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314 美珠南来诸人各异 孤女北往各方震动
作者:忘却的影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ps:补齐

  第二天一大早,贾瑾就在父亲贾赦和哥哥贾琏的陪同下去了顺贞门,早有宫人在顺贞门外等候了,一见贾瑾的车就客客气气地上来见礼,并将贾瑾送到体顺堂。//78小说网无弹窗更新快//

  这次进宫,贾瑾就发现宫里比前几次安静了很多,最明显的就是好几处宫室的屋顶多了驻留的鸟雀。贾瑾照例先去给太后请安,没想到,在太后宫的宫门口,就被内侍给拦住了:“青和郡君,太后娘娘身体不适,不见任何人,请青和郡君回去吧。”

  “太后娘娘身体不适?不知道太后娘娘是什么时候开始不舒服的?太医这么说?太后娘娘是不想见我一个人,还是……”

  “青和郡君,太后娘娘身不适已经有好些日了。太医怎么说,奴婢不知道,奴婢只知道太后娘娘需要静养。郡君请放心,太后娘娘不是恼了郡君,实在是太后娘娘如今多有不便,所以最近连皇后娘娘都不曾见过太后娘娘金面了。”

  “原来如此,青和谢过公公了。”

  “那里郡君客气了。”

  这一言一语之中,贾瑾已经将一个香囊悄悄地塞到了那位内侍的手里。贾瑾在宫门口给太后磕过头,就回了体顺堂。

  金嬷嬷很快就打听到了消息,回来就跟贾瑾说了:“郡君请放心,宫里安静,也不过是因为三个月之前,宫里的诸位主接连生病的关系,就好比郭淑妃娘娘,早在三个月之前,突然就病了。八公主也因为侍疾而甚少出现与人前。”

  “郭淑妃?我记得淑妃娘娘的身体一向很好的。”

  “郡君,太后娘娘的娘舅家是扬州盐商总会的会长闻家,而郭淑妃与鲁家的关系也不浅。”

  “原来如此,还有其他的吗?”

  “郭淑妃娘娘生病之前,八公主曾经因为一件小事,冲撞了太妃。惹得圣上大怒。八公主也受了罚。没过多久,诸位公主皇因为不友不悌而被圣上大骂一通,诸位皇还被罚了俸禄。”

  “太妃?”

  “是的。”

  “我想我明白了。不过,皇后娘娘和容贵妃娘娘如今如何了?”

  “皇后娘娘的身还好。每日里必定会去太后娘娘宫里,倒是容贵妃娘娘,几次去给太后娘娘请安,都未曾进去,只是在外头磕了头就回去了。不过,因为皇后娘娘要侍疾。所以宫务就由容贵妃娘娘领着。”

  贾瑾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第二日。贾瑾跟着宫里大大小小的主们给太后娘娘请安,看见了宫里如今没有生病的几位娘娘。也看到了诸位公主,几乎每一位公主都戴着一双熊猫眼,神情憔悴,跟贾瑾关系比较好的八公主九公主冲着贾瑾点点头,却都不说话。

  贾瑾以为,她只要跟在后头磕个头也就完了,谁知道等大家起身,正准备离开的时候,里头却来了一个小太监,让贾瑾进去。

  贾瑾进了正殿,在门边站定,等宫人通报之后,这才起身,跟着宫女来到了正殿里间。果然,皇太后并没有生病,反而坐在床边跟皇后两个说话。见了进来给自己请安的贾瑾,皇太后根本就没有让贾瑾起来,依旧翻着手里的佛经,有一句没一句地跟皇后说着话。

  贾瑾这一跪就是一个时辰,太后娘娘一直都不曾正眼看她,贾瑾跪在地上,觉得双腿已经没有了知觉,要不是她多年以来一直练习跪坐,也许她早就撑不住了。

  等皇后离开了,皇太后这才对跪在地上的贾瑾道:“青和,你可知道,闻家可是哀家的娘舅家?”

  “回太后娘娘的话,青和知道。”

  “哦,你知道。那你可知道因为你,哀家的几位表兄弟和他们的孩们都成了庶民。”

  “太后娘娘,这个青和也知道。”

  “为什么,他们都是哀家的亲戚,你为什么不放过他们?”

  “太后娘娘其实也知道的,不是吗?不然,太后娘娘就不会装病,不见任何人了。”

  “你!呵呵,青和,你很聪明,那你告诉我,为什么,你就一定要对付闻家呢?”

  “太后娘娘,不是青和针对闻家,而且闻家先背叛了太后娘娘,也背叛了圣上。”

  “你接着往下说。”

  “是,太后娘娘。太后娘娘,青和记得闻家尚未发达之前,不过是宫廷供奉,名为皇商,做的是内廷采买,一年辛辛苦苦,也不过是十几万两银。可是自从当今圣上登基之后,闻家就借着太后娘娘的势,成为扬州盐商总会会长之一,就连鲁家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可是闻家并没有记得太后娘娘和圣上的恩情多久。在闻家出任盐商总会会长之后,偷税漏税、贩卖私盐,闻家做得比其他几家更疯狂,以致于朝廷盐税在短短了两年内比之前整整少了一成有余。”

  “说!”

  “此外,闻家还对朝廷委派的盐政官员用尽各种手段,先用金钱美女前途拉拢,拉拢不成就派出绿林好手威逼利诱,威逼利诱不成就栽赃陷害,原本就更换频繁的扬州相关官员从一年一换变成了一年三换、四换。不说别人,就说青和的表妹,清苑郡君家里,在短短的一年之内先后没了林家唯一的嗣和当家夫人,就连清苑郡君,当初也险些保不住性命。”

  “然后呢?”

  “太后娘娘,青和斗胆,请问太后娘娘,那闻家发达了对太后娘娘有何益处?闻家败落了对太后娘娘又有何损失?”

  “你!青和,闻家是哀家的娘舅家!你忘了哀家刚刚说的话了吗?”

  “太后娘娘,闻家跟太后娘娘的关系也不过如此而已。太后娘娘,这个世界上,与太后娘娘最亲近的人。不是闻家的老老少少,而是当今圣上,而承恩公府也不是闻家,不是吗?太后娘娘为了闻家如此作为,伤害的是与圣上的母之情,也伤害了您与承恩公府间的情谊。不是吗?”

  “好一张利嘴。不过。青和,你真的不是因为垂涎闻家的财产而动手的吗?”

  “太后娘娘,青和虽然不才,可是青和自问。天底下能够比青和更擅长理财的人,恐怕没有。闻家借着太后娘娘的权势出任盐商总会的会长一职,在十余年里,便挣下了寻常人家百余年才能累积起来的财富,可是青和却用了短短的三年,而且。这三年内。青和每年都花费不少银钱在救济灾民身上。闻家用了十余年才积累了两千万两银。可是青和如今的财富已经超过了三千万。而且青和相信,来年这个数字还会翻一番。青和如今还年轻。等青和满十五岁的时候,想必手里的财富不会下与一万万两银。太后娘娘,您说,青和会在乎闻家的那点东西吗?”

  “不错,这哀家也承认,不过,你为什么一定要对闻家动手呢?放他们一码不成吗?”

  “太后娘娘,其实不是青和一定要对闻家动手,而是闻家先对朝廷动手的。按照五年前户部的记录,如今天下有一万三千万人口,假设每年每人食用五斤盐计算,全天下每年消耗的盐,应该在六万万斤以上,律令上明确规定了‘盐引每张,领盐百斤,价六两’,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朝廷每年应该收到的盐税,应该不少于三千六百万两银,可实际上,每年朝廷能够收到的盐税,还不及一千万两银,也就是说,超过六成的盐税被各级盐商们吞吃掉了。”

  “可是闻家十余年才累积了两千万两银,他们最多也不过吞了十分之一,不是吗?”

  “太后娘娘,这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而且贪腐跟银钱的多寡无关,闻家贪墨却是事实,此外,闻家在江南的田地庄铺可不是小数目,更让青和齿冷的是,灾荒之年,朝廷忙着赈济灾民,闻家却在炒作粮食,甚至对老百姓的救济粮动手脚。太后娘娘,朝廷有三成的赋税出自江南,如果江南乱了,那么圣上的江山也会出现危机。”

  皇太后看着贾瑾的眼睛,一下愣住了。贾瑾的眼里只有一片冰冷。

  “罢了,你先起来吧。”

  “是,青和谢过太后娘娘。”贾瑾在地上磕了一个头,这才摇摇晃晃地起来。在地上跪久了,这膝盖就有些直不起来了。

  太后指着边上的一个绣花墩,道:“坐吧。”

  “是,青和谢太后娘娘赐座。”贾瑾小心翼翼地挪过去,然后慢慢地坐下。等坐下了,才发觉膝盖上钻心地痛。

  “青和,告诉哀家,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太后娘娘的意思是?”

  “青和,你也说了,如今,你手里已经有了超过三千万的财富了,哀家也听说了,皇帝将那几家的东西都赐给了你。加上你手里的商队掌握着边关将士的吃喝穿用,你手里的庄又养着无数的流民。青和你可知道,其实你已经有了威胁朝廷的资本?”

  “回太后娘娘,青和从一开始就知道。所以,青和的庄上的管事们都是圣上的人,那些商队的领队更是圣上手里的密探,如果有什么事情,圣上会在第一时间里拿到青和手里的庄的控制权。”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太后娘娘?”

  “什么时候皇帝往你的产业里安排人手的?”

  “回太后娘娘的话,从一开始就是。青和是因为红苕进入圣上的眼睛的,为了彻底了解红苕的作用,圣上派了人来,正好那时候,青和手里没人,所以,就任命了圣上的人,作为青和的庄上的管事。而青和后来用的人,都是此人推荐的。”

  “你是什么时候发现他们是圣上的人的?”

  “一年以前。”

  “你就不恨吗?要知道,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情,你可能保不住性命,而你辛苦经营的这一切。可就到了皇帝的手里了。”

  “太后娘娘,青和在意的是挣钱的乐趣,而非金钱本身。”

  “就像你将上千万的钱粮用于建造水师?”

  “是的,太后娘娘。”

  “为什么?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水师一事?边关缺少军费,你不会不知道的。”

  “回太后娘娘,边关不是缺少军费。而是缺少稳定的军费来源。历朝历代从来就不缺少拥兵自重的武将。而朝廷唯一能够卡着边关的。也就只有军粮了。因此,青和不赞成一下将军粮全部都发放下去。”

  “青和,如果璐国公和英国公听到这话,他们一定会火大的。”

  “青和是朝廷册封的郡君。青和所做的一切,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朝廷的稳定。”

  “这句话,哀家已经听了很多遍了。不过,青和,为什么你执着于水师,还要求建立海洋水师。如果哀家没有弄错的话。这朝廷各地可有不少的水匪。你就不想着先摆平他们吗?”

  “太后娘娘,其实青和曾经听说过。各地的水匪,其实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因为官商勾结,有的地方的水匪,干脆就是当地的水师本身。如果需要剿匪,只要委派一二得力的官员即可,根本就不用青和多费心。至于青和执着于海洋,完全是为了海外的各种矿藏。”

  “为了找矿?”

  “是的,太后娘娘。”

  “说来听听。”

  “是,太后娘娘。让青和下定决心找矿的原因一共有两个,其一是因为朝廷缺铜,所以,不得不承认一两银只能够兑换七百文,而那些商人却没有少利用银两和铜钱的差价赚取暴利;其二朝廷对边关的军备不足,不少将士连护甲都没有,只能屈死在蛮族的流矢之下。”

  “你劝说皇帝,改革制盐法,建议使用晒盐法,就是为了节省铁器吗?”

  “回太后娘娘,是的,盐法改革之后,从盐政上节省下来的铁基本能够满足边关的需求,即便有缺口,也不会太大。只是,铜矿一事迫在眉睫,据青和所知,有些地方银与铜的比价,已经不足六百了。”

  “原来如此,哀家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是,臣女告退。”贾瑾起身,恭恭敬敬地离开了。屏风后面转出一个人来,不是皇帝又是何人?

  “皇帝可满意了?”

  “是儿臣让母后费心了。”

  “罢了,你是我儿,我还能怎样呢。不过,皇帝,你真的要让青和成为老四的太妃吗?”

  “母后,刘氏虽然貌美,可是没有成为一国之母的气量,身为太妃却与下面的妃妾争宠,实在是不像话。至于青和,不说别的,光这份对朝廷的心以及这份眼光,如今年轻一辈的女孩里面,就无人能及。”

  “不过,皇帝,你可知道,如果青和成为老四的太妃,那么,你就要注意安全了。”

  “母后,其实儿臣也不需要担心的,不是吗?青和的手下,可基本都是儿臣的人,如果有什么事情,儿可以直接收回青和手里的东西,那个时候,青和可以继续做儿臣的谋士。”

  “皇帝,你将事情看得太简单了。你要知道,做姑娘之时的女孩和出嫁之后的女孩是不一样的。就是你对下面的掌控再厉害,如果青和心有怨恨,那么朝廷一样会动荡。”

  “那母后的意思是?”

  “再等等吧,反正青和还小,不是吗?不过,老六对青和也有心思呢,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老六?老六怎么跟青和扯上了?”

  “据说是那年青和进宫时,无意中遇见了老六,两人还一起玩游戏。直到最后,青和都不知道那是老六,而老六一直因为青和没有当他是残废,所以对青和很有好感。”

  “母后,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好像是青和还只是个乡君的时候的事儿吧。具体的,我已经记不清了,不过,我听说,过了快半年,青和才知道,那是老六。”

  “可是,一般人跟老六呆得时间就一点,就会发觉老六的不对劲吧。”

  “是啊。我听小崔说起过,青和在这些事情上其实是个很迟钝的人。所以即便是在荣国府里,她也总是带着两个嬷嬷,方便她们随时提醒她。”

  “这个儿臣倒是没有发觉。儿臣也只是觉得青和做事很大气,不会斤斤计较某些小事,可是听母后这么一说,似乎是青和自己不曾注意到这些事情了。”

  “所以。让青和成为老四的正妃一事。还要斟酌一番。不过。那刘氏是怎么一回事情?还有,那张良娣临死前送来的消息都还可靠?”

  “母后,已经查清楚了。东宫嗣单薄,的确是因为东宫的那些女多多少少都被下了药的关系。好比是那个贾元春,几乎是一个废人了。”

  “贾元春,是青和的堂姐的那个?她真的彻底不能生养了?”

  “是的。”

  “罢了,既然这样,看在青和的面上,对她好一点吧。不过。皇帝。我还是希望多留青和几年。”

  “是的。母后,儿臣明白。”

  不说太后与皇帝的密谈。回到体顺堂的贾瑾,第一件事情,就是命人要热水泡脚。金嬷嬷知机,立刻找出了药膏。烫烫的热水,贾瑾试了几次,才将双足放进去,在脚底触到脚盆的那一瞬间,贾瑾吸了口气。晴雯早就挽起了袖,帮贾瑾洗脚。

  等两刻钟之后,贾瑾收拾好了,爬上了卧榻休息,这才有空问金嬷嬷:“金嬷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突然召我进宫。虽然说太后娘娘单独见了我,可是我却说不准太后娘娘是对我生气了,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总之,有些怪怪的。”

  “郡君请放心,太后娘娘不是恼了郡君,不然太后娘娘早就将郡君关在暗房里了。不过,宫里的气氛很怪,尤其是方才请安的时候,太妃的神情就有些不对,八公主九公主的神色也有些奇怪。”

  “也不知道八公主和九公主她们怎么样了,尤其是八公主,心气一向很高,如果她真的当众被圣上甩脸责骂,她怎么受得了,要不,嬷嬷你代我去看看八公主可好?”

  “明白了,回头老身就去。”

  “那就麻烦嬷嬷了,对了,嬷嬷我先睡一会儿,麻烦嬷嬷将我之前看的那部书和那几页纸都收拾出来。”

  “是,郡君。”

  贾瑾交代完毕,很快就睡着了,晴雯将脚盆收拾好了之后,就坐在脚踏上做针线,而金嬷嬷就去了后宫。

  八公主得了金嬷嬷带去的那六对玛瑙手镯很是高兴:“难为青和还记得我这个朋友。听说之前青和的身不大好,到底是为了什么原因,嬷嬷可知道?”

  “回公主,青和郡君身不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这次青和郡君大病一场,除了伤心徐姑娘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因为贾瑾劳累过度,气血亏虚,所以才会吐血。”

  “什么,还吐血了?那青和现在怎么样了?”

  “郡君如今还好,如今还吃着御医开的药呢。”

  “这少年吐血可不是什么好事呢。对了,之前我生辰的时候,得了一块血玉,最是护心的,不如嬷嬷带回去给青和吧。”

  “公主,血玉可是难得的宝物,公主还是自己留下吧。青和郡君真的没事。”

  “我留着也没有用。不过,御医怎么说?怎么吐血了还说没事?”

  “公主殿下,青和郡君真的没有事情。青和郡君在多年以前曾经落过水,还在大雪天受过寒,所以这身体里面多多少少有些暗伤,这次吐血看着极为凶险,其实正好是将体内的淤血给逼了出来。御医也说过了,青和郡君只要好好休养,就没有大碍。”

  “好好休养?在这宫里,要想休养也是要看身份地位和得宠与否的。青和身份不够,太哥哥那里嫉妒青和的人可不止一个两个,尤其是那个贾元春,根本就是个拎不清的,真不知道,青和怎么有这么个堂姐妹。嬷嬷,体顺堂那里你可要看严实了,可不要让那些不长眼的随随便便就进去了。”

  “是,公主殿下。”

  “好了,我也不留你了,青和那里可离不得你。你回去跟青和说,等母妃好些了,我再去看她。”

  金嬷嬷赶紧应了,躬身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