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锦商 45 温氏回忆,蔡家嫂子
作者:靓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天气渐热,屋后山上的知了叫声一片片,最闹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家门前似地,下午气温最高时,有时听了叫人心里烦躁。

  栽种的桃李,以及好儿从空间移植出来的三棵芒果树,两棵牛甘果树,两棵纯正甜杨桃树,还有从山上挖回来的两棵野生番桃树,因为浇有空间的湖水,长势颇为惊人,从春分前后栽下,尚不足四个月,这些果树苗已经长得有两个成人那么高,日渐壮实的枝干,翠嫩的叶子,还有不断冒出的新芽,最为可喜的是所有的果树苗竟不长一条虫子。温氏、阿旺及小树都认为这是菩萨保佑的结果,好儿在心里偷偷地笑,要真有菩萨,天下都太平盛世了。

  七月上旬,好儿家决定买一头骡,代替人力拉板车。要买牲口,得去专门的马市。马市在罗仁镇和苗花镇之间,穿过罗仁镇往南行十五里地即到马市。

  温氏不懂挑选牲口,找了常四叔帮忙。常四叔早年曾跟人学过这行,家中有牛、马,对于察看牲口好坏相当有经验。马市逢十为集市,也就是说,要买牲口,不管你买的牛驴骡马,都得在初十、二十、三十这三天买。

  温氏把事儿一说,常四叔一口应承。常家大媳蒙氏坐在自家井边,一边洗衣服,一边说道:“慧娘,你们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这才多久,就买得起骡子了。你那手绣活儿,打哪学的啊?”

  温氏道:“这不都省吃俭用,攒下点钱,就想着买头骡子,能方便些。我这绣活儿,是做闺女时特特跟人学的。”

  蒙氏道:“我听说,有专门教学的,那学费可不便宜,还要给人白做一年绣活儿。”

  “是要交学费,也不是给人白做一年,先头给你一个月学,一个月后验收样品,通过的就留下,不通过的就走人。我那会没钱交学费,求得师傅同意,给绣坊白干一年,工钱一分不要,别人一个月绣十幅,我一个月绣十五幅。”

  说起过去,温氏心里是五味杂陈,家里太穷,连扯块粗葛布的钱都出不起,家里的口粮除了缴税,只够吃的,没别的收入,老父母偏疼兄弟,她这个受冷落的女儿,想要扯身衣裳,就得自行想法子,当听说绣坊招新手,她毫不犹豫去报名,为此被爹娘责骂甚至还被爹打,只因她去学刺绣了,家中干活的主劳力就少了一个,她的兄弟就得下地****那份活计。

  温氏也有倔强的一面,咬牙坚持下来,一个月学成,绣品通过验收,是十五个新手里唯一获得师傅夸赞的一个。也是那师傅看好她,答应了她的请求,还让她带活儿回家做,那时她才十一岁。她每天的活儿很多,给地主家放牛、喂猪,帮家里种高粱小麦种菜,砍柴挠草,挖野菜。。。大人的活儿,她几乎都跟着干全。

  她总是利用一切空隙刺绣,且不错一针一线,针脚紧密均匀,不见丁点结头儿,一年过去,她更将各种绣法运用自如。别的绣娘对她羡慕嫉妒,只有她心里最清楚,十根手指头是数不清的针孔,因为劳累,眼睛总是红红的,脖子总是酸疼僵硬,自己的刺绣之路有多艰辛不易。

  直到她还清了学费,将挣来的第一笔钱交到爹娘手里,那三百个铜板,映着爹娘沧桑的笑脸,她也跟着无声地笑了。

  往事如梦,历历再现脑海。。。

  温氏忽然的安静,让蒙氏不自觉抬头去看她。这一看,蒙氏忽然有些发怔,讶异,眼前的温氏,脸庞白净细腻,脸颊微带红润,五官端丽柔和,头发乌黑发亮,别着一根没有丝毫修饰的木簪子,身上穿着素底青纹的棉布衣裳,脚上是一双平底黑布鞋。这身装扮,是乡下女人最常见的,可不知为何,蒙氏却总觉得眼前的女子,身上透着一股乡下女人不该有的温婉大家气质,这样的气质,她在大户人家的太太小姐身上曾见到过。

  蒙氏清楚记得,第一次见温氏的情景,衣服陈旧,头发枯干无泽,脸庞瘦得厉害,气色很糟,身边带着三个娃儿,个个看着像是随时会倒下。这半年刚过的光景,变化就这么大了?

  蒙氏在心里琢磨开了,温氏家中无田地,米面都得掏钱买,种菜可赚不了那么多钱,那就是给绣坊做的活儿挣不少钱了。先是买地起房,买菜种买果苗,如今又是买骡子,没有个十七八两,怕是买不来一头骡子吧?

  “慧娘,买一头骡子,得花多少钱啊?”蒙氏把洗净的衣服一件件拧干,转头问道。

  温氏猛然回神,想了想道:“估计不便宜,具体我也不大清楚。”

  常四婶抱着小孙女从后院过来,一手拿着装鸡料的空盆,对温氏道:“慧娘,托你个事儿,明儿你去卖菜,帮我拿些鸡蛋去卖,能卖多少算多少。”

  常家在年后自个孵了些小鸡,又抓了一些下蛋鸡养,如今家里鸡蛋多了,就想卖掉一些换钱。

  温氏忙道:“嗳,那成,你先数好鸡蛋装好,明儿一早我过来拿。”

  蒙氏往衣绳上晾搭衣服,闻言说道:“娘,咱家的鸡蛋有多少了?”

  常四婶道:“咱家鸡蛋可不少了,我瞅着都是好的,今早我数了数,有五十多个,留下十来个,咱卖个整数,卖四十个鸡蛋。”

  蒙氏笑道:“娘,你有三个孙子女,留这么点儿,不够娃儿吃吧?”

  常四婶把小孙女放到草席上,说道:“差不了那几个蛋。我瞅着,有几只鸡这两三天准下蛋,那只老花儿够老了,过些天就宰了,炖鸡吃。慧娘,到时候带好儿过来吃饭啊。”

  蒙氏晾完衣服,端洗衣水去倒时,不由撇撇嘴,一只老鸡,自家还六七口人不够吃,还要叫外人来吃,人家日子滋润得很,难道婆母没看见温氏的变化吗?

  温氏忙笑着婉拒:“不了,四婶的心意我领了。明儿一早我过来拿鸡蛋。家里还有绣活儿没做完,我先回去了。”

  等温氏一走,蒙氏就对婆母道:“娘,你发没发现,温慧娘好像换了一个人似地?”

  常四婶拿过菜篮子,想了想,道:“好像是变胖了点儿。”

  蒙氏道:“娘,哪止变胖了点儿,她脸面气色好得就跟大户人家里的太太小姐。。。我咋觉得,温慧娘不大像是穷山沟里的女人?”

  常四婶睨眼大媳,抬脚往菜园走,“少去嘀咕那些,看着玲儿,把大家的鞋底给纳了,我去摘菜。”

  翌日一早,温氏带着好儿,推着小板车的菜蔬到了村口外,去常家取了一篮子鸡蛋,篮子底下及周边垫着稻草,上面再铺了层棉布。温氏把鸡蛋篮子交给好儿,让她抱着,以免板车有时不平把鸡蛋颠破。

  菜和鸡蛋卖得差不多时,前头买了菜的蔡家嫂子,忽又出现在好儿母女摊前,在温氏身边蹲下,低声说道:“慧娘,一会跟你说个事儿。”

  神神秘秘的不欲外人知,温氏点点头,好儿把小板凳让给蔡家嫂子坐。将最后一把豆角卖掉,鸡蛋还剩五个。温氏和蔡家嫂子闲聊着,有坐等了好一会,没人来买鸡蛋,蔡家嫂子道:“这五个鸡蛋我帮你买了,赶紧的收了摊,跟我去个地方。”

  好儿忍不住好奇道:“蔡家嫂子,这么神秘,到底啥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