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姻缘天定 第六章 拜访荀卿
作者:子玉119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1)

  “李斯今日到访,实为拜见一位故人。”李斯打破沉静说。

  “大人说的这位故人应该就是……”伏念已经猜到李斯此行的目的。

  “不错!就是荀卿。”李斯不等伏念说完,就问道:“不知荀卿何在?”

  “师叔早已退隐后山竹林之中,这山路难行……”伏念的话才说到一半却又被李斯打断了,说道“还望伏念先生引路!”

  “大人请!”伏念和两位师弟对视一眼后,随即起身。在当年荀夫子听到了韩非死在秦国的监狱中的消息后,很悲伤的归隐到后山的竹园,从此不问世事,至今已有十年不见外人了。

  一行九人向后山竹林而去。

  此时,日当正午阳光透过竹林射进林中,林荫朵朵,山风阵阵甚是清幽。

  玉绣站在石阶上,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了一下,感叹道:“嗯!这竹叶的清香可真是难得呀!”这时,小翠很细心的替她折去路上过长的枝叶,以免划伤了主子。

  “哎?你折它干嘛呀?它招你,惹你了?”玉绣听到动静,睁开眼睛不解地看着她。

  “奴婢是怕这些枝叶划伤了姑娘,所以……”小翠战战兢兢地请罪道:“请姑娘恕罪!”

  “唉!你呀……”玉绣无奈地摇头,转念一想,又不禁笑道:“要是荀夫子看见了,定然会说:你真是个俗人哪!”她说着的同时用手指在小翠的头上戳了一下。

  “哧!”小翠见主子没有生气,轻笑道:“姑娘怎么知道荀夫子会说这样的话?”

  “我猜的呀!”玉绣看着这片世外桃源一般的园林,无比神往地说:“你看!这么会享受大自然的,一定是一位世外高人!”她对这位荀卿可真是羡慕极了。

  “玉绣姑娘,你错了!”李斯笑道:“荀卿才没有这么好的脾气呢!”他说着还特意地看向伏念等人,说道:“伏念先生,你们说是不是?”他想试探一下,他的这位老师在这二十多年来有没有什么改变的地方。

  伏念点头说:“呵!的确如此!”这不禁让他想起十年前的那一幕,韩若水就因为摘了荀卿的一枝花被他骂得狗血淋头。

  “啊?不会吧?”玉绣略为惊讶地看向小翠,故作严肃地说:“你这个‘俗人’可要小心点啰!”小翠只好低头不语。

  张良偷偷地看了玉绣一眼,不由得笑了。

  “翠竹!乃四君子之一,其中的风节傲骨是最为世人所称赞的,只不过……”玉绣看着这片竹园若有所思地沉默了片刻,随后笑道:“本姑娘倒是不怎么赞同这样的风节傲骨之气!”

  “哦?”李斯问道:“不知玉姑娘对此有何见解呀?”

  儒家三杰都看向她,很期待地想知道她会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却见玉绣悠悠地念道:“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根细善钻缝,腰柔惯鞠躬。成群能蔽日,独立不禁风。文人多爱此,想来声与同。”

  众人从她的诗中听出有暗骂喜爱竹之人的意思,就是人如同竹一样是个伪君子,在场的人都无不倒竖横眉,不知她是何意。

  然而玉绣并不在乎他们异样的目光,她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地说道:“只是不知,这这位荀卿可是一位爱花之人?”她很好奇,这样的世外高人会有着什么样的高尚品格?

  “我的这位老师是个喜爱园艺之人,自然也是爱花之人。”李斯身为人臣对主子的疑问自然是有问必答。

  “的确如此!”伏念也放下诚见,接着李斯的话,“在荀师叔的竹园中植有梅,兰,菊三种花卉,而且都是精心打理的。”

  “仅此而已?”玉绣听罢似乎有些遗憾似的喃喃自语,在她的心里莲才最美的,一想到莲就想到荷,想起了荷,就不知不觉的勾起了一些伤心的往事……

  儒家三杰不解地对望一眼,都无法明了其中的意思。

  张良拱手问道:“不知姑娘此话何解?”玉绣并未发现自己的话引起了他们的不惑,不好意思地说:“哦!没什么,只是我想起了一些其它的事情。”她说着收回思绪继续往前走去。

  众人一路无言,直到竹林深处。

  (2)

  “阶覆青苔绿,地上草茵茵。”玉绣有感而发,念道:“放眼翠玉色,竹林归隐处。”

  “好一句‘放眼翠玉色,竹林归隐处。’”伏念不得不停下来,看着她说:“姑娘好才情,伏念佩服之至!”他从她的身上,似乎感觉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哪里!伏念先生说笑了。”玉绣笑道:“并不是玉绣有才情,而你们的这位师叔会享受,我只是把他的心境说出来而已。”她说得有些高深莫测。

  “如此说来,我这个做师侄的倒是惭愧万分,未能猜到师叔的心境。”伏念一脸正色地对他的两位师弟说道:“你们可曾想过呀?”其实是他不明其意,想借两位师弟之口得之其意。

  “呃!我们也未曾想过!”颜路与张良低头惭愧地说道,两人对视一眼,不得不对这位年仅十七八岁女子暗地佩服。

  “呵!看你,把你的两位师弟吓得……”玉绣一看他们的表情就觉得好笑,她大大方方地对张良说道:“张良先生当真没想过?玉绣还真的有点不相信!”“姑娘不相信,子房也无可奈何!”张良拱手无奈地摇头说道。

  “那你现在就想,即即挥毫,如何?”玉绣很想知道眼前的这位男子,到底有没有传说的那么神,反问道:“我一个外人都能看出来的事,你会看不出来?”她的言下之意,无不是挑衅与不肯定。

  他们师兄三人对望一眼后,一行人继续向前走。

  “青苔绿兮人罕至,草茵茵兮园工惰;翠玉色兮远嚣离,归隐处兮无名利。”张良悠悠地念完后,一直缄默不言的颜路解释诗中意说:“其实玉姑娘是在责备我们师兄三人,极少来看望荀师叔,以致台阶覆满了青苔,园工懒惰都不知道,这么美的大自然景色却不愿意常来。”

  玉绣对此并不觉得奇怪,传说中的张良就是出口成章有才有略的人,然而,颜路的这番解释却是恰到好处,她高深莫测地笑道:“哪有!”她边说边往前走并未停下,她有些得意洋洋地说道:“按照相国大人的说法,这只能说明荀夫子的脾气有点古怪,你们师兄三人有点惧怕于他,所以他不让你们来,你们也轻易不敢来。”

  玉绣一语道破其中的隐情,伏念等人无不惊奇。

  “姑娘真乃神人也!”张良口上虽是这样说,但是心中早已结了一个疑团。

  “所以相国大人,你要有心里准备哦!”玉绣提醒李斯说。“哦?!”李斯一愣,没说话。

  一行人在竹篱门外等候。

  只见一名八岁左右的小童出来,说:“师祖闭关,潜心研读先贤典籍,不知何时出关,各位请先回吧!”“不见?”李斯再次拱手道:“请转达荀卿,就说弟子李斯感念恩师当年授业解惑之恩,特来探望老师。”

  小童再次回去通报,不久,出来说:“师祖回话,说他不记得有一个叫李斯的弟子,师祖说他只有一个弟子名叫韩非,他已经不在人世。”李斯沉默了片刻,道:“有劳了!多谢!”小童随后关门而去。

  “这位荀卿好大的胆子,连相国大人的面子都不给,真是的……”公孙玲珑本就窝了一肚子火气,早就有些不耐烦了,如今又遇上这么一个不识趣的家伙,不免得替李斯发起牢骚来。

  张良心里暗暗揣测,韩非已死去多年,而且还留下那么多的流言蜚语,说是李斯不顾同门之谊害死了他,所以从来都没有人敢在李斯面前提起他,如今师叔提起不知李斯将意欲何为。

  “李大人请原谅,我们这位师叔他……”伏念愧歉地说。

  “看来,我的这位老师,这几十年来的脾气还是一点也没变呀!”李斯一脸平静的问道:“他最近身体可好?”

  “荀师叔平日里一直沉浸于书典之中,足不出户,就算是我和师弟也已经好久没有见他一面了。”伏念刻意捏造了一些半真半假的说辞。

  李斯点点头环视着四周的景物,他并不相信伏念的话,所以他很婉转地挑出了伏念话里的虚假成份,说:“我知荀卿素来喜爱园艺,看这园中的林木雅致,自是每日精心修剪。”他倒想看看他们又将作何解释。

  “我们都知道荀师叔的年事已高,近年来这些园艺之事,尽已交给学生们打理了。”伏念也尽可能地说得不留半点破绽。

  “哦!是这样……”李斯在喃喃低语,尽可能地让他们以为他相信了他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