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小麦加油 131参加婚礼(二)
作者:解颐017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131参加婚礼

  看着拦在两人前方一脸凝重的兰布襟婶娘。。。

  彭辰和潜小麦齐齐暗叹:这天下果真没有白吃的午餐。人生第一次吃白食。立马就被现场抓了个正着。这么好的运气,不知道回去买彩票,会不会也百分之百中奖呢?

  两人正斟酌着,该怎么说才能争取主家的“宽大处理”。

  谁料,这时,胖墩墩的大婶猛地上前,一把抓住潜小麦的手,如释重负地笑了:“上菜帮工的阿才,真的没骗我,这里果然有个黄~‘花’~大~闺~‘女’。”

  婶娘脆生生的嗓音刚落,潜小麦就悲催了。这是哪归哪啊?婶娘!我是吃了白食,但你老人家也用不着这么语不惊人死不休吧。

  潜小麦‘欲’哭无泪。求救的眼光抛向彭辰。不看还好,一看,便是更加地悲催。这家伙分明是同伙,这会儿却闲闲站在边上,咧着嘴巴毫不掩饰地笑开了。

  “夫‘女’,到这边来,说话方便。”兰布襟婶娘拉了潜小麦到右侧最角落,瞅瞅四下没人,才放低了声音说:

  “今天是我家小‘女’儿出阁。万事咱都‘精’心准备好了,但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这迎亲队伍会出意外。刚刚来的路上,有位接姑夫‘女’突然中暑了。能完整撑到这里,已算万幸。回去的时候,肯定要换人了。但这山里旮旯的,一时半会儿,让我们上哪儿去找未出阁的夫‘女’?出去找,肯定会误了吉时。六六大顺,凡事图个吉祥,夫‘女’你就帮个忙,凑个人数,替我家走一趟吧?”

  听懂了婶娘的意思,潜小麦与彭辰相视一望,无声地询问彼此的意见。

  彭辰考虑后,点了点头,凑上前来,悄声用金田方言说:“你去帮他们做伴娘吧。这样,咱们就不算吃白食了。”

  切。不说还好,一说潜小麦的小脸就是一沉。瞠眸圆瞪,狠狠白了他一眼。不停地腹诽道:你就知道把别人推出去,饭菜你可比我多吃了N倍。

  彭辰自动破解了潜小麦的投诉目光,还无可奈何,又外加非常无辜地回了她一个眼神:我倒是愿意以工偿债,可惜他们不缺伴郎。

  潜小麦气噎。告诉自己,她这绝对不是以工偿债,而是助人为乐。

  但话一开口,她就知道不擅言谈的自己,又词不达义了:“婶娘。我们是路过的外地汉人。找不到地方吃饭……进来要口饭吃……”

  汗,有这么笨的人么?居然不打自招。而且这话怎么听怎么别扭。彭辰鄙夷地看了潜小麦一眼。陌生人面前,倒也还算仗义,不用催促就站出来帮腔了:

  “婶娘,我们是汉人。从刚刚进‘门’的迎亲队伍服饰来看,你们应该是畲族。你们这里,做伴娘没有民族规定吗?我们怕不小心冲撞了,所以不敢答应。”

  兰布襟婶娘眼神雪亮,扫过两人脸上的可疑红云,恍然大悟。连连摆手,堆着笑说:“不要紧咯。粗茶淡饭,希望还乐你们的意。这么俊的后生崽和夫‘女’,我们平时请都请不来。你们俩往队伍里一站,可给咱家长脸儿了。”

  至此,吃人嘴软的两人,乖乖跟随婶娘进了后面的房屋。

  两层的普通民房里,新郎已经挑亮了新娘闺房‘门’前的大红灯笼。这会儿,里面又传出了阵阵畲语。迎亲的新郎赤郎们,在外间落了脚,‘女’方的亲朋好友端上了美味佳肴,正热情款待着。

  鉴于男‘女’有别。彭辰留在了外间。潜小麦则被婶娘牵着手,进了新娘的闺房。

  在华阳,汉族与畲族人民历来和睦相处,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已经有着相同的语言和服饰习惯。平时走在大街上,如若不是特意介绍,没有人能‘肉’眼区分出哪些是汉人,哪些是畲民。当然,少数特殊的日子里,畲民们还是会穿上民族服饰,按着传统习俗行事。刚刚,如若不是穿着民族服饰的迎亲队伍到来,彭、潜两人都还以为这只是普通汉人的婚礼。即使进了外间,就是那逐一排开的十八抬彩妆,也跟汉人嫁妆相差无二。

  看见潜小麦进来,众位‘女’士的眼光齐刷刷地看过来,都长长吁了一口气。大家均向她报以真挚的微笑,却没有停下口中的民歌。

  潜小麦让兰布襟婶娘按在梳妆台前坐下,马尾解开,一头乌亮的如瀑长发倾泻而下,由着婶娘灵巧地给她梳理装扮。

  这还是她第一次真正经历畲民婚礼。

  以前,她只在“风情节”上观赏过民俗婚礼表演。潜小麦觉得那些节目和演员太假太俗,‘花’头又多,活活糟蹋了灿烂的畲民文化。

  这会儿,能参加原汗原味的畲民婚礼,倒是兴致盎然。人虽端坐着,眼光却不时偷偷向前方团团围坐着的新娘赤娘瞥去。今天,大家都隆重穿上了民族服饰,其中尤以新娘子的一身‘精’致大红绣‘花’“凤凰装”最为显眼。吉庆的颜‘色’。映着她的凝脂肌肤,愈发显得梨靥双涡含羞带怯。

  年轻的一辈中,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唱传统的民歌了。此时,除了新娘赤娘,里间中央还坐着几位上了年纪的阿嬷。老人们长满皱纹的脸上笑逐颜开,朗朗‘吟’唱着几十年前曾经伴随着她们出嫁的,此情此景,她们会不会想起以前那个同样含羞带怯的小‘女’儿自己呢。

  新娘子显然不会唱民歌,每句都只是生涩地跟在后面拖个尾音。不时押错了韵,还会像个小孩子般绯红了脸,低下头去绞手巾。

  潜小麦却觉得,这一点都无损于她的自然美。甚至觉得她低头的刹那,头顶的饰物环佩叮当,映着粉腮桃‘花’两三朵,别有一种水莲‘花’的娇羞。

  “哟,夫‘女’可俊了,长大后也是一只‘金凤凰’哩。”兰布襟婶娘熟练地给潜小麦盘好发髻,又用几串瓷珠把“gie”身固定住。看着镜里夫‘女’水灵灵的样子,满意地笑了。

  第一次梳畲族的发髻,看着镜子里娇俏陌生的自己,潜小麦有了瞬间的恍惚。什么时候自己摇身一变,竟成了活灵活现的畲山妹子?这么‘逼’真自然的样子,不去做民俗演员真可惜了。潜小麦心里美得冒泡儿。接过婶娘从柜子里翻出的一套民族风蓝布袖‘花’套裙,自动自发去帘子后面换上。把时间留给房内相顾无言,却有千言万语要倾诉的新娘母‘女’俩。

  普通农家的婚礼并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宴席才刚撤下,吉时就到了。喝喜酒的人们照例都留了下来,会唱歌的人们还自动自发夹道唱起了,给新娘子送行。

  憨厚高大的新郎进来时,手里多了把包装华美的“红玫瑰满天星”‘花’束,19朵“爱你到永远”的寓意,惹来了一众年轻赤娘的窃窃取笑。鲜‘艳’的红伞打开,新娘子接过‘花’束。娇羞地走到红伞下,与新郎执手跨出了里间。

  马上地,外面的山歌唱得更嘹亮,院子里也响起了噼哩啪啦震天响的鞭炮声。

  潜小麦提着一盏已经点燃的复古玻璃油灯,亦步亦趋跟在一位赤娘后面走出了院子。前方有挑郎挑着嫁妆开道,中间有赤郎赤娘拥着新郎新娘载歌载笑。而潜小麦的任务,说白了就是凑个吉祥的数字。不会唱歌不要紧,不懂规矩不要紧,她只要乖乖跟着“行嫁”大部队走就行了。

  远远地,她就看到彭辰跟着鼓乐队,行走在“行嫁”队伍的最前头。“卡嚓”“卡嚓”一阵猛闪,想是拍了很多照片。仿佛尽兴了,这会儿,他立在小路边不动了,静静目送“行嫁”队伍迤逦前行。但等所有人都走过去,却见他又火急火燎冲回了队伍最前头,一个一个盯着‘女’‘性’打量起来。看得一众‘妇’‘女’和赤娘绯红着脸,悄悄议论起这个俊朗的后生仔。

  嘿嘿,他是在找自己吗?潜小麦‘混’在赤娘队伍里直直走过去时,不由笑疼了肠子。这会儿着急了吧,刚刚是谁撒开脚丫子,到处‘乱’跑去拍照的?

  眼见着彭辰撒开长‘腿’,要朝相背的土院子方向跑去,潜小麦忙收起捉‘弄’之心,急急开口喊住他:“彭辰。我在这里!”

  听到一片鼓乐歌声中传来那个黄鹂般轻脆的声音,彭辰忙刹住了脚,转过身来,却见前方有畲‘女’朝他挥手。

  急急忙忙掉头跑上前一看,依稀不正是憋笑憋得很辛苦的潜小麦么?

  呼哧带喘地走近,忍不住横睨了一眼无辜的某人,彭辰气急反笑了:“很好玩么?我被你吓死了。”

  嘿嘿,是你的眼力太差了。潜小麦腹诽,对彭辰的话充耳不闻,一边跟着队伍前行,一边兀自提了提裙摆,笑笑地说:“漂亮吧。是新娘子姐姐小时候穿过的。”

  平复慌‘乱’后的彭辰,淡淡扫了眼潜小麦的装扮。不置可否地撇了撇嘴,道:“你的包,拿来给我。穿这套民族服饰配皮包,不伦不类的。你故自往前走,我帮你拍照。”

  潜小麦也不做作,直接递过包去。还不忘边走边悄声叮嘱:“拍得漂亮点哈,我带回去给我爸妈看看。这是我第一次做伴娘呢,我想留起来做纪念。”

  彭辰应下,端起照相机调整焦聚,近景远景、正面侧面狂拍了一阵。正准备继续拍下去,还是潜小麦先受不了地喊停:“够了,已经很多张了。”

  “不算多。到前头有好看的风景咱再拍。”彭辰停下来,闲着没事,翘首看了下前方问:“新郎大哥为什么要给新娘撑红雨伞?”

  “红‘色’辟邪,新郎撑雨伞应该有替新娘的人生遮风挡雨的喻意吧。我们金田那边不撑红雨伞的。”潜小麦也不太确定。

  “我刚刚在外面跟新郎大哥打听过,他家住在枫树湾附近。我们等下过去,太迟的话,他会叫人送我们回华阳的。”

  “看看吧。他们今天很忙的,能不麻烦就别麻烦了。我记得那边好像有一条公路的,到时候咱们看看,能不能自己坐车回去。”

  “好啊。你明天还会在华阳吗?”

  “不了。我明天要和爷爷‘奶’‘奶’一起回家。家里的事很多很忙。”

  “那我们学校见吧。再过阵子就开学了,到时候再给你照片。”

  “好啊。”……

  阡陌小路上,“行嫁”队伍前有鼓乐队齐奏,后有录音机唱响流行音乐,中间的赤郎赤娘们在有人家的地方,也会唱上一阵畲歌,向看热闹的人们发放喜糖喜果。大家都很忙,是以,谁都没有注意大部队中有两个人闲到发慌,用他们听不懂的金田方言,上下五千年,九万里,唠嗑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