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106、原着事件和非原着人心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这个贾宝玉倒是合了贾母的理想和贾府的地气,就神奇的生长起来了。估计是贾老太太看见宝玉虽然不读书,居然还会做几首诗词,虽然做的一般,次次给贾家姑娘们垫底,所以就担心了,我这个宝贝孙子是不是太有出息了,要是真的出息了,就和贾家的地气不和了,会养不大的,所以我要努力想办法让他更废物一些。看我两儿子都废物吧,都活了一把年纪。我那闺女就是不肯废物,所以虽然嫁出去了也没逃过去,还是早早死了不是。还有我大孙子也是,好好的富贵闲人不做,在家坐着玩玩漂亮丫鬟多好啊。非不,非读什么书,终于也把自己给读死了。还是我的宝玉好,有他伯父遗风,一定是个长寿的。

  这么想来,晴雯替宝玉哀叹了一口气。

  晴雯对贾老太太故意让怡红院变成百花园的推测在黛玉去探望宝钗的时候得到了证实。

  宝钗可以看出的有些瘦了,见了黛玉来还是很高兴的。黛玉说:“宝姐姐可是身上有些不好?”

  宝钗笑了笑:“不过受了些风寒,不碍事。倒是你不常过来,我们姐妹倒难见面了。”

  黛玉说:“我不大好过来了。不过宝姐姐也不去看我。”

  宝钗顿了一下,说:“可是呢,只是我也不好过去啊。不过琴儿的事要准备了,所以我们家也要收拾房子搬回去,我们薛家的姑娘,不能在亲戚家出门啊。等搬了,我就方便去看你了。”

  这好几年了,薛家终于要收拾房子了,恐怕不是宝琴出嫁的问题。因为上次在石家的寿宴上,宝琴未婚夫的婶子还说她婆家的等两年才回来呢。这会子急什麽?宝琴来京城的时候就以为进京就能成亲,所以全部嫁妆都准备妥当了。所以就是真要出门也不用非多少时间准备,就是从薛家走,也不过粉刷收拾一下门面堂屋就行了,完全不用提前两年就搬。

  薛家住到贾家主要还是希望能亲上加亲把宝钗嫁给宝玉,所以宝钗母女一直坚持着,讨好贾母,拉拢贾家人等等。可是现在要搬出去了,难道是因为对宝钗和宝玉的婚事死心了?还是不过是要给王夫人些压力啊?或者都有?

  看宝钗的情绪,看来是对宝玉,就是不能说死心了,也一定是灰心了。可是不知道薛姨妈怎么看,也许也灰心了,甚至死心了。毕竟薛姨妈还是爱自己的女儿的,正常情况不可能把女儿往火坑里推的。可是现在怡红院那情况,除非薛姨妈眼瞎了,否则没法嫁姑娘啊。何况这贾家也拖了宝钗几年了,宝钗的年纪真的是拖不起了,再不另做打算,就真是害了宝钗了。

  而且,王家大姑娘的事,薛姨妈就是在贾家消息闭塞不知道,薛蟠不可能没有从他的酒肉朋友那里听说的。毕竟这事在京城是沸沸扬扬的,刚退婚的时候,王家几乎成了全京城的笑柄,王家夫人放在那么多高门才俊不要,非把姑娘嫁到外省的姐姐家去,结果外甥还不顾亲戚情面,把她家姑娘退婚了。

  结果,王家夫人一病不起,王翰林那么好脾气的人都大怒,不管妻子的状况,大骂妻子,还说以后所有的儿女亲事,她都不要管了。王家直到王大姑娘进宫才缓过来,而王家夫人直到现在还病歪歪的。

  这王家大姑娘的事,还是大家都知道不是王大姑娘不好,也不是那婆家有眼不识金镶玉,而是她家选的那女婿的人品有问题,闯下了祸事,才退了王碧烟的。所以大多数是同情王碧烟的,不过也没少笑话王家选亲的眼光,都说幸亏王大姑娘福大造化大,没嫁了那糊涂娘选的婚女婿,反倒进了宫。

  这个话题可比“双金夺玉”有名多了。薛蟠不会不知道,薛蟠再傻,也不会不联想吧,就是他真的榆木脑袋不联想,他也会当新闻说给他妈,他妹子,他堂弟吧。那个个都不傻,能不多想想。

  现在的宝玉比那王家的前准女婿好么?贾家比那王碧烟的前准婆家就靠谱?好像也一样,人家起码还定婚了,不想贾家现在还拖这宝钗。所以薛家就坐不住了也是正常

  这些加起来,薛家还能一如既往,那就真不正常了。薛家也是该考虑撤退了。

  原著上有没外头发生过王碧烟的事,书上没写,就是有,贾家的小姐们和宝玉也不知道,宝钗知道也不会说。不过原著上的宝玉可比现在强的多了,起码没这么明显吧,本质么,薛姨妈也不清楚的,只是知道正爱恋这林黛玉。也因为爱恋这林黛玉,所以没什么太荒唐的表现。原著上,薛姨妈其实从“紫鹃试玉”之后也开始考虑放弃宝玉了,但是多少有些不舍,而且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贵族小姐出身的富户主母对爱情的力量多少有些不理解,所以就拖延下去。不过现在的宝玉,想必薛姨妈也开始失望了,所以薛家终于要搬家了。

  晴雯心里支持,本来宝钗好好的姑娘家,非要耗死在宝玉身上,何苦呢?

  正说着,探春来了。

  原来刚才的时候,贾母听说宝玉被吓,王夫人四下拿人,全府起飞狗跳的,当然最重要的事实宝玉被吓,就细问原由,王夫人现在心里变态,只恨乱的不够,当然说明,至于有没有添油加醋,目前晴雯还没掌握第一手资料。

  贾老太太就说了:“我必料到有此事。如今各处上夜都不小心,还是小事,只怕他们就是贼也未可知。”

  下面来请安的邢夫人、尤氏,凤姐及李纨、贾家姊妹,和刚才回报工作的王夫人都听着呢,听贾母如此说,都默无所答。贾老太太说话素来会隐语,这都说到贼了,太太、奶奶们都想,自己还是不要撞枪口的好。

  探春心里没鬼,也没处贪污去,所以就挺身而出,说了大观园的赌博之风强盛,不但玩的大,竟有争斗相打的事发生。探春本来现在协助管家,要卖弄一下自己了解情况,尽职尽责。可惜马屁拍到马蹄上,贾母听了非但不表扬反批评说了“你既知道,为何不早回我们来?”结果看把你宝玉哥哥给吓着了,你罪过大了。

  然后当然是贾老太太发表了赌博危害论,探春只能默然归坐。大领导的毛不是那么好顺的。

  还是凤姐有眼力,赶紧传林之孝家的等总理家事四个媳妇到来等等。贾老太太就进行了查赌工作:采用悬赏揭发,严惩包庇的挑拨贾府下人内部矛盾的方法。迅速查出了赌博这大小头家和聚赌者,合起来也有三十多口子,这可是将近大观园下人人口的十分之一,加上要知道赌博的人口分布都是媳妇婆子,没有丫鬟——这个和贾府的管理制度有关,这么一算,比例就更高了。

  这里说一下,为什么丫鬟不能赌博呢,因为贾府的制度是小丫鬟的钱物得由大丫鬟管理,所以原著上雪雁可以和赵姨娘扯谎说衣服紫鹃收着而不外借,赵姨娘不信也的信,这是制度,虽然执行不执行各屋自己内部说了算。而大丫鬟一来要不时围绕主子,不得空出去赌,二来这些副小姐,副副小姐们也不屑与和那些上夜的婆子玩。贾府里的劳动人们内部矛盾也是很尖锐的。晴雯就是因为平易近人所以广受欢迎。

  原著上,这个场景应该是宝钗、黛玉都在的,可是因为黛玉现在是短期的客,不过早上给贾母,刑、王夫人各请一个安就回去了。没打算在贾母跟前凑趣。而宝钗正为宝玉的事心里不自在,正盘算撤军,所以也不想以前那么殷勤,进来更是装病不出门了。所以两人都不在。这不探春因为迎春的乳母是个大头家,所以找宝钗和黛玉一起去讨情。

  探春是说找她们一起去,不过晴雯就想了这探春是直接来缀锦楼的,还是真的走了一趟蘅芜苑?有没有去潇湘馆找过湘云呢?当然今天湘云可能就在现场也说不定。

  因为探春说宝钗和黛玉一起去给迎春的乳母讨情,宝钗说她还是不舒服,怕过了病气给老太太所以不能去。晴雯看黛玉好像要同意,就偷着在后头拉了拉黛玉的衣服,黛玉会意说:“老太太既然要严惩了,我讨情也不顶事啊。要不还是去看看二姐姐,安慰一下吧。”

  探春知道黛玉现在也不好管贾府的事,所以推脱也是正常。宝玉那里闹的不像话,宝钗心里不自在也是有的。所以两人不去,也是情理之中的,勉强不得。

  既然是看迎春,宝钗也就不推脱了,和黛玉一起跟着探春去看迎春。宝钗让莺儿去找了宝琴也来。黛玉在宝钗吩咐莺儿的时候给了晴雯一个眼色,晴雯就落在了后头,到了叉路就溜了,跑去找湘云一起去。因为紫鹃跟着黛玉,所以宝钗也未必注意的到。

  晴雯一路向潇湘馆飞跑,就想抄个近道结果路过一处山石,忽听后头有说话声,晴雯暗骂自己没记性,上次就是抄近道在什么后头听到了探春和贾环的密谈,这回又不知道是谁的秘密了。看来近道抄不得,懒惰是万恶之源啊。却听见一人说:“快休告诉一人。这不是好东西,连你也要打死。皆因你素日是傻子,以后再别提起了。”这话耳熟,不是邢夫人截获了傻大姐的春囊以后说的话。不是应该发生在大观园门口么,怎么转移阵地到这里了。再听一个女孩子的声音说:“再不敢了。”然后听见另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太太,您怎么了?”

  邢夫人说:“没事,这大观园里现在乌烟瘴气的,也没人管管?”

  那女孩子说:“今天老太太不是管了么?还抓了那么多赌博的。”

  邢夫人说:“你们没见识,以为赌博多大的事似的。真的大事却没人管,不行,这般下去还了得。”

  “太太,您说的是什么大事啊?”

  “别多嘴多舌的!跟我去小姐那里是正经。好好的人到了这边也变坏了,老太太只说我们那边不好。”

  等邢夫人走远了,晴雯才敢继续走。“真的大事却没人管,不行,这般下去还了得。”不过邢夫人出于什么心理说的这话,这话还是挺有见识的。

  等到了潇湘馆,湘云也没精打采的正准备午睡呢。晴雯说了黛玉邀请她一起去看迎春,她同意了,要收拾了才去。晴雯就想先走,总不能和湘云一起去啊,让宝钗看见叫什么事啊,当然了宝钗也可能猜的出来,但是自己猜测的,和亲眼看见的,效果不一样。

  湘云说:“你着什么急啊?”

  晴雯说:“我姑娘的话传到了,我就回去回我们姑娘的话了。”

  湘云说:“你跟着我一起过去,难道不是完成了你们姑娘的交代,林姐姐还看不出啊。”

  因为晴雯在怡红院的时候是坚定的拥钗派,加上和湘云不那么铁杆偏偏湘云认为铁杆的嫡系袭人的“花云大战”,所以和湘云处的不好。不过现在晴雯是黛玉的丫鬟了,黛玉可没少照顾你,不看僧面看佛面,你找我的麻烦可是不对了。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何况我是我们姑娘派来提醒你的,你就这么给我脸色看。不过情势比人强,晴雯还是牢记自己的丫鬟身份,所以平静的说:“史大姑娘又不缺人,怎么倒要晴雯跟着了?”

  湘云说:“不缺人?真的不缺人!人都到怡红院去了!”史大姑娘,你自己吃醋,和我何干?我晴雯一不是怡红院的丫鬟了,二又不是我让那些丫鬟们去怡红院的。找我说有什么用,你不是心直口快么?怎么不去和贾老太君说?和我这个丫鬟说有什么用,难道我还能说不让去,能有人听么?真有人听,我们蘅芜苑还能除了林家人外,就剩下已婚的和未成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