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66、贾府吉祥物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晴雯一直不明白凤姐这么个聪明人怎么老做傻事,精明都在小地方,比如就是你瞧不上邢夫人,可是你就不会装么?得罪了婆婆有什么好处?以为这里是婆媳论坛啊,要和婆婆斗争到底?还有人给你摇旗呐喊的。

  还有别光说你公婆看不上你,你也生个儿子出来。你不生儿子,小妾们一般也不敢生啊,比如平儿为这个都躲着贾琏,秋桐听说根本没断了避子汤。眼看你老公要绝后,你公婆能喜欢你?

  你说你公婆不满,老公外遇,还没儿子,你玩着命捞那么多钱做色什么?这钱要是怎么也花不完了,那么金块和砖头有什么区别?

  这聪明人傻起来,比一般人还傻。可是凤姐同志精明的都是小事,这个关系她一生的重要事情都没处理好,真的能叫精明么?

  马上过年了,所以住了几天后,黛玉带着紫鹃晴雯等回家去了。

  这是晴雯第一次才林家过年,林家的年完全没有贾家的奢侈气派,但是挺温馨的。每人也有新衣服和红包。

  在三十,初一,十五的大节,楚夫人都亲自下厨做了一两道菜。黛玉也跟着下厨去,这在贾家根本不可想象的。

  过了年,贾母要接黛玉过去,但是楚夫人推了。虽然是为了春天正是黛玉社交的旺季,而且这大观园里还有一个宝玉在,姑娘大了,总去不好。

  不过这时候可见贾家和楚家双方实力此消彼长了,楚夫人可以推了贾母的要求了。这里头,楚家的实力增长是明显的,楚夫人堂兄和弟弟都有提升,而姐夫在外也任了要职。不过要是原来的贾家也不一定在乎,不过现在贾家的影响力明显衰弱了。不知道贾家的主人们有没有感觉,不过楚夫人是知道的。

  楚夫人也在积极的忙碌着,她有两件事要办的。一件自然是黛玉的婚事,还有一件是弟弟楚言的婚事。

  二月十二,黛玉的生日,又请了贾府的姑娘,亲戚姑娘,李家的两位姑娘已经家去了,就没去。还有宝玉知道也进不去内院,见不得黛玉和黛玉的客人,就也没去。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小姐们去了。这些小姐们的生日,都是小宴,一般不请戏,夫人奶奶们也不来,就是小姐们聚在一起玩上一天半日的。在黛玉的生日宴上,宝琴遇见了梅翰林的侄女,两个姑娘到是投机。

  然后不久,是谢大姑娘婶娘的大生日,黛玉带着紫鹃晴雯等赴宴,张侍郎家姑娘的侍女暗香问晴雯:“那天你们姑娘生日请的那史大姑娘和薛大姑娘就是那有金麒麟、金锁的吧?”人家看在林家和贾家的亲戚关系没好意思问是不是“双金夺玉”的女主角。

  晴雯说是。暗香说:“你们是亲戚,有些话不好说,那贾家少爷真的那么好?我看这两位姑娘也是好的,怎么能上杆子争男人啊?”

  这个!就是伶牙俐齿的晴雯也差点没噎死。知道暗香这姑娘直,倒没坏心,但是这话怎么回答呢?晴雯庆幸黛玉摆脱了这个争端,要不也得成了绯闻女主角。没想到京城的八卦系统这么发达,这个要是没嫁给宝玉,这以后怎么说亲啊?

  林家现在,楚夫人正忙着楚言的婚事的敲定。

  楚言少年时娶过一门亲,不过夫人没多久就难产死了。楚言刚中状元的时候,就不少人家提过结亲,楚言没有答应,只说怀念亡妻,想再缓缓。

  其实楚盈——楚夫人的闺名,知道楚言心里有个人,就是自己嫡母的侄女。但是从嫡母把楚盈送到林府做妾,气死了了楚言的母亲,楚言就和父母产生了间隙,嫡母也没想把亲侄女嫁给庶子,所以两人有情却不曾说过。

  而楚言的伯母倒是欣赏楚言,把自己外甥女说给了楚言,可惜眼力不错,就是那姑娘没这福气,没等女婿金榜提名就难产死了。

  楚言的妻子在世的时候两人也算和谐,而嫡母的侄女也嫁人了,所以楚言自然断了心思。可是楚言的妻子去世后,楚言上京之前,嫡母的侄女也新寡回了娘家,再见楚言,两人都不由有些期望。楚言不过想到生母、姐姐,对嫡母总难免怨恨的,所以又有些犹豫,何况那嫡母的侄女的夫家和自己的岳家有些矛盾。

  等中了状元,岳父寄来一封书信,说你如今金榜高中,大可续娶一个高门小姐,不必顾虑我家,你要过的好,我女儿地下也是喜欢的。楚言又想起岳家一直对自己爱护有加,妻子生前也是贤淑温良的,要是自己一意孤行要续娶正守寡的嫡母的侄女不是愧对岳家么。又歇了那心思,不过也一时不想续娶,就拖下来。

  楚盈知道弟弟心事,但也只能装作不知道,为了弟弟终身,自己用心观测,想给弟弟找个合适的姑娘。到不是她因为忌恨嫡母,才不肯成全弟弟。只是弟弟的前途要紧,要是娶一个寡妇,还不被御史参上一个不检点的罪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难道就因为一个女人要断送了。就是家族也不同意啊。何况还有弟弟的岳家,这也是对他们帮助良多的伯母的娘家,当年人家不嫌弃楚言是庶出,把嫡出的姑娘嫁过来。这个忍心扫人家面子么?

  楚言自己也是知道的,所以也没说起自己心中的那个人,由着兄姐们为自己张罗。

  这不楚家大姐给楚言相上一个姑娘,出身高门,知书达理,人也漂亮,不过就是原来在小时候定过一门亲,结果未婚夫没成亲就殁了,所以就耽误了。她家疼姑娘没打算让她守望门寡,可是因为这个事亲事不好定。有些人家认为她克夫,就是不这么想也是定过一次亲的,她家有不肯将就,就耽误下来,一转眼双十年华了。

  她家见过楚言,人是耿直迂腐了一点,但是才华是好的,人也稳重可靠,就愿意把姑娘嫁给楚言,不过这个续弦的地位要商议的,比如诰封,比如合葬等等。这个要和楚言的原来的岳家商议。

  于是这楚家就忙碌起来。黛玉再次接管林家,自然没有时间去贾府了。

  三月,探春生日,贾母有接黛玉去,黛玉就去了一日。晴雯自然也跟着回去,主人们有主人们的娱乐,下人们在一起八卦当娱乐。

  所以晴雯听说“宝玉如今弄的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染怔忡之疾。慌的袭人等又不敢回贾母,只百般逗他顽笑。”晴雯想想原著上倒是有这一段,可是还有原因:“因冷遁了柳湘莲,剑刎了尤小妹,金逝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才如此的。现在柳湘莲好好的,听蒋玉函说继续过以前的日子了,逍遥的很。尤三姑娘也没听说怎么样,就连尤二姐还活着呢,柳五儿倒是可能病着,这个没人注意了。难道这个一条重要支线或者伏笔?还是单纯就原著强大的表现呢?

  没过两日,听说贾政终于要回来了。晴雯不厚道的想,贾政出去这么长时间,不带家属,连赵姨娘也跟不去,这些年他能规矩的自己过?有没有外头的姨娘啊?还是按清朝流行的方式搞bl呢?当然这个就不管晴雯的事了,贾政还没回来,所以贾府的八卦系统也还不了解具体情况。

  大观园里的宝玉估计正在努力凑字呢。这个宝钗、探春等公开向贾母提出了作弊办法,得到贾母首肯。

  这个晴雯一直不能理解,贾母难道对宝玉的定位就是贾府吉祥物么?除了当吉祥物,不打算让他有其他用途了么?

  要知道贾府的世袭是轮不到宝玉的,首先是贾琏,贾琏就是没儿子早死了,原著上他还有一个弟弟呢。就是大房死绝了,还有贾兰不是。除非贾府大瘟疫,其他都死了,宝玉才能机会世袭。不过就宝玉这身子骨,要真的贾府大瘟疫,估计第一个死的就是他。那么又不催他读书,以后就是做一个地主么?地主还有收租算账吧,他会么?

  都说贾母是个精明人,不过他老人家做的事,晴雯完全理解不能。比如不给宝黛定亲,却任由她们发展感情,好吧,您老认为您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把外孙女嫁给孙子。可是您老不想您老死了,你媳妇那么看不上你外孙女,那你外孙女的日子能好过了?比如护着宝玉不让读书,难道以后就做个地主,买个闲职的官?

  总之晴雯看贾老太太和一些愚昧的只知道溺爱孙子的没见识的老太太有什麽区别?溺子如杀子啊。还有你那些孙女们,一个个好吃好喝的娇养着,真正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么能找个好人家么?就是找了好人家,到人家家能当家理事么?

  不过人家贾太太可能有人家的想法,不用晴雯担心,就是担心也没用不是?贾政是担心,可是担心有什么用?管个儿子不行,贾母护着。看女儿、侄女、外甥女的诗写的不详,不高兴,也不行,还没说呢,就被贾母轰走了。

  没事了,晴雯冷眼看贾府,想贾母估计是年纪大了,不想面对现实的问题,只想粉饰太平。什么问题一床棉被先盖起,等我死了再说吧。外国某个国王的逻辑:管我死后洪水滔天。

  时值暮春之际,史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自己作了,心中得意,便用一条纸儿写好,与宝钗等看了,就提议起上一社。宝玉就闹着贾母去接黛玉,黛玉听了又起了诗社,就忍不住了。

  这不回了楚夫人,楚夫人知道小姑娘们都喜欢弄些这些,何况黛玉最有诗才的,哪有不应的。于是黛玉就又来了贾府。临去,楚夫人说:“他们特意请你,你哪天也做个东道的才好。”黛玉应了。

  这一社,原著上就是黛玉起的,不过现在的黛玉没有前头的桃花诗了,自然没有桃花社了。所以这一社是湘云起。倒是也在潇湘馆了就是了。

  晴雯看见这次湘云起社,不过预备了几色果点之类,没有原著上起了菊花社的时候,让宝钗说的非要摆酒请客才行。其实原著上黛玉这一社也不过些果点罢了,还有探春,李纨的社也是如此。看来原著上的菊花社根本就是宝钗摆了湘云一道,可怜湘云居然把宝钗当作好意,也难怪贾母不高兴。宝钗既毫不张扬的借湘云的名誉请了客,当然贾府的人谁也不傻,当然知道做东的是宝钗;又暗地打击了湘云,把湘云在家的难堪情况摆着人前了。只有湘云这个傻丫头还觉得宝钗和亲姐姐一般。

  潇湘馆里小姐少爷们正拈阄。翠缕炷了一支梦甜香,大家思索起来。里头小姐们少爷们作诗,晴雯她们在外头也不好说笑,怕影响了里头思路。晴雯没事四处看,正抬头看见门匾“潇湘馆”,心说,这个“馆”字本是有客舍的意思,还有旧时指教学的地方,所以当然爱和文化联系起来,比如21世纪说的文化馆、馆藏什么的。原著上给黛玉住倒是合适,一个做客的文采斐然的姑娘。

  正瞎想,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外头的丫鬟嚷说:“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

  因为丫鬟们看了夸那风筝好,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着说:“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娇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翠缕听了,命小丫头们将这风筝送出与园门上值日的婆子去了,要是有人来找,就给他们。

  晴雯想这个宝玉也是厉害,怎么就看出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娇红姑娘的,虽然风筝这东西好认,可是怎么说啊,比如要是宝钗、惜春他们姐妹的风筝,晴雯都认识的,可是要是贾环、贾兰的风筝,晴雯就不认识了,当然姑娘们也不认识。要是只知道是大老爷院里的,倒是正常。不过你宝玉居然知道是娇红的风筝,你也太用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