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千金 第一百六十八章
作者:梅子青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暖阁里空气不大流通,气息沉闷压抑。//78小说网无弹窗更新快//

  巧纂轻轻推开纱窗一角,让外面的冷气流能稍稍进来一点,又取了一束安神香在炉中焚了。很快,屋里便弥漫着淡淡的若有若无的甜丝丝的香味儿,叫人神静心怡。

  六夫人深深吸了一口气,面上的表情似乎渐渐平静下来,才抬眸看向巧纂道:“六爷说······老太太想替咱们冲哥儿······聘下那位小姐。过上两三年,等两人都大些,就替他们完婚。”

  冲大少爷今年十三。

  自古以来,婚姻大事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不过,在他们这样的人家,多半是几代同堂的。上面的老太爷老太太健在,宠着孙孙女儿倒是平常,往往还爱插手孙女的亲事……如果恰好与为人父母的意见不冲突还罢了,不然,少不了一场烦恼,大家难堪。

  比起七夫人来,六夫人与三老太太的关系可以称得上相当和睦了,媳妇孝顺,婆婆明理,一家人和乐融融。

  可惜,长的婚事,却是六夫人心头第一件大事,绝不轻易出手,终于不得不和三老太太唱反调了。

  这是主的大事,巧纂不敢胡乱开口掺和,但见六夫人心绪不好,少不得劝道:“老太太素来最疼爱大少爷……夫人是大少爷母亲,自然能做主他的亲事……”

  “我不是有心与老太太过不去,而是……那个俞四小姐·我打心眼里不喜欢。”也不知六夫人是在与巧纂说话,还是在自言自语,“她上头有两个庶出的姐姐,叔叔家里没有女孩儿,阖家统共得她一个嫡女,从老太爷起,一家人都宠着她惯着她,容易养成千金小姐的脾气

  咱们冲哥儿是长,将来是要顶门立户的·这个长媳,宁肯家世差些,模样不突出的,至少得性端庄沉稳、行事有方的······如俞四小姐那样的,只怕不是良配。”

  当日俞家一行寄居的时候,她就看得出来三老太太极喜欢那个丫头,时常在人前赞她,恨不得做了自己孙女儿才好。因与长年纪相仿,六夫人可是悬了好些日的心,好在直到俞家离开·老太太都不曾提起这个话头。

  原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不料时隔两年,老太太会重新记起,而且议到了二人的亲事。

  六夫人娘家的女孩儿没有合适的,她心里其实比较中意三夫人娘家顾家的女孩儿。顾家的女儿,是出了名的知礼守节,理家管事也颇能干……

  “夫人切莫心急,不是还有六爷吗?”巧纂立到她身后,给她按揉着太阳穴。

  “六爷······哼,你知道他信里说什么吗?”六夫人冷冷一哼·沉声道:“说是老太太年纪大了,近来身一直不大好,能不违背她的心意最好……我倒是想做孝顺媳妇呢·但那是我嫡亲亲的儿,难道让我拿他的婚姻作儿戏?

  冲哥儿正是用功读书的好时候,只要能考中功名,什么名门世家的女孩儿不能得配?现在定了亲事,反分他的心神。

  俞家眼下虽风光,但他们老太爷年纪大了,不过两三年也该告老还乡了……他家大爷不是个有能为的,将来并不能在仕途上提携冲哥儿一把。”

  而她相信·他们六爷正当英年·往后升迁的机会多了,再有国公府为靠山·儿身上有功名,莫说是巡抚的孙女儿·一品二品大员的女儿也不是没希望。

  六夫人越想越是不明白,老太太平儿也是个心明眼亮的,怎么在孙的婚事上,会犯这样的糊涂?

  难道只要沾上自己家的人,再明白的人也难免犯傻?

  巧纂压抑着自己的呼吸,生怕动静大了,惹得六夫人不快。

  主主母里,六夫人算是极难得的,待下人宽和大方,该赏时赏,不像有些人动辄打骂。只是,一旦牵涉到两个儿身上,六夫人执拗的性便上来了,连六爷都不好多加拦阻。

  “走,咱们去三夫人那里……”正当巧纂敛神屏息的时候,突然,六夫人猛地一敲炕桌,唰的站了起来。

  巧纂怔了半刻,慌得替她披上斗篷,问道:“奴婢去唤暖轿过来伺候着?”

  六夫人摇摇头,喝道:“不用了,咱们走着去。”

  三夫人的院前后两进,一路行来,青砖素瓦,甚是幽静。院里的石桌石椅不知何时被搬离了,大树光秃秃的,周围空荡荡一片。

  廊檐下正立着两个十来岁的小丫头,俱是穿着青缎棉比甲,肩挨着肩、咬着耳根低低说话。

  “樱桃,三夫人可在屋里?”受到六夫人的示意,巧纂拔高声音笑喊着。

  两个小丫头唬了一跳,其中那个银盘脸的应该是唤樱桃,飞快地迎上来行礼道:“六夫人好,我们夫人在里边做针线呢。”

  她又在前边领路,抢着打起帘,屋内恰好迎出一个十七八岁、穿豆绿夹袄的大丫鬟,含笑道:“六夫人来了,快请里边坐。”一面说着又命小丫头去沏茶来。

  正屋里陈设简单,不过几样淡素颜色的瓷器摆设,浑不似个国公府。

  越过黑漆绣兰花的大插屏,丫鬟撩起青色棉帘,抬头却见临窗的炕上坐着三夫人,正低头做着针线。她松松挽着个纂儿,戴一对翠玉梅花簪,与身上的雪青色杭绸绣玉白梅花的褙浑然一体,浅浅一笑,额头出现几缕细纹。

  “这都大年下了,三嫂还日日放不下这活计呢,好歹等到开了春再做吧。”六夫人笑往里走,自然地在她对面炕上坐下。

  三夫人才放下针线,直了直腰·嘴里笑道:“成日间闲着,不做点针线打发时间,这日过得越发慢了。”

  六夫人拿在手中仔细端详,却是个比巴掌大些的肚兜,大红缎上绣着两尾活灵活现的金鱼,墨绿丝线勾勒出几条纤长的水草,金鱼缠着水草嬉戏。颜色鲜亮有趣,针脚细密有致,六夫人赞不绝口·又诧异地问道:“大姑奶奶的闺女不是近两岁了吗?这肚兜这么小,应该不是她穿得吧?”

  她说得大姑奶奶是指人的女儿,三年前嫁去了顾家,一年后生了个女儿。

  闻言,三夫人脸上的笑意更深,低声道:“前些日送信来,又怀上了……估摸着是明年五月底六月初的产期。

  你知道的,他家人口多,事情杂,她自己既要抚养大妞儿·又不能太过劳动,下人们素来不经心……我索性替孩做两件夏衫,也是我这个做外租母的一片心意。”

  顾家嗣旺盛,族里人多是出了名的。

  虽然大姑奶奶嫁的是他们正经嫡支,但毕竟不比英国公府,而且妯娌小姑众多,许多事皆要自己操心。

  何况,三夫人心疼外孙,做几件小衣是人之常情······

  六夫人忙欢喜笑道:“几时的事,我竟不知·亏得嫂瞒得这么紧?”

  “非我有意瞒你,我也是开初才知道的…···大家忙······你今儿怎得空过来,可得好生坐坐·咱们许久没说话了。”

  二人说着,丫鬟上了茶水点心,芭蕉赶紧将针线收起,以免被不小心碰到了。

  高几上的土定瓶里供着几支粗壮的腊梅,幽幽暗香浮动,与袅袅茶香融在一起,但觉分外清香。

  六夫人慢慢吃着茶,状似不经意地问道:“嫂家里世代书香·弟出息·女孩儿更是一个比一个强……”

  “这话不敢当,”三夫人摇头而笑·“若论.书香门第,咱们府里论得上的也只有八弟妹。有齐家在·咱们顾家算什么······远的不论,单说八弟妹的嫡亲弟弟,今年才多大,居然被他高中了举人,满京城都是头一份的…···听说过了年还要下场去考会试呢。

  果然中了,可不是天朝最小的进士。”三夫人神态祥和,语气亲切,倒不像是有妒忌之意。

  记得收到消息说邵槿要娶亲时,三房一家还惊叹了许久,想不明白最后圣上如何会把齐家的女孩儿赐给邵槿为妻。

  要说齐家,他们自不敢小觑,只是今时不同往日,而且被赐婚的小姐又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女······后来又听得说准国公夫人的弟弟小小年纪中了举人,他们还暗暗感叹,圣上的眼光到底厉害,不是他们常人所能比!

  六夫人低头拿帕擦了擦嘴角,才道:“嫂也太自谦了,八弟妹娘家是好,可嫂娘家亦不比谁差啊。”

  三夫人心中不解,不知今儿六夫人所为何来,如何一个劲奉承着顾家,莫非是······不对啊,两个侄儿还小,以六夫人往日的行事,只怕不会这么着急……难道是别人托她来探口风?

  “…···弟妹过了年就得回安康吗?山高路远的,来回着实不便呢。”三夫人岔开话题。

  “可不是,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调回京城呢?一家住在一起,热热阄闹,那里虽有些世交,到底略嫌冷落些,便是两个孩的亲事,都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六夫人叹了口气,终于转到了正题上。

  三夫人愈加费解,只好笑道:“侄儿功课好,过两年大些···…有了功名,结门好亲事,弟妹只管享福吧。”

  六夫人眉心一蹙,正色道:“不瞒嫂,这事我思量着也不是一日两日了。

  奈何近两年我们一直在那个乡下小地方,没一个像模像样的大家千金……我们老太太有个姐姐,就是任山东巡抚的俞家,去年路过安康时在家里小住了几日,他家的小姐倒是不错…···呀,我恍惚记得嫂的弟妹是山东临沂人氏?”

  她反对老太太的主意,总得拿出个令人信服的难以反驳的理由,不然六爷头一个不同意。

  可惜俞家举家在任上,相距甚远,她又不能借机拜访一番·唯一行得通的只有向别人打听了。但这种事情,不是至亲的不好托付,传出去,岂不是坏了人家姑娘的闺誉。

  若不是她信任三夫人的口风,她也不敢在她跟前提起。

  而向顾家提亲的事,她还不急,以免老太太误会,影响婆媳关系。

  三夫人有点领会她的意思了,不好推却·勉强笑道:“正是呢。但她自出嫁后再没回过临沂,对当地的事情了解得不多······”

  她猜到三老太太有意与俞家结亲,但一时听不出六夫人自个是什么意思。

  六夫人实在迫于无奈,也顾不得三夫人是否愿意帮忙了:“王家是山东望族,谁人不知?其实我本意,冲哥儿的事慢慢来······嫂好歹替我放在心上,换了旁人,我也信不过。”

  三老太太是个雷厉风行的,想到什么便是什么,她若手脚慢些·等她回到安康,估计大势已去。

  三夫人这人,面上瞧着虽冷,其实是个心善的,与妯娌间素来不错。

  “…···山东与京城,一来一回少说也得一个月,倘若耽误了弟妹的事,还望弟妹不要怨我。”三夫人见她一脸诚挚,只得应下。

  “嫂说什么见外的话·……”六夫人得了她的肯定,立时放下一半心。

  以王家在山东的名望·但凡去山东为官的都要去他家拜访一二,俞家也不会例外。王家愿意打听一个人,还是很容易的。

  府里上上下下几百口人连着忙了几日·到腊月二十九,已经一切齐备。新换了门神、对联、灯笼,油了大门、桃符,仆役们发了赏银换了新衣,处处张灯结彩,富丽堂皇。

  齐悦瓷一大早起来,梳洗了先去给叶老夫人请安,接着往各处瞧了瞧·由管妈妈陪着。

  “…···老太太时常与老奴说·夫人当家她再放心不过了,夫人看着各处有什么需要添减的·只管拿主意即是……”

  “瞧妈妈说得,我能懂什么事·皆靠着老太太指点,又有妈妈肯提点,不然······闹出多少笑话儿尚不知呢。”她扶着浅碧的手,从祠堂旁的夹道里往北走。

  行了几十步,向东一拐,就是听荷居的院门了。

  管妈妈笑着告辞:“那老奴先回去伺候老太太了。”

  齐悦瓷迎风而站,大红刻丝滚灰鼠毛的斗篷被吹起一角,露出里边翡翠色的曳地长裙,裙摆处绣着小朵小朵嫩黄的迎春f甲般大,星星点点密布。

  “妈妈辛苦了。”她眉弯若柳,娇靥胜桃。

  刚进院门,忽地听见身后有人高声呼唤:“夫人,夫人······”她忙转身回望,却是二门口往内院回话的管事媳妇,人称孙大娘的,急匆匆奔来,风风火火。

  浅碧待她走近,先上前一步喝道:“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没看见夫人都被你唬住了吗?”

  孙大娘觉着委屈,连喘了几口气,才磕磕巴巴道:“夫······夫人,后头,后头住着的江大奶奶在二门口哭闹呢,要见老太太······嫣然姑娘说老太太夜里醒得早,正在补眠,不……不敢打搅。故来请夫人,示下。”

  齐悦瓷听得一阵糊涂,愣愣问道:“江大奶奶是谁?”

  邵家各房,除了邵槿他们这一支外,俱是`口繁杂,孙众多。

  “江大爷是老太爷的孙,老太爷是咱们老太爷的堂兄,几十年前一同进的京。老太爷、林三爷、江大爷都跟着没了,江大奶奶独自守着个十来岁的独过活,族里时常接济一二······不知今儿为什么来府里哭闹。”

  为什么?

  除了这位新夫人之外,想必人人心知肚明,年年闹几场,快成家常便饭了。

  孙大娘原是个嘴里不饶人的性,一般的旁支主奶奶在她跟前也没什么体面,这个江大奶奶却不同,连她都不愿得罪了。

  一见是她过来,赶紧命小丫头好茶好水招待着,自己一旁陪着打哈哈。不料江大奶奶全不吃这套,也不理会瞧热闹的下人,一屁股坐在门前哭天哭地的要找老太太评理……她招架不住,逃一般报进来。

  齐悦瓷一听,便知里面有古怪。

  老太太从来不在上午瞌睡自己离开的时候还神采奕奕呢,怎么过了半个多时辰,就瞌睡得不起了?管妈妈离开不过一瞬,孙大娘从锦含堂过来,势必遇到管妈妈……

  邵家有几房堂支她知道,认亲那日见了不少,不过当时似乎没有这个江大奶奶,许是寡妇不愿出席。水字辈的,按辈分应该是邵槿的侄儿大节下的来府里哭,必然不是寻常小事。

  老太太只怕清楚内幕,是以不愿兜揽这事儿,推说睡了。

  那自己要怎么办?

  “既然老太太歇了,你请江大奶奶改日再来见老太太吧。”她启唇笑道。

  大家都不肯搭理的事儿,她还是少管为妙。

  孙大娘大急,几乎哭了,哀求道:“夫人,如果不见她,江大奶奶怕是不会走······二门口人来人往的她在那哭,实在不大好看。

  齐悦瓷却笑道:“你说得也有理,难你先请她去锦含堂的厢房里坐着吧,等老太太醒了再见亦是一样。”她说完,也不等孙大娘再开口,领着众人扬长而去。

  孙大娘急得跳脚,却也没有别的法,暗暗祈祷江大奶奶哭过一场之后能回去,自己折身往回。

  才到锦含堂的拐角处,猛地撞上一个人正是管妈妈。

  “管嫂好······”她立时堆上一脸的笑意,上前奉承。

  “你好啊,这些日你们辛苦了吧。”她拉着家常。

  孙大娘谄媚道:“我们不过跑跑腿,不比嫂伺候老太太,一日小事不说,大事也有百八十件,那才是真正的辛苦呢。”

  闻言,管妈妈愈加和蔼可亲了,握着孙大娘的手,笑道:“过年时一起喝一盅······对了听丫鬟们说江大奶奶来了?夫人怎么说?”

  孙大娘撇了撇嘴,闷闷道:“夫人叫我稳着她等老太太起来再说……管嫂你说,江大奶奶是什么样人凭我一个小小的管事媳妇,能稳得住她吗?”

  管妈妈皱了皱眉,朝听荷居方向望了一眼,压低声道:“夫人当真不肯管?”

  “管嫂,夫人肯管,我还急什么?”

  “依我说啊,江大奶奶好歹是正经主,万没有在二门口不让进的理儿……老太太不得闲,你索性放她进来,由她自己去寻夫人说理,那时候也怪你不着。

  老太太把府里多少大事交给了夫人,江大奶奶的事儿,不过小事一桩,你何苦把自己搀掺和进去,闹得两边不讨好?”管妈妈说着,在孙大娘掌心按了按,重重点点头。

  孙大娘一惊,隐隐醒悟过来,登时笑道:“多亏了嫂提醒我,我这就去……”

  管妈妈笑看着她去远了,才快步往回走。

  听荷居里换上了全新的门帘、坐褥、靠背、迎枕、摆设,台阶上、屋里,整齐摆放着各色时鲜花卉,一眼望过去,只觉喜气盈盈。

  一进屋,不及坐下,齐悦瓷就叫来画枕,吩咐道:“你快去找人打听打听,有关江大奶奶家的事儿,越仔细越好······”

  能够不顾脸面来国公府哭闹的女,应该不会那么好说话,孙大娘又只是个下人,说不准,一会直接哭到她院里来,她可得提前做好准备。

  浅碧服侍她换衣裳,嘴里不悦道:“从前只当国公府是多重规矩的地方,如今看来,还不比咱们家呢……夫人,你说那位江大奶奶是什么来头,闹得什么?

  明儿是除夕,她在门口哭,也不怕忌讳…···老太太竟也不管……”连她都看得出来,老太太分明是故意推脱,让他们主帮着顶缸去。

  能让老太太都头疼的主儿,真是……邵家这地方,极品不少,还一个比一个非同寻常。

  齐悦瓷琢磨着离邵槿回来还有大半日,心中满是无奈,叹道:“咱们能躲则躲,躲不过只好会会她了。”

  她素日见的人,多是大家闺秀,即便心里恨得要死,面上亦是笑吟吟的。这样的人,她应付得多了,倒不怕;逢着一个不要脸面、不讲道理是非的,一味胡搅蛮缠,她也有些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