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014为家计淑女费尽心 争爱宠名媛长算计
作者:忘却的影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正所谓有比较才会有幸福,而被比下去了,就会觉得不那么幸福了。

  以前贾探春年纪小,知道得事情也少,加上史湘云的月钱比她少很多,所以,她不觉得自己又有什么不好的。那个时候的贾探春的心中,亲戚家的姑娘也好,大房的那个堂姐(贾迎春)也好,都比不过她,她只比她的姐姐贾元春稍差了那么一点而已。

  就是,贾迎春成了嫡女,取了正经名字上了族谱,是人人称道的青和郡君。探春也可以酸溜溜地安慰自己:“这个二姐姐也不过是好运气,救了皇孙而已。如太子殿下不能登基,二姐姐的荣华富贵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幻梦一场。而且二姐姐又不得老太太的心,将来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可是徐静芝的到来打破了贾探春的自欺欺人。徐静芝是徐家的庶女,可是她的待遇却跟贾探春一样,叫一向自视甚高的贾探春如何接受得了?

  没有人知道贾探春的名利心有多重,但是,贾瑾知道,这个三妹妹也好,她自己也好,都是一样的人,有多么好强,就有多么看重名利。不过,贾瑾是高傲的,因为她是穿越女,所以,她不屑于探春那样讨好贾母这样的将儿子孙子当废物点心养、将孙女外孙女当宠物养的不知所谓的老太太。在贾瑾的心中,只要讨好了皇家,顺便给自己的父亲一点点的甜头,那么,无论是外面还是家里,就没有人能够让她伤筋动骨。

  所以,哪怕贾母不喜欢徐静芝,哪怕贾母只是让徐静芝给她磕了一个头就丢开不管,贾瑾还是订下了徐静芝的份例,让她跟贾母一向看中的贾探春一个例。

  徐静芝已经十二岁了,年纪比贾瑾还大上不少,加上在家的时候也吃过不少苦头,所以,她知道的事情也比别人多一点。她听说了自己的月钱的事情以后,就让自己的丫头秋琴去打听消息了。

  那丫头也是个机灵人,虽然伺候徐静芝没多久,不过是徐静芝进京之前,徐家人送给徐静芝的,却也清楚自己的依靠就只有徐静芝而已,所以越发使出了浑身解数,拿了几吊钱,请屋里的小丫头们吃点心,还向她们打听上面的人的喜好。

  晚上,这丫头伺候徐静芝休息的时候,就悄悄地跟徐静芝说了:“姑娘,方才婢子已经打听清楚了。大老爷虽然是这府里的正经老爷,但是当家的是二老爷的太太,而且,住在正堂的是二老爷,不是大老爷。”

  “真的是这样?”

  “是的。而且,婢子还听说,原来青和郡君是养在老太太跟前的,在前几年为了一件事情,受了很大的委屈,还被送到庄子上去了。不过大老爷心疼女儿,瞒着家人经常偷偷跑去探望女儿,直到这位二姑娘进了皇家的眼,被册封为乡君,这才接了回来。”

  “二妹妹还受过委屈?”

  “嗯,听说是为了教训那些说大老爷大太太不是的奴才,结果得罪了二太太,才会被罚的。”

  徐静芝点点头,道:“那还有吗?”

  “还有就是,与我们紧挨着的那个稍大一点的院子里的林姑娘,是四姑太太唯一的女儿,嫡出。进京的时候,老太太不但没有服大功,就连个正经屋子都没有准备,二太太甚至连人家的衣裳都马马虎虎的。还是大老爷大太太看不过去,借着二姑娘的手,从老太太屋里抢出来的。就是这样,老太太还不放过人家,几次让那位宝玉往人家屋子里闯。听说,为了这事儿,大太太和二姑娘跟老太太暗地里较劲儿好几次了。就是二太太也很不高兴。”

  “怎么老太太会是这样的人。当年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听说老太太厉害着呢。”

  “姑娘,老太太毕竟年纪大了,说不定就糊涂了。只是,老太太糊涂得也不是地方了些,如今这府里,大房和二房争斗得很厉害,下面的人也多有不靠谱的欺主的奴才呢。”

  “算了,我是大舅舅大舅母接来的,又是养在大舅舅这边的,自然是跟着大舅母的步子走。至于老太太,我看老太太也不稀罕我,反正大面儿上过得去也就是了。”

  “正是呢。不说别的,大太太还让人送来了很多东西,衣裳首饰应有尽有,就连打赏用的东西都准备齐全了。如果不是大太太,我们进来以后,还不知道会怎样呢。只是姑娘,婢子希望姑娘小心那位三姑娘。”

  “三姑娘?那是二舅舅家的姑娘吧。”

  “是的,姑娘。婢子听说,青和郡君和林姑娘的份例跟其他姑娘都是不一样的。青和郡君有朝廷的俸禄和庄子上的出息,林姑娘有林家的贴补和老太太偶尔的赏赐,不但比诸位姑娘们高,就是珠大奶奶和琏二奶奶也比不过她们两个,倒是与两位太太的月钱份例比肩。而姑娘则是跟着三姑娘四姑娘一样的份例。”

  “那怎么说我应该小心这三姑娘呢?”

  “婢子听说,这位三姑娘是个凉薄的,为了讨好二太太,作践自己的亲生母亲也就算了,还作践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这位环三爷,如果不是二姑娘和林姑娘看着不忍心,背地里帮衬一二,还不知道被欺负成什么样子了。”

  “还有这样的事儿。”

  “是啊,姑娘。听说这位三姑娘跟老太太的娘家侄孙女儿史大姑娘很要好,可是这位史大姑娘当初就嫉妒林姑娘比她得老太太的心,狠狠地给林姑娘下过绊子,还编排林姑娘的不是。婢子想着,这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既然史大姑娘是这样的人,那么跟史大姑娘交好的三姑娘只怕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再怎么说,姑娘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这月钱跟三姑娘一样且不说,大太太还额外贴补了姑娘东西。婢子就怕那位三姑娘知道了,嫉妒姑娘,也给姑娘下绊子。人家是老太太的亲孙女,又是得宠的,偏偏姑娘不得老太太的心,年纪又大几岁。这真的要有什么的,还不是姑娘吃亏。”

  徐静芝叹了口气,道:“我原以为离了徐家,自己好歹松了一口气。没想到这荣国府都比得那龙潭虎穴了。我也不求什么了,只希望能将弟弟们平平安安拉扯大,看着他们出息了,我这辈子也就值了。对了,关于这先生们的事情,你可曾听说了什么了没有?”

  秋琴摇摇头,道:“姑娘,婢子也打听了,据说,二姑娘曾经为了琮哥儿读书的事儿特地查了家学,只是这家学里的事情很不堪,听说是因为族里没有几个重视家学,而那里唯一的先生年纪也大了,没力气管的缘故。还有,因为那位宝玉不喜欢读书,老太太偏疼着他,结果从环三爷到兰哥儿,叔侄几个不但没有去家学,就是先生也没有一个。兰哥儿还有珠大奶奶拿着珠大爷留下来的书教他,环哥儿和琮哥儿就可怜了。婢子听说,二姑娘是打算自己和林姑娘上阵,亲自给琮哥儿启蒙呢。”

  “是二妹妹和林妹妹?可是,她们都是女孩子啊。”

  “姑娘放心。婢子也问了,听林姑娘跟前的人说,林姑娘在家里的时候,是被当做男孩子养大的,来这里之前就把《四书》都学了呢。就是如今,林姑娘依旧每月写信回家,让林大人指点功课呢。姑娘,如果让两位少爷跟着林姑娘读书,那岂不是等于说是向人家前科探花请教呢?换了别处,哪个有这个福气,请得到探花老爷做先生的。”

  徐静芝不是无知的人,她知道,如果弟弟们能够真的能够师承林如海,对弟弟们的将来会有多大的帮助。想了想,还是决定下定决心,让弟弟们跟着贾琮旁听林黛玉的教诲。

  她道:“对了,说起来,四姨妈去了还不到半年,以前我们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知道了,好歹也该尽些心力,给四姨妈抄写经书来。只是,我不大识字,也不知道抄写什么经文。这府里上上下下又是光鲜亮丽的,偏偏我们连给四姨妈穿素服都做不到。唉。”

  “姑娘,这个婢子回头去问问二姑娘屋里的丫头可好?”

  “不,明儿个我自己去二妹妹的屋里,然后问问二妹妹好了。”

  “姑娘,这会不会不好?如果二姑娘自己没有给四姨太太抄写经文,那……”

  听了自己的婢子这样一说,徐静芝也添了一桩愁绪。她想交好林黛玉,是为了自己的两个弟弟的将来,可是如果得罪了贾瑾,那么他们姐弟的现在就要难受了。

  这主仆俩辗转反侧,一夜无眠。

  第二天的请安,贾赦对两个外甥女很客气,还和颜悦色地问徐静芝习不习惯,邢夫人收了徐静芝的针线,还给了一个盒子,说是给徐静芝玩的,甚至还提醒徐静芝给过世的贾敏抄些经文,尽个心,回头一起拿到外头的寺庙里供奉。

  但是贾母就没有那么好的涵养了,贾母至始至终都没有看徐静芝一眼,也没有跟她说话,更不要说给东西什么的了。贾母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了其他人,至少王夫人就直接无视了徐静芝。

  贾家的人这样无理,但是徐静芝,作为徐家的姑娘,该尽的礼数,她还是要尽的。将自己带来的针线,先将贾母的那部分交给贾母的丫头之后,这才去了王夫人的屋子,王夫人没说什么,只是说了一声费心。至于住在贾母后罩房的探春惜春还有史湘云几个。惜春倒是奶声奶气地说了谢谢,还给了一个大大的笑脸。探春和史湘云也不过是面子而已。

  徐静芝惯会察颜观色的,她怎么会不知道探春和史湘云看不起她呢?所以只略略坐了坐,就回来了。

  等徐静芝一走,史湘云就拉着探春说私房话去了,她的丫头翠缕则躲了懒,将伺候姑娘的事情交给了侍书,自己拉着探春的另外一个丫头翠墨道:“好姐姐,你看到了没有?二姑娘手里的扇子,那是金丝楠木的呢。”

  “那就是金丝楠木?我还是第一次见呢。”

  “那可不。这世上金丝楠木也只有当今圣上有这个资格用呢。这把扇子是二姑娘什么时候得的?”

  “大概是前儿个宫里赏的罢。那天宫使来的时候,老太太太太不过是老样子,太太们还是如意、缎子、金银镙子、香珠什么的。老太太就多了一把拐杖一个枕头。但是二姑娘,也是四样东西,这扇子也是其中之一。东西送来的时候,别人不知道,我们姑娘就在老太太跟前。听说当时老太太还打算派人去叫大太太和二姑娘呢,结果,人家宫使还很客气的说不用了,他多跑一下,自己过去就成了。”

  “也是,二姑娘那样的性子,得了好东西,哪里不显摆一下的。对了,今儿跟着大太太过来请安的那位姑娘就是徐姑娘罢,看着倒是很柔顺的性子。”

  “她柔顺又有什么用?老太太不喜欢,又有什么体面的?大太太又是那个样子,她来了,不过又是一个受气包。林姑娘来的时候,老太太到底还有个笑脸,二太太还说了拿衣料,她有什么的。”

  “可是,看这徐姑娘的衣裳首饰,却不是这个样子的呢。”

  “那是二姑娘早就准备好的。徐姑娘的身量,早在年前就送来了。要不,紫鹃她们就不会连年都没有好生过了。”

  “原来那个事情是真的。我还以为是流言呢。二姑娘可真是大方。”

  “是啊,二姑娘大方,可惜我们轮不上。有这个力气想这些有的没有的,我还不如想办法多攒一点私房钱呢。”

  “翠墨,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可是我的日子就好过了?如今我的月钱还比不得你的。虽然三姑娘手下,侍书第一,你第二,可是我们姑娘就我一个丫头。偏偏我们姑娘性子跳脱,惹得侯爷和夫人给我们姑娘布置了一大堆的功课。如今,我在侯府里,光做针线都来不及了,哪里像你这样轻松,想玩就玩,还有时间做私活存私房钱。”

  “怎么会这样。那你做好的针线呢?不是可以卖钱吗?”

  “都交上去了,哪里能留在手里的。”

  “要我说,我还不如你呢。我们姑娘庶出,将来还不知道什么结果。史大姑娘就是再不如意,她也是长房嫡女,就是为了颜面,为了名声,她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听翠墨这样说了,翠缕才好过了很多,不过她还是有些担心:“我听说,很多人家都是空有名头的。如果我们姑娘嫁给了外面光鲜,里面一家老小都穿不起绫罗绸缎的人家怎么办?”

  “你有时间操心这个,倒不如想办法怎么撮合史大姑娘和宝二爷呢。以老太太对宝二爷的宠爱还有二太太的能耐,这府里,将来说不定就是宝二爷的。如果史大姑娘做了宝二奶奶,那不就两全其美了吗?又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又是亲上加亲。”

  翠墨不过随口这么一说,却说到了翠缕的心坎里面。她跟着史湘云也算去了几家贵人家的宴席,但是,姑娘们月钱最多的,还是贾家。小丫头见识浅薄,以为银子即便不能说明一切问题,但是也能够说明很多问题了,既然贾家给女孩子们的月钱还有脂粉钱那么多,那就说明贾家比别人家里富贵。

  想着史湘云嫁给贾宝玉的诸多好处,翠缕一下子就出了神了,直到翠墨推了推她,她才反应过来。

  “在想什么呢,这么出神?”

  翠缕赶紧道:“哦,方才我看跟着二姑娘的是晴雯和司棋,这紫鹃去哪里了?不是说晴雯和紫鹃是二姑娘的丫头,而司棋是伺候嬷嬷们的吗?”

  “还能为了什么事儿?当然是为了宝二爷了。这是老太太打发人接你们姑娘以前的事儿了。那回,宝二爷兴冲冲地跑去找林姑娘,结果,林姑娘正好在午睡呢,院子也关得紧紧的。结果,紫鹃给宝二爷开了门,让宝二爷借道从二姑娘的院子里去林姑娘的院子。还好嬷嬷们发现得早,才没有出什么事情来。二姑娘知道始末之后,就说紫鹃的规矩不好,请嬷嬷们好生调教一番,拿紫鹃换了司棋。”

  “原来是这样。可是,这大正月的,又是亲戚,林姑娘的年纪也不大,哪里就这么讲究起来了。”

  “林姑娘的年纪虽然不大,可是眼看着二月里就要过生日了。姑娘家七岁就不能算是小孩子,哪里能那么胡来!而且林姑娘还在守孝呢,这要是真的传出去了,林姑娘落不得好,二姑娘和我们姑娘一样会倒霉,府里的女眷也会被人瞧不起。所以,老太太也只得看着二姑娘收拾紫鹃。要我说,这还是紫鹃运气好,正好在大正月里闹出来,她家里素来又有些体面,二姑娘又心善。换了别人,换个时间,怕是连命都要去一半呢,哪里会这么轻松就过关了。”

  翠缕来了兴致了:“那岂不是说,林姑娘进京这么久,都没见宝二爷几次?”

  “可不是,除了请安的时候,林姑娘几乎不出自己的屋子,就是老太太派人去请,林姑娘也推了的。她在佛前许了愿,要抄写经书呢。如今,连老爷也说林姑娘孝顺知礼。上次宝二爷闹出这样的事情以后,老爷不顾大节下,还把宝二爷臭骂了一顿呢。”

  “怪道呢。我说这两天老太太的心情怎么会那么不好。不过,林姑娘既然要守孝不能过来,那二姑娘也不过来吗?”

  “你也知道的,二姑娘跟宝二爷不对盘,每次见到宝二爷,二姑娘都会端着姐姐的架子说很多很多的话,关于宝二爷功课的事儿,关于宝二爷天天在内帷的事儿。宝二爷一向受宠,最不喜欢人家这样数落他了,偏偏二姑娘也是执拗的,就是老太太也拦不住,况且,二姑娘说的也是正理。每次二姑娘说了,宝二爷就会缠着老太太,老太太就会好生安慰宝二爷一番,回头老爷知道了,肯定会将宝二爷叫过去一顿好骂,还会冲太太发脾气。太太一转身,肯定会找宝二爷屋里的那些姐姐们的不是。后来,二姑娘在老太太跟前才说了宝二爷什么,太太那边马上就知道消息去宝二爷屋里等着了,然后宝二爷就两头生闷气。老太太心疼宝二爷,干脆就不叫二姑娘过来了。”

  “原来是这样。”

  “可不是,不然,你当这大正月里的,老太太为什么不让二姑娘在身边陪着。固然是因为外头给二姑娘下帖子的人不少,这里面也是一重原因。要知道,老太太最是喜欢热闹的,如今年纪大了,很少出去应酬,越发比往年喜欢热闹。可是这都进了二月了,老太太却没有一次让二姑娘在面前说说外头赴宴的事儿。还不是怕了二姑娘,怕二姑娘借着外头的事儿,又念叨宝二爷来。”

  翠缕叹息一声,道:“说起来,二姑娘还真是一位好姐姐。我想,就是大姑娘在家,对宝二爷也就这样了吧。”

  “这怎么可能?二姑娘最多念叨几句,大姑娘可是亲自给宝二爷启蒙的。”

  “你想啊,二姑娘就比宝二爷大几个月,大姑娘却比宝二爷大十几岁呢。宝二爷启蒙的时候,二姑娘连大字儿都不识得几个,又哪里能指点宝二爷的。大姑娘可是太太的亲闺女,还曾经协助太太管家呢,就是大姑娘那样,管着半个荣国府也没有听说过有给宝二爷请先生的事儿。我听说,如今二姑娘在想折子给琮哥儿请先生呢。”

  “怎么可能。这种请先生的事儿,都是老爷们负责的,哪里就轮得到二姑娘来插手的。”

  “翠墨。你也知道的,宝二爷以前就换了不知道多少个先生,老爷也好,大老爷也好,当初为宝二爷请先生不知道出了多少力气,就是林姑老爷那里,也荐了好几个人。可是这些先生们又哪个留的长了?为此老太太还数落过大老爷,说大老爷不尽心,就连四姑太太也很不高兴。这事儿你难道都忘记了?”

  “不是说那些先生们没本事吗?”

  “你大概不知道,以前被宝二爷气走的某个先生,如今在我们太太娘家教导少爷们呢。听说,这位先生可好生能干,我们太太娘家少爷们已经有两个中了秀才,凭自己的本事进了国子监了。就是我们太太,还想着要把家里的少爷们也送过去呢。”

  “当真?”

  “哪有不真的。当初这位先生在我们荣国府的时候,老太太派我去给宝二爷送东西,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呢。这位还是林姑老爷当初荐来的呢。上回,我们太太回娘家,我伺候着姑娘也去了。结果,我亲眼看到了那位先生的书童,还亲耳听见我们太太跟娘家人说起让我们少爷也过来跟着先生读书的事儿。这还有假的。”

  “那岂不是说,宝二爷气走的那些先生,好些都是有本事的?”

  “也难说哦。不过,这荣国府和我们太太的娘家可不一样。我们太太的娘家名儿好听,可是家里里里外外都一般般。反倒是这荣国府,可是鼎鼎有名的四王八公,像宝二爷这样的身份,自然也不用跟那些破落户的子孙那样为了功名利禄劳心劳力。至少,这府里的富贵,就足够宝二爷舒舒服服地过上三辈子了。”

  翠墨也笑了:“是啊,无论是老太太,还是太太,哪个都不会委屈了宝二爷去,就是不知道哪家的姑娘有这个福分,将来做的宝二奶奶去。”

  “还能有谁?不就是林姑娘么。”

  “林姑娘?我看林姑娘自己也不一定愿意呢。上回鹦哥姐姐跟着林姑娘来给老太太请安,据她所说的,林姑娘对宝二爷相当不以为然,据说当初姑太太就不大看得上宝二爷,将宝二爷称之为混世魔王。”

  “我听说太太曾经这样在林姑娘跟前数落过宝二爷呢。倒是不知道四姑太太也曾经这样说过宝二爷。”

  “太太跟四姑太太又怎么一样。而且林姑娘如今还在孝中,可是你看看宝二爷,打一开始与林姑娘见第一面,就不曾穿过素服。而且宝二爷最喜欢红的,每次去见林姑娘,都是一身鲜明。林姑娘那个心性儿,最是小心的,虽然年纪小些,可是一向心细,哪有不着恼的。就是老太太百般撮合,可是林姑娘对宝二爷也不过是那个样子而已。”

  “可是这种事情,不都是长辈们说了算的吗?林姑娘就是不愿意,上头长辈们说合了,她还能有什么办法?”

  “林姑娘还有父亲在呢。依我看,林姑老爷对宝二爷大概也就那个样子。别的不说,林姑老爷为宝二爷找的先生,都被宝二爷给气走了。听说有两个还是林姑老爷的同窗好友呢。就是人家自己不说,从下面的仆僮的嘴边也知道了。不然,以前林姑老爷没有出任扬州巡盐御史的时候,怎么就不见四姑太太带林姑娘来我们府里做客呢。”

  “那现在这位林姑老爷怎么又把林姑娘送来了呢?”

  翠墨看了看四周,压低了声音,道:“我听说啊,这巡盐御史这官儿可不好做呢,鲜有坐满一年的,更多的,不是被朝廷砍了脑袋,就是被盐商们请了人,半夜里弄死了。我们四姑太太原本好好的,可是去了南面,没多久,儿子死了,自己也没了,里面未曾没有文章在。”

  “那林姑娘的将来岂不是比我们姑娘还可怜?我们姑娘至少还有两位叔叔,林家却不曾听说有什么人了呢。”

  “是啊。所以,我们太太才会对林姑娘那么不客气,而老太太才会不顾一切地想将林姑娘跟宝二爷放在一起,就是怕将来林姑娘会没了着落。”

  “那岂不是将来的林姑娘坐定了这宝二奶奶的位置?”

  “那可不一定。这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老太太偏爱林姑娘,想让林姑娘和宝二爷凑一对,林姑老爷那里就不好说。而且,我们老爷虽然一直顺着老太太,但是我们太太对林姑娘就难说了。若是林姑娘只是单纯的表小姐,我们太太还有个好脸色,可是宝二爷一直缠着林姑娘,我们太太就林姑娘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了。”

  “怎么,太太不喜欢林姑娘?”

  “我听金钏儿玉钏儿两个说过几回,听说啊,有两次,太太问起宝二爷的时候,边上人回说,宝二爷去找林姑娘了,太太当场就不高兴了。一次梳头的时候,就把梳头的丫头给骂了一通,另外一次则是把手里的橘子给揉烂了。后来听下面人说,林姑娘让宝二爷吃了闭门羹之后,更是把周姐姐叫了进去,说了好久的话。”

  “可是,我看太太对林姑娘还不错啊。这次元宵节,太太给林姑娘的东西比给我们姑娘的要好多了。”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你们姑娘给宝二爷的不过是自己的针线,可是林姑娘给宝二爷的却是书。二姑娘手里现成的印书作坊,要几本新书,那还不简单?难得的是那书上的注释,据说那都是林姑老爷的读书心得,是林姑娘一笔一笔亲自抄上去的。也就是看在那书上的注释什么的,太太才临时换了给林姑娘的节礼。本来,林姑娘的东西也就你们姑娘那个样子。”

  “原来是这样。我们姑娘得的东西跟林姑娘的东西不一样,差了好多。我还以为太太不喜欢我们姑娘呢。”

  “怎么会。虽然说,你们姑娘也好,林姑娘也好,两个都是亲戚家的姑娘,但是你们姑娘可是太太看着长大的,光这情分就不同寻常。而且,其实本来太太给每位姑娘的元宵节礼都是一样的。可是林姑娘的年礼的确送得漂亮。你也是知道的,宝二爷原来是最不喜欢那些仕途经济的东西的,可是自从得了林姑娘送的书以后,宝二爷偶尔也会去翻看一下,就因为这个,太太才对林姑娘有了好脸色。”

  “原来如此。”

  “不过,我看太太之前对林姑娘那个样子,现在又对林姑娘这般客气,不过是因为林姑娘对宝二爷不亲近而已。这儿子都是做娘的心头肉,太太哪里会不希望宝二爷出息的?既然林姑娘能人宝二爷主动去看书,太太自然对林姑娘就好上几分。”

  “这倒是。我们太太也说,太太虽然天真烂漫,但是对宝二爷那真是没话说的。”

  “可不是。宝二爷可是太太的命根子,怎么会容得下有人耽搁了宝二爷去?你都不知道,这些日子以来,宝二爷屋里都不知道出了多少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