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336图将来邢氏教儿媳 谋出路熙凤谏夫郎
作者:忘却的影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老太太这是哪里话儿?媳妇儿……”

  “我知道你不容易,生儿育女、打理家业、还有孝顺我这个老婆。//78小说网无弹窗更新快//”

  王夫人有些不安,只得喃喃地道:“那都是儿媳应该做的。”

  贾母却不理会王夫人,径直道:“你是我看着长大的,不要说先后两个老大家的,就是现在被捧上了天的凤丫头也不及当年的你。自从你进门以后,生养了三个极出色的儿女,又将老二房里的事情打理得妥妥当当的。我看你是个好的,才让你当了家。可是,你扪心自问,你当家的时候都做了什么?”

  贾母盯着王夫人的头心,道:“我也知道,政儿是次,不能继承这荣国府的爵位,所以,你私底下的那些小动作,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你怎么就这么笨?被一群奴才耍得团团转不说,还让老大拿住了把柄?这也罢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你居然对贾家的嗣动手。你嫂进门十几年,一直没有生养,是你背地里搞得鬼吧?”

  王夫人惊骇欲绝:“老太太……”

  “这几年,你越发糊涂了,尤其是娘娘晋位之后,你越发忘了形。我问你,那薛宝钗算什么东西?嗯?是,她是王家的外孙女不错,可是她到底出身商户,你将她抬得那么高做什么?三丫头就是再不济,也是政儿的骨肉,是娘娘同父异母的亲妹妹。你压着三丫头,抬举薛宝钗,处处彰显着那个薛宝钗比三丫头出色,那娘娘的脸上又有什么光彩?”

  王夫人想到元春,心里有了底气,看来贾母也只是想骂她一顿而已。

  “我知道娘娘为什么要银上下打点,因为省亲之后,皇上就没有召见过娘娘了。你光想着要银,却没有想过娘娘为什么会落到今天的境地吗?”

  王夫人抬起了头:“老太太?娘娘……”

  “我问你。你采买丫头的时候,花了多少银?一共采买了多少人?”

  王夫人一愣,她不敢回答。她也知道,自己的账做的不对。世道就是如此,死人不值钱,活人更不值钱,身家清白的的小女孩,按照年纪。从一两到五两不等。年纪较大的,容貌出色的,有点手艺的,顶天了也就二十两银。至于上百两银的丫头。只有青楼贱籍,或者落了罪、被贬入教坊贱籍的原官宦千金。王夫人花了三万的银却采买了不到一百的丫头,只会给人一个印象,那就是那些丫头都是楼里出来的,才会这么贵。

  王夫人想明白了,脸色也变了,额头爬满了冷汗。她这才明白,贾元春是被自己给拖累了。

  王夫人抱着贾母的腿,泣道:“老太太。都是儿媳糊涂。可是娘娘,老太太您不能不管娘娘啊?”

  贾母冷哼一声,道:“你叫我怎么帮?娘娘在宫里,我却不过是个外命妇,除了大节和宫里宣召,我根本就进不了宫,有如何帮助娘娘?”

  “老太太。只要想办法让娘娘见到皇上就可以……”

  “愚蠢。如果是皇上打心里觉得大丫头是个不干净的呢?”

  王夫人僵住了。

  贾母道:“大丫头晋位之前,也不是很得宠,又没有孩。”

  “可是娘娘是太上皇亲自指名了……”

  “那是因为二丫头。”

  “什么?”王夫人呆住了。

  “二丫头手里的实力太大了,连皇家都必须掂量一二。皇上已经立了皇后,如果二丫头进宫了,那么朝中就多事儿了。而太上皇又不能强行对二丫头动手,才有了大丫头的晋位。一来是做给天下人看,让天下人知道皇家对我们贾家的荣宠;二来。是警告二丫头,让二丫头收敛一二。”

  “老太太怎么知道的?如果皇家忌讳二丫头,我们直接将二丫头……”王夫人做了个抹脖的手势。

  “愚蠢。如果皇家真的要二丫头的命,又哪里需要我们动手?在二丫头受伤的时候,直接让二丫头不治身亡即可。可是皇家却偏偏派了御医来守着。你知道这是为了什么吗?就是因为二丫头手里的东西太过要命,如果二丫头没了。绝对会天下大乱的。如果不想招来祸事,你还是好好地敬着二丫头才是。”

  王夫人嘴里发苦:“老太太,怎么会这样?二丫头当真……”

  “你知道就好了。还有,以后你也别在管家的时候动手脚了。老大和琏儿早就来我这里说了,等将来分家的时候,我的私房、如今你手里的账本上的东西,都归你们二房。你现在动手脚,也只便宜了那些奴才而已。”

  “大老爷说不要?为什么?”

  “这几年,二丫头给大房置办的东西,比我们荣国府最风光最鼎盛之时的全部产业加起来还多,老大已经说了,除了那些必须跟着爵位走的东西,好比御赐之物、皇庄,其他的,都归你们。唯一的条件,就是林家的物件必须完璧归赵,谁都不许染指。”

  王夫人倒吸一口气,良久,才道:“老太太,那娘娘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先是那些丫头的事儿,接着又是云丫头的事儿,别说是史家的名声,就是我们贾家也丢人。娘娘既然是我们贾家的姑娘,又哪里能够落了好?先凉一凉,等这阵风头过去了,再做打算吧。”

  “可是老太太,娘娘可不能等啊。媳妇儿没有读过多少书,可是却也知道‘红颜未老恩先断’,就这么等着,万一皇上忘记了娘娘怎么办?”

  “蠢才!只要二丫头在,大丫头就不会丢了位,只要位分不降,大丫头总有重得宠爱的那一天。赶着皇上心烦的时候闹腾,惹了厌弃,那才是得不偿失呢。以后,你对二丫头也客气一点。”

  “是,老太太。”

  “还有那个薛宝钗,你也小心些。这丫头是个厉害的,手段高超。没多少工夫就废了云丫头。这丫头的眼界浅,可胆却不小,心狠手辣,如果真的进宫了,大丫头怕不是她的对手。”

  “老太太,您看宝玉跟宝丫头凑一对可合适?”

  “宝丫头是什么身份?啊?你仔细想想,将来他们兄弟几个都娶了妻,人家媳妇儿都是官宦千金。逢年过节,亲家互相往来,都是达官贵人,你也体面不是?如果宝玉娶了那个薛宝钗。你叫宝玉怎么抬得起头来?还是说,这么个儿媳妇你拿得出手?”

  王夫人不说话了。贾母也不耐烦跟王夫人多说,挥挥手,就让王夫人下去了。

  不说贾母对薛宝钗的戒备厌烦,王夫人的心里却还是有些迟疑的,可是知道了大部分事情的贾政却将薛宝钗的小动作告诉了史家。那一天,史家正好在招待几位关系较好的亲朋好友。薛宝钗的为人就这样传出去了。

  商人依附权贵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薛家虽然是皇商,可是他们能够到处显摆。除了手里钱多之外,还因为他们背后站着权贵,就好比“金陵四大家族”中其余的三家,就是薛家的靠山一样。可是薛宝钗却做了蠢事。薛家的对手、被挤掉皇商资格的董家,很快就发现了薛家和史家的关系已经完全破裂了。同样,对薛宝钗膈应得很的夏金桂也将贾家几位主对薛宝钗很反感的消息传回了娘家。

  没多久,薛宝钗就发现账本不对了。可是她是女,又是住在王夫人院落的东北角上,根本出不去,又无法将那些掌柜的都叫进来,只好找来了薛蟠。薛蟠也奇怪,兄妹两个查了几天,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生意突然变差了。

  偏偏这个时候王夫人又向薛姨妈借银。可是薛家的生意周转不灵,无论是薛蟠还是薛宝钗都不肯拿银出来。王夫人脸上虽然不显,可是薛家的那个小院儿的待遇突然下降了好几个档次。虽然薛家刚进京的时候,说了一应使费,她们自己承担,其实。也不过是将银钱交给王夫人,然后,王夫人将贾家采买的东西给薛家送一部分过去。

  薛家没有出银,这些东西的档次就下降了。接着薛蟠忙乱了一阵之后,终于在某次去路边的小摊上吃馄饨顺便散心的时候,遇见了他的患难之交。结果,人家给他带来了两个坏消息。一个是薛家的铺会门可罗雀,那是因为董家和夏家联手挤兑的关系;其二是,上面有人想要动薛家了。

  可把薛蟠给吓得,连点好的馄饨也不吃了,急急忙忙回去找薛姨妈薛宝钗了。薛姨妈听了,当即昏倒,慌得薛宝钗薛蟠两个急忙找大夫。

  薛姨妈病了,薛蟠和薛宝钗只能留在家里侍疾,就是铺里,薛蟠也去的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薛家的皇商招牌自然没保住。接着,薛家的米行也出了事儿,王夫人嘴巴上应了,可是却不见有什么响动。最后,还是托了薛蟠的患难之交,才把事情摆平。此时的薛家已经元气大伤,还卖了两个地段极好的铺,才支应过去。

  薛宝钗见没了银钱周转,只好跟薛蟠商量着,是不是跟贾瑾讨个请,将那两百万银要回来。薛蟠也知道,那笔银的日没有到,其实是收不回来的,兄妹两个还商量好了,实在不行,就是要回来一半也好。不过,薛宝钗却想着那块皇商招牌。就这样,薛宝钗借口要外出进香,给薛姨妈祈福,愿菩萨保佑薛姨妈能够早日康复的借口,来到了贾瑾的庄上。

  也活该薛宝钗倒霉,贾瑾的庄上有很多要紧的作坊,加上之前出过事儿,所以庄上的人对外人的防备可是很重的。这里又不是什么风景名胜,更不是在什么交通要道边上,薛宝钗的车,不往山上的寺庙走,偏偏走在通往玻璃作坊的路上,被拦下来之后,还振振有辞地说,是走亲戚。

  拦下薛宝钗的车的庄户是庄上的老人,还有些憨,一见薛宝钗的丫头莺儿,就一再心里嘀咕上了:“这个小姑娘怎么说走亲戚呢?那边都是作坊,又没有人家。而且,这几个人,我都不曾见过,怎么会是走亲戚的?”

  那庄稼汉根本就没有想到人家说的亲戚是指自己的主。直接将薛宝钗一行人当做了奸细,捆了起来,丢进了一个偏院里面。

  等过了两天,贾瑾得到消息,好奇之下,来作坊区巡视的时候,才发觉,饿得头昏眼花的人居然是薛宝钗。

  贾瑾命人送薛宝钗下去梳洗。那庄稼汉赶紧上来请罪,贾瑾反而让人赏了他一把金豆:“这也怨不得你。要真的是客人,必然是有帖的,她既然没有。你守着本分,为庄上着想,当然不是错。而且这位姑娘也算不得什么正经亲戚,不过是府里二太太的外甥女,借住在我们荣国府罢了。快起来吧。”

  那汉赶紧谢过贾瑾,出去了。

  回到庄上,薛宝钗已经收拾好了,来见贾瑾,贾瑾也不跟她客气。道:“宝姐姐,你怎么不说一声,就来了?”

  薛宝钗苦笑道:“见过宛城县主。冒昧造访,多有冒犯,还请县主见谅。”

  “好了好了,下次不要这样就好了。不过,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累得宝姐姐要亲自跑来找我呢?”

  薛宝钗踌躇了片刻,就将最近薛家的事情说了,然后道:“宛城县主,这可能让您很为难,只是,您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薛家再次拿到皇商的招牌?”

  贾瑾沉默了半天,道:“方才宝姐姐自己也说了。铺上遭人挤兑,家里的生意是一落千丈。看来姐姐家是因为上面有人觉得姐姐家如今已经没了实力做皇商,才会收回招牌的,如此一来,即便是我,也没有办法了。”

  薛宝钗急忙拉了贾瑾的手。道:“可是当初太上皇在位的时候,明明金口玉言,摘了我们家的招牌,您不是照样拿到了?”

  “宝姐姐不也说了吗?那是太上皇。宝姐姐,一朝天一朝臣呢。”

  “可是县主对皇上有救驾之功,不是吗?”

  贾瑾抽回了自己的手,不说话。薛宝钗发觉自己说错话了。

  “对不起,是我太心急了,可是我实在是没办法了。”

  薛宝钗捂着脸,呜呜地哭起来,贾瑾却始终不说话,薛宝钗觉得没意思,哭了一会儿,也就停了。

  贾瑾道:“宝姐姐来,其实不是为了这个,而是为了那两百万两银吧。”

  “是的。抱歉,宛城县主。这日没有到,我们却……”

  贾瑾摆摆手道:“无妨。不过,做生意要有做生意的规矩。原本我们就说好了,我帮你们那会皇商的招牌,到时候只要支付本金就可以了。而且我也做到了,那么第一条,我已经完成了。宝姐姐认为可是?”

  薛宝钗点点头。

  贾瑾又道:“如今姐姐家里又丢了皇商招牌,这不关我的事情。姐姐说呢?”

  薛宝钗道:“是的。只是这银的事儿?”

  贾瑾道:“既然之前姐姐求的事情,我做到了,那么我只要还两百万。是吗?宝姐姐。”

  薛宝钗点点头。

  “既然这样,还请宝姐姐在庄上住两天。等我这里把银凑齐了如何?毕竟,今年也不是原本约好还银的时候。叫我一下拿出这么多的银,也是很困难的。对了宝姐姐可把借据带来了?”

  薛宝钗赶紧说带了。

  薛宝钗饿了两天,本来就头昏眼花,没力气更没底气跟贾瑾争些什么,自然也应了。贾瑾也不为难她,除了暗中吩咐了,将薛宝钗拘在屋里,也没有做别的事情。

  饶是如此,薛宝钗也胆战心惊地熬过了五天,才带着两百万的银票回去了。不过,她回去得晚了,部里的公文下了,薛家的皇商招牌没了。如今就是薛宝钗手里有钱,也没用了。

  可是日还必须过。薛蟠和薛宝钗点了点家里的银,又继续为董家和夏家的挤兑发愁,最后,薛蟠拍板,将几个不挣钱的铺收了,而他则出去跑跑。商人嘛,不会四处跑,是不行的。

  等薛姨妈好得差不多的时候,薛蟠也南下了。而薛宝钗将剩下的银亲自收了,却没有告诉薛姨妈。如果薛家的生意始终没有起色,那么,这一百多万两银,可以保证她们母三人衣食无忧。

  薛蟠走了,薛姨妈只有薛宝钗一个女儿在身边,越发觉得孤单,更加喜欢往王夫人屋里跑。而薛宝钗也发现,自从探春开始管着大观园之后,就不跟她一起玩了,每次薛宝钗去找探春的时候,探春手里都有很多事情。

  至于贾宝玉的表现,更让薛宝钗感到刺眼。贾宝玉对薛蟠南下、薛宝钗能够天天呆在园里的一事感到很高兴。因为这些日以来,贾宝玉也很寂寞。雨薇雨荷几个虽然贴心,可是她们到底是丫头。所以贾宝玉开始频繁地去找薛宝钗,一如原著里,他天天缠着林黛玉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