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升职记 第三百三十章:天方夜谭
作者:梨橙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贾宝玉和花袭人眼下都是“还”的状态。

  花袭人只在心里琢磨,想在宝二奶奶那儿讨些便宜出来,尚未付诸实施,已经先被扣上侍宠做耗、奴欺主等等罪名,就差她本人还不知道罢了。

  贾宝玉更倒霉一些。

  花袭人的倒霉日子指日可待,他的倒霉日子却是在新婚之夜就开始了。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贾宝玉在袭人的挑唆下兽性大发,对新婚老婆实施性暴力。

  实际情况却是,俩人交流感情的时候,那石真珠偶尔问起新房里穿水红石榴裙的侍婢,贾宝玉脑子短路,说起袭人来。虽然没把十一二岁就和人家初试云雨情的香艳典故一并告知,可也足以让石真珠明白那俩人有奸情了。

  石真珠是谁?石家从小宠到大的嫡次女。

  为啥从小宠到大?

  长得好、招人喜欢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却是不可对外人道的了。

  石真珠遗传了她祖父的最大优点——天生神力。

  当初石家老头就是靠这个打下石家的家业。石家掌权人、石真珠的祖母活着的时候,天天看孙女儿练举小石碾子怀念老伴儿。

  小时候倒是行,一胖嘟嘟的小姑娘拿着石碾扔来扔去挺有喜感,随着石真珠年龄增长,石老太太也觉出不妥来了。

  这孙女哪儿都好,就是爱生气。也是天生的癖性,改不了。一生气,就打人。她那力气,一拳下去,部位赶巧了,打死人轻松不费事。将来的孙女婿不好办哪!

  石老太太人老成精,把孙女儿叫到跟前儿好一顿调教:宝贝儿啊,打人可以,记住,第一不能打心腹的奴才,不然没人帮你干活;第二不能留下痕迹,宝贝儿你是大家族出来的上流淑女,可不能让人抓住这把柄!女孩子,表现得温柔娇弱些,不吃亏!第三,尽量别打死人,造孽!不过若有造孽的必要,具体操作细则请参照第二条。

  为此,老太太特意让儿子找来打人不留痕秘籍给孙女,让孙女进行了认真彻底的研究学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石真珠就这样炼成了。

  那一日石二小姐新婚大喜,洞房外间站一穿石榴红绫的丫头,石二小姐这个气!

  早听说贾家不地道,真他妈不地道!怪不得我娘哭着喊着不答应这门亲事呢!要不是……哼!

  她身边的丫头最是忠心耿耿,跟着石真珠这些年,早练就了和主子心灵相通的本领。她们也瞅着花袭人不地道。不一会儿,丫头们调虎离山,将屋里贾家的奴才基本都弄出去了。

  石真珠啥也没做,花袭人也只是小心侍立,俩人连话都没说一句。

  说起那红绫石榴裙,确实是花袭人得意的一件衣服。当年薛宝琴来京,这石榴红绫正是紧俏商品,当礼物送给薛王氏母女,又给了王夫人。花袭人这料子是贾王氏赏的。薛家南归,没了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的插曲,花袭人这件,便也没送出去。

  贾家和薛家估计是待下人宽厚的关系,公子们的屋里人也能穿这石榴红的衣裳。石真珠可没这么好脾气。

  洞房花烛,跟贾宝玉浓情蜜意之后,拐弯抹角的问起来,贾宝玉自然将他袭人姐姐夸了几句。

  于是,石小姐大怒,把贾宝玉按在身下,一顿胖揍。贾宝玉先还反抗,可他那柔弱男儿身哪能跟石真珠比?再说对方和自己还都没穿衣服,这现场是多么的销魂夺魄啊~~~

  很快便只能呻吟喘息了。

  好容易等石真珠打够了,贾宝玉被揍得浑身疼痛、动弹不得,凤凰蛋哪里受过这个委屈?哭着睡着了。

  石真珠打完人、琢磨好对策,美美的睡了一小觉,起来接着演戏。上到史太君、贾王氏,下到众丫头婆子,一致认定是贾宝玉、花袭人的错。便是贾宝玉自己,也觉着是自己有错在先。

  这就是玉、珠洞房真相。

  之后,贾家因为贾元春之死陷入悲伤恐惧之中,大人们没工夫处理这闺房小事,花袭人暂时逃过一劫。

  很快,贾家下人里头便传出小道消息:这新娶的宝二奶奶坐家命不好,一进门就把宫里的娘娘给克死了。

  传来传去,连贾王氏都信了。不然她没法接受自己女儿之死。对着石真珠可就没那么和颜悦色了。

  石真珠冷眼旁观,不揭破花袭人的把戏,也不理会贾王氏的变态心理。照旧每日去史太君、贾王氏那儿请安侍疾,孝顺得谁都挑不出毛病。晚上便揍贾宝玉出气。贾宝玉要是敢多看哪个美丫头一眼,惩罚加倍。

  那贾宝玉欲待离了洞房,又怕被人说三道四,让他祖母、老娘闹心。

  再者,他也说不出理由来。身上连个指痕都找不着,上哪儿说理去?

  况且,石真珠不生气的时候,对他还是很好的。还能陪着他写祭文写诗悼念姐姐和一干美人。也从来不说啥劝他上进求学的混账话。这些年,自林黛玉“腐化堕落”之后,贾宝玉第一次找回了知己之感。

  石真珠待他屋里的姐妹都很好,不打不骂、赏赐优厚,跟堂小姑子惜春、嫂子李纨、王熙凤、尤氏关系亦非常融洽。连赵姨娘那样的,也能照顾到面子。十来天的时间,主子里头,除了儿媳妇儿天敌贾王氏,谁都说宝二奶奶是个爽快宽厚人。

  所以,贾宝玉日子过得十分纠结。

  唐果听故事听得目瞪口呆。连零食都忘了往嘴里塞。

  暗卫哥哥姐姐们掌握的可是内幕,他们早把石真珠调查个底儿掉,所以不费啥力气,就能猜出事情真相来。

  唐果觉着这差不多能跟媲美,好神奇啊!

  史太君配的姻缘果然比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俩骗子配得好!

  有贾家的故事当消遣,唐果年前的日子多了不少乐趣。

  朝堂上没啥大事,小包子们放了年假,弘晳、弘晖见天儿的往唐果这儿跑。

  当然,这里头有包子爹的政治意图存在,但俩包子喜欢唐果也是真心。不然不说别人,就他们爷爷那一关,他们就过不了。

  唐果其实也明白。皇家的感情,单纯的太少。她只是懒得想那么多。她有夫君大人就足够了,别的不能要求太多。

  也乐得领着俩包子吃和玩。正好有了可可豆,唐果琢磨着,弄个巧克力蛋糕尝尝。

  她是不会做的。京城里外国人不少,朝上还有外国人官员,正是林岳的手下。派了俩厨师去跟他家眷学了几日,回来还真做出来几样挺好的西式糕点。

  唐果和俩包子吃得开心,给了厨师和那官眷不少赏赐。

  唐果趁机教育小包子:“看着没?外国人也有人家的文化,饮食只是其中一部分,虽说跟咱们的不能比,可也自成体系,另有特色,不能小瞧。”

  被新式样甜点征服了胃的俩包子很服气的点头。又缠着唐果讲故事。

  唐果把脑袋里的故事划拉划拉,想起贾家来,开始挑着讲。从辛巴德航海历险记开始讲起,她觉得中国人比较缺冒险精神。

  讲完一段故事去跳大绳做运动,直到吃过晚饭,才把俩包子打包送回各自老娘那里。

  腊月二十二,皇帝封宝。

  闲来无事,把儿孙们叫到乾清宫暖阁,说起此次西伯利亚战争的善后情况。

  主要议题,是对叛乱之后又归降的一干人等咋处理。

  这事儿年后怎么也得办了。

  诸皇子被老爹点名儿,说起各自的看法,到最后基本归为两大类:一是广施仁德,以仁义感动化外野人。简而言之,小施薄惩之后便放过吧!现在西伯利亚还不安定,别弄出啥大事儿来。

  另一类正好相反,认为要严加惩戒,以儆效尤。

  皇帝一一听了,又问俩列席观察员,“弘晳、弘晖,你们俩有什么意见?”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这俩包子列席,他们还不算太诧异。皇帝偏爱这两只,大家都知道。

  可这么小的孩子,参与讨论这个……

  大人们尚在思考老爹这指令的内涵,俩包子已经在答话了。

  弘晳年长,先说。

  “回汗玛法的话,孙儿认为,叛乱之罪,不可轻纵。叛而复降,乃是惧我朝廷军威,非是真心忠于朝廷。一旦条件成熟,说不定又要反叛,难免又起刀兵。我八旗健儿拼命流血换来了胜利,不可因叛乱者之一时示弱,有所减损。”

  这小子还真当自己是盘菜!说的有模有样的。

  ——这是他三叔的第一个想法。胤祉最主张“仁义”的。气完了,胤祉一下子想起自己的大儿子弘晴,心里酸了起来。倘若弘晴还在,未必就比弘晳差了。

  六、七岁小儿,竟有如此眼光,说起话来丝毫不怯场,也算得上胆识,太子这个儿子可给他加不少分量!唉!爷什么时候能有个儿子?

  ——这是胤禩的想法。

  太子在一边装雕像。

  弘晖接着补充:“汗阿玛,孙儿跟弘晳哥哥一样看法。孙儿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应有所区分。对那当初被裹挟叛乱的,处罚可以轻些;首恶之人,断不可饶。阿玛总说,朝廷自有法度在。孙儿觉得,叛乱之罪,法有明文,自当依从。”

  这回雍郡王胤禛也装雕像了。

  皇帝微笑问道:“你们两个,是如何有这种想法的?”

  弘晳、弘晖互相看看,弘晳代表发言:“回汗阿玛的话,孙儿两个近日看了些书。书上都有写的。总结起来,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这总结语却是唐果的话了。她最看不惯清朝历史上有些所谓“表现仁义”的事儿。人家烧杀抢了你的百姓,你费挺大劲打赢了仗,就为了皇帝的面子,不收拾对方也就罢了,人家磕几个头称臣,皇帝就一堆赏赐砸过去,让人家积蓄力量再反,再祸害你的百姓,这不冤大头么!

  当天的皇家会议并没讨论出结果。只是会议结后,包括太子在内的皇家儿子们,每个都抱了一堆故事书回家。据说是皇上让儿子们假期学习用的。年后要交读书笔记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