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升职记 第二百零七章:贾家闹剧
作者:梨橙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唐果化身为知心姐姐,给黛玉去了封长信,打发雁翎派得力的人手送过去了。

  世事人情需要个人慢慢体会,林黛玉的成长过程别人只能参与,不能代替;薄婉儿的事情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回音,唐果知道着急没用,便去关注别的。

  皇帝已开始指婚。

  皇帝推出的一系列配对,让朝野内外好一顿揣测。

  宗室方面,满洲贵女、蒙古秀女、汉军旗美人各占三分之一。几个家世显贵的汉军旗秀女均坐到了嫡福晋的位置。

  皇家更复杂些。

  直郡王胤褆的继福晋和八皇子胤禩的嫡福晋,俱是他们娘自己选的那个。这两件事,消息灵通人士事先就知道了,没啥大反响。

  皇帝指了舒舒觉罗.霜儿做七皇子胤祐的嫡福晋,朝野上下震动不小。舒舒觉罗.章翰是革新派中坚,皇上这个安排含义深远哪!无数人为此动起了脑筋。

  除了正室之外,太子、胤祉、胤禛、胤祺各得了皇帝指的一个格格。

  荣妃在禁足期间,本是接触不到秀女的,她请求佟佳贵妃给圈了几个人选,自己从中挑的伊尔根觉罗氏。此事被皇上知晓,感动于她的慈母之心,提前将近一个月解除了她的禁闭。后宫里因此又毁了几个帕子。

  但皇帝没采用荣妃和宜妃的选择。给胤祉指了个书香气很浓的汉军旗美人,给胤祺指了个模样清秀、性子爽快的蒙古秀女。

  皇帝给太子指的是郭尔罗斯氏,镶白旗;给胤禛指了个西林觉罗氏,正白旗。这两人出身不高,父亲俱是四品武官。

  这样的安排再次引起极大的震动。因为这两人的家族,都是多尔衮的铁杆支持者。

  当年,顺治皇帝以莫须有的谋逆罪名将多尔衮削爵、黜宗室、毁坟、没收财产,原本支持他的宗室贵族、他亲自统领的正白旗、镶白旗将领,纷纷受到株连,被排挤打击。多年来,这些人一直为多尔衮抱屈,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子孙,与朝廷离心离德,暗地里没少搞小动作,成了大清朝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之一。直到清俄战争爆发,当今皇上果断起用了其中的不少人,这些家族才渐渐重回朝廷。

  眼下皇帝与他们联姻,代表了什么呢?

  男人们忙着分析政治走向,德妃却被皇帝对荣妃的称赞和皇帝给胤禛指女人这事打击到了,呆坐了一夜。

  闹心的不止她一个。

  惠妃想要指给八皇子胤禩的格格秦氏,和另外五个秀女一起,被撂了牌子。又各自杖责四十,赶出宫去了,罪名是多言。这事狠狠的扫了惠妃面子,甚至有传言说她对养子不慈,挑了那么个多嘴多舌的女人,摆明看想看笑话。惠妃大怒,底下又是一番暗斗。

  宫里的是非永不停息,唐果只当是看戏,懒得猜是哪位娘娘出手。

  因为还没被引见,皇帝也不知秦氏长啥样,唐果略有遗憾。但很快就被来自贾府的消息转移了注意力。

  眼下京城房价大涨。

  原本房价比较低。二百两银子买套精致四合院不是问题。只是由于一干显贵家族迫切的换房需要,导致房价虚高了。

  贾府买房是个麻烦事。

  合适的房子不大好找,他们家人口太多。况且,贾赦是一品官,贾政是五品官,各有相对应的住宅标准。史太君尚在,当然不能分开住。

  原本在荣国公府,贾政一支住了正院荣禧堂。

  贾赦憋了这些年的气,终于可以借着搬家一吐为快了。扬言说买了新房,他一定要住主院奉养母亲。

  贾政放了外任,离得远,不能代表二房发言,贾王氏却不是真正吃素的主儿,话里话外抬出宫里的贤妃娘娘,寸步不让。跟孝顺无关,史太君是贾家最有钱的人,二房得坚决把住。

  史太君稳坐钓鱼台,像往常一样,借大房的势打压够贾王氏之后,来了个一锤定音:按原来的样子办!

  谁知没定住。

  贾赦当场驳回去:“老太太,论长幼、论官职,没这个道理!莫非老太太想让外人看贾家的笑话?我们大房忍让了这些年,也够了!老太太若一意孤行,咱们便就此分家!请老太太把财物打理清楚,给咱们分了吧!到那时,您爱跟谁过,儿子不拦着!”

  史太君大怒:“逆子!有我在,且轮不到你当家!”

  贾赦冷笑一声:“妇人讲究三从四德,老太太夫死从子才是正理!不然,儿子便要将此事交与族中,辩一辩什么叫长幼有序!再上折子问问皇上,是不是生出个女儿当娘娘,兄弟就比哥哥高贵?能罔顾天理伦常!”

  史太君又急又气,往后一翻,晕倒。

  晕倒解决不了问题。

  贾赦这回铁了心,半步不退。

  史太君能打的牌不多。

  事情真拿到明面上,她说不出理来。

  只能以势压人。

  史家两侯和黛玉都不在京城。王子腾因为王仕之事,当时骂走贾琏,过后又写信责问贾家,王氏这会儿想找哥哥撑腰,人家懒得搭理她。

  英武侯夫人佟史氏以及史太君的一干老姐妹上门探病,啥事不当。邢夫人在旁边瞧着,面上恭敬有礼,转过脸便撇嘴讥笑。

  客人送走,最常替史太君跑腿的贾琏,立刻被他爹一顿板子差点儿打断腿,哪儿也跑不了了。王熙凤刚跟史太君诉完苦,便被正经婆婆叫过去立规矩,邢夫人狠狠发作了王熙凤几顿,半点儿脸面也没留。

  史太君啥招没有。

  贾赦跟贾政不同,根本不吃她那一套。

  想要回南?可以!分了家再走!

  老太太的体己?笑话!那是我贾家祖辈传下来的东西!

  老太太莫要忘了,七出中有“窃盗”一条。儿子给您讲明白,“窃盗”不是指在外盗窃他人财物,而是在家内。妇人根本没有私产,她的一切,包括娘家的陪送、馈赠,都是夫家的!得交给婆婆才是正理!您年轻的时候做过媳妇,这个道理应该懂的吧?您哪来的私房钱?不过是代我贾家保存罢了!您要上哪儿都行,儿子素来不招您老人家待见,也不跟着碍您的眼,自有二弟和宝玉随着您去。但是,在您走之前,把我贾家的东西算清楚,分明白!

  史太君一天发好几次昏,这辈子头一回这么挫败。

  老太太到了关键时候,一点儿都不能给自己撑腰!

  贾琏两口子相对苦笑,王熙凤想起秦可卿说过的话,懊糟的要死。自己怎么就没早点儿想明白呢?仗着老太太疼爱,想着姑妈靠不住,老太太总要好些,遂一直抱着老太太大腿不放。没想到,到头来还得被自己公公婆婆收拾磨折,老太太靠不住!

  贾琏夫妇围着史太君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史太君心里越来越没底。这样的贾赦,太不同寻常了!

  使人暗里一打听,才知贾赦如此强硬,原来是有了后台。他跟贾珍以及另外一帮子武将,最近与直郡王的亲信们来往密切,隐隐有结成一党的趋势。纳兰揆叙、佟家的鄂伦岱、隆科多等等都是他们一伙,势力大得很。

  贾赦在族内有族长贾珍援手,在外有同党撑腰,身后肯定还有高人指点,哪会怕她一个后宅老婆子?大房不但没一点儿退步的意思,反而开始张罗分家的事了。

  史太君害怕了。

  她绝对不允许分家这事发生。她全凭着大房二房互相牵制,才能安稳的当她的老太君。一旦分开过,无论跟谁,她都没这宝塔尖儿的地位了。至于回南,那就是一说,谁都知道那不是真的。

  贾赦也不是真的要一拍两散,只是争取更多好处而已。

  摸准了这个脉,思之再三,史太君抛出一折中方案:买了新宅子,她自己住中间,大房住东,二房住西。

  贾赦一声冷笑:“老太太非要如此,儿子只好从命。不过儿子家底儿太薄,眼下拿不出银子来,老太太先垫着吧!房子肯定是要以儿子的官职为标准买的,大门外写的是‘贾第’,那么,房契上写的,得是儿子的名儿才行!”说完潇洒离去,气得史太君翻白眼儿。

  买房钱也是大问题。

  按贾家的买房要求,全都下来,得十六、七万两银子——比原来翻了两倍多。如今就是这行情,不赶紧买,还得涨!

  啥?求皇上收回成命?容期缓限?想都别想!

  倒是有两个老家伙仗着资历深,等牛继宗的风头一过去,就在朝上闹腾来着,结果很快被查出子孙不肖,在外胡作非为。子孙被发配西伯利亚,永远回不来不说,几辈子的面子也都扒光,什么腌臜事都传出来了。俩老家伙没脸见人,滚回老家养病去了。

  当臣子有个事必须得明白:皇上给你荣华富贵容易,皇上要你的命,更容易!

  给皇上添堵、使绊子,那得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事情、手段高明才行!

  房子这件事不合适。

  各家都老老实实找房子搬家,贾家也得随大溜。宫里的娘娘在这事上不好使,已传信出来,让家里遵旨行事了。

  史太君一咬牙,拿出十万两来。剩下的,逼着贾王氏出血。

  贾王氏这段时间也憋屈着呢。史太君尚且败北,她更完蛋。

  窝火还要出钱,贾王氏这个郁闷哟。想了想,大房老的不出钱,小的得出吧?遂找来王熙凤,让贾琏两口子出三万两。

  王熙凤一笑:“回二太太的话,修大观园的时候,琏二爷出了三万两银子,把家底儿都掏空了,昨儿才抵了个金镶宝石的项圈,算是对付了点儿银子过日子。大观园修成了,咱们没那福气进去住,也只能羡慕宝玉和大嫂子了。”

  贾王氏气了个倒仰。终究还是从李纨那儿刮了两千两银子,算是弥补了一点儿精神、经济损失。

  贾家闹腾得正热闹,林岳、黛玉叔侄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