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102、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真是无巧不成书啊。原来这对小情人说的姑母就是黛玉她们以为可以搭伴避免遇见外男而要求见的何太尉夫人。幸亏刚才光顾抽签解签了,没第一时间去,要不怎么说呢:自投罗网?严重了些,不过就是正好见到想避开不见的外男罢了。

  何夫人居然赞许的看了晴雯一眼,显然她对晴雯这个“谈恋爱”一词的理解和穆盛年差不多。而何夫人显然十分不喜欢穆盛年,所以早把穆盛年归到适合应用“恋奸情热”的女人了。

  黛玉赶紧上前解释:“小婢不懂事,随口乱说的。还请何夫人恕罪。”

  晴雯也跟着说:“小婢也是一时情急。还请何夫人恕罪。”

  何夫人说:“你们小姑娘家的,又当着你们家小姐,说话要注意。这种话完全不要涉及,才是正经女人的本分。当然你今天也是情急,还是我那不争气的侄子吓的,我相信你也明白是正派女人的规矩的。”话虽是评判晴雯,不过看起来,何夫人对晴雯的话还是高兴的很,所以批评是轻的,却左一个正经,右一个正派,就差指着穆盛年说你不是正派女人了。难怪穆盛年见过她之后这么气愤呢。

  不过人家穆小姐的护花使者不爱听了:“姑母……”

  何夫人装没听见,说:“林家的姑娘,曲家的姑娘还有王家的大姑娘是吧?我老婆子记性还好呢。”

  黛玉等三人说:“夫人记性自然是好的。夫人也来抽签啊。我们抽过了,就不在这里打扰夫人了。”谁也不傻,这情况还是赶紧开溜,要不非当了炮灰不可。

  何夫人自然知道她们三个姑娘的心思就说了几句长辈见小辈的套话,就让她们走了。

  出门的时候,何夫人的丫鬟先出去喊了说姑娘们要出去了,所以等她们出来的时候,何家外头只有女仆了。到底是簪缨大族的家风,不过何夫人怎么有这么鲁莽的侄子。

  事后,她们终于挖掘到了这一八卦,因为八卦爱好者晴雯为了黛玉的婚事不顺,一直没奋战在八卦第一线,其他人有没有这么高涨的八卦热情,所以一点也不知道其中的曲折是非。

  不过赶上了,难免不好奇,所以连沉稳如莲漏,淡漠如璧月都不免要打听一二。

  其实也简单,何太尉夫人娘家出身夔家,这个姓挺罕见的。夔家是个武将世家,她大弟弟正镇守边关呢,这个侄子就是她这个弟弟的儿子。她妹妹就是东平王妃,这就是为什么这位夔公子和穆小姐搭上了的原因。这为夔公子是因为父兄都走不开,而堂妹要入宫,才来京城的。这个在边关的荒凉里长大的男孩一到京城,就京城的繁华被恍花了眼。然而,他没落到那些烟柳巷的姑娘们的温柔乡里,却一头跌倒在穆小姐的石榴裙下了。对于他姑母东平王妃估计宁可他溺死在青楼的烟花里,也不愿意他和穆盛年有瓜葛。

  从实际上看,爱上个烟花女子,最坏不过赎出来做个妾。不是刑部张炳文张尚书那耿直的老爷子家,非要坚守族规:男人不到三十无子不纳妾的人家,看上个烟花女子也不是太恐怖的事,顶多说亲的时候有些麻烦。什么?你说张家如此门风正派,就不要计较张公子的外宅问题了,这么好的人家。张老爷子倒是个难得的正派人,一身清誉;张夫人也是个温良贤淑的女人不错。可是做他们家的女人好不好,是不是应该问问他们家守着望门寡的大小姐。从二八华年嫁给一个牌位,十五年,除了再熬十五年,最后能给夫家挣来一座贞洁牌坊,给娘家挣来门风清正的美誉,那张大小姐还有什么?

  跑题了,总之,要是这位夔公子看上一个青楼女子倒无妨,但是偏偏看上了身份难堪的穆盛年。要说东平王的庶女嫁给他也合适,可是穆盛年没有名分,不能算穆家正式的女儿啊。可是要是做侧室,穆盛年本人怎么想且不说,据说东平王也不干,,而且东平王妃自己也抹不开这个面子啊。

  不能不说,这穆盛年姑娘有本事,有战略。京城的高官少爷们先不说见不到,就是能见到的,人家也绝不敢招惹她。可是这个夔公子小地方长大的,从小在军营里见个女人都难,所以好掌握的很,而且他可是东平王妃的亲侄子,不过狠狠给了歧视压制她们母女的东平王妃一个响亮的耳光吗?

  这东平王妃,最近正在倒霉,本来唯一的爱女沧澜郡主本来要进宫了,偏一场大病死了。这不,要把自己侄女夔小姐送进宫了。结果夔小姐还没进宫,这来送贺礼的夔小姐的堂兄就在姑母眼皮底下勾搭上了姑母的心中刺。

  其实那高宅深院里才是真正藏污纳垢的地方。越是名门豪族,那么辛秘事越是丰富离谱。

  不过不关她们这些别人家的丫鬟们的事,只要自己小姐没要嫁到那家去,那么那家的事就不过是个磕牙的零食,连有无也无所谓。

  不过也有她们不得不关注的,就是王大姑娘被退婚事件。王翰林的大姑娘居然被退婚了,男方还是她母亲家那边的亲戚。京城有待嫁女儿或者正在选亲的儿子的大部分官宦人家都震惊了。王翰林虽然官职不大,但是王家可是百年书香门第,清贵的很,朝中不少做官的族人,也是挺好的人家。而且这王大姑娘可是无论相貌,才德都是一等一的好。不少权贵家都动心过要她做媳妇,偏她母亲非要把女儿嫁回自己娘家去,结果居然被人家退婚了。有女儿的人家选亲的行动都暂停了,可得先想好了,别选错了人家才是。

  而且对方退婚的理由居然是路途遥远,不方便迎娶。这是什么话啊?你们来求亲的时候怎么不嫌路途遥远啊?真有比晴雯更八卦的人士,当然也是因为比晴雯更有条件八卦,或者不是因为八卦的需要,而是考虑这王家姑娘是不是有问题,没有的话,可以求亲的打算也不一定。反正有人调查了,原来那少爷和自己某个表妹连孩子都怀上了,人家女方不干,因为人家实力大,他们只好推了王碧烟,娶了那姑娘。

  结果一出来,京城有待嫁姑娘的人家都愤慨了。太太奶奶们都跟自己丈夫说一定能和这样的人家来往,他要科举,不成也罢,考上了一定要弹劾他,不能让这种品行不正的人做官。个个都成了忧国忧民的人物了,虽然可能刚给儿子买了官。

  楚盈就是暂停的人之一,既然现在没有好的,还是放放吧,要不别弄不好像王碧烟一样,这么好的姑娘,却遭了这无妄之灾啊。

  黛玉也常常去王家安慰陪伴王碧烟。王碧烟才真是个安分从时的娴静女子,无故遭此打击,去还是那么安静平和。不过晴雯她们都知道她夜里把自己一针一线做的那精致绝伦的嫁衣给剪成碎片了。

  王碧烟那件嫁衣做的实在是漂亮,尤其那绣功,向晴雯这样的刺绣爱好者看了,看的眼睛都转不开了。什么巧夺天工,什么栩栩如生的这些常用的词都不好意思用来形容的。

  可是现在这件美轮美奂的嫁衣已经变成了一堆的碎布。也许王大姑娘的一片同样美丽的芳心也已经碎成一堆碎片了。不过晴雯私下里认为王大姑娘是命好,那家才在婚前搞出了事,退了婚。要不嫁给那么个东西,怎么过啊?王碧烟是个才貌双全,娴静淑德的女子,她配的上任何一个好的夫婿。而不是把人生毁在一个人渣身上。也不知道那王家夫人怎么想的,难道你都不调查一下你外甥的德行,再答应婚事么?你姐姐的话就那么可靠?怎么和薛姨妈一样傻啊。

  这天,黛玉回家,和紫鹃、晴雯说:“上次咱们在白马寺抽的那签,王姐姐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难道隐含着说要先‘山穷水尽疑无路’才是的,所以王姐姐被退婚了。”

  紫鹃说:“我们下头人都说,王大姑娘幸亏没嫁过去,是王大姑娘人好,命好,躲过这一劫。要不到了那里,人生地不熟,娘家又远,偏还是那么个人,王大姑娘怎么过啊?!”

  黛玉说:“是这样没错,我也这么想的。我就是说,现在王姐姐算是山穷水尽了吧,应该能柳暗花明才对的上那个签。就是说王姐姐很快能转运吧。”

  紫鹃说:“应该是啊。上上签啊。”

  晴雯说:“可不,能逃过那一劫,不用所嫁非人就是上签了。不过既然是上上签当然还能更好。等着吧,过一阵子就有好人家上王家求亲了。”

  这些天,黛玉和王碧烟说话,有时候正赶上曲醉或者谢青麟也来,姑娘们在里面和王大姑娘说话。晴雯她们丫鬟们就在外头说话。难免说到那个签子,那签文所预示的就是这个么?大家讨论的结果是等到有好人家上门提亲就知道灵验了。

  结果真的等到了,不过晴雯不认为是好人家,不过只能心里想想,不敢说。因为不过求亲,是入宫。今上无子,皇后近年病弱的很,就想扩充后宫。比如前些日子听说的那个夔家姑娘。现在又宣召了王碧烟。

  这在这个时代,当然是最好的亲事了,大家都兴高采烈的祝贺王大姑娘。当然也可能心里和晴雯一样想法,不过谁也不敢说罢了,都说好极。当然这样也好,起码王大姑娘心里舒服些。

  晴雯想王碧烟,这么个娴静淑德的女子马上就要进到如狼似虎的后宫里了,心里为她难过,要不她就的变的和后宫里那些女人一样不择手段的往上爬,要不就得一生困坐长门了。不过这王碧烟虽然温婉善良,但是不笨,反而相当聪明,所以晴雯不用担心她会性命不保什么的厄运。

  王大姑娘的嫁衣剪了就剪了吧,反正是再用不上了。换一种思维,薛家大姑娘宝钗想进宫都进不去呢,贾大姑娘倒是进去了,从女官——其实不过是宫里的管事娘子的位置,不过宫里不用媳妇,所以就征募贾元春这样的少女担任了,而且进去的时候,还不一定有实权——一步步爬到贤德妃的位置。而王大姑娘一进宫就是王嫔了,有自己的宫殿,仆从。可比贾元春体面多了,基础也高不少。另外两位同时进宫的一个就是直接封为淑妃的夔姑娘,一个是大理寺少卿的女儿田姑娘,也封为嫔。

  王家繁忙的为王碧烟入宫做准备,看上去喜气洋洋的。只有王碧烟依然荣辱不惊的在屋里做针线。晴雯不由叹服,这才是封建时代名门淑女的风范吧。

  对了,王大姑娘在白马寺求签十分灵验的事也传开了。从王家下人们那里一直传到京城的各个豪门的男女主人的耳朵里。一时间,白马寺的求签处车水马龙,抽签的机会的布施也是水涨船高,虽然不到千金难求的地步,但是现在黛玉要是想去白马寺上个香,开个单间休息,求个签,让那解签的老僧细细到来,这些原来能享受的待遇现在是完全不可能了。

  不过晴雯不由想:王碧烟确实得了一支上上签,而这些天的大起大落,也和签文十分一致,最后能入宫为嫔,在这个时代人眼里也真是上上签了;可是她要带到宫里去的两个丫鬟,莲漏和绯绡却都抽的是下签,现在却没人注意这一点。王家的丫鬟们都无比羡慕她们能跟着大姑娘进宫,每个人都恭喜她们。或者就是想到了她们的签子,不过绯绡那可是一首宫怨诗,也沾了宫字的边,更充分说明了那白马寺的签的灵验,要是不进宫能宫怨么?有资格宫怨么?

  绯绡也对宫中的生活充满憧憬,倒是莲漏,不知道是和她主子王碧烟一样修炼的荣辱不惊,还是聪明的明白前路的迷茫,没有什么反应,这她们姑娘一样,安安静静的窝在房里做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