,凝神苦想。

  而李言闻倒以为她还要思量能不能收留他们父子,便叹了口气道:“不料,我赶到京城后,老掌柜已不在人世,那家药店也被别我盘了去,哪里肯收我这种小地方来的郎中。家乡里,我因得罪了乡绅,实在无法回去。我又没有别的本事,只好带着幼子在城南做起了铃医。吴姑娘……”

  “你别吵!”吴琣只觉得那个谜底就在脑中,呼之欲出。听他絮絮的念了一通,要打断自己的思绪,一抬手,粗鲁的喝道,吓得李言闻猛的收了嘴。

  灵光一闪,她终于想起这个名字为什么这么耳熟了。吴琣笑盈盈的指着地下的珍哥儿道:“李先生名讳是言闻,你可是号月池?”

  李言闻茫然的点了点头,又觉得不对,自己的号在京城这地儿可是没有人知晓的,那信里也没有写明,这姑娘怎么知道的?

  还没来得及问,就听吴琣笑问道:“那李先生儿子的名字,可是……时珍?号东璧?”语调里藏不住的狂喜,反弄得李言闻有一丝不明就理,迟疑的回答道:“犬子倒是名唤时珍,可这东璧却不知是哪位的名号。”

  牛逼啦!穿越没白穿,见到历史名人啦!吴琣克制不住心里的狂喜,一把抱起还在地上捉草棍活稀泥的珍哥儿,吓得李言闻在旁伸臂维护,生怕她一个拿捏不稳,把儿子摔地下。嘴里还不停的嚷道:“吴姑娘,你要是实在不想我父子住在这里,我们明天一早就搬走……噢,实在不行,我们立马走人!”

  吴琣捏着珍哥儿肉乎乎的小脸蛋,心里乐开了花,这可是如假包换的医圣呀!将来写成中外闻名的著作——《本草纲目》,现在不好好摸摸他,还等什么时候。那个在教科书里的白胡子瘦老头,如今还是个软乎乎的小肉团呢!先是被吓了一跳,但看见吴琣笑容满面的把他抛来抛去,珍哥儿被逗得“咯咯”之乐。吴琣一听李言闻吓坏了的要走,忙笑着拦道:“别走,别走。李先生若不嫌弃,就与我们姐弟同住吧!出门在外,咱们还能有个照应不是。”

  这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让李言闻很是不适应,颤着手接了儿子过来,推脱着:“不,不,若是您哥哥嫂子回来,多有不便,我们父子就不打扰了吧?”

  吴琣哪里肯放过这样的名人,而且,她记得后来这位李言闻还真的当上了太医院的吏目,珍哥儿更是担任太医院的院判重职。自己要是今天放走了这二只潜力股,明天一定得后悔的抽自己大嘴巴。看了李言闻那张惊慌失措的脸,她也急忙收了自己得意忘形的张狂样,轻咳了一声,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看人家吓和不轻,怕他们偷偷溜走,吴琣心道:要快点转变人家对自己的想法才好,嗯,要用什么法子呢?想到这里,她灵光一现,对李言闻道:“李先生,小女子的父亲也曾去过邑中,听闻那里的乡人都传赞先生医术高超呢!今日竟能在这里不期而遇,我实在觉得三生有幸,有些癫狂,还望先生莫怪!”

  哦,一听是这样,李言闻才放下心来。反问道:“不知高堂何在呀?”

  吴琣神色一黯,苦笑了一下,叹道:“唉,一言难尽。先生安心住下来,今后自然有讲明之时。哦,对了先生。我听家父说过,您曾有著书,唤作……”脑子里那点BAI度知识实在调动不上来了,她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那书的名字。倒是李言闻一提到自己的书,双眼发亮,如遇知音的欢喜道:“不才哪有什么著书,不过是写了些平日里的经验,起了个JIAN名《四诊发明》,还有一本是写给珍哥儿的,名唤《痘疹证治》。只盼,这孩子能继承衣钵,到一家大药店坐诊最好啦!”

  嗬,那你可太小看你家公子啦!将来,他可是传世的伟人,快能和尝百草的神农相提并论啦!当然,这话吴琣不敢说,这太先知了,会被当怪物的。便笑眯眯的道:“珍哥儿一看就非池中之物,当真是会干出一番世业的。”

  李言闻听了喜滋滋一笑,又追问道:“不知姑娘方才提到的那个名号,可有其它人在用?若没有,送给我家珍哥儿也是使得的。”

  “啊?”吴琣有点讪笑,自己给李时珍起的号?历史老师可没教过。又点了点头,道:“是,是,我觉得也挺好,似乎是没有人用的,不如就让珍哥儿用吧!”

  接着吴琣又把琀哥儿唤回,亲自去灶间做了些肉粥,几人就着吊子里的菜,喝了粥,齐乐融融。而李言闻父子入住这破院子之事也算是定了下来。

  临回去睡前,她突然又想起一事?那现在是什么年号?她想,与李言闻原就不熟,问了这个问题倒也并不突兀,便小心的问道:“李先生,我一介女流,一直只居内室,却不知今年是何年号?哪位圣上当朝?”

  不说这个还好,一问这个,李言闻竟然脸色有些失望,叹道:“如今是正德二年。”

  虾米??

  历史书果然是骗人的!明明记得书上写,李时珍生于正德十三年秋嘛!李时珍的出生日期生生的提前了十四年!

  不过,正德帝,正德帝。吴琣又在心里翻起了小BAI度,自己可还记得这一年里发生了什么大事?唉,书到用时方恨少呀!想不明白,还是想想明天去做什么挣钱是真的。就在她回到床上又冥思苦想了一刻钟后,疲累与睡意占了上风,将她拉入了梦乡。

  吴琣晚上再睡时,凭空的觉得心里踏实了很多。再也不怕在半夜里,被风吹残窗的声响惊醒了。

  梦里,她突然又是灵光一动:挣了钱,开家药膳酒楼吧!有二位史上名医坐阵,挣来的钱,会不会数到手指抽筋呀!破床上,吴琣闭着眼睛哈哈大笑,把一旁的琀哥儿吵醒了。看了她一眼,琀哥儿脸上也挂上了笑,这位老姐,这几日来终于笑了!

  接着,这破屋的后罩院里一下热闹了起来,琀哥儿的身子也被调养的硬朗多,肺经里存下的湿气也排的差不多了。于是,每天早上,二家人分开,李言闻父子出去游医,吴琣姐弟二则去老许的面摊做买卖。在九月的最后十天里,小面摊上不停的变幻吃食,除了烧麦,吴琣还包了蒸饺、糖三角、豆沙包等蒸干粮。就算是最简单的馒头,也要用剪子剪成小刺猬的样子,拿绿豆点出二只眼睛。这样用心的经营,小面摊又添了一套桌椅,加了一只泥封的小炉,专门架蒸屉。

  面摊前面的招牌上,她让琀哥儿拿楷书写着三个大字“蒸功夫”,虽然这样是剽窃,但她也不怕有人来告,有时她还想:求你了,来告我!没准一告,我还出名了呢!

  可惜,没有人告她,麻烦已是自己找上门来了。而且,前面提到的那笔连前世都躲不开的巨大开销,也要自十月份让吴琣大出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