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218、卷土从来的红楼原着系统?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贾老太太说:“你有主意就好,我就是提醒你别白白让玉儿拖上几年,这可是一辈子的事呢。毕竟你接了人家的退婚书啊,这何夫人说的事也不是空穴来风啊。”

  楚盈说:“老太太教训的是。是我没见识,不周全。”既然贾母见好就收了,楚盈当然也得给她个台阶下。

  这就是楚盈和贾母的这次交锋,楚盈回来就想,贾老太太只是想提醒自己别被何家骗了,耽误了黛玉么?恐怕不是吧。还有这个何太尉夫人,想干什么?就是她不满意这婚事,也要考虑她丈夫的意见啊,何况这么一来就是公开和何太师夫人撕破脸了。虽然她们注定是死敌了——何皇后和夔贵妃恐怕是你死我活的架势了,何况穆家的事,要是何雁没动手脚,就是李之璧的掌柜养的那只猫也不信——但是看在各自老公的面子上,也不好表露出来,让别人看了笑话去啊。

  总之楚盈在家转了几圈,终于还是没有去找那个何太尉夫人,而是去了她姑母铁老太太那里,同时让人去请她姐姐周夫人一起去。

  不过说到何太尉夫人说的话,铁老太太和周夫人都没有得到这方面的风声。她们对何太尉夫人的想法也不甚明白,虽然何澈初和谁结婚和她这个做伯母的关系不大,而且林家的黛玉也和她没冲突,问题是这婚事是何太师夫人说成的,可以说是何太尉和何太师两家套交情的法子,这个何太尉夫人当然不能接受。不过当时她没能抗拒了,现在这么闹也没什么好处啊。

  之后,楚盈又去了她的某个朋友黄夫人那里。黄夫人是这个时代的女中豪杰啊,晴雯的终极偶像,她虽然因为这个时代对女人的不公平待遇,不能成为著名八卦记者,但是不妨碍她的八卦热情和强大的八卦情报网。当然因为黄夫人娘家就出身大家族,夫家也是显赫的大族,所以她的信息网足以发挥她的八卦才能。所以楚盈还是去求教这个京城后院维基百科。

  不过去见她要策略的很,因为黄夫人可是极具后世里的狗仔才能的,而楚盈不想让人知道何澈初的退婚书的事,所以她不过装作闲聊的样子,一丝不提何太尉家,倒是说到贾府了。黄夫人没有任何旁敲侧击套何家的退婚的事的话,以黄夫人的性格,就是不好明显的问,也会想方设法打听一点满足自己的八卦心理才是,除非她不知道。黄夫人要是没有得到风声,那么就一定是因为何太尉夫人没有往外说过何澈初的退婚书一事。本来么,她又没有疯掉,怎么会做这样有弊无利的事啊。不过她也不是就认可了这门婚事,贾老太太一定是她透露了的,要不贾老太太不可能知道如此详细。

  然后黄夫人透露了一个消息:贾府抄家之前试图把她们家三姑娘高攀上死了王妃的北静王,也不想她家三姑娘是庶出,人家就是继室不挑家世也不能要她们家庶出的女儿啊。

  楚盈说:“贾家四姑娘不是嫡出的么?也是年前才定的亲,之前也可以说啊。”

  黄夫人说:“贾家四姑娘是嫡出没错,她父亲还中过进士呢,可是问题是她哥哥那名声,人家哪里肯娶啊。最后不是找了个寒门出身的进士么,倒是真的找好了,要不换个世家子弟怕是会退婚的。”

  楚盈灵光突现:莫非贾老太太要黛玉退了何澈初这门亲事,嫁给北静王做继室?毕竟北静王是贾家现在最时候的靠山了。而且这件是何太尉夫人不知道怎么也掺和着呢。光一个贾老太太,楚盈还不怕,不过要是掺和这何太尉夫人就不好办了。退婚书可是个大问题,可是没有退婚书,要是何澈初有个万一怎么办?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不能两全,想要有退婚书的后路,现在就得受这个何太尉夫人的要挟。

  楚盈回家想了想和黛玉说了此事,黛玉说:“退了退婚书不就行了,反正年庚聘书都有,不是何夫人有个退婚书就能退定的啊。”

  楚盈说:“现在也不好闹开,装不知道吧。反正她也不敢真闹得咱们这里来。何夫人连往外说这个事都不敢的。”

  黛玉说:“既然都打上这个主意,还能没有行动啊。装不知道就能装过去么?”

  楚盈说:“可是怎么办啊?真闹到何太尉那里不是好办法啊。”

  清歌说:“夫人,姑娘,这北静王要娶续妃啊,不会只有贾家一家看重吧?贾老太太的主意不过是她自己的。”什么叫当局者迷啊,是啊,你贾老太太一厢情愿,先是庶出的孙女,后是定了婚的外孙女,人家北静王虽然是娶续弦,但是也不是要听你贾老太太安排的啊,要不怎么把你们探春拒绝了。北静王的续弦,应该不少人盯着的,黛玉虽然不错,但是定过婚了,就是退了婚也不比没定过婚的姑娘有竞争力。这高门正室,根本不是看才貌,而是看家世,名声,利益的。黛玉要是被退过婚,不管什么理由也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她父亲已故,亲族无人,利益也没有。这么一看,还真的没什么好担心的。楚盈和黛玉放下心来,还想自己算是自恋了,你不想做北静王的继室,人家别人打破头要做呢,还轮不到你呢,急什麽?

  但是晴雯却不这么想,原来她前世里看某些红学家们每年都吃了国家大笔研究费,总的写的东西出来的吧,于是就研究了各种可能——这样还能加上稿费收入啊,曹雪芹先生因为贫困而中途死亡留下的万年坑,却是养活了一茬一茬的新中国红学家的大金矿,不知道曹老先生地下有知,作何感想啊?这个晴雯当然不知道,她前世死了直接穿越了,没在阴间过度所以自然也没机会见到曹老先生了。不过晴雯记得那些红学家的成果其中一条就是黛玉因为要嫁给北静王,就死了,所以难道原著系统还有这个设定?

  这么一想,晴雯就不乐观了。比如听说夏金桂都要和薛蟠离婚了,还要和香菱捆上的事之后;不对,在黛玉说出弱水三千,只饮一瓢的时候,她就应该有警惕了,这句话的出处据说就是红楼续书上是宝黛交心的时候,宝玉说的,现在换成了黛玉说,而且毕竟是续书,所以晴雯就忽略了。不过发展到现在,晴雯不得不担心红楼原著系统经过这段时间的修养生息,又卷土从来了,而且看来还是来势汹汹的。

  晴雯想了得以战略的角度重视此事。不过这话不能和楚盈黛玉说明,她们还想有所松懈了。所以晴雯的孤军奋战一下了。

  晴雯想了还是要打听一下敌情才是。怎么打听啊?晴雯在贾府原来的八卦情报网,因为贾府被抄家后的大幅裁员,已经七零八落失去运行能力了;就是留下来的,不是贾府的死忠,如鸳鸯那样的;就是人人自危,不敢多言了。所以晴雯只能从贾府外头着手了。

  贾府外头么,一个是薛家可以打听,二来还有一个人可以用。所以晴雯就和黛玉说:“姑娘,我看这事都是猜的也不知道准不,不如我去薛家打听一下。”

  黛玉说:“薛姨妈和宝姐姐又搬到贾府了,琴妹妹还能知道什么?”

  晴雯说:“要是薛姨妈和宝姑娘不搬的贾府,薛家更不知道什么了啊。”

  黛玉说:“不住在贾府,不等于不去贾府啊,从贾府回来自然有些消息。现在琴妹妹估计是不去贾府的,薛姨妈和宝姑娘也不会传这样的信给她啊。”黛玉果然兰心惠质分析的在理,薛家母女不会轻易放弃的,主要是她们放弃不起,没有其他选择了啊。

  晴雯说:“那也问问的好,反正也得去拜访琴姑娘的。姑娘虽然现在不方便出去,但是回访的礼数也的派人去啊。”

  黛玉说:“也是,你就去吧。”

  晴雯就去了薛家,和宝琴聊天时候,发现宝琴果然对贾府的事不甚了解,而且也不关注这些,更加不了解贾家打算了。不过宝琴说:“前几日,我听说我们家的铺子和桂花夏家有生意往来,就托了那掌柜的问香菱可好,毕竟我大嫂子原来是把香菱当眼中钉的,虽然现在应该没什么了,但是这突然要去了,也奇怪。可是这一问,结果大嫂子说不知道香菱的事,说更不会要了香菱去。这是怎么回事啊?大嫂子也没必要说这样的谎啊。可是怎么回事?难道路上香菱是又被那来回送人的卖了?”

  晴雯说:“既然这样,就是香菱丢了,赶紧报官吧。”

  宝琴说:“报官不行的,我伯母非说香菱没丢,如何能报官啊?毕竟大嫂子正要闹和离,香菱又是在堂哥房里出来的,这要又丢了,薛家的体面更没了。”

  晴雯也不明白薛家母女搞什么。不过这么一说,晴雯又放了些心,看来红楼原著还是没那么神奇啊。比起薛家母女,晴雯更相信夏金桂说的根本没要过香菱的说法,不光是因为这样更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