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190、婚姻选择的背后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楚盈当然知道自己表妹铁贵妃这么多年都被何皇后压的死死的,不过因为铁贵府素来谨慎安稳,所以倒也相安无事。但是在宫里这么多年看过来,对这何皇后的手段是十分认识深刻的。

  铁老太太又说:“这何雁,那何太师夫人也不是白记在自己名下的,也是精心教养过的,把他嫡母的本事学的十足十,比他大哥还像何夫人,他大哥倒是像他们父亲的。不过这么看来也是有前途的,如果你不计较他本来的出身,也是不失为个好选择。”

  楚盈说:“贾家二太太上次提了一句齐国公陈家的嫡孙,威镇将军陈瑞文,王家二姑娘嫁到了陈家老太太的娘家,王家有意思撮合一下。”

  铁老太太说:“齐国公陈家?陈瑞文,我倒是听过,这孩子倒好。他是长子嫡孙,袭了爵位的。要说这些袭了爵的八公后人,陈家孩子是最好的。可是陈家怕也和卫家一样了,就是面上的荣华了,家里规矩又大。看我们二姐儿就知道里头的苦了。陈老太太是个厉害的,硬是不管外头怎么说就分了家的,可是是非不一定少,这陈家老太太也不好伺候。

  这要算到底的话,还不如何家的何雁呢。何太师夫人就他家大爷一个儿子,偏连个亲孙子也没有。所以不会培养何雁的。事实上这些年何家在何雁身上可是没少下功夫。他才多大,就坐到左掖军统领了,他大哥当年也没这么快。要说他大哥可是比他有真本事的,他是生到了他家的好时候。不过他那两个庶出的哥哥可是什么也不是呢。”

  楚盈想了又想,终于问:“姑妈,那左掖军统领何澈初,就是何太尉那个侄子,怎么样啊?”

  铁老太太看来她一眼:“眼力也不错。不过这左掖军统领可不是个好的女婿人选。”

  楚盈说:“我听说他定过亲,不过未婚妻没出阁就病逝了。”

  铁老太太说:“要是那么简单怎么拖到现在啊。”

  楚盈说:“难道还有隐情?”

  铁老太太说:“你问的谁啊?”

  楚盈说:“我姐姐。”

  铁老太太说:“你姐姐哪里知道这底细。这何澈初,要说出身也不错,他父亲虽然去的早,可是是救驾阵亡的,功高莫过救驾么。

  不过问题出在,他母亲活着的时候非给他定下了她娘家侄女。后来他母亲殁了,他爹的继室不知道怎么的非要退了这门婚事,后来也说不清退没退。

  他生母的娘家就坏了事,他继母坚持说已经退了婚。然后还要再说一门亲,因为前头那事也不清不楚的,高门人家谁能把姑娘嫁过去,肯嫁的,他家里又不肯同意。

  他继母不知道走了什么线路,最后找了个外省人家的嫡女定了亲,本来倒是挺好,可惜这个姑娘没出阁就病死了。

  本来前件婚事就说不清,后头的妻子没过门就死了,说不好听是克妻。所以你家黛姐儿还是不趟这浑水,就是没事,也不好听,还以为你虐待前房姑娘呢。”

  楚盈说:“那家坏了事的,这婚事还退不掉么?清白人家不愿意娶个罪臣之女,也不能算背信弃义的。怎么就牵扯不清啊?”

  铁老太太说:“你是不知道,他生母是殁了,可是他三婶子就是他亲姨,他母亲的亲妹子。而且那家虽然抄了家,家主流放了,但是其他人没判罪,那姑娘就在他三叔家住下了。要不哪有这么多事啊?

  不过他继母在之前就死活要退婚,出了事更说退过了。可是就是退了婚,这事不也拧着呢。所以门当户对的人家不想嫡女嫁过去天天卡这根刺啊。为这个,他家就赶着非再定一门亲事。就定了外省大员的嫡女,门当户对了,两家也都满意的,结果他们瞒了这事,人家瞒下了姑娘有病的事。最后把这孩子就耽误了。”

  楚盈突然想起来:“他三婶不是已经殁了吧?我记得何家三房是继室啊。”

  铁老太太说:“是死了,不死才怪。可是那姑娘没死,也没嫁。当然现在也不是事了。可是到底有死过未婚妻啊。你家黛姐儿虽然没了父亲,出身上也清贵的,所以没必要添这个坑。”

  楚盈听了就不说什么,又问:“姑妈,您说那贾家的贤德妃给的冬至礼是什么意思啊?”

  铁老太太说:“冬至的时候,圣上还没说暂时不选妃的事呢,所以她怕是对你家黛姐有想法呢。就是没这个意思,还有别的呢。”

  楚盈问:“别的?我们孤儿寡母的,还有什么啊?他们家不是正到好时候,应该想更好些吧?他家那宝玉可是他们家凤凰啊。”

  铁老太太说:“钱啊!你家黛姐儿能拿林家一半的家产做嫁妆。不是说,京城里头除了顶尖的好人家,剩下的有几个能有这么大笔嫁妆的?这贾妃怀上了龙种,这要花钱的地方可多的是。银子么,只嫌少,不怕多。贾家现在恐怕也是个花架子了吧,再说他们东府和大房也未必肯出多少,所以算计一下二房媳妇的嫁妆还不正常。”

  楚盈说:“好歹是世家大族,动用到媳妇的嫁妆不好吧?”

  铁老太太说:“你以为啊?我们二姐儿要不是娘家硬气,怕是也保不住嫁妆了。我们以后要是外放了,二姐儿还不定过什么日子呢。”

  楚盈说:“可是他们二太太还说陈家的子弟呢。是不是就他们贾家老太太一个人的主意啊?还是贾妃的主意,他们二太太不理解?或者实在不喜欢我们黛姐儿?”

  铁老太太说:“你不是说他们二太太看上了什么商户人家薛家的,薛家一个买卖人家,又没个出仕的人,她还不是看上薛家的财产了。”

  楚盈说:“其实我自己还是想把我们黛姐儿嫁个读书人家。我们黛姐儿自己爱读书,找个读书人也有话说不是。”

  铁老太太说:“这主意倒正!你姨丈是个武官,每次上战场,我这心啊,就七下八上的。而且长年不在家,家里就靠我一个人。你们家本来就是读书人家,再找个读书科举出来的正好。”

  楚盈说:“就是没个合适的。”

  铁老太太说:“你们家黛姐儿年纪还不大,不用急的,等下一科也等的。对了,上次你说给你姐夫那个族弟做媒,说贾家的四姑娘,这事还算么?”

  楚盈说:“我最近哪里顾得上,不过应该还算吧。贾家老太太还催问过呢。”

  铁老太太说:“贾家的姑娘不大出门我也没见过,不过这贾四姑娘论出身不差,而且她爹也是进士出身呢,她母亲娘家也是书香门第的。你姐夫那族弟有些不配的,不过她哥哥闹的实在不像话,拖累了她。你看那姑娘怎么样啊?”

  楚盈说:“那贾四姑娘长的到好,擅长画画,人也清楚。一直避着宁国府,基本不去那边的,挺清高个孩子,就是性子冷,说话也直。”

  铁老太太说:“大户人家的嫡出姑娘有些脾气也是正常,倒也无妨。反正你姐姐说你姐夫那族人家也没什么人了,也不用服侍公婆的,妯娌小姑也没有;大面是应付族人就可以了,这贾四姑娘是大家小姐出身,这个也不难的。只要明事理就好。而且这周家的孩子穷,这贾四姑娘不知道有多少嫁妆,反正这日子不能和在贾府里一样的,不知道她耐不耐的住。这夫妻就要能一起经得住艰难的。”

  楚盈说:“要我看,这贾四姑娘脾气未必是好的,但是明事理没问题,就是这经不经的住贫寒,就不知道了。毕竟贾家那样的富贵,养出来的姑娘哪里知道什么叫贫寒啊。”

  铁老太太说:“你去回那贾老太太的话,说这周家孩子是愿意的,不过也得说清楚,这周家孩子可是一穷二白的,连房子都是借的。不过这孩子倒是骨气,可是越是有骨气,这日子越是清贫的。那贾家可是舍得?贾家四姑娘可是挨的?”

  楚盈说知道了。

  等铁老太太回去以后,楚盈坐下来想了想,对刚才就在一般服侍的小雅说:“铁家姑太太的话,你都听见了?”

  小雅说:“奴婢听到了。”

  楚盈说:“把这话原原本本的说闲话的说给紫鹃晴雯两个。”

  小雅说:“是,夫人。”

  然后楚盈正想派人去贾家探望贾老太太,就听见传报说贾家来人了。来的是珠大奶奶和两位姑娘。楚盈赶紧让请进来。大家客套,然后去看黛玉。

  楚盈把空间留给贾家人,让黛玉和她表嫂、表妹说话。

  黛玉先问候了贾老太太,邢夫人、王夫人等长辈,才坐下一起说话。

  李纨问了黛玉的伤势,黛玉说:“没伤骨头,就是大夫说要养着,不让走动。”

  探春说:“说林姐姐赶上刺杀东平王了?怎么回事啊?”

  黛玉说:“我也不知道啊。不过是去绸缎庄买个衣服料子,就赶上杀人放火了。偏我又没见识,吓坏了,一时就崴伤了脚,好在没伤到骨头。大夫说这个伤也没什么办法,就是这么养着。这老躺着坐着的,都养废了。”

  惜春说:“这京城里不太平,谁知道谁就赶上什么事了。”

  黛玉她们说了几句闲话,黛玉就问:“兰儿在家可好?”其实是想问找上先生了么?不过当着探春不好问。

  李纨说:“今天一早就到宗学去了。”还是没有自己的先生。

  等李纨她们回去,楚盈派人去看望贾老太太,说是代黛玉向老太太请安的。就转达了周进士的意思:周家愿意的,不过不知道贾四姑娘能不能耐的这般清贫。

  贾老太太说:“这门第也不在乎的,现在穷些也罢了,我们四姑娘的嫁妆是早备好的。都在我这里存着呢。倒时候就不添别的也够的。我们四丫头也不是个喜富厌贫的。”而且催这早些说定。

  既然这样就好办,不过也是太好办了,所以楚盈有些不安了。贾四姑娘不会有什么隐私的问题吧,要不,贾家急什么啊?这么一想,楚盈有不放心了,就来问黛玉。

  黛玉想了想:“难道是东府的珍大爷惹上什么事了?史家不是当年急着把姑娘们嫁出去的,是不是珍大爷又做了什么没体面的事,所以老太太怕连累了四妹妹?水月庵的事还没结果呢,所以老太太着急也是有的。

  四妹妹虽然不是老太太的亲孙女,但是却是贾家的嫡出小姐。三妹妹虽然好,又是老太太的亲孙女,倒是是庶出,这庶出的嫁的低些也不伤家里的体面,但是嫡出小姐的婚事可是家里的面子呢。

  对方是姨丈的族人,虽然清贫,也是清白的耕读人家,又有进士的功名,所以也不算嫁低了。谁也说不上什么低就的话来伤贾府的面子。想那敬老爷也是爱读书的,到时候说起来,就是当年敬老爷有话,要给姑娘找个读书人,谁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再说老太太心里还是疼孙女的,四妹妹养在跟前这么多年,也就当亲孙女了。二姐姐的事,老太太怕是心里也不好受,所以这次要给四妹妹做这个主儿。

  不过要说这门亲事,珍大爷怕是不满意的。”

  晴雯说:“我听荣国府里传说珍大爷想把四姑娘嫁给前儿出事的那个夔公子呢。”

  楚盈说:“这么说怨不得上次贾老太君着急。这要是和夔家定了婚,就成笑柄了。而且前儿的事,这夔公子就去了,这要是订婚了一辈子就毁里头了。夔家还不的娶过去做个望门寡,好遮遮丑。不是我说,现在的荣宁两府还真得罪不起夔家。四姑娘这辈子就完了。还是贾老太君有见识,也是真疼贾四姑娘的。”

  兰舟说:“奴婢有句话,不知道当不当说?”

  楚盈说:“说吧。”

  兰舟说:“既然那什么公子已经死了,贾老太君为什么还着急啊?”

  楚盈说:“难道真是他们宁国府又做了什么?”

  晴雯说:“要不晴雯去打听一下。”晴雯原来可是贾府八卦百事通,这个楚盈也知道。

  楚盈说:“你现在也不好进她们家内院,外头听的也不一定真。要不先等等吧。过几日再说。婚事上哪有着急的事。”

  晴雯想这惜春也不容易的,按原著上要青灯古佛的度过一生,现在这个周进士虽然家道清贫,但是俗话说莫欺少年穷啊,以后没准能发达呢。就是不能发达,惜春也不是耐不了贫寒的人,何况怎么也有值一万两银子的嫁妆吧。总之怎么都比出家强,再说原著上的贾府败落,应该也不是灭门大罪,不过抄家流放,牵连不到出嫁的女儿。所以也不是惜春嫁了人,会连累人家的。所以应该想办法帮惜春一下。

  黛玉大概也想这亲事对惜春来说还是好的,所以说:“还是打听一下吧。要是宁国府那边没什么不堪的事,四妹妹也是个好的。要我看也是经得富,耐的贫的。那周进士要是日子也艰难,四妹妹的嫁妆也一定会有些的。四妹妹就是性子冷,说话直,但人是最明白不过的。”

  楚盈想见过的惜春,一向清冷的,安静的,倒是个有主意的。就点头说:“也好。”

  然后晚上的时候,小雅就把铁老太太的话都说给了紫鹃和晴雯她们。晴雯和紫鹃对视一眼,都够复杂啊。说起来还是楚盈主意正,找个身世素简科举出身的读书人也不错。这名门世家那个背后不是一堆的事啊。俗话说“男娶一个,女嫁一家”,女人嫁到夫家就是要面对夫家的全部或明或暗的问题。不过身世素简的就一定简单么?晴雯记得前世里网上著名的“凤凰男”的说法很是流行的。

  嫁人是真的是个大难题啊。不是难在嫁不到男人,一般的姑娘只有不挑剔的,都能嫁的出去;难在嫁到一个值自己的男人。古代小说里那些才貌双全的女主们很少有能嫁到值自己的男人的,当然和这些书都是男人写的,多少存在男人yy的心理在里面,但是任何时代最难婚配的永远是甲女丁男们。

  何况前一科因为都算是林黛玉舅舅的同年,所以辈分上不对。但是这一科,楚盈可是一直努力的选女婿呢,但是也没结果,下一科就一定行么?

  不过这个就是她们私下里先说道说道的。楚盈让小雅把话告诉她们,是让她们和去黛玉传话的。所以最后还是黛玉自己的意见最重要。

  虽然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除了贾赦那样的父亲,一般人家都是希望自己儿女的婚事能称心如意吧。当然有的时候,会把家族利益放在儿女幸福前面,但是如果没有冲突的情况下,还是希望能让儿女满意吧。林家现在没有什么利益问题,黛玉的婚事主要考虑黛玉的前程,当然也要考虑黛玉的心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