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180、都是复杂的事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好吧,上次还笑话呢,见一次就要定终身。可是黛玉和何澈初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就见两次,要是真有是定终身的打算也和一个水平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古代要是不是表兄妹谈恋爱,青梅竹马的,可不是就是要速战速决啊,能见两次就是罕见的了,所以一见钟情也是必要的,要不也许根本没机会见第二次的。

  黛玉在原著上和宝玉的感情就是青梅竹马,日久生情。而且她也一定有得了某些各种暗示和迹象,表示老太太有让她们成亲的打算。可是现在不过是何澈初因事偶遇过两次,人家又没什么表示,所以黛玉自然按这个时代的教育不敢有丝毫想法,准确说就是不是一点没想法,只是有了赶紧压下去,不敢想的。

  晴雯有了黛玉的明话,心里就有底了。想可以和楚盈说道说道,不过这个时代这话是最不好说的。比如连私下纵容自己孙子和外孙女谈恋爱的贾老太太,对这样儿女私情的官方说法却是“人不人,鬼不鬼”的,这么说才是大户人家的适当说法。

  而楚盈出身更是比贾家重视礼教的诗礼传家的门第,所以这话就更不好说了。晴雯这正想着,小雅来说,周夫人来了,夫人有话问她和紫鹃。

  晴雯很奇怪,问我们什么啊?

  到了楚盈的正房,才明白为了惜春的婚事。楚盈因为临时应付贾老太太,给探春说了门亲,以为贾家不愿意,正好混过去就算了。谁知道,贾老太太要说和惜春,这不楚盈就只好去找姐姐说了。周夫人和楚盈的态度不同,她可是重视的,这不得了信就亲自上门和楚盈商议了。中年妇女都有做媒的爱好,这个说法果然不假。

  楚盈对贾家姑娘们印象不深,对于周夫人提出的贾家怎么会把嫡女嫁给寒门出身的进士的问题也不明白,她本来也奇怪贾老太太怎么转了性,甚至怀疑有没有可能就是贾老太太也是顺便一说呢。

  姐妹俩商量了一会儿,决定还是找人问问,当然对贾家的人情典故最熟悉的是晴雯和紫鹃,就把两人叫来问问吧。

  晴雯和紫鹃听了原委,互相看了一眼。她们看法里的贾家这人家,从老国公死了以后,就一日不如一日了,社交上也是交往不少,平时有个大事的,送礼的祝贺的涵盖了个个老牌世家,可是真的交往深厚的不过几家。又不论男女都比较宅,不大见人,可能是这个原因,儿女婚事上面也窄,王夫人和凤姐出身王家是最好的婚配,李纨和贾琏的生母也是官宦人家出身,也算好。到了继室上,出身都没法看了,邢夫人尤氏不要说在丈夫前面老硬气不起来,实在是高攀的太多,没底气,要不连下人们也不太把继室太太奶奶们当回事。

  至于姑娘们,林黛玉的母亲是嫡出,嫁的很好,不过那时候,老国公还活着,其他的庶出的姑奶奶们——现在应该叫姑太太了,晴雯在贾府这么多年都一个没见过的。紫鹃倒是听说过,嫁的都是看着好,内里好像都平常的人家,这几年也都不在京里了。

  紫鹃的看法是,上一辈的姑太太们,就是林家姑奶奶嫁了个有功名的,最后虽然没的早,要是二品的诰命。其他的都是世家的庶子们,也没什么本事,结果一分家,就什么也不是了,分到些产业度日罢了。有些在京城过的不好,就回乡了;有的靠着家族混的小差事,也不知道到哪里天南海北的任职去了。所以紫鹃认为是不是贾家老太太看了这些上一辈老姑太太的事,还是有现在的迎春的婚事,就想家世什么不重要,还是功名比较重要。

  晴雯还说了楚盈不好意思说的原因,这贾珍和宁国府的名声可是不一般的不好,所以惜春的婚事在世家名门里是没什么指望能找个好的。

  这么说,周夫人就认为有理,于是决定改日了说这个媒。晴雯和紫鹃回去和黛玉说了,黛玉说:“四妹妹性子冷,不擅长这些大宅门的家务事,要是真的能找个小门户,平静度日也好。只是不知道那户人家怎么样,四妹妹也是个可怜的,要是能找个后半辈子安稳的就好了,她不是一样在乎荣华富贵的人,所以对方都身家什么的不是什么问题。”

  这是一定的,一个能看破红尘的人怎么会在乎什么荣华富贵啊,惜春的冷在于太清醒,她要是个糊涂的,或者懦弱的,也罢了,偏她看的太透,话太锋利,所以在贾家不是好过的。

  第二天是晴雯表哥的三七,晴雯请假回去烧纸,多姑娘当然早准备好了,两人雇了车,就出门了,路上晴雯知道了贾老太太给惜春说亲确实是真心实意的了,跃过探春也不一定是有什么打算,不过是惜春的事急了。

  原来贾珍并没把惜春的婚事托给贾老太太,反而是惜春找了门亲事,不是别人正是晴雯知道的和穆家那个不太名正言顺的郡主穆盛年闹绯闻的夔家公子。因为夔家是边帅,得皇宠,夔家的姑奶奶们也嫁的好,老一辈的一个是郡王妃,一个是太尉夫人,而现在的夔妃也传出有孕,就直接升了贵妃,比一丝动静没有的元春体面多了。所以贾珍听说夔公子因为和穆盛年的绯闻,亲事上四处碰壁,就找上门,想把自己妹子惜春嫁过去,不过这回是对方正犹豫。看来是贾母得了信,就另外行动了。

  不过晴雯也奇怪,这夔家的婚事听着对贾府和有利啊,怎么贾老太太不愿意啊?当时楚盈不同意是心疼黛玉,虽然没有血缘,也是相依为命的母子三人啊。可是这惜春别说和贾老太太没有血缘,就是从夫家论也不近的亲族,贾老太太平时也没见多疼爱她,迎春是贾老太太的亲孙女,贾老太太还是能狠下心不管的,何况惜春了。而且这夔家可比孙家好上百倍,对贾府也有利啊?不懂!

  晴雯又想起表哥生前说的,藏在大树洞里的秘密。不过想了想自己现在的平静生活,还是不要管它了,就当不知道吧。否则没准有麻烦,还要连累别人就更不好了。

  不过麻烦事不是你不想就没有的。这不晴雯和多姑娘刚烧了纸,准备回去,就看见来几个人,多姑娘不认识,但是晴雯记忆力太好,所以认出是几个麻烦——那天在薛家门口自称自己婆婆的那一家子。不过晴雯没打算表现出自己还记得。

  但是人家可没有这眼力见看出晴雯不想搭理她们。老太太说:“这不就是晴雯么。闺女啊,可是找着你了。”一边说一边要拉晴雯,晴雯哪里能让她拉住,早就躲开了。

  多姑娘说:“这是谁啊?”

  晴雯说:“人贩子,骗人去卖的拐子。”

  那个年轻男子说:“你怎么说话呢?“

  晴雯说:“看让我说中了,恼羞成怒了。”

  那老太太说:“晴雯啊。我真是你婆婆,你爹活着的时候和我家老头子定的亲。”

  晴雯说:“见着个人家姑娘就说是人家婆婆,这样的骗术在京城都兴过了,换个法子吧。”多姑娘倒是听说过晴雯在家的时候定亲的事,当然也听说过后头晴雯家破人亡的时候,这家却发达了搬进城里的事,乡下人倒没和晴雯一样想过他们家发达和晴雯家出事有关,但是也说他家不地道,亲家出事自己搬走,连媳妇也不管。多姑娘在这甜水村长大的,怎么不知道,也没少听人说这家不厚道。所以多姑娘现在反应上来,就也说:“我也是这甜水村长大的,怎么林家出事的时候没听说有个亲家啊?这么多年也没见过,一定是骗子了。”

  那老太太脸色变了,说不出话,那年轻男子说:“娘,你理她做什么?她从人牙子手上出来的,能干净的了么?我才不要这样的媳妇。她要是正经人,能这么穿金戴银的……啊!”还没说完,就被多姑娘奋力给了一巴掌:“你们家当年穷的没饭吃,怎么也穿上绸缎坐上马车了?原来是出去卖的!不知道是你们姐弟一起卖,还是连老的也卖?这年头什么爱好的都有啊!”

  那人气的说不出话,要打多姑娘,多姑娘多么伶俐的人,打完他,趁他还没回过神来,早往后退了,边退边骂的。晴雯一看,对方除了母子三人,还有三个丫鬟仆妇样的人。要是打起来,自己和多姑娘要吃亏的,就放开嗓子喊:“救命啊!拐子抢人了!救命!”

  这时候是冬天,田里没人,不过好在这甜水村以玉器工房为业的人不少,而那里离墓地不算太远。毕竟京畿地区,寸土寸金的地,一个村庄都没多少地,怎么就远的了了。所以一时有人听见,这还了得,光天化日拐子强民女?

  一时来了许多人,正好那姐弟要打多姑娘,晴雯当然上前助阵,不过晴雯当然可能打过这么多人,还有男人。晴雯就把头上的簪子拔下来了,她因为要出城上坟,所以特意用的是一个蝙蝠扇面大长银簪把头发绾住,插着一只包银乌木梳。现在这只大长银簪就有另外的用法了,这簪子又长又粗,一头却又尖又锋利,正好做武器。在那年轻男人抓住多姑娘的时候,晴雯用簪子往他因为抓人露出的手腕奋力一扎,他惨叫一声,松手了。为什么不扎他的手是怕误伤了多姑娘,效果真的好,那血成绺的流下来。

  他母亲和姐姐就尖叫起来,晴雯握这长簪,狠狠的瞪这对方的人,那些人果然不敢上前。多姑娘就站稳了,喘口气,正想怎么办呢,突然发现有一批村民正往这里赶。多姑娘就喊:“救命啊!救命!”

  村民一看,这边两个女人正喊“救命”,还有个拿着鞭子正赶过来的男人——晴雯她们请的车夫,刚才四处溜达去了,听见喊救命才过来——一个长发都散了,一个衣服都乱了,多姑娘和那姐弟厮打的结果。再看对方好几个人,就“明白”了。把那些人团团围住就要开打。那老太太赶紧说:“乡亲们误会了。我们是村东老卢家的人啊,上年不是还回来过么?这个我家燕儿和瑞儿。这个是晴雯吧?我就是想认她,她……”

  晴雯说:“这根本是骗人的拐子,京城里这样的多了。说是我婆家,那么我爹娘和姑母殁了的时候,怎么没见过的?还是乡亲们帮着我表哥埋葬的。我被卖了的时候,怎么没听说说还说过婆家?要是说过怎么没见婆家来管的?或者说婆家就是主谋,要不怎么一个远房族叔有这么大胆子?反正我是不信的,我说不信,他们就骂我,要打我和我嫂子。”

  多姑娘这时候放声大哭起来:“青天白日的,天子脚下就有这么没天理的事,踢寡妇门,挖绝户坟啊。在我男人坟前都就打我这个寡妇,抢我妹子,下边不是要挖我男人的坟了吧?我不活着了,跟着我男人去吧,就是被挖坟掘墓,暴尸荒野我也不知道了。”

  这“踢寡妇门,挖绝户坟”乡下人说最没道德的人的行为的说法,这个在人家男人坟上打人家绝户的寡妇,这和“踢寡妇门,挖绝户坟”绝对一个性质了。一对柔弱美貌的姑嫂在上坟的时候被欺负,乡民们都义愤填膺。

  这里面也有年岁大些的知道林家和卢家的确定过婚,但是也知道卢家抛下晴雯,对亲家的家破人亡的事不闻不问的历史,所以对晴雯刚才的话都赞同。对于年轻的和外头来的完全不知道,更是信这几个人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