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152、银子问题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王夫人见都没见过那孙绍祖,不过听听,都能看透的事,贾赦就是不通。没办法贾家这地方阴盛阳衰,女人的智商均远高于男性。

  因为迎春要求回自己的旧屋居住,王夫人让按旧样子布置起来。这段时间,探春就拉了迎春到自己屋里休息,众姐妹就跟过去安慰迎春。迎春还是泪水涟涟的,探春几乎要和她抱头痛哭了。估计探春除了同情迎春,也是感怀身世,担心自己的前程,贾府四个姑娘只有迎春和探春是庶出,迎春是老子混蛋,探春却有生母的弟弟拖累了她,这个赵姨娘和贾环的事,就是王夫人真的厚道了想给她找个好亲事,人家男方一打听恐怕也不成,所以探春越想越伤心,也哭的梨花带雨的。黛玉和宝琴也想劝也不知道怎么劝,惜春坐在一边默默流泪,一句也不劝。平时最是伶俐的宝钗也不说话,只是陪着流眼泪。各个小姐的跟着的丫鬟们受这气氛感染,也跟着哭起来。一时秋爽斋愁云惨淡,珠泪成雨。

  就听外头小丫鬟说:“宝二爷来了。”

  宝玉进来看见众姐妹各自落泪,忙问如何。还是刑岫烟告诉他始末,这个姑娘却不像她家的风格,不会什么巧言好话,对谁都淡淡的,但行动是却谨慎老实。迎春对她平常,她却在迎春的嫁妆针线上出了大力的,她也没有料子什么的东西能填补,所以做的都是凤姐给迎春做必要东西的料子的东西。迎春的婚鞋,新婚夜铺床的铺盖,等等新娘的里面衣物,睡衣什么的多数都是出自岫烟和绣桔之手。也是这个原因,宝琴对她的看法有好转,当然夏金桂闹的厉害,也是原因之一。

  宝玉听了也流泪不止,哭了一时,想起来说:“我去回老太太去,咱们把二姐姐留下来,还是和以前一样住在园子里一起吃一起玩的。要是孙家来接,我们就说是老太太的意思留下了,不让去就是了。”

  黛玉一听这可不是办法,这是算什么:和离?这个贾赦一定不同意,就是贾母也不会同意,因为没有太明确的理由,反而丢了贾家脸面。可是这样的日子迎春也过不下去了。这可怎么办才好?

  宝玉自认为想到好的解决办法说:“你们也不用哭了。我这就去回了老太太去,留下二姐姐。以后还和以前一样。”

  还是惜春叹气说:“那么老太太怎么和孙家说呢?”

  宝玉说:“说什么?只管不让回去就是。”和着这人以为全社会都是贾府一样,贾老太太是最高统治者,她想做什么不用交代啊?何况就是在贾府贾老太太也不是能随心所欲的啊,要不留下鸳鸯还得给了贾赦八百两银子买小老婆,关键是真那样,原著就不用是爱情悲剧了,就是现在要是贾老太太能在贾家一言九鼎,薛家也不能还住贾府了。

  贾宝玉傻,但是贾家和贾家的亲戚家姑娘们都不傻,这话也就是当个玩笑听听。不过看宝玉认真的样子也不说什么了,也许心里还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希望,希望老太太能帮的了迎春。

  可是很多时候,希望是用来被打碎的,比如现在,宝玉还没出门,就迎面遇上了王夫人的丫鬟,传太太的令:“二姑娘的事,谁也不许告诉老太太。”宝玉就不敢去了,只是陪着迎春流泪。

  晴雯看见黛玉听了这话眼中流波一闪,但是没说话。

  一时,有婆子回报,迎春房收拾好了——毕竟刑岫烟还住在那儿,就是没有公府小姐的待遇了,也不能没法住人,所以收拾起来很容易也快。

  黛玉、探春她们把迎春送回房就散了。晴雯见宝玉想要和黛玉说什么,就抢先说:“琴姑娘,您上次说的那个花样子,给您带来了,去我们那儿看看吧。”

  宝琴一时想不起什么花样子的事了,不过黛玉也拉着她说:“晴雯不说我就忘了。你过来我屋吧。”

  宝琴就说:“林姐姐不请我,我也要赖着去的。”

  宝钗说:“我眼睛涩涩的,就不过去闹颦儿了,你们玩吧。”

  宝玉见黛玉没有邀请他,又见宝钗两眼微红,别是一种风情,就说:“我也好久没看姨妈了。我就和宝姐姐一起去看看姨妈吧。”

  大家没有不同意的啊。所以各说个的梯己话,皆大欢喜了,各自分开。

  到了蘅芜苑,黛玉和宝琴落座,雪雁倒茶,晴雯想去找个花样子圆场。宝琴说:“晴雯你也不用去了。我也没心情做针线的。我正好和林姐姐说说话。”正对晴雯下怀。

  两人说些家常过日子的话,宝琴就说了夏金桂如何厉害,挟制了薛蟠,薛姨妈也没办法,现在是宝钗和她暗斗。

  这薛家大房的情况,谁也知道,薛蟠不争气,薛姨妈不认字,只有宝钗才是薛家的暗总管,虽然管不了太多外头铺子上的事,也是捏着薛家的命脉银子的。要不王夫人能一心一意的要她做媳妇。可是这夏金桂也是个商人家出身的能管家的姑娘,认字会算账,人家进了薛家门以为就是薛家的管家奶奶了,可是宝钗偏偏不交权,这擂台能少打么?

  据宝琴说的,倒霉的香菱又卷进去了。夏金桂奈何不了宝钗的时候就没少扯出香菱撒气。

  宝琴最后说:“要是贾家二姐姐有我大嫂子的泼辣本事,那个二姑爷一定也不敢欺负她了。不过贾家大老爷要是真的欠着人家银子的话,就不该把二姐姐嫁过去。要不遇上个混人,就是给了嫁妆,这账也是不清的。还不如把二姐姐的嫁妆银子给了人家还钱,二姐姐另嫁个好人家,就是嫁妆少些,嫁的门第低些,也好过这等日子。”

  黛玉知道宝琴不知道迎春的嫁妆风波,不过毕竟是自己舅舅,这么丢人的事,她也不好说,就说:“二姐姐的嫁妆是官里和老太太出的。”言下之意就是贾迎春的嫁妆不要贾赦掏钱,而还钱要贾赦自己掏钱。

  宝琴听了也不是听不懂的,只是叹口气。夏金桂在薛家横行霸道的底气就是人家嫁妆多,一闹起来就是你们去求得我家,结果我进的银的都陪送了,你们要害死我谋算我嫁妆呢,虽然不这么直白,就是这么个意思。薛姨妈又真的眼皮浅,看中人家嫁妆的,所以只敢骂儿子占人家丫鬟。

  这夏金桂要是处于迎春的地步,估计也不能如此剽悍跋扈。不过她那泼辣劲,也断不能让人这么欺负了去。也不知道那孙绍祖是个什么人,像迎春幸福点这么低的人都过这苦不堪言了,难道是个疯子?这迎春她们的熟悉,又不要什么爱情,也不要多少尊重,只有能安稳平静的过日子就是幸福了。

  两个小姑娘都相对无言。她们的前程会怎么样,她们的良人是个怎么样的人啊?

  宝琴听哥哥说父亲给自己定的亲是极好的,但是自己千里迢迢来京城成亲,人家家倒是不言不语的外任去了,别说给自己家消息了,就是到了京城,梅家就几个看房子的,连个话都没交代,这叫什么事啊?还没过门就这么不重视,以后进了门怕是也没自己的地位。不过翰林家是清贵的,自己出身商贾人家,又不是长房,原来自己父亲还在的时候还好,现在怕是人家想悔婚,不过是为了面子才没明说。

  黛玉知道楚盈努力给自己选个好夫君,但是毕竟是个女眷,怎么知道人家的真正的品性啊。她没有和自己亲人外的男子接触过,想象自己的未来丈夫不是欣喜而是惊恐,除非,除非像那个人——黛玉努力告诉自己不能想,可是却忍不住要想,是啊,那个人,何澈初,救过自己的人,其实在此之前她也听过他的声音,但是那只是个陌生人,可是现在两个人不算陌生人么?

  两个姑娘各怀心事。直到贾母传饭才回过神来。

  饭后黛玉又去看了迎春,回来问晴雯:“五千两银子很多么?”黛玉的财物总管紫鹃还在林家养伤呢。只能问晴雯了,晴雯想了想:“我听说一般庄户人家二十两银子就够一年的花费了。我还听说有人花了220两的银子买了33间房舍的宅子呢。对了,据说一品的大人们一年的俸禄银子是180两,二品大人们是150两,到了县令大人们只有45两了,当然还有些米粮的补助。”前头是书上刘姥姥的话,后头是晴雯前世偶尔看见的史料记录。

  黛玉想了一下:“那么说来这荣国府也才三千两,不过有花园的,就是多了算,也就五千两银子了。”

  晴雯说:“帐不是这么算的,我说的是民房,就是还不如我们下人房好的房子。想我们现在住的这样的房子可是不能按这个价算。”

  黛玉问:“那怎么算啊?”

  晴雯说:“咱们家的宅子花了六千多两。咱们才路五进的宅子。这荣国府有三路呢,还有个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