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356众人挤兑难捱小年 群星捧月且除孝服
作者:忘却的影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小年,祭祖。//78小说网无弹窗更新快//

  往年宁荣二府正堂上都要设宴席,而族里的女眷去了宁国府还要去荣国府。可是今年却不行,在过去的一年里,贾家几次爆出丑闻,就连贾元春也受累,降了位,贾家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出丑闻了。所以,这一年的祭祖,男人们都在东府,而女眷们都去了西宅的荣禧堂。

  这是邢夫人第一次操持这样的大事,偏偏王熙凤又不在京里,所以邢夫人问贾瑾借了两个嬷嬷,人前人后地帮忙。

  现在的贾政已经是贾家的旁支了,而王夫人也没了诰命,下面的贾宝玉贾探春都不能进族谱,而且贾元春如今是贵人,还被关在冷宫里面,家里的姑娘又一再被拖累,所以贾敬当然不气,不要说主席了,贾政是连正堂都没能进,只能坐到了偏厅。

  毕竟贾政的辈分不高,也没有什么品级。

  同样,王夫人和探春薛宝钗也是如此。

  碍着贾元春还有个贵人的头衔,王夫人也在祠堂外面磕了头,却没能进祠堂,至于坏了名声的探春和被逐出家族的贾宝玉的妻薛宝钗,不好意思,她们连东宅的大门都没资格进去,只好去了原来的荣国府,也就是西宅。

  是的,在皇帝下达了让贾家赎买这两所宅的时候,它们就不是宁国府和荣国府了,而是东宅和西宅,就连前面的宁荣街也被叫成了百年年的旧名:墙门里。当然,宁荣街的牌坊上的名字也跟着改了。贾敬还特特地在祭祖的时候慎重其事地叮嘱了族人。

  王夫人和探春薛宝钗是看在贾母的面上才能进入如今的西宅的,所以,她们没能进入荣禧堂,而是在偏厅等候。

  如今的荣禧堂已经大变样了,上面的匾额没有变,可是这带有龙纹、螭纹的陈设摆件是一样都不见,黑底金字、嵌在柱上的对联也被换成了写了红底黑字,加上新粉刷了的红柱白墙,除了空间大了一点儿。基本与一般人家差不多。更不要说什么金钱蟒的椅袱之类的东西了,也是一样都不见。

  坐在最上面的贾母很不高兴,她虽然年纪大了,可是心里不糊涂,往年族里这些女眷都是围着她在转。可是今年,大部分人都在邢夫人跟前说话。屋里人虽然多,可是贾母还是觉得好冷清。

  “老二家的呢?怎么不见?还有三丫头呢?自从她搬出去之后,我都没有见过她呢。”

  女眷之中不少人打了眼色,邢夫人笑答道:“回老太太,弟妹在偏厅呢,三丫头也在。媳妇儿这就派人去请了来。”

  早有小丫头很有眼色地在贾母开口的时候就下去了。王夫人和探春进来后给贾母磕了头,又坐在了贾母面前的小杌上,贾母眯起眼睛。仔细地打量了一回,道:“瘦了,都瘦了。唉,也不知道宝玉现在好不好,是不是也瘦了……”

  贾代修的妻六老太太道:“老姐姐,小孩到了这个年纪的时候,正是长个的时候。三丫头如今正在抽条儿呢,看着瘦些。那是自然的。至于宝玉,他如今娶了媳妇儿,已经是大人了,老姐姐也该放心了。这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姐姐,你也太操心了。”

  “可是宝玉如今也才十四岁……”

  “管他十四岁还是十五岁,既然成了家,那就是大人。而且这里都是女眷,更有宛城县主和四丫头这个想小姑娘。老姐姐可别因为想孙儿了,就乱了规矩。我们可是不依的。”

  说着六老太太的眼睛就眯了起来,族里很多辈分高的女眷也摆出了不屈服的样,而下面辈分第一点,却有资格进入荣禧堂的女眷们也很不高兴。她们的丈夫或是儿借着贾瑾这边的力气做了官,所以,她们自然跟贾赦邢夫人这边走得近些,至于王夫人那边,她们不踩两脚就是好的了。之前二房发达的时候不曾提携他们,反而闹出笑话。让整个宗族都成了笑话,她们的丈夫儿的在衙门里面可吃了不少的亏,连带着她们也担心受怕了好些时日,如今贾母又来这套,她们会依才怪。

  作为六老太太的孙媳妇,又有几分王熙凤的泼辣劲儿的夏金桂也是不好惹的,她笑道:“也是,宝兄弟是太夫人一手带大的,难免牵肠挂肚些个。不是说宝兄弟娶了新媳妇儿吗?婶娘也真是的,好好的新媳妇,藏着掖着,不让我们瞧瞧也就罢了,怎么不带过来让太夫人也看看啊。太夫人见了新媳妇儿,岂不是就能将宝兄弟的事儿问得清清楚楚了?”

  不少女眷也跟着起哄,贾母没了办法,只得派人去叫薛宝钗。

  王夫人和探春被丫头们请到荣禧堂的时候,薛宝钗也想跟去的,却被王夫人给留下了,说薛宝钗心里不委屈,那是骗人的。毕竟之前的事情她固然有错儿,可是王夫人在背后推波助澜,算计她们薛家在先。尤其是过门之后,薛宝钗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公公眼里的备胎,而且自己的公公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丈夫,反而对贾环这个庶关怀备至。偏偏自己的丈夫贾宝玉一点都不担心,反而跟着房里一堆的通房丫头鬼混,小姑觉得受了自己的拖累,对自己没有好眼色,就连自己的婆婆,为了自己手里的管家大权暗地里给自己下马威,要不是还有赵姨娘和贾环在,第一个作践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婆婆了。

  就好比这次荣禧堂那边派人来请,王夫人却开口让自己留下这样,完全不给自己面。薛宝钗的心里很是苦涩,她知道贾母不欢迎她,几次过府请安,贾母都是打发她去跟丫头们说话,如今,连自己的亲姨妈也是这样,让薛宝钗更加委屈。

  薛宝钗偷偷地褪下一只金镯,塞给了领路的丫头,打听到了她想要的消息之后,这才进入荣禧堂。薛宝钗知道,贾瑾一向偏爱藕荷色和绿色系蓝色系的衣裳,而最爱大红大绿的王熙凤又不在,加上她又是新婚。所以,也不像以前那样,碍着身份,老是穿得那么老气,反而穿了一身大红的来。衬得她艳若桃李。

  不错,薛宝钗是个很出色的女孩,尤其是她马上就要十八岁了,真正的一枝花,在那一身大红百蝶穿花褙的衬托下,真正肌肤如玉,唇红齿白。荣禧堂内不少人都被薛宝钗的美貌给震住了,也有不少人对薛宝钗嫉妒交加。

  女人会对七八岁的小女孩说可爱,会对同样十几岁的未婚少女说好人品。可是却不会对一样年纪的少妇说好话,尤其是薛宝钗这样未嫁之前就名声扫地的女,她们更是鄙夷。

  夏金桂道:“果然是好人品呢,难怪宝兄弟心心念念的都是宝姐姐,不论何时都挂在嘴边,就是跟族里的兄弟们在一起的时候也忘不了。当初我刚进门的时候,我家相公说起宝兄弟对宝姐姐的心心念念来,连我听了都嫉妒呢。如今宝兄弟可算是如愿了。”

  原著里虽然没有明写出来的。原本是针对林黛玉的话,如今落到了薛宝钗的头上,让薛宝钗更加尴尬,而王夫人看向薛宝钗的眼神也不好了:“原来这个也是狐媚!”

  王夫人不止一次后悔,如果贾敏还在的时候,自己松口,答应了贾母就好了,那自己的儿就是现成的郡君的夫郎,反正贾敏也是个没多少寿数的。自己也不用看这个小姑的眼色过日。偏偏那时的自己为什么就那么短视,死活都记得与贾敏的那点恩恩怨怨呢?人死如灯灭,再多的龌龊也跟着贾敏的死而消散了,这世界上又有什么比得过自己的儿女来得重要?

  因为自己儿的升迁而先一步回京的卜氏是十一月里才到京师的,对这里面的细节知道得也不是很清楚,边上的人赶紧低声说了。

  边上的娄氏道:“原来如此。我小时候看戏文的时候,疑惑着,那些戏文上写的都是糊弄人的啊,根本就跟长辈们说得完全不一样啊,原来这戏文也有说中的时候啊?”娄氏拉着喜莺喜鸾两个的手。道:“你们两个年级也不小了,可要记得了,那些戏文上都是当不得真的。女儿家若是有一步错了,是个人都会冲你吐唾沫。都记住了吗?”

  喜莺喜鸾两个赶紧应了。

  卜氏道:“我们家的姑娘,从小都是长辈亲自带着的,哪里会做出戏文上那没脸没臊的事儿来!不过,五婶这里多嘴一句,你们听一听也就算了。那些写戏本的大多是一辈不得志、眼高手低的落拓读人,不能定下心来做事儿,也不会做人,年纪一大把了,还是一事无成。而且这样的人,往往被人嫌弃,无产无业,就连家室也没有。所以他们才会写些戏文来,就是因为做着借着裙带一步登天的美梦。你们想,这些戏文若不是跟现实都是相反的,怎么会赚人眼球,怎么会吸引人去看呢?而且这里面若是有一个小姑娘信了,将他们当做那戏里样样出色的少年郎,那么他们岂不是如意了?”

  娄氏道:“是啊。你们这样的小姑娘在家里都是娇养着的,哪里受过什么委屈。可是那些穷酸,自己没本事,养不了家不说,偏偏极装模作样又会算计,骗骗几个不曾出门的小姑娘,那自然是极容易的。”

  卜氏和娄氏两个一唱一和,王夫人和薛宝钗的脸上却是火辣辣的,尤其是王夫人,这几句话根本就是打她的脸呢。倒是贾母,年纪大了,经历过的也多,脸上看不出什么,王夫人和薛宝钗却是不好受。尤其是薛宝钗,她刚进门的时候,除了自己的亲婆婆亲妯娌和小姑小叔,就连贾母这个太婆婆都没给她好脸色,如今更是被族人当众打脸。今天可是她第一次在族人面前露脸呢。

  倒是邢岫烟,跟薛宝钗好了一场,有意为薛宝钗解围,指着下人给贾瑾盛上来的白米饭道:“二姐姐,今天可是好日呢,怎么你还是用这白米饭?”

  贾瑾道:“这白米饭又怎么了?寻常人家可找不到这样好的白米饭来。”

  邢岫烟赶紧问原因,贾瑾道:“这连年的灾荒,各地的粮食歉收得比较多,粮仓里面基本都空了。今年收成略微好一点,可是皇上旨意一下,各地官吏都忙着储备粮食,这新粮都进了官府粮仓了。又有多少到了百姓们的肚里呢?还不都是拿番薯果腹。”

  “这跟我们这样的人家又有什么关系?”

  “你们想,为了让粮仓里的粮食能够保存得久一点,那些官吏们要求的可是新粮,还对那些粮商们进行了摊派。如今粮仓空得比较多,需要的又是新粮。这市面上卖得新粮会剩下多少?还不是那些粮商们拿了陈粮用滑石粉和石膏洗的。”

  “滑石粉和石膏?那不是极易造成孕妇小产的吗?”

  “是啊,我派人查过,那些米行里面,有七八成的新粮都是陈粮洗的,就连面粉里面多多少少也掺杂了滑石粉。别的人家我不知道,可是我知道,父亲领到的禄米都是去年的陈粮,一般来说,一拿到禄米。家里就会拿去卖了换了银,等米仓里面的粮食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再拿银去买。一样不是新粮,还掺杂了不好的东西,还白白添了花费……”

  “那这个米是?”

  “这是我的庄上今年新收下来的。我可是看着好几个庄将一袋袋地稻谷运来,又仔细检查过舂米的器具,就是舂米的时候,我也是亲自看着的。也派了亲信督促着将舂好的米装起来。所以,这米上面还有一层米油,还格外香呢。”

  这下,连六老太太也来了兴致,要求看看送来的米,小丫头捧着米袋给六老太太过目。

  六老太太道:“果然,这米留在手上的不是粉,反而有些油油的样,的确跟外面买来的不大一样。老姐姐。你真是好福气。宛城这孩可是连这个都注意到了。宛城只有白米是这样的吗?”

  “不是啊,我还专门派人去采买了碧粳米红稻米等各种老太太爱吃的稻谷,让自己庄上的人舂好、装好送进来。不过,我的庄上种的白米比较多,所以舂好的白米也多一点而已。”

  “既然这样,那我就借着你堂祖母的名头问你要些这种米。不是我说,我这个孙媳妇样样都好,可就是过门好几年了一直都没有动静,可能就是被那种掺了滑石粉和石膏的米给整的。”

  六老太太这么一说,好些长辈都问贾瑾要米了。

  卜氏还道:“是啊。这米还好,多洗几次,多泡一会儿,有滑石粉和石膏,影响说不定不会很大,可是这面粉就麻烦了,又不能洗。”

  贾瑾道:“那回头我就送诸位老太太婶娘嫂一点吧。面粉这个我也准备了干净的。”

  一时之间,荣禧堂里欢声笑语,所有的人都称赞贾母好福气,养了个好孙女。

  邢岫烟用恰到好处的音量道:“二姐姐,你知道得真多,是太太告诉你的吗?”

  “怎么会?这是宝玉媳妇儿提醒我的。那年宝玉媳妇还在大观园里住着的时候,二太太要找参,偏偏只找出来几只放了上百年的快朽了的老参。二太太说要拿银去外头买去,结果却被拦住了。原来外头买的参大多数都是做了假的。你没有关系,就是有银,也不一定买到好参呢。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我才长了个心眼儿,对这些东西斤斤计较起来,不然,被算计了都不知道呢,还当是自己命苦。”

  这无儿无女是任何一个女人一辈的伤,因为七出里面,没有生养可是大罪呢。听了贾瑾的话,在座的有好些人都有些伤感,可不是,毕竟谁都不会想到自己吃的米面里面也会被动了手脚。毕竟,谁会想到那些无冤无仇的米行会拿这种粮食糊弄人呢。

  不过,感慨的人有,对薛宝钗的教养心存质疑的人也有。毕竟,贾瑾方才也说了,她是因为薛宝钗跟王夫人参考买参的事儿才想到的,谁会想到,那个时候的薛宝钗就已经开始干涉贾家的事情了呢?

  六老太太道:“怪道呢,我说呢,宛城县主也是家里娇养着的呢,怎么会知道这等龌龊的事情,原来是因为这个。也是,只有商人才了解商人呢,真正无奸不商。”

  夏金桂马上就不依了:“老太太,你嫌弃孙媳了。”

  六老太太拍拍夏金桂的手道:“怎么会。不管怎样你娘家可是皇商,在京里的口碑一向都很好,不知道这个也是自然的,不然怎么说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呢?”

  夏金桂这才笑了,边上立即有长辈取笑道:“瑞儿媳妇可不算小了,还这般淘气,都是六老太太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