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96、家庭教育的天敌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看贾府就可以知道:那还是自称是中等人家,当然以前好像做过上等人家,还可以看出,虽然没改善了智商情况,但是大大提高了后代的外形。当然贾家主人们素来只重美色,不懂内涵的,自然只能改善外形,有一两个能不降低了智商就不错了。

  王爷说:“你是谁家的丫鬟?”出现在铁府里,当然不是外头的人,而晴雯怎么看也不是戏子打扮的。

  晴雯说:“回王爷的话,奴婢主人家姓林。”

  王爷说:“林?林长卿家?还是林琅家?”

  晴雯说:“回王爷,是已故的扬州巡盐御史的林家。”

  王爷想了一下:“林如海。”

  晴雯可不好直接说是,毕竟王爷能直呼大名,自己可是不能随便说话的。说:“就是前盐课林老爷家的。”这是原著上的称呼应该没错吧。

  王爷问:“你叫什么?”

  蒋玉函说;“王爷……”不过看王爷没打算打住,晴雯只好回答说:“回王爷的话,奴婢叫晴雯。”

  王爷说:“倒是风雅,你们太太起的?”

  晴雯说:“晴雯在家的时候家父起的,到了府里就没改过。”

  王爷说:“你父亲?是个读书人么?”

  晴雯说:“家父不过是个琢玉的手艺人。”

  王爷又问:“你们家本姓蒋?”晴雯暗骂:你有完没完?其实这王爷在席上没意思了,出来溜溜,结果迷路了,误打误撞到这里,正好找点事做。

  晴雯说:“我们家本姓林,弟弟因为被拐卖就跟别人的姓了。”

  王爷说:“也姓林,又到了林府。名字不用改,姓也合适,不错么?说起来十来年前,一个姓林的玉匠给我雕过一把玉扇,可惜后来再派人找他,听说死了。”

  晴雯突然心念一动,她表哥说过,“舅舅当年可是一等的好手艺,做过一把玉扇听说被献给宫里的王爷了呢。”晴雯不由猛抬头:“青玉镂空梅花扇?”

  那王爷一愣:“你知道?”

  晴雯发现自己冲动了:“请王爷恕罪,奴婢一时冲动了。”

  那王爷正没事找事打发时间:“莫非那青玉镂空梅花扇是你父亲做的?”

  晴雯说:“奴婢也不知道,小时候的事已经不记得了。不过听表兄说起过家父曾经做过一把青玉镂空梅花扇,听说被献给了一位王爷。也不过是听说,何况就是真的,想来也没有怎么凑巧的。”

  王爷又问:“你家过去住哪儿?”这有了地址、名字回去一问当时办事的下人就知道了。

  晴雯说:“在东郊的梨花村。”

  王爷说:“梨花村,这村名倒好,有很多梨花么?”

  晴雯想着表哥的讲述:“是的。我们那里出上好的水梨呢。”

  王爷问:“你父亲叫什么?”这王爷其实挺喜欢棋官的,所以对他家的事兴趣就大了些,可苦了晴雯,生怕说的多了,穿了帮。

  好在晴雯问过表哥一些情况,反正他醉了也不知道奇怪晴雯为什么连自己家的事都不知道了,缺点是也不知道他醉了以后说的对不对。晴雯回答:“家父林琢。”晴雯想:古人一般不说自己父母的名讳,可是要是非要介绍的时候也得说吧?不过再让他这么问下去铁定要穿帮了。所以晴雯说:“我得回去了。王爷请容奴婢告退了。”这个王爷不过是没事了消遣,想这丫鬟可能出来时间长了,怕小姐发现。就点头让晴雯走了。

  晴雯这趟出去见蒋玉函时间虽然短但是收获是有的,虽然不是什么好收获。回到家,晴雯就告诉了黛玉她今天听到的消息。晴雯过去告诉过黛玉自己认下蒋玉函做弟弟的经过,所以黛玉也是知道蒋玉函的。

  听了晴雯说完那张家公子的事,晴雯以为黛玉又要哭啼。没想到,黛玉只是长叹一声说:“果然没有这么容易过去。”

  后来黛玉和楚夫人说了什么,张家的事就没再提了。

  紧接着楚言马上要迎娶韦家小姐,不光楚盈忙到十分了,黛玉也在一边帮忙。工作是最好的麻醉药,古今亦然。这一忙,楚盈顾不得发愁了,黛玉顾不上感伤了。直到楚言顺顺利利的娶了韦家小姐,大家才放松下来。

  黛玉说这些天累了,让大家也休息一下。

  这天王家大姑娘王碧烟派人来邀请黛玉和她一起去上香,这王家大姑娘也快出阁了,所以想到寺院去拜拜,随便呢也想出嫁前和闺密聚聚——和21世纪的姑娘们一样心思呢。楚盈正想这黛玉这婚事不顺,去拜拜正好。除了黛玉还有曲家姑娘曲醉也同去,而谢家姑娘谢青麟因为身体不适,去不了。

  她们去的是京郊的白马寺,这三个姑娘,王姑娘是个翰林家的女儿,曲醉是太医令的孙女,黛玉倒是大员之女,可惜丧父,所以完全没有贾家去清虚观打醮的气派。把人家道士都赶出去,一个外人也不许进,全道观由贾府包场,演戏,一家子女眷坐人家道观里看戏。

  总之,不但没有贾府把人家寺OR观主人赶出去的气派,就连“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前头的轿子去了多远,这门前尚未坐完,“全副执事摆开”,“街上人都站在两边”,前头的执事,早已到了清虚观了,后头的丫鬟、老嬷嬷、奶娘、并跟出门的家人媳妇子还在门口整顿秩序呢;这路上的排场也望尘莫及。

  事实上,晴雯一直不明白那么多人跟了去做什么,看个戏用的着几百口子人服侍着?大热天的,每个主子平均十几个人,人家道观不一定有贾府宽敞,这么一围,不热么?难怪黛玉中暑呢。不过贾府主子们的人生价值好像就在于动辄几百上千号人聚集起来排场。晴雯那时候跟着宝玉呢,所以没有跟着出门的机会,估计贾府自己也知道宝玉离不了丫鬟的毛病丢人,所以在家就依着他,出去了还是要注意影响的,所以宝玉的丫鬟不像小姐的丫鬟一样能跟着出门。所以晴雯无缘于这一街的车,路人全部站两边的,阻塞了交通的贾府出游活动。

  那天晴雯在家没事,绣着小花,就想了,看来这贾宝玉的颜也就那样。所以他前有全副执事开路,吸引目光;后有数百人的后援团;如此排场,他骑马游街一回,别说也没有风靡了京城,就连作为当日美谈都没有。想想人家真正的美男:出门就造成交通瘫痪的卫玠,千军万马里能毫发无伤的韩子高等人,宝玉啊,您老就是一个豆芽菜啊。

  这些都是晴雯当年少女的明媚的忧伤了。现在晴雯想的是这个暮春季节适合带着个野餐篮子郊游,不过如果郊游到寺庙里,是有斋饭吃的,比起自己带个野餐篮子要好。这么胡思乱想着,就到了那白马寺。果然雄伟壮丽,神圣庄严。

  因为没有贾府的排场包下整座寺院,把主人客人都赶出去的。所以姑娘们在专设的安置上香女眷的偏厅汇合了。等着一会儿了到佛堂分给她们的时间再去参拜。这段时间,小姐和小姐,丫鬟和丫鬟们抓紧叙旧。晴雯从王家丫鬟水柳处证实了张家公子的外宅,原来张家也曾像王家大姑娘求过亲的,王家就是因为此事拒绝的。而且据水柳的同僚王大人的二姨娘的丫鬟红苕的二姑的亲家的表弟作为张尚书的妹夫家的下人的N手消息:那外宅原来是个戏子,十分的有本事,居然多处从张家手里逃出命来,还有时间把自己的存在弄的人尽皆知的。水柳最后点评:真是破鞋,生怕别人不知道她的丑事,也不知道羞耻!这个晴雯却知道越是知道的人多,张家越有顾及,她生存的几率也就越大。做为一个职业二奶,和生命相比之下,隐私什么的当然要靠后了。据说要不是张老太君拦着,张尚书和夫人就把这个儿子逐出家门了。其实要是把这位公子哥赶出去,让他们做一阵子贫寒鸳鸯,要是真能相濡以沫也就由他们去吧,人各有志么;要是他们受不了,无论是那公子哥过不惯贫寒生活,还是那二奶见无利可图,就是说无论谁,只要有一个不是此情不渝的牛人,他们自己就散了。可见各个名门豪族里老祖母都是家庭教育的天敌啊。不分轻重缓急,一味糊涂偏袒,耽误孙子前程的,不止贾母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