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135、金风玉露一相逢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黛玉只好再次向何澈初请求。何澈初说:“不妨,这静远大师最是慈悲为怀的。”

  黛玉让清歌扶着王嬷嬷去,结果到台阶处,王嬷嬷踩空了,清歌一个小姑娘家哪里扶的住,眼看这王嬷嬷要摔下来,黛玉一时情急,就抢上几步,从帘幕后头出来了。

  好在何澈初正在不远处,一把拉住了王嬷嬷,才没让她摔下去,这个寺院殿堂的地基挺高的,要摔下去,王嬷嬷一把年纪还真够呛呢。

  何澈初扶住了王嬷嬷,然后才放手,后退一步,王嬷嬷是老人了,所以任何人扶上一把也是合情合理的,不过何澈初还是在没危险之后及时退开。

  何澈初退开一步,视线一转。偏黛玉看王嬷嬷没事了,也不由自主的感激的看向何澈初。于是黛玉的目光和何澈初的目光正好相遇。

  如果没有那一刻的对视,也许终其一生也读不出那“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的古老神韵。

  那个秋天的上午,阳光散下来,给照射到的地方都镀上了金边,水一般流动的凉风带来檐下铁马的铃声,古刹大殿的檐廊里,一双璧人完成了他们本是隔着万水千山的相视。

  那一刻,世间的纷繁,四下的喧哗都退去。有一种爱情,她的美好浓缩在一刻目光的相逢。

  多少年后回忆起那一年枫红似火,此间年少,正是那眸光里一瞬的交融,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玄妙。

  感谢上苍,让我在我最好的年华遇见了你。可惜我那时一身狼狈,偏偏正是那一瞬的眸光打动了你。

  偏偏有人不识趣,知客僧说“小僧已经准备好禅房,请各位到禅房休息。”出家人不知世间儿女情长,也没办法。

  黛玉和何澈初都惊醒一般,黛玉赶紧低下头,退回帘幕后头,何澈初掩饰说:“星野,你去带这位嬷嬷到静远大师那里吧。”

  看诊结果还好:紫鹃没有脑震荡,王嬷嬷没犯心脏病。紫鹃回去自己上药治疗外伤就行了,王嬷嬷被开了压惊药的方子。

  等她们回到禅房和黛玉汇合,黛玉还低着头想心事。紫鹃三个不知道刚才的事,而王嬷嬷和清歌又不懂有女初成的明媚与忧伤,所以没人知道黛玉其实沮丧的是怎么这么狼狈的样子让看去了,自己一到寺里那会子没事怎么也不知道整理一下呢。

  可怜的姑娘不知道什么是一见钟情,但是女为悦己者容的本性让她难过,虽然她还不明白自己的感觉。没办法那时候的教育啊,恨不得把所以能让人知道爱情的东西都隔绝在良家少女的环境之外。

  总之,紫鹃、晴雯她们以为黛玉为这强盗的事受了惊吓,或者为遇见这样的倒霉事难受。于是想安慰她几句。

  其实黛玉早就把要害怕的事忘了,满脑子都是自己这么狼狈的见那恩人的沮丧了。

  所以自然是鸡同鸭讲了。

  倒是晴雯想了想:“姑娘,我们这香还上么?”

  黛玉才回过神来,想了想:她们是来上香的没错,可是出了这么多事,一个受伤,一个病倒,其他各个狼狈不堪,还死了一匹马,佛讲众生平等,所以也是消逝了一条生命,这香还能上么?

  雪雁说:“我想还是上吧。到了人家寺院里,不上香算什么?再说我们本来就是上香来的,这么不容易才来的,当然更应该上香了。”看来古代没有把寺院当做旅游景点的事,所以没有仅仅是到寺院观光的。到了寺院就要拜佛上香。

  晴雯说:“也是,出了这么多事,更要像佛祖求平安了。对了佛祖也算保佑我们了吧,毕竟有人来救我们。何况我们这么不容易才来的,佛祖没准同情我们,就对我们有求必应了也说不定。”晴雯前世是无神论者,不过自己都魂穿了,还能无神论的起来么?所以现在晴雯是有神必信,就是她听说过的所有神灵都信。

  晴雯前世祖祖辈辈都是成长在华北平原上的本分人民,这个地方的信仰很有特点,就是包容兼收,任何宗教都能在这里扎根生存,就是绝对不能独占该地的信仰。晴雯前世曾听一个研究民国史的学者形容她故乡民国时期的信仰状况:一个农民早上起来耕作,回家吃早饭的路上遇上了本村的和尚,就问和尚新佛像什么时候开光,好去参拜。回家发现儿子发烧,就到村口的教堂请神父看病,回去发现老婆已经找道士要了符水回来,就把西药和符水都给儿子吃了。然后又想起是关老爷的生日,赶紧招呼本家兄弟们一起给关老爷磕头去。磕头回来,路过土地庙,发现有些破损,就商量和族长说说应该修了。晚上饭后,和邻居闲聊,争论是本村那个供蛇仙的大仙灵验还是邻村新出马的龙凤堂厉害。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晴雯前世做了无神论者,但是骨子里还是这样的模式。

  回归正题,黛玉想了采纳雪雁和晴雯的意见,还是得烧了香才是。这时候,外头林家的小厮来回禀:“刚才那几位公子说,他们等姑娘上完香,护送姑娘到城门外。而且问姑娘要派人回去送信么?”

  晴雯听了想做了评价:很细心,很体贴,很理智。

  她们刚刚遇劫,自然还是怕的,就是派人会让找家里来接,是一来一回的时间可是不短,怕是要天黑了才能接走她们。而就是来接,林家不过普通人家又不养打手保镖的,就是来接了,回去也成问题,有了他们护送自然就能放心顺利的回去了。

  而且人家说了到城门外,这个才是最体贴的做法,到了城里自然就不怕了,也好走了,而且还可以让家里来接的人在城门接应。至于为什么不送回家啊,因为这林家姑娘被一群少年送回来了,说是路上遇到强盗了,被他们救了。这话一传,就是这几个救人的公子再怎么解释黛玉连面都没让强盗看见也没有用了,黛玉也不用再想说亲了,直接找个地方出家比较靠谱。所谓人言可畏啊。但是送到城门外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被人看见的可能性小,就是看见了说林家姑娘上香路上遇到抢劫,被他们赶上救了,这不林家来接了,这个就没事。要是这个没什么区别啊,可是上不上门在这个社会就是有天壤之别。送到城外就是路遇的问题,送的家就是出了大事的情况。社会风气形成的人的心理印象就是这么奇妙。

  对了人家还留着时间给她们上香,这一说就更好了。那林家姑娘完全没事,还安然的上了香的,就是没受什么影响的。这个比吓坏了的她们自己想的还周到呢。

  晴雯立刻把自己受了隐形言语调戏的事忘到脑后了,对这些人的看法一一百为基准,他们可打300分了。真是好人啊,做恩人没白下拜他们。

  晴雯想着,看黛玉已经在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整装了。好在这个碧云寺在京城附近的寺院里虽然算边远的,但是因为以灵验著称,所以香火很盛,今天因为不是初一十五也没有其他佛教节日,所以才冷清的。于是这给贵族女眷准备的禅房还是考虑了这些女子的基本需要的,洗把脸,梳梳头还是行的,不过梳子、镜子要自备,好在这个清歌还是带着的,没仓皇间丢了。

  晴雯见黛玉已经洗完了脸,就帮她梳头,黛玉有些犹豫,低声和晴雯说:“梳的简单些吧,能快一点,要不让人家等不好的。不过……不过能有简单好看的样子来梳,……要不显得太狼狈了,可是也不好让人等我们。”这个姑娘啊,从这里会城外,这么长的路,还在乎这一会儿?不过晴雯知道黛玉素来要强,不肯麻烦人的性子,自然能省一事|时就省一事|时的。晴雯在感情上绝对是个大棒槌,压根没注意黛玉的小心思,已经不是寻常时候的小姑娘平时爱美的情况了。

  在晴雯和雪雁给黛玉梳妆的时候,清歌也帮助不好行动的紫鹃、王嬷嬷收拾了。然后她们三个也略整理了一下,不那么狼狈就好,好在她们也就是裙子脏了,簪子钗子略松了些,别的也没什么,把头发稍抿一下,簪子钗子紧紧,裙子是没处换去,就这么样吧。

  黛玉低头看自己裙子的狼狈,有些沮丧。不过想可能也不再见人家了,也罢了。

  然后就去上香,到了大殿,黛玉见刚有人上过香的样子,那知客僧看她正看着那残香,就说:“刚才几位公子们也上了香。这会儿去和几位师叔讲经去了。”黛玉没想这些明明是武人倒还兴趣讲经,不过又想他们和这寺里的僧人相熟,自然通晓佛理,要不怎么会和僧人来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