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升职记 第二百一十九章:血缘亲情
作者:梨橙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血缘是个很微妙的东西。

  于林黛玉来说,到目前为止,除了过世的父母,她心底最亲近的那个人,仍旧是自己的外祖母史太君。

  从六岁开始到将近十二岁,六年左右的时间,她一直生活在外祖母身边。外祖母对她百般怜爱,三个亲孙女尚且靠后。她对着外祖母撒娇,在外祖母怀里笑闹……

  外祖母的怀抱很温暖。那是父母之外,最温暖的怀抱。

  林黛玉一直记得这一点。

  那种骨肉天伦之情,无论是林岳还是唐果,都不曾给予过她。

  林岳虽说是她亲叔叔,但直到林海亡故之前不久,俩人才第一次见了面。加之男女有别,对黛玉来说,这个叔叔亦师亦友。相处得自在融洽,却失于亲密。

  唐果于她,更像是朋友。跟唐果在一处,黛玉轻松欢乐,却没有血脉相连的感觉。

  然而,正是这两个她没那么亲近的人,为她设想周到,打点妥帖。也只有在这两人跟前,她才能放开自己,不必顾虑重重。

  在这两人身边的生活,与在贾家截然不同。林黛玉从来没想到过,自己可以活得如此潇洒随意。天南地北的去玩儿,野餐、骑马、打雪仗……健健康康,再不必每日拿药当饭吃;开开心心,再不必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

  外祖母年纪大了,一时想不到是有的……

  林黛玉经常如是安慰自己。

  随着她日渐年长,见多了世事,增长了见识,一个念头时常在她头脑中出现:外祖母真的是一时想不到吗?是否,那是她妥协的结果呢?

  唉!外祖母毕竟是贾家人,大家子里的事情复杂得很,她也不能事事做主的。而且远近亲疏,终究她要为贾家考虑得多些。

  林黛玉帮着史太君找好借口,自己心里便也好过一些。

  然,林黛玉善良心软,却不是傻瓜。此次笈礼之事,内中利害,姚颖心一一对她说了。

  林黛玉如今常常与宦家小姐来往。满人也好,汉人也罢,像她这样的年纪,都已经学管家、到社交场合学着应酬了。但她从未见贾家的姑娘出现过。跟迎春聊天时随口打探,才知年近十七的迎春还没接触到这些东西。

  而在京城显贵圈中,贾家的名誉确实不大好。尽管人家碍于她的面子不会当面说起,风言风语林黛玉依旧听到了一些。

  联想起嬷嬷说的那些话,林黛玉心里非常明白,若是她与贾家扯上太多关系,绝对不是好事。

  这些……外祖母一点儿不知道吗?

  一件对我有利的事情,小姑姑还担心我会多想,特地写了这一封信来安抚于我,考虑得何其细致!

  外祖母,她……

  林黛玉对着唐果的信发呆到半夜,嬷嬷再三的催了,说明天还得去贾家拜年。她才就寝。

  姚颖心是第一次进京,之前问了家里的老嬷嬷,得知时下京城里拜年的规矩与南边儿略有不同。

  初一都是拜自家长辈,初二是岳家,初三日忌讳拜年。

  因初二日史太君、王氏同样早早起来进宫见贾元春,给贾元春贺生辰,没时间、没精力招待客人,姚颖心便在初四日,与林岳一起领着林黛玉到贾家拜年。

  有黛玉在,与贾家断了往来是不可能的。年礼早在年前便送过了,今儿这一趟,姚颖心又色色打点妥当了,林岳和黛玉都觉合适,三人才坐车骑马的往贾家的新宅子去了。

  这日原是贾家请年酒的日子,林家也接了请帖。

  林家三口来的较早,为的就是留出时间让黛玉给史太君贺节。

  贾政在外任上,贾赦陪着林岳到外面去了。这里史太君与邢、王两个儿媳招待姚颖心。李纨、王熙凤在一边伺候着。

  史太君吩咐人去请宝玉和三春来拜见姚颖心,又拉着黛玉坐在自己身边,摩挲着她手问长问短。

  姚颖心只在一边看着,也不说话。

  史太君问了一气,笑道:“可是我老背晦了,她二婶儿是头一回来家,老婆子怠慢了。”

  姚颖心一笑:“老太君客气了。”

  外面有人打起帘子,“宝玉和三位姑娘来了。”

  贾宝玉、三春给姚颖心见礼,俗套一番,那贾宝玉破天荒的告辞出去了,三春各自归坐。

  黛玉便去和三春坐在一处。

  探春、迎春今日打扮得格外出挑些。惜春倒是一如既往的装扮,可瞧着也多了些热乎气儿,眼里有了神采。黛玉印象里的惜春,总是冷漠孤僻的,此时见她终于像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儿模样,惊讶之余,心里很为她高兴。

  宾主说了没几句套话,便有客人上门。内宅的女客,来的是锦乡伯夫人徐氏、神武将军冯唐之妻刘氏以及素日里与贾家交好的一些家族女眷,也带了几个女孩儿,一个个珠环翠绕,分外的齐整。

  一番客套之后,英武侯夫人佟史氏领着一双孙子女到了。

  她的孙子已袭爵做了英武伯,自在外头和男客在一起。孙女佟慧比黛玉小半岁,跟黛玉、三春和几个姑娘一处聊了起来。

  一时间,屋里花团锦簇,热闹异常。

  姑娘们在一边说说笑笑,这里史太君便向姚颖心道:“年轻的女孩儿在一起才有个热闹劲儿。先头儿你们家里总有事,玉儿脱不开身。我心里挂念,也没法子。眼下你进了门,自然用不着玉儿打理那些。这些日子就盼着玉儿来看我,哪知等到了今日,你们才得空儿。我打算留玉儿在家里多住几个月,好好陪陪我这个老婆子。”

  黛玉一愣,外祖母这话,是在挑理吗?留我住几个月,那就要在贾府行笈礼了。偏偏在这个场合说,不是挤兑二婶儿呢吗?

  心中掂对着,留心听二婶儿怎样答复。

  姚颖心笑道:“老太君是姑娘外祖母,姑娘尽孝是应该的。只大年下的,贵府事多,既要贺年,又赶上贤妃娘娘寿辰,老太君从早忙到晚,必是十分劳乏的,也就没来打扰。”

  在座的都是人精儿,听这两人说话暗含机锋,都上了心。

  姚颖心顿了顿,又道:“老太君要留姑娘在这儿,那是爱惜她。真应了那句话了,老人家眼里,孩子永远长不大。下个月十二姑娘就及笄了。初二日进宫去,宫里她姑姑传下话来,笈礼的事儿要亲自筹划呢!那一日的场面定是不小,不少规矩还得教给姑娘。算算日子,时间不大充裕,老太太要留外孙女儿,可得过了这段日子才好。”

  史太君心中暗怒,但她被姚颖心钻了空子,又有唐果这尊大佛在上面压着,只得暗气暗憋。

  遂道:“我这个外孙女儿是个命苦的。小小年纪没了娘,一直在我跟前儿。我瞧着她,总是那个不大点儿的小丫头,操心这、操心那的,让她二婶儿见笑了。”

  听史太君强调那“命苦”、“一直”,姚颖心抿嘴笑道:“老太君疼外孙女儿的心,没的说。咱家姑娘也确是个招人疼的。听她二叔说,她二叔刚进京那会儿,与唐佳夫人结拜了。唐佳夫人听说有这个侄女儿,催着她二叔给领去见见。可不是一见就喜欢上了?每年倒有大半的时间带在身边儿,上哪去都不忘领着她。连她二叔想要接回府住住,都不准呢!姑娘这几年走的地方儿多了,心境开阔,调养得细致,身子也好了不少,当真是意外惊喜了。虽说人和人讲个缘分,归根结底,还是咱们姑娘惹人怜爱!”

  史太君眼神一闪,笑道:“就是这个话儿!”

  “娘儿两个当着亲戚朋友的面儿,只顾着夸自家姑娘,也不怕人家笑话吗?”王熙凤在一边插话道。

  众人一笑,这茬儿算是揭过去了。

  佟史氏笑着招呼黛玉:“丫头到姨姥姥这儿来。”

  拉了黛玉的手,佟史氏笑对众人道:“玉儿当真是个让人爱的。下个月及笄,那就是大姑娘了。参礼人可都定了?主宾是哪位?论辈分和资历,除了她外祖母,可还有谁呢?”最后这句却是在问姚颖心。

  姚颖心道:“听她姑姑说,赞礼是舒舒觉罗家的小姐。虽在待嫁,但定要去的。有司是通政使汪大人的夫人。主宾有几个人选,她姑姑还没选定呢。到时候,还请各位长辈、太太们到场观礼。”

  佟史氏一愣神儿,笑道:“丫头的好日子,我老婆子肯定去的。”瞟了史太君一眼,俩人交换了个眼神。

  众夫人太太听到这个配置,心里各有盘算,不提。

  唐果和未来七福晋是上好的挡箭牌,功效一流,接下来的时间,姚颖心松快多了。

  在贾家吃了顿饭,林家三口告辞回家。

  谈起今日的宴会,姚颖心与刘嬷嬷说起佟史氏。

  刘嬷嬷道:“看今日那阵势,诸位夫人大多带了女孩儿赴会,八成是英武侯夫人选孙子媳妇呢。”

  黛玉一呆,怪道迎春、探春和那几个姑娘与佟慧总有许多话说,原来还有这个缘故在里头。

  那佟慧后来老是拉着自己问这问那,莫非……

  姚颖心道:“我还纳闷来着,今儿这宴会怎么那么些女孩儿?你说得不错,是有些意思。”

  刘嬷嬷道:“佟家小少爷已袭了伯爵,正妻只怕要嫡女出身才行。”

  黛玉又是一惊。

  那为什么迎春、探春两个还跟着……

  迎春很少说话,探春很活跃。可她俩都是庶女。

  又细想外祖母的言语作为,黛玉对自己心底那份珍而重之的亲情,越来越没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