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174、脱险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那姑娘说:“要不跟着你们到了这里,我们姐妹也要被挤倒了,哪里有机会倒让人谢的。”

  晴雯感觉这姑娘倒是爽利有主见的,不知是谁家的千金,不过现在这个时候好像不是通报姓名的好机会。

  黛玉和那姐妹好像也这么想不知道这个时候问对方是谁是不是合适,一时就沉默了。不过马上那小姑娘就缓过来,在紫鹃把她从黛玉手里接过来的时候问:“姐姐!你是谁家的姑娘啊?我叫澜儿,是何家三房的,她们叫我五姑娘。姐姐呢?”

  黛玉听了小姑娘的话,软言细语的很好听,“我姓林,你就叫我林姐姐吧。这两位姐姐……”黛玉转向那姐妹,这样就互通了姓名,要不大家一起避难都不知道怎么称呼也不好。

  那姐妹里一直说话的那个说:“我们姐妹姓姓卫,一直跟父亲在任上,才回京里,所以京城里也不认识什么人。我们和史家也是远亲,所以就跟着伯母过来了。”晴雯紧挨这她听清她说话了,黛玉估计没听清。不是她声音小,而是场面太乱,所以太吵了。

  晴雯赶紧给黛玉传话说:“这个两位卫姑娘。”

  现在非常时期,她们一溜贴着墙站住,恨不得把自己的身体嵌进墙里面去,才没被卷进这混乱场面中,自然也不用见礼什么的。

  正当她们的避难的墙角也快不能安身的时候,一个高昂的声音响起:“圣旨到!”居然把所有的声音压下去了。晴雯虽然奇怪这能力,但是看人们听了这话,终于静止不动了,然后在小范围的混乱着推挤出地方跪下。晴雯她们也赶紧跪下,连紫鹃抱着的小孩也被发下,黛玉说:“澜儿妹妹赶紧跪下,像姐姐这样跪好。”大家的姑娘就是小孩子也对行礼不陌生,何澜小姑娘也赶紧跪好。

  圣旨倒是来的不能算及时,但是内容很有用,就是说怕史家人混在人群中走脱,所以按外头礼单叫人,叫到的人家主母带着自己家人下仆回去上车自便。而且说外头已经清场,奶奶、小姐们出去无妨。当然人家是文言文,而且措辞风雅。不过晴雯翻译成白话就是这个意思。

  那些女人一听,她们可以回家,而且还不用担心被外男看见,个个感激涕零,拜谢不止。

  晴雯她们都松了口气,晴雯想这封建社会皇权至上虽然有千种不好,不过用了弹压混乱倒是有用的很,这些人对皇权的根深蒂固的恐惧崇拜原来还能这么用。可是应了那句话,什么东西只要用的好都是有益处的。

  不过那些太太、奶奶、小姐们不会想这些涉及皇权的事的,她们还是感谢圣上体恤,没计较她们和犯官家来往——虽然她们来的时候还不是,所以她们不知道——而且还特意清了场,保护她们不被外男看见。

  何况那太监很客气,还解释是因为不知道来的宾客都是谁家的,所以才不论尊卑,只是按史家礼单叫人。比如一开始就叫到了安平侯的家,出来一个中年贵妇,在这情况下还是端庄平和,气度大方,走到那太监身边,太监上前问安,两人客套几句,一团和气状。这个时间她的一个媳妇,一个女儿,二个侄女从人群中出去,还有些丫鬟们也过去。有些受了些伤,不过看见主母如此沉着,来的太监还是恭敬的很,所以虽然狼狈但是也沉稳。

  那安平侯夫人扫了一眼,看人齐了,就和那太监告辞,她家上下也行了礼,才依次跟着安平侯夫人鱼贯而出。

  晴雯看着这场面想到: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有这个圣旨啊,这样就没有混乱了,多好!不过看着安平侯家经此之事却纹丝不乱的风范,突然灵光一转:难道是故意的,要不怎么会晚一会儿才发这个圣旨啊,要是为什么这么凑巧,已经乱起来,但是却还没出大事的时候就听到了“圣旨到”,说这话的人的声量可是不一般,不是随便一个太监就能行的,莫非早就预料到了,早有准备?不过刚才那样的混乱场面,史家人要逃脱不是有可乘之机么?可是如果不是也太凑巧了些。

  当看见有了安平侯家的良好开头,后头就顺利的很,各家主母带着各自的人走。晴雯相信一定有预谋,要不为什么一开始就点了安平侯家,这个安平侯夫人合阳县主最是不一般,不是因为她是先皇的外甥女,圣上的表姐。而是因为先皇曾亲口说这个长公主生的外甥女“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还这合阳县主可惜不是男儿,否则出将入相之良才。这合阳县主身为女子,当然没机会出将入相了,但是治家的本事一般人比不上。所以一上来点了她家,自然能有个好开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啊。

  晴雯因为跟着黛玉出门应酬,所以认得安阳县主这个女中豪杰,也知道她婆婆和史家已故的太夫人是亲姐妹,所以她才会代替中风不起的婆婆来史家的起嫁宴。不过她应该不礼单上第一个啊。

  这么一家一家的叫,出来,寻亲,告辞,也挺非时间的,晴雯怕黛玉累,就扶住她,看紫鹃抱着的小姑娘居然睡着了,真是个有福气的,这情况也敢在陌生人怀里睡觉。连卫姑娘也发现后说:“这孩子要是男孩,倒是能做大事的。”

  一会儿,叫道陕甘路北路缮营何指挥使家,出来一个看起来很是狼狈的夫人,一个丫鬟扶着,又出来几个仆人,那夫人一看就急了:“五姑娘呢?李妈你不是带着五姑娘么?”

  那奶娘模样的女人说:“是玲珑抱着的。”

  一个丫鬟说:“玲珑受伤了,当然应该是你抱着啊。”

  奶娘说:“我当时和玲珑冲散了,怎么找的到她们。”

  夫人急了:“玲珑,五姑娘呢?”

  一个被人扶住的丫鬟说:“奴婢被挤倒了被人踩了爬不起来,但是奴婢护护住了五姑娘所以五姑娘没事。奴婢爬不起来,就叫李妈接过姑娘去,李妈却走了。任何奴婢又被踩了了据昏过去了。五姑娘就不见了。”

  李妈说:“你不要血口喷人,要不是你没看住姑娘,姑娘这么会不见呢?”

  原来的丫鬟说:“你说姑娘的奶娘,你不管姑娘,反赖玲珑,玲珑是服侍三太太的。”

  那夫人说:“够了。五姑娘呢?”

  黛玉看看了紫鹃抱着的小孩,说:“姓何的话,是不是她啊?”

  晴雯说:“先问问吧,反正怎么也的找她家人,不能咱们老带着她,她到睡得好,可她家人恐怕早急了。”

  黛玉说:“也好,就是不是这个何家的,大家都看着也就能找到她家人了。你说一下吧。”

  黛玉做小姐的当然不能高声喊叫,所以只能晴雯负责:“我们姑娘请问这位夫人,这个姑娘是您家的么?”

  这嗓门大了,全场看过来不说,小家伙也醒了,揉揉眼睛,转身,看见跑过来的夫人,高兴的喊:“母亲!”好了就是这个糊涂娘丢了小孩,本来这个场合小孩不会多,而就是发生了混乱能把孩子丢了娘也不多,所以正是她家的也不稀罕。

  那夫人接过孩子,才想起向黛玉道谢,但是又抱着孩子,仆人要接过孩子,夫人不肯,黛玉说:“何夫人不需多礼,黛玉不过举手之劳罢了。”

  何夫人又问黛玉身份要上门道谢,黛玉推说不必客气。旁边一个人说:“这是林家姑娘,前扬州林课盐的千金。前科的楚状元就是她舅舅。”晴雯等一看是个在楚言的夫人娘家见过的奶奶,不记得是谁家的了。

  何夫人刚想说话,那太监说:“既然知道是林家姑娘了,何夫人还是先走吧,后头还等这呢。”

  何夫人只好说:“那么多谢林姑娘了,下回我去贵府拜谢吧。”小姑娘说:“林姐姐要去我家玩啊。”

  然后慢慢随着人们渐渐离开,气氛居然开始缓和,黛玉和那卫家姐妹开始悄悄攀谈,那卫家姐妹是云南节度使家的千金,论起来和黛玉的名分上的小姨妈铁家夫人的丈夫是一家。

  这时候人少了也可以找到家人了,楚盈和卫家太太居然站的不远,她们想一起过去,和家长一起,两家又是亲戚,也好说话。可是看众人没有被叫道的都不动的原地等着,就只好不动等着。等叫到自己家的时候,才能主母先出去,其他人跟着出去。

  晴雯没事四处看见贾府的邢夫人,王夫人了,刚才她们在开宴前拜见过的。贾家的奶奶姑娘一个没带,凤姐可能是病着,李纨是寡妇不好参加婚礼,可是探春、惜春也不带来。现在两人也分开站着。

  后来,林家先被叫的,黛玉和卫家姐妹低声道别。跟着楚盈回去了。

  黛玉其实心里挂念史湘云的安危,不过也没办法,到底怎么样了,看也不能看见,何况看了也没用。

  史家这个婚礼算是惊魂动魄的一场宴席。

  林家的车刚出门,就迎面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正是陈瑞文。晴雯暗想怎么哪里也少不了他,什么时候抄家的事归禁军管了?为什么晴雯看见了,因为晴雯正把帘子掀开一道小缝,往外看情况。

  虽然从女眷们做客的大花厅,到上车的二门,都特意安排过,看不见兵士和抄家的官员。但是史家门外可是戒备森严的,马上有人拦住:“陈将军,王爷奉旨查抄史鼎家,你们家和史家虽然有婚约,但是毕竟还没过门,史家的花轿在没出去,不能算你们陈家的媳妇啊。”

  陈瑞文说:“这个自然。我们迎新的队伍也没来么,这边没迎,那边花轿没出门自然不能是我们陈家的媳妇。不过毕竟有婚姻,这史家有负圣恩,致使现在也是罪有应得。可是我们陈家到底是讲信义的,既然有婚姻不能当没有。所以我这次是专门来退婚的。这订婚的庚帖我也带来了。”

  黛玉听了前头,因为陈家要要湘云,认为湘云还有活路希望,没想最后陈瑞文转到退婚上了,不由失望。不过想也是人之常情,陈家是八公里少数还有实权的人家,能屹立不倒自然有他的道理,趋利避害,明哲保身也是必然的。

  “你们三房的病秧子退婚,居然劳动了陈家大爷啊。”

  “看世子说的,我这个族长不能什么不做啊,要不怎么服众啊。”

  “这时候找上你了?原来你不同意这门亲事的时候,他们不是说已经分家了,就是你是族长也不应该干涉他们父母之命么?不就是看上史大姑娘是嫡女,又听说人家的嫁妆丰厚就铁了心,不把你的话放眼里。”

  “我们陈家已经分家了,要说这事还真的不该我管。”

  ————————————————————————————————

  昨天发烧烧糊涂了,发重了一部分,今天补上那部分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