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锦商 47先反驳,后忽悠
作者:靓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常四叔熟练利落地给骡子套上使用,看了看好儿家那辆小板车,没有下手,而是说道:“侄女啊,你如今买了骡子,这小板车,该换大的了。”

  温氏和仨娃儿闻言都是一愣,他们可都没想到这个问题,常四叔这么一说,四双眼睛再那么一看,高大的骡子后面拉着一辆小小板车,的确不合适,还很滑稽可笑。

  温氏道:“四叔,这小板车是得换大些的,我回头去镇上找常德兴帮做一辆。”

  “常爷爷,一辆大的板车,得多少钱呢?”好儿问道。

  经常四叔这么一提,她忽然冒出个新想法,能否把板车做成个两头通亮、带蓬顶的半车厢式?

  常四叔道:“板车有大中小三种,像这个是小的,你这一头骡子,换个中等的足够用了。我记得去年一个中等的板车,用料好的在六两银子,差些的四两。你们要经常拉菜,得用好的木料做的板车。”

  顿了顿,又道:“好儿,你们家的菜园子能让常爷爷瞧瞧不?”

  “可以啊。”好儿爽快地答道,阿旺上前去打开菜园子的大门。一家四口领着常四叔走了一圈菜园子,常四叔边看边点头,有时还蹲下来细瞧,眼里满是讶异和赞叹。

  “我说侄女,看不出你是种菜一把好手,这菜这瓜种得漂亮,几乎看不到虫眼。侄女,你这是用了什么法子,让瓜菜不长虫?”

  “我也没什么好的法子,就跟平时大家一样,该怎么种就怎么种,可能是我没种田,比你们得空多些,都放在菜地侍弄去了,有时候,光是、光是找虫子抓虫子,就能在菜地里蹲上老半天。”

  温氏说完这话,自觉脸上有些臊,她并不是个擅于说谎的人,之前隐瞒娘儿俩的真实来历,种种因素不得不为之,如今对着帮了自家不少忙的常四叔,为守住女儿的秘密,又不得不扯谎,温氏心里就有些心虚,有些愧疚。

  为掩饰脸上的窘迫不自在,温氏在菜地里摘了一大把空心菜,四只苦瓜,六只黄瓜,叫阿旺去拿菜篮子过来装好,送给常四叔。

  “你带着娃儿辛苦种菜,不容易,这菜不能收,再说我家菜地里也有。”温氏三不五时给常家送些新鲜菜蔬,常四叔自是不肯再接。

  好儿在旁说道:“常爷爷,我们只送你们家菜地没有的菜。您帮我们家买骡子,还教我们怎么养骡子,驯骡子,这些可不是两把瓜菜能取代的。”

  温氏真心实意道:“四叔,我这点菜不值当几个钱。我瞅着过不多久,你们该割稻谷了,到时候,我去帮你们收割。”

  常四叔不再推辞,接过菜篮子,笑道:“那行,四叔就不跟你客气了,今年的稻子长得好,等收割那天我让六儿来告诉你。”

  送走常四叔,温氏带着仨娃儿锁上院门,去镇上找到常德兴,定做一辆中等板车。好儿连忙补充,说要个半车厢式的,不用多漂亮好看,简单实用就行,遇到下雨可以避雨,太阳烈可以遮阴,冬天还可以抵挡些寒风。

  常德兴道:“你紧着要吗?不紧着要的话,等我农忙过了再给你做。”

  温氏道:“你家啥时候收割?”

  常德兴道:“就这两三天内,我手头上在赶做两张床,这两天一做好交货就回去割稻子。”

  “这。。。那也行,就等你收割稻子了再给我做。”温氏略一想,可以缓一缓,再者过几天帮常家收割稻子,她也得暂停不去卖菜。

  如今镇上来做木工活的木匠比去年多了,揽到的活儿也比以前少了,常德兴很高兴对方能等,这意味着他又多一份收入。

  “那行,你要做中等的板车,上面再加个两头通亮的半厢是吧?大家一个村里的,你有活儿都帮衬我,木料我管保给你用好的,这利润我就不咋赚你的了,一共就收你七两银子。”

  常四叔说的好木料做的中等板车是六两银子,并不包含加车壁和蓬顶的。温氏觉得合理,当即付了一两银子做订金,常德兴找来纸笔,给写了张收条。

  从镇上返回,一家围着骡子开始商议,在后院猪舍旁给骡子盖个大棚。砌泥砖的方法,在自家起房的过程中,一家四口都学会了,主要是上山砍树,再扛下山,锯成数段再劈开,修整成木柱,这个对他们而言难度可不小。

  “温姨,好儿,阿旺,小树。”前院忽然传来六儿响亮的叫喊,阿旺忙走出后院,到前院去开门。

  六儿是拿菜篮子送还来了。“阿旺,我听我爷爷说,你们家买了骡子,我也要看看。”

  “骡子在后院,我娘他们也在后院。”阿旺关上大门,带六儿往后院来。

  几个娃儿一起,温氏就留他们自个玩,自己到前院忙活去了。

  “青花马骡子,跟我家的一个样。”六儿笑着跑上前去摸骡身,“你们咋不多买一匹马呀?像我家,就一头骡子,一匹马。赶车可快了,还能拉好多东西。”

  小树道:“我们家买了这头骡子,攒下的钱差不多花光了,买不起马儿。”

  六儿有些不相信道:“这不可能吧,吉福说你们家卖菜卖得可多了,可快了,那钱哗啦啦像下雨似的掉进口袋,烂文也这么说的。”

  烂文是邱三彪的大儿子,早间和常四叔打招呼的王氏,就是邱三彪的妻子,村里人惯称她邱三嫂。烂文也在瑶田私塾念学,跟四儿一个班。

  阿旺沉了脸道:“六儿,我家要真是那样,还能住泥屋瓦房?还能穿成这样?”

  小树也不高兴道:“六儿,那些人胡说八道,我娘要挣来那么多钱,我们早就搬去镇上住,我和哥哥早就去镇上念学了。”

  小哥俩的笑脸转眼罩了乌云,六儿摸摸鼻子,又挠挠后脑勺,说道:“别这样啊,我就是说说,这也不是我说的,我就是听他们说了,才告诉你们的。”

  小树翻个白眼道:“你刚才说话的样子,是信他们,不相信我们。”

  “不是,我相信你们多一些。”六儿看着好儿兄妹仨人,身上的衣服比以前好了,但还是没他穿得好,脚上的鞋那就是草藤编的,再看他们家的房子,有钱人才不住这样的地方。可是,吉福和烂文都说得跟亲眼看见似地,那是咋回事咧?

  好儿忽然出声道:“六儿,吉福、烂文他们,是不是他们家大人说的?”

  六儿想了想,“吉福好像提到他娘,好像是说他娘在镇上看见你们了。”

  “那烂文呢?他家又是谁说了?”好儿追问道。

  六儿摇头,“烂文没提他娘,也没提他家里其他人。”

  好儿说道:“我跟我娘隔个一两天就去卖菜,我哥哥们沐休也一起去,在镇上看见没啥稀奇的,罗仁镇那么点儿大,拐个弯都能遇到熟人啦。”

  “六儿,你想啊,要真是照他们说法,那钱哗啦啦像下雨往口袋里掉,那镇上的人不得把我们围住,把钱给抢走了?”

  好儿说着拍拍自己的口袋,又道,“你看,我的口袋这么小,我哥哥他们的口袋那么点儿,我娘的衣服没口袋,那钱咋能哗啦啦掉口袋去,也装不下呀。

  六儿,吉福家是咱村里最富的,他家才是真正有钱人呢!村长伯都比不上他家。烂文家也不穷,有句老古话,叫‘扎拇儿矮过咩,有吃都冇人知’。就是说烂文家这样的。”

  这是好儿前世从同事口中听来的俚语,那同事老家在乡下,闲聊时说了不少,特别生动有趣的,好儿就记住了一些。

  扎拇儿,是指第二只脚趾头。咩,是指脚拇趾头。完整的俚语是:扎拇儿长过咩,有吃都辛苦。扎拇儿矮过咩,有吃都冇人知。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第二只脚趾,如果比脚拇趾头还长,这个人就算一辈子有吃穿,也是极其辛苦才能获得。如果比脚趾头短,这个人在外面很会装,其实家里吃喝很好都没人知道。

  仨娃儿一脸茫然困惑,显然他们都没听过这个,不懂是啥意思。好儿就翻译过来,浅白解释一通。六儿明白地点点头,脑海浮现烂文家几兄妹的模样,个个脸有肉,身有肉,穿的衣服鞋子,那都是棉布做的,从没见过有补丁。

  六儿敬佩地看着好儿:“好儿,你看得真细。我想起来了,烂文他们一点都不瘦,肯定是像你说的,背着人在家里吃好的,外人都不知道。”

  好儿道:“六儿,你以后再听到别人在背后乱嚼舌头,先不要急着相信,证实了再说。像今天这事,我和我哥哥们脾气好,不跟你计较,要是换成狗三黑五他们,早就跟你干架了。”

  六儿就又点点头,脸上有些不好意思了。“阿旺,小树,好儿,等我家割稻子了,你们到我家田地捡稻子吧。”

  捡稻子?好儿不明,阿旺却露出一丝微笑答应,“六儿,我们捡的稻子,能给我们吗?”

  “当然能了,你们捡多少都是你们的。”六儿忙点头说道,“你不知道,去年我和我哥,还有狗三黑五二崽子他们几个,还跑去陈员外家的稻田捡呢,陈员外家的稻田可多了,好多孩子都去捡,他们也不撵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