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升职记 第三百七十七章:贾母离世
作者:梨橙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老嬷嬷在唐果这儿回了话,自出园去了。

  她说的不是很清楚,唐果便命人去探望黛玉顺便打听打听。

  等信儿的空当,唐果自己猜测,难道是与甄英莲有关?

  甄英莲也就是香菱嫁进京城,是得了她的话的。唐果答应了,若是薛家找香菱麻烦便给她做靠山。

  一般人大概以为薛蟠有命案在身,应当是他们家怕香菱才对,实际不然。

  当年冯渊一案的所有卷宗,据说因为衙门失火,已经没了。所以如今贾雨村也好,薛蟠也好,根本不怕这个。便是有人翻案,香菱去作证也没用。冯家人流落无踪,况且口说无凭,再说香菱也没那个觉悟和胆量。随着王子腾升了文华殿大学士,薛家眼下在京城很是得意。

  不过暗卫们分析,那卷宗若非贾雨村亲手毁掉,还不定在谁手里呢。这是能挟制薛家和贾雨村的东西,有心人定不会放过。

  如今贾雨村已经取代林岳,成为朝野上下“最得圣心”的汉臣了。而且是最让守旧派痛恨的“革新汉臣”。

  林岳有原则,对事不对人。贾雨村因早年被排挤过,对那些个出身世家大族的人有一种本能的羡慕妒忌恨,他又是个有恩未必报答、有仇必要报复的性子,一朝得了君王青眼,哪有不蹦跶的理?

  因此在朝堂上树敌多多。但他擅于揣摩上意,皇帝一直对他回护,守旧派恨得要死,暂时无可奈何。有他在那儿杵着,林岳这些革新派元老安生不少。

  唐果忖度半日,尚无头绪,派去看黛玉的人已回来复命,说黛玉已然无事。

  前因后果一说,唐果联想了一下,猜出黛玉应是假昏。

  她猜对了。

  黛玉回京之后,听说湘云已随夫家进京,香菱也嫁了皇商史连成做继妻,便命人去她们府上送了些东西,又请她们得空儿过府叙话。

  前些日子黛玉事忙,那两人也没好意思打搅。这两日打听着黛玉闲了,这才搭伴前去拜见。

  她们本是少年时的闺中伙伴,如见再见,自有一番话讲。

  史湘云早已不是当年娇憨的少女。眉宇之间,多了愁思。好容易有机会见旧日伙伴,喜悦之情支撑着,方显得有些青年人的朝气。

  倒是甄英莲,史连成帮她寻回了父母,夫妻又和睦,瞧着丰腴了一些。只是眉间也带着忧色。

  三人说一阵、笑一阵,间或哭一阵,唠得挺痛快。

  将要告辞之时,史湘云状似无意的说了句:“上个月我去瞧了回老太太,病入膏肓,清瘦憔悴得很呢!说句不该说的,怕撑不到端午。那宝二奶奶看着倒像是个伶俐人儿,听她说,老太太常念叨林姐姐。”

  不等黛玉插言,湘云又道:“只不过,这宝二奶奶兴许是不好管奶奶婆婆身边的人吧?老太太身边的几个老嬷嬷口无遮拦,虽未指名道姓,但没少嘟囔什么‘从小抚养自己的外祖母病成这样,不闻不问,真够狠心’之类的话。”

  黛玉一愣,明白湘云是在好心提醒。

  心念电转,倘若史太君真到了油尽灯枯那一日,派人来说要见最后一面,怎么办?

  去是肯定不能去的。她这几年经的多、见得广,早看透自己那外祖母眼下对自己只剩下算计了。临终之前再抓住机会狠狠算计一次,黛玉相信史太君做得出来。明摆着,那几个老嬷嬷若没史太君指使,也不敢说这个话。

  不去得有个理由。

  胤裪在南边儿推广新学,已让许多酸儒不满。到时候,人们不说贾家当年如何,只会说十二福晋绝情,看外祖家败落了,连外祖母最后一面都狠心不见云云。然后再翻出胤裪当年留母不留子的事儿,得!夫妻俩都够无情无德的!肯定又是一场口舌。

  当下黛玉脸色一变,道:“妹妹是知道的,我……”

  话没说完,昏了。

  一顿忙乱。

  黛玉只想装病来着,没想到怀孕了,而且胎儿不太稳。这下子弄假成真。就算贾老太太真要死,死前再怎么“可怜”,也有不去的理由了。

  唐果想明白这事儿,放下心来。

  据她掌握的情况,贾老太太确实没几天活头儿了,熬日子而已。

  贾政服完一年的流刑,早回来了。眼下日夜守在老娘病床前。那贾王氏却没这个运气。

  当年他们夫妻出事,去打点的是贾珍和贾环。实际上是贾珍托关系,贾环操作。

  贾环给他爹打点得各色周到,所以贾政虽说背井离乡,但重活累活没干多少,主要是帮忙记个数、写个字,再就是打扫打扫卫生。安稳过了一年,在那儿等着的贾家家人便给接回来了。

  贾环没有以德报怨的想法,因此贾王氏就悲催了。流四千里,路上还好,有银子贿赂解差,那解差又顾虑王子腾的名头儿,没敢磨折她。可这一路的罪,也够贾王氏受的了。

  到了监所,情势就不一样了。贾环打点得太马虎,留下探听情况的家人是个酒色之徒,主子一走就钻进了暗娼家里不出来了。

  监所管事儿的是旗人,常年在边外苦寒之地,谁管王子腾是哪个?

  贾王氏做饭、洗衣、搬石头……各色重活儿累活儿脏活儿都干过了。身上挨过无数鞭子、无数脚,脑袋上、脸上伤痕不断。深刻理解了贾迎春那年回家诉苦“连三等丫头都不如”是什么意思。

  可她已经没精力想那个了。凭着前半辈子养尊处优得来的良好体质,坚持了一年九个月。差三个月刑满,贾王氏冻饿累伤而死。也不知她死前有没有后悔,不该把亲儿子养成不通俗务的凤凰蛋。否则亲儿子来打点,她肯定到不了这个地步。

  “假”宝玉因此要守孝三年,今年下不得考场,但贾王氏不回来,他被拆穿的可能性就又小了,自觉幸甚。与石真珠努力扮演孝顺孙子、孙媳,迷惑贾老太太。

  唐果觉着贾家这一家子真正应了“大观园”的主旨——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确实是什么西洋景都能瞧见!

  没过几日,贾老太太果然不行了。也确实派人奔了十二皇子府。

  自然是扑空了。定嫔因为儿媳坐胎不稳,又有上一回的破事儿,且胤裪有急差去了南边儿,求了旨,将黛玉接进畅春园照顾了。

  所有的路径全堵死!

  贾老太太原本盘算好了妙计,留着最后一点儿精气神加上人参吊命等着呢。听到这个消息,一口气没上来,gameover了。

  唐果松口气。这老太婆死了就死了吧。虽然没看着史太君最后的表演,提前给掐了,有点儿遗憾,但这是最有利于黛玉的结局了。暗卫们始终没查出贾老太太到底想怎么做,只知道人家设好了套等黛玉去钻。好在黛玉这时候怀了孕,不然只装病,都未必能逃得过。人之将死,通常是比较容易得到原谅和同情的。人们偏向“弱者”么。

  可史太君绝不是弱者。暗卫也好、这两年接手调查贾家的雍郡王胤禛也好,都不得不佩服这贾老太太。

  旁的且不理论,只那贾家的秘密,他们谁也没找着。

  贾宝玉给提供的线索,那幅画,倒是找到了。的确有夹层。可惜,里头的东西早拿走了。

  据大家推测,贾家手里掌握的,应该是很多年前满汉各大家族在江南搜刮财富乃至于前明皇室重宝、暗中发展势力的证据。——有了这个,贾家才稳坐四大家族之首。便是那“八公”也都得给面子。贾家能打通内务府的关节,靠得也是这个。这相当于现实版的“百官行述”。

  现下贾家败落,贾老太太怕是想要靠这个借力那些大家族东山再起。可她死之前,总得交给谁吧?

  没迹象啊!

  这件事由负责人去头痛,唐果不管。

  她只听了听史太君的身后事。

  也算体面了。

  无论如何,贾珍还在朝堂。

  况且十二福晋和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妃都派人致了祭。贾家原来的相好人家连带跟风的,去了不少人吊唁。

  贾政领着贾琏、假宝玉、贾琮、贾环、贾兰等等,贾邢氏领着王熙凤、李纨、石真珠等等,在那儿举哀悼念。场面也挺大。

  至于那真的贾宝玉,知道祖母是自然死亡的,去了件心事,遥遥的哭了一场,转而专心抄经祈福去了。

  四月末这一场丧事,除了有心人之外,关注的人不是很多。

  五月初一,皇室里有一场较为重要的喜事。显亲王府太侧福晋富察氏六十寿辰。

  她虽是侧室,但现在的显亲王世子衍璜是她亲孙子。她丈夫是已故显亲王富绶,皇帝的大堂兄。儿子是上一任显亲王丹臻。而且她本人出身富察氏,亦是大家族出来的。所以这老太太过生日,皇家上至皇帝、太子、皇子们,下至一般宗室,挨得上的都有所表示。

  黛玉因尚在危险期,没能亲自去,也派人送礼致意,再三的致歉。胤裪在南边,故此十二皇子府没能有主子到场。

  “蛮子到底是蛮子,这可不就显出轻狂来了?”

  “可不是?”

  “要我说呀,宫里头那个,从来学的都是奴才的规矩,爬得再高,也还是奴才秧子出身。她能教出八旗贵女一样的女孩儿来?这不就是个例子?像什么样子?”

  “噤声!这话不能随便说!”

  “呵呵……咱们这不就私下里说说么。”

  更正:上一章最后一段,应该是那嬷嬷忙道:“回夫人,是些不大相干的人。奴才听着,是福晋以前的相识,福晋叫她们香菱、湘云。……”上一章俺改了,这里说一下。否则按原文,一个嬷嬷那样说话太没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