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升职记 第一百六十七章:三代女人
作者:梨橙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贾元春说着,思想起自己在宫中得宠时的风光,对比着眼下失宠的情状,黯然神伤,道:“本宫今年二十六岁了,又有个宫寒的毛病,想要自己生出个皇子,怕是不成了。不然哪用得着找这个找那个的?这也是本宫的命……”又拿出帕子来拭泪。

  史太君、王氏陪着掉了会儿眼泪。

  王氏道:“娘娘莫要伤心。娘娘芳龄正好,日后何愁没个小皇子?退一步说,若想那薛宝琴进宫,也不是难事。”

  史太君心一跳,看了王氏一眼。

  贾元春也很意外,“那琴丫头不是许了人家吗?太太这话怎么说?”

  王氏一笑,颇有些得意:“回娘娘的话,早在那丫头来咱们家的时候,便命人探听过了。那丫头父母都已过世,只和哥哥相依为命。上京说是来结亲,可她那个婚事,未必能成。”

  王氏说的是事实。

  薛宝琴兄妹之父薛旭,与薛宝钗她爹是堂兄弟。在紫微舍人薛茂那一辈,两家祖上就已经分家,各自过活了。

  和薛宝钗家那一支领了内务府差事、做了包衣皇商,专心于商业经营不同,薛旭家代代仍旧延续着读书的风气。只是人丁稀少,文运不佳。除了薛旭的父亲中过秀才之外,其他人都在考场上失利。

  不过尚文的风气一直未变。薛旭本人亦曾进过书院学习,考了两次不中之后,才弃文从商的。薛旭爽朗喜游,不拘小节。对一子一女的文化教育都很重视,指望着儿子薛蝌将来能金榜高中,也愿意自己女儿成为一个文采出众的小才女。

  十年之前,薛旭游商到京城,遇到昔日的同窗好友梅擎。梅擎出身寒门,当年也是受过薛旭资助的。考中举人之后进京大考,谁知一考不中。他不愿还乡,便在京城赁屋而居,准备下科再考。

  奈何囊中羞涩,遇见薛旭之时,正是他到薛家的当铺里当东西。

  同学相见,又是他乡遇故知,薛梅二人俱都喜出望外。

  他二人盘桓几日,薛旭留下不少银两给梅擎,助他一臂之力。梅擎十分感激。

  梅擎下科果然高中。在翰林院做了个从九品侍诏。

  薛旭到京中点查商铺,顺便去向梅擎祝贺。酒酣之际,二人定下了薛宝琴和梅擎长子梅元峰的婚事。

  两年之后,薛旭夫妇先后病故。

  薛蝌幼年在父亲佑护之下,生活得颇有些贾宝玉的闲人意境。跟着父亲游山玩水,除了读书之外,玩耍是另一主题。

  一朝大厦倾,薛蝌措手不及,惶然不知如何自保。他家的家业原本也很丰厚,但族中人欺负薛蝌兄妹年幼,巧取豪夺,陆续瓜分去大半。

  好在薛蝌颇有担当。打叠精神,跟那些狼心狗肺的族人周旋。

  随着他年纪渐长,慢慢干练精明,终究保住了不到半数的家产。这些年来,他外理商铺,内抚幼妹,过得甚为辛苦。

  好不容易妹妹长到十二、三岁,家里的生意也稳定兴盛起来,薛蝌稍微喘口气。思及家无长亲,妹妹长久在家终是不妥,便张罗起妹妹的婚事来。打算小妹及笄便将她发嫁。

  这样一张罗,薛蝌心中一沉。

  自他父亲过世,除了母亲丧礼,那梅家派人来吊之外,此后竟是再没通过音信。况且那来吊之人,只是个梅家远亲罢了,并不是最应该出现的梅元峰。那时年幼,且兄妹俩的处境危机四伏,没有深究,这些年忙着东奔西跑,未及细想。眼下一思量,薛蝌既惊且怒:莫非那梅家有意毁亲?!

  倘若果然如此,当真是忘恩负义!

  薛蝌不禁替妹妹担心。被退亲的女子,名声也就跟着毁了,妹妹的终身如何是好?思之再三,薛蝌决定上京,找那梅家。结亲的凭证俱在,便要退亲,也得给个说法。万不能因此污了小妹名声。况且小妹过了年到四月便年满十四岁,这事早了早好,免得误了小妹。

  他兄妹二人无依无靠。族中人多是无情之辈,便是有一二能出力者,均是寻常商贾,有财无势,帮不上忙。

  只有薛蟠一系,尚算好些。以前薛蟠的父亲在世时,倒也照应过两兄妹,没像其他族人那样搜刮。如今堂伯父虽然不在了,但那金陵四大家族中的王家是堂伯母娘家,略可倚仗。所以闻得王熙凤之兄王仁进京,薛蝌便携了妹妹随后赶来。

  讲到此处,王氏笑道:“那琴丫头得了老太太的眼缘,认在咱们家,倒是他们想不到的造化!梅家因此面上也没太敢小瞧。只不过,那梅擎如今升到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心底里哪能看得起商女儿媳妇?虚客气还是看咱们家的面子。这门婚事,必是黄了的。娘娘看上琴丫头,是她的福气。不然以她的身份,哪能进得宫去?这事不难。”

  贾元春脸上现出一丝笑容,道:“如此便好。母亲多费心,抓紧安排吧。”

  以那薛宝琴的容貌气度,料定必是能得圣宠的。她心中一喜一酸一恨,想起自己去母留子的打算,不着痕迹的冷笑一下。哼!

  外在的表现,却是端庄优雅的拿起茶碗来啜饮。

  王氏喜喜欢欢的应了。

  史太君看着王氏陷入沉思。

  贾元春见祖母沉寂无声,笑道:“老太太,今儿见了林家表妹,倒是比上回见她更出挑了。咱家的宝玉玉树临风的,瞧着诗文也好。金童玉女,真是天生一对儿。他俩的婚事也早早定下来的好。”

  史太君微微摇头:“娘娘,这件事只怕是不成了。”

  “为何?难道林家不愿意?”贾元春皱眉。林家实是强力的外援,加上林黛玉和唐果的关系,她可不想放开。

  史太君淡淡道:“怨不得林家。谁家都不会愿意的。”

  贾元春一愣,欲要问时,一眼瞥见自己老娘满脸通红的坐在一旁。面上又羞又愤,还带着三分不服和委屈。见她看过去,忙坐正了,仍旧是那副菩萨像。

  贾元春在内宫日久,哪里看不出来母亲和祖母正在斗法?心里不由得烦厌,只得自行压下去。笑道:“可是太太得罪了林家?想来并非什么大事,悄悄赔个不是便了。”

  史太君沉默不语。

  王氏自己将那日的事情说了。自然只说过程,不提其它。

  贾元春大惊。

  她是在后宫里打滚的女人,宫斗的能力系数不是王氏这样的宅斗高手能比的。更何况,贾元春比贾宝玉年长许多,早年间的事她知道得多些。

  她爹年轻时可不止两个姨娘。通房丫头、侍妾不少的。她娘能在三、四十岁还生出宝玉来,又在老太太眼皮子底下把那些女人一一斗倒,除了有娘家撑腰,自身的本事也不容小觑。

  赵姨娘的确生出两个孩子来,可那不正是她娘贤惠的明证?她那庶弟的处境她很了解。她娘念佛不假,佛心是没有的。

  转念之间,贾元春已经想明白了她娘的目的,自然为了把未来儿媳妇压下一头,连带着,给宝玉成家后、她和祖母之间的管家权力之争铺路。

  糊涂!人家还不是你儿媳妇呢!娶进门来再使手段也来得及。

  贾元春怨她娘因小失大干了件蠢事,可这话不能明说。遂微笑道:“太太忒性急了。”

  说了这么句模棱两可的话,她又转向史太君:“老太太,林妹妹一向和您最亲。这事还得您老人家转圜过来才好。宝玉和林妹妹般配不说,对林妹妹也是好事。眼下这风气,没娘的女孩儿议亲困难,在婆家也不受待见。林妹妹嫁到别人家去,哪有嫁到咱家来自在?”

  史太君道:“估摸着林岳过年也就成婚了,玉儿自有她婶娘教导。想来不会有什么差错,娘娘多虑了。”

  贾元春一愕。

  王氏道:“宝玉的媳妇儿也不必非得在京城找,江南甄家的五姑娘论品格相貌,不亚于你林妹妹。虽说他家是旗下包衣,可家里好几个人做着官,都是紧要的所在,圣眷也好。前些日子来信说,皇上这回南巡,他们家又要接驾呢。”

  甄家的当家太太和王氏是表姐妹。那位五姑娘是王氏的表外甥女儿。

  贾元春看史太君,史太君不置可否。

  贾元春不大敢应承她娘了。

  自家这位祖母,至少此刻她是不能得罪的。她自幼在祖母跟前长大,原是与祖母比跟娘亲近许多。

  只是入宫之后,自己得多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能事事顺着祖母。先头儿林岳没出现的时候,自己在宝玉的婚事上选择了宝钗,已经让祖母不悦。今儿因为宝琴的事,又和母亲近了一步。祖母只怕是挑礼了。

  贾元春很明白,在贾府内宅最高权力之争上,自己的态度非常重要。她也为难。

  略一沉吟,贾元春笑道:“宝玉的年岁还小呢,且不忙。依本宫看,林妹妹还是第一人选。本宫在宫里也多瞧瞧,哪家的闺秀出众,多挑挑总是不会错的。怎么也不能委屈宝玉不是?”

  省亲的时间也就那么几个小时,一混就过去了,贾元春赏赐了家里人,摆起仪仗回宫。留下贾家另两个女人各自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