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90、“骨血不倒流”的强大武器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楚盈一听就知道王夫人没抓住她那句的重点:“我自然知道薛大姑娘是极好的,有德又有才的。不过我们做女人的,有才也是小才,这大事上还是老爷们拿主意才好。”

  王夫人这次听懂了:“可是我们老爷不管这些事的。”

  楚盈心说,你是真的不中用还装傻上瘾啊,只有挑明了说:“薛大姑娘都帮着贵府管家了,也该说说了,不能让人家孩子只做不夸吧。这当母亲的,当然还是信任儿子的,自己儿子的话自然要比媳妇说的有用。何况这儿女婚姻大事,做父亲的不比做祖母,母亲的更能拿主意。”

  王夫人一想也是啊,贾政可比贾母好对付多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啊,这主意甚好。

  这里插一句:这贾政先生也是个神人,要说他不关心儿女也不是。具体表现就是没事了就想拷问儿子的功课,在贾母的强大压力前,还威武不能屈的坚持殴打儿子作为管教。可是要说上心吧,这贾政先生对宝玉这个儿子除了知道他不念书以外,几乎一无所知。这和号称爱儿如命的王夫人真是一对天造地设的夫妻。比如宝玉房里几十个丫鬟,王夫人就知道一个袭人,一个麝月;贾政更干脆,一个都没听说过。至于大半个京城的官家内宅的夫人奶奶们都当做茶点的“双金夺玉”的话题,对贾政先生来说,估计更是天方夜谭。

  说到这里,晴雯一直想知道贾政先生给贾宝玉、贾环挑选的姨娘到底是谁,因为太悬疑了。他老人家儿子的丫鬟不认得,类推下来老娘的丫鬟也认不得吧。那只有从王夫人的丫鬟里挑,小丫鬟不大可能,王夫人四个大丫鬟,金钏早死了,彩霞他又没看上——原著上赵姨娘向他给贾环求彩霞,他说他早看中了的,那么定然不会是彩霞了。就剩玉钏和彩云了,可是彩云在原著上也不大出彩的,所以到底是那个丫鬟能被政老爷给儿子选为姨娘呢?看他老人家选择赵姨娘的标准,其实倒是死了的金钏倒是没准合他的意。

  话归正题,王夫人取了经之后,满意的告辞回去,楚盈送客到垂花门。“反宝黛联姻同盟”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王夫人回家就开始进攻贾政这个阵地。

  结果贾政同学一口否决,说:“宝玉还小,而且顽劣不知上进,没得耽误了人家姑娘,还是过几年再说吧。这几年让他收收心,好好读书,考个功名出来才好说亲。咱家外甥女林姐儿不就和吏部沈侍郎家的二公子议亲了么,要说那沈二公子是庶出,本来不配林姐儿,但是人家不过弱冠之年就高中进士,所以楚翰林问起我,我也同意了。”

  王夫人说:“老爷也知道林家和沈家议婚的事?”

  贾政说:“怎么能不知道。林姐儿虽然是妹夫继室楚氏夫人抚养,但是到底是妹妹的骨血,我们哪能放手不管呢?人家楚翰林早来问过我了,我还亲眼看了那沈家公子呢,果然温文尔雅,言谈有物,是个佳婿啊。妹妹、妹夫在地下有知,定能瞑目了。”

  楚家执行的是这个社会普遍认可的尊重男权的理念,所以黛玉的婚事要和贾府商议时,就找上了贾政。贾政的价值观和楚家倒相似,于是十分认可楚夫人的选择。按社会的正常规律,在得到贾政首肯的之后,楚盈当时就以为解决了贾家的问题。

  结果还是不了解贾家的特殊情况,贾家的男人的作用,不是牌坊就是宠物,就是用来办事的贾琏也不过是跑腿的,就是没有做主的用处。像贾政这样的更是连传声筒都做不好的。可惜贾政先生的自我感觉偏偏十分的好,所以虽然认可了林家楚夫人的选择的外甥女婿,但是回来和家人说都没说。不知道是认为家人应该由其他人通知,而不是他这个“顶门立户”的老爷来通知的;还是认为自己认可了,家里人都能心意相通,就知道认可了?反正人家是在家一句没提,就等着林家楚夫人把黛玉嫁给那个自己认可了的外甥女婿人选呢。谁知道他老娘的心和他是不相通的。他老娘心里的如意算盘,不是单纯的贾政先生能理解的。

  王夫人说:“真这样好?”

  贾政说:“自然的。你怎么不知道么?前些日子,母亲大寿,林姐儿不是来了,你也没关心一下她的事?林姐年纪也到了,你也该问问啊。”总之,贾家的沟通不畅问题严重啊。

  王夫人不敢说你老娘已经把人家的佳婿弄没了,省了贾政作为补偿,真的做主让宝玉娶黛玉了。只是说:“这个我是知道的,那沈家的嫡母是南安王妃的妹子,母亲大寿时候,南安王妃见了林姐儿可是十分和蔼的。我刚才不过是想到咱家几个姑娘了。”

  贾政说:“可不是,都到年纪了。你平时也留心些,四姑娘有他兄嫂做主的。其他二姑娘,三姑娘咱家也该张罗了。不过她们是庶出,自然不比林姐儿,但也要找个读书上进的才好。”

  王夫人虽然被贾政否决了,但是看了贾政没有让宝玉娶黛玉的意思,很是高兴。不知道却是因为贾政看了人家沈家二公子,就对自己儿子自觉形秽了。

  贾政心里其实还想要是能给迎春、探春也找一个这般的女婿就好了,也稍微补偿一下自己那一样温文尔雅,勤学上进的长子早逝的遗憾。还不知道这个自己万分满意的外甥女婿已经让自己老娘折腾散了。

  贾老太太啊,你真是造孽啊。总之,荣国府这一家子各有各的想法,各打各的算盘,各立山头,各自为政。

  其实说起来,还是这个头脑单纯的贾政老爷最为厚道。可是这位老爷光当家不做主,他的美好愿望,没人搭理,而他自己却完全没有执行实现自己构想的行动力——贾家的教育儿子的方式的根本原则就是把孩子养残,但凡如果没养残了的,比如贾珠这朵奇葩,就给养死了。所以贾家的姑娘们只能“原应叹息”了。

  北静王妃寿辰,贾母也果然去了,王夫人就有理由不和沈侍郎夫人解释了。楚盈其实也没指望她。不过看见贾老太太,也只能暗恨,但是面上对贾母还是礼数周全的。贾母也没问起黛玉,估计是怕让楚盈抓到反击的机会。

  其实楚盈才不会坐而待毙的,早就进行反击了。最初的震惊过去以后,马上开始展开行动。

  拉拢王夫人做同盟,不过是其中一环,也没指望她别的,就是让她去拖贾母的后腿,同时做个深喉的情报员,通过高层消息了解贾老太太的动态。最坏打算,王夫人就是真的没有别的用,也能给贾母添些堵,也值得拉拢了。

  只是因为贾母是黛玉的亲外祖母,想要黛玉嫁回去也倒是疼爱女儿遗孤的表现的,楚盈这个继母实在不好说什么。

  不过楚盈也有非常有力的理由:“骨血不倒流”!“骨血倒流”又称“血脉回头”,就是姑家的女儿嫁给舅家的儿子的。“骨血不倒流”是民间针对单向舅表婚的一种禁忌习俗。在汉族的婚嫁习惯上,讲究“骨血正流可婚,骨血倒流禁婚”,即舅父的女儿可以嫁给姑母家的儿子,而姑母家的女儿不能嫁回舅父家与舅父的儿子结婚,必须出了五服才不限的。否则结下的姑表亲就叫做“骨肉还家”或“骨血倒流”,与堂兄妹结亲等同看待,属于非常忌讳的。

  至于这一风俗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姑姑原先是从舅舅家,她的娘家嫁出来的,如果她把女儿反嫁回娘家去,曰“倒亲”,是大不吉;另一种说法是:忌讳姑舅亲,是因为认为姑舅血缘太近,不利于通婚繁衍,不是俗谚云:“姑子舅子嫡嫡亲,姨子姨子好作亲”么。总之都是说姑母和父亲的血脉相同,娶姑家的姑娘为媳妇便是“回头婚”,完全不可以的。

  所以凭这一条,楚盈拒绝把黛玉嫁给贾宝玉的理由就十分充分,能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的。当然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回头婚的人家,不过你家不讲究了,别人家有权利忌讳。

  所以楚夫人四处说到:“贾老太君心疼外孙女是自然的,老人家的心思我们也不是不领情的。可是这‘骨血不倒流’啊。这么多年的规矩了,应该有道理吧。就是没道理,心里头也忐忑的,总是过不去的。当然没事最好了,要是有个万一,我怎么到地下见我们老爷啊?”这么一说,夫人太太们都心里都同意了,这婚事是孩子一辈子的大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么,何苦非犯忌讳啊,何况这还是十分忌讳的“骨血倒流”。这样一来,大家都知道林家夫人是不会同意把姑娘嫁回贾家去了,对此也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守着老祖宗的规矩是不会错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