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剩女重生记 三五六章 火灾
作者:萦索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莺娘和鹂娘两人进了安乐候府后,俞清瑶并不当一回事。//78小说网无弹窗更新快//两个出身卑微的歌姬,别说相貌平凡,就算生得国色天香,能动摇她的地位才怪!见此,胡嬷嬷满心忧虑,觉得自家姑娘对危机视而不见,反而对那些根本不值得操心的事情烦恼,将来真的出了什么事情,怕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于是,找了机会劝解。不想俞清瑶有自己的想法,“嬷嬷,你的意思我知道。不过所谓‘一山难容二虎’,太后跟长公主不对盘,将来这种给我跟景暄添堵的事情绝不会少。两个歌姬而已,现在就闹得兴师动众、忌惮三分的,以后可怎么办?”

  “况且坤宁宫懿旨赏赐,是旁人家都没有的荣耀。若我‘不识大体’,跟两个歌姬计较,怕是很快就成了京城名扬的‘妒妇’了。不若将她们好生养着,只要景暄不在意,她们能翻腾多大的浪来?”

  对于这一点,俞清瑶看得十分清楚——景暄把持的住,什么事也不算事;景暄把持不住,那什么也不用多说。

  形势变了,横在景暄头上的利刃,已随着广平皇帝的殡天而消失。现在的新皇,就凭他做端王时候的脾性,看似温和宽厚的,应不会做出残酷狠毒之事。景暄的地位跟以前不同了,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畏惧皇帝的猜。他若改变……也是她自己的命,怨不得天尤不得人。

  胡嬷嬷无奈的认同了,又劝俞清瑶把心思都放在姑爷身上,一来夫妻感情更加深厚;再者长公主知道也会多一分疼爱;三来早日生下嗣。地位更稳固了,以后管太后皇后赐百八十个歌姬怜人呢。

  俞清瑶想到自己已经年满十八周岁了,也很想有一个跟夫君景暄的孩儿。可惜,为什么她每夜闭眼。梦到的都是沐天华孤魂野鬼般漂游着。

  她是她的生母,十月怀胎,为她险些难产死去的母亲。血缘联系永远磨灭不了。

  不管她有多少怨。多少不满,多少埋怨,都改变不了天生的母女情缘。在没有了结生母的死因前,叫她怎么能生下自己的孩?

  她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孩?

  胡嬷嬷无比忧心,生恐俞清瑶钻进牛角尖出不来了,忍不住细心劝导,“世上的母亲都疼爱自己的孩儿。为了亲生的孩性命都肯不要的。若文华真人真的疼爱夫人,就该知道,夫人只有生下孩儿地位才能稳固。”

  言下之意,若沐天华梦中纠缠,只念叨着自己的死。不管俞清瑶的境况,那就不是一个好母亲。生前给女儿带来无穷耻辱,死后还不能安宁,算什么亲娘啊!

  “嬷嬷只看到我们侯府,看不到外面的形势么?不管如何,文华真人是我的亲娘——即便我肯放弃不共戴天的母仇,你当那幕后的凶人会相信我毫无恶意么?”

  “人家在暗,我在明。若我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将来若是那人蓄意谋害我。我该怎么办?”

  胡嬷嬷是俞清瑶的乳嬷嬷,也是身边最受信任的人,不然才不会对她明说呢。

  “现在的情形,已经不仅仅是我娘,更多的是我为自己。我必须要确认一件事……确认害死文华真人的,是不是我想的那个人。若是他。日后我都得低声下气,依靠俞皓而活着了;若是她”,俞清瑶停留了片刻,想到惠安太后对自己的敌意,心说端王亲自下手的可能性不大,相反他的亲娘野心勃勃,能从宫中厮杀出来的妃嫔,狠心手段绝不缺乏,令人无声无息的死亡,更像是女人做下的。

  端王有三分嫌疑,那惠太妃就有六分!剩下的一份,大概是谢侧妃,如今的贵妃娘娘?

  ……

  十月二十。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发生了——原端亲王府,现任皇帝的潜邸一场大火,烧了西北角的的庭院。旁的损失就罢了,关键是将供着三清像的小观给烧得精光。

  以及,里面的五六侍婢,和广平皇帝下旨封的‘文华真人’。

  沐天华的死终于正式揭开——以面目全非的形象。被火烧着后,谁还能看出“京城明珠”的旧模样?那几具焦炭一样的尸身,就是安庆侯沐天恩也认不出来。他只是悲哀的看着漆黑的残恒断瓦,心中的悲痛无法言语。

  怎么好好被火烧了呢?眼瞅幸福的日就要到来了,却发生这种意外……不不!肯定不是意外!

  在沐天恩的强制要求下,京兆尹、大理寺、刑部的人手加紧勘察,终于发出放火的迹象,抽丝剥茧,寻着蛛丝马迹找到了凶手——原端王府的某位姬妾,因不满沐天华受宠,夺了自己的宠爱,怀恨在心,趁着新皇跟皇后、太后去了宫廷,此处防守松懈的时候,在饮食中参了蒙汗药,然后放了火……

  一切的一切,安排的恰有其事,半点破绽也不露。若非有心人早就知道那小观里的人早不是沐天华,恐怕真要蒙骗过去。

  知情人默然无语的旁观,而似沐天恩这样被蒙在鼓里的,还以为自己尽了心,为妹妹报仇了呢。

  沐天华的死,在京城中没有引起多少议论。顶多说一声“可惜、可怜”了,毕竟跟端王十多年私情,好不容易等到端王登基了,还没等到正式册封就死了,命太不好。而端王为此辍朝一日,悲恸哽咽数次,赢得多少人感叹帝王多情。

  也就感叹几声而已。

  皇帝要是敢辍朝三日试试看!为一个女人不顾家国大事,不被御使雪花般的奏折淹没才怪。好在有惠安太后的提醒,端宸及时收敛了不该有的情绪,第二日就正常上朝了。

  众朝臣见端宸精神尚可,处理繁复的事务头脑清醒、肯听大臣的劝谏。都觉得必然是有道明君了。谁也不知他的心情……难以言喻。牺牲霓裳,是他登上帝位必要的考验之一。一边是江山,一边是女人,相信所有男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何况这个女人早过的最美、最诱人、最纯净的时候。相识三十载。他自觉得将一片真心给了霓裳,此外物质上也不匮乏,极尽呵护。其他任何女人都无法比拟。霓裳在俞锦熙回来之前,对他毫无二心,全身心的爱慕、信任、依赖。可俞锦熙回来之后,明显心思多了,杂了,偶尔看他目光带着一丝怨艾。怨什么呢,当初她不走。他还能强制把她从俞家带走不成!

  端宸不断给找理由,让他的心灵相信这个选择是正确的。看,他成了皇帝,他的母妃成了太后!他的儿女成了公主、皇,将来他的孙会继承大周的皇位。世世代代永存,这是一个女人能相提并论的么?

  当然不能!

  所以,他的做法是对的,错了他也不会后悔!霓裳的牺牲,他会永远记得!并且感激。“沐天华”尚未下葬,新皇帝请太后下了懿旨,册封“文华真人”为“华嫔”,名列九嫔之一。以沐天华嫁过人,且不堪的名声来看。这算是皇帝“厚道”“念旧情”了。

  连沐天华的胞兄安庆侯沐天恩都上表感谢——有了名位,沐天华至少可以葬在皇陵,百年后在端宸的身旁有一个小小的位置,供后人香火了。

  对此,俞清瑶觉得无比讥讽。

  一生的痴恋,就换来这个?她不知道。若是母亲沐天华活了过来,会怎么看她的情郎。至少她自己,是绝对不能忍受!宁可同归于尽,也不能接受挚爱的人踩着她的尸骨爬上至尊之位——她在地下,死后魂魄无依,他倒好,享受万民爱戴,成为权力顶峰的帝王!

  若如此,还不如一早不要“爱”。这种“爱”,比世上最残酷的“恨”还可怕。

  反思母亲的失败,俞清瑶再一次感慨自己幸运的选择了景暄。景暄虽然看不见,可他性情温和善良,又不失机智敏锐,对她一心一意,得夫如此,还有何求?

  她只愿早一日能获得心灵上的解脱,跟景暄逍遥天下,做一对自由自在的夫妻。再没有任何世俗的拘束约束。

  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总是惨淡。

  俞清瑶想要探查母亲的真正死因,就不敢露出一丝苗头,假装对端王府发生的火灾十分在意,密切关注案发后的相关人员。暗地里,却找上了俞皓。挂完抹角的问询他有关母亲在世时的消息。

  若问俞皓对生母的死因知晓不知晓?恐怕天知地知,他自己知道了。外人是绝对无法从他的口中得知真相的。

  俞皓满面悲伤,说自己忙于考试,中了进士日日后跟其他的同年联络,此外,还有怀孕的妻以及不到两岁的幼儿……整日间忙得团团转,忽略了生母,已经很久没有跟母亲见面了。

  应该说,自打母亲进了端王府,跟外面的联系就少了。她在端王府过的好不好,心情愉快不愉快,传出来的信都是“喜悦”的。又不能进去待上几天,亲眼目睹,真假是无从得知。

  说话中,俞皓还流下了眼泪,似乎很后悔没有在母亲活着的时候多陪伴。

  俞清瑶也不知该不该相信弟弟的话。总体而言,她是偏向“相信”的,因为她觉得母亲活着,对俞皓利大于弊。他应该不会丧心病狂到巴望生母去死。

  可跟俞皓一番谈话等于没说,一丁点有用的消息也没得到,接下来可探查的目标就更少了。安庆侯沐天恩是压根不知情的——到如今,俞清瑶才觉得幼年觉得无所不能、高大伟岸的舅父,形象彻底轰塌了,真的是没有任何政治才能,和敏锐的目光啊!轻易的被人玩弄股掌之中。

  和舅母叙旧中,话风中偶尔透露一点对沐天华死因的疑惑,吓坏了杜氏。她紧紧的握住俞清瑶的手,担忧的让她放下“不该有的心思”。

  “你娘已经不在了,再去纠结这些有的没的,有何用处!好孩。你一直是聪明孩,当知晓‘趋利避害’四个字!”

  看来杜氏也是看破“火灾假案”的人。她也不相信小姑会轻易的被个得过端王三四夜露水之恩的歌姬害死,如果能,那说明小姑在惠安太后和新皇帝心目中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间接的。也可以说是新皇不想留着小姑继续活着,有辱他帝王的尊贵。

  杜氏一点也不想提醒丈夫,宁愿他就糊涂着。可对俞清瑶。十万分的希望她跟她的舅父一样。

  “记住舅母的话!你娘……错了很多,可女人的错没有反悔的余地。她活着的时候,得到她一直期盼的。多少女人一生不曾有过她的恣意快活。求仁得仁,也是福气。”

  俞清瑶听了,默默的点点头。

  回想她母亲这一生,自私自利的只为自己,连亲生儿女都抛下了。最后也不过是为所爱而死,若要怨,也只能怨自己吧。

  可那些都是旁观者能说的,她作为女儿,也可以对生母的死。漠然的说一声“活该”么?

  将来她自己的女儿,有样学样怎么办?

  俞清瑶思来想去,还想无法放下——她一定要弄清楚母亲到底是怎么死的。不管下毒、勒死、闷死,或者其他,她总得明白,谁亲自动的手?

  不然,她无法安心。

  ……

  十一月。皇帝出了孝期,民间百姓也不忌嫁娶。俞清瑶递牌进宫,请见阮贤妃。原广平皇帝的“贤妃”已经出宫了。跟着她的儿去了西南边陲。现在的贤妃,就是俞清瑶的好友阮星盈。

  阮星盈的妹妹阮雪萍,嫁给了十九皇,年前成的亲。十九皇因沉稳厚道,现管着宗人府。彭家垮台后,阮家似乎有取而代之的迹象。

  不过阮家可比彭家聪慧多了。家族中的女儿在宫中从来低调行事,绝不会跟“惑乱妖女”扯上联系,相反,名声一向极好。而阮家的弟,有本领的才占据高位,没有本事的就约束在家中,不准在外惹是生非——由此,阮家作为贵戚,比以前的彭家强太多了。

  另一个曾经的端王侧妃,现在的贵妃娘娘的母家,谢家,也渐渐显露“繁荣”。不同的是谢家毕竟底蕴浅薄,搬到京城也不过三四代的事,虽然皇宫中谢贵妃有最受宠爱的皇皇女,也没办法骤然让父兄身居高位,掌握权势。一强一弱,谢贵妃跟阮贤妃算是扯平。

  加上无无宠的中宫皇后,皇宫内的大致势力就是如此。

  俞清瑶进宫后,打听最近惠安太后礼佛诚心,免了各宫的请安,多了一层戒心。心说莫非惠安太后害的人太多了,才开始信佛了?可惜手染鲜血,罪孽深重,任是佛祖也救不过来了。

  姐妹有一年多不曾见面。当初离别时,俞清瑶伤重刚愈,且面上的伤疤明显,整个人笼罩着一层抑郁难言的朦胧伤感。可现在,她明快多了,只是阮星盈的变化更大,从侧妃变成贤妃——都是侧室,可皇帝的妃跟寻常王爷的侧室怎么能一样!

  “见过贤妃娘娘……”

  俞清瑶深福一礼,阮星盈没有搀扶,因周围的眼睛太多了,要提防旁人说俞清瑶的礼数不恭谨。直到进了内殿,没了外人,阮星盈这才亲昵的拉着俞清瑶,两人一同坐下,不分彼此。

  “好妹妹,总是盼到你了!前些时日我就想去看你,可惜你我的身份……不同了,真见了面怕控制不住。”

  “好姐姐,你忍住没来看我是对的。当时皇帝大行,若是错了一丁半点,我倒没什么,不过惹人嘲笑几声。姐姐你可怎么办?这宫中……”看似繁花似锦,内里暗藏杀机。

  这句话,俞清瑶没有说出口。说了又怎样呢,阮星盈不是蠢人,该知晓的,自然有她的亲姑母提点。

  两人就按下这个话题不说,只捡了谈笑的话题,期间多半是俞清瑶叙说。她这一年在余杭生活的十分愉快,春夏阳光明媚的时候还走访了周边的山山水水。俞清瑶作画灵气不足,但心情愉悦时画出的画作多少有几分值得赏玩的地方。拿了一副最好看的,阮星盈见了,啧啧称赞,十分高兴的收下了礼物。

  妃嫔会客的时刻有限制。不久后,俞清瑶就带着贤妃赏赐的礼物出了宫廷。

  礼物本身,俞清瑶一点也不在意。她只是有些伤感,曾经多么好的姐妹感情,到如今也默默发生了变化。若是以前,阮星盈性多么直爽坦白,说嫌弃你的母亲立马绝交;觉得有愧立刻道歉。好的时候恨不能时时刻刻在一起。而现在,明知道沐天华死的蹊跷,居然一个字也没有提。

  当然,没提是对的,她不也一点口风也没漏么?好似压根就不知道被火烧死的道姑不是沐天华。

  不,她还是露出破绽。

  面对至交好友,她该伤心、该请求察访放火真相,担心抓错了人。

  可她没有。

  也许阮星盈也在伤心好友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