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256、隔花人远天涯近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晴雯最后还是按时间看起,先看时间早的,再时间晚的。时间早的这封果然是和柳湘莲转给自己的前一封信一个时间写的,准确说比那封先写成,然后被陈瑞文废弃了,从新写了最后发给自己的那封。而那厚厚的一封不是一天写成的,可是作为近一个月的日记看了。其实两封信基本上是一个内容,一个是简略版,一个是详细版:都是陈瑞文活着的话也许永远不会说的话。就像他出征前最后给晴雯的信,才是他正常情况下才会给人的信:认真地叙述了对晴雯的冒犯的歉意,分析了晴雯和海棠的区别,以表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作为一个朋友的告别之词。

  晴雯有些诧异的想,自己居然看完了还有心思想,陈瑞文对柳湘莲的人品很放心啊,居然把自己的最隐私的秘密存在他那里。

  晴雯看着那三支宝钗,按信上的说,第一支,就是那最旧的,是陈瑞文父亲的珍藏,是他母亲的遗物,这个母亲是生育了他的那个女人,他父亲爱过的那个女人,不是现在陈府里那个他叫做母亲的陈太太。

  这个女子的姓名,就是她的亲生骨肉也不可知了。他只知道她曾经喜欢过海棠花,她和她爱过的,却害了她一生的那男人在碧云寺的海棠花下初见,就在那“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的初春时节,也许她们有过“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旖旎,但是最后还是“斜风细雨不曾晴,倚阑滴尽胭脂泪”。留下的除了一个很长时间都不知道她存在的儿子,之外就是这支海棠钗了。这支海棠钗,是谁送给谁的信物已经没人知道了,也没必要知道。只是那个留着她的血的孩子对海棠有一种莫名的执着。

  陈瑞文在信上说,他不喜欢何雁,因为他不能理解何雁,为什么何雁能够完全的不在意把他生下来的那个女人啊?直到遇上了晴雯,外表如此的像海棠的少女,骨子里却和何雁一样的心思。他不得不让自己接受一样的身世,不一定一样的思考。晴雯和何雁都是一样的人,她们淡漠、务实,从来不自寻烦恼,也不会为了什么虚无的事给别人烦恼。

  当然写的最后,他又变了思维,他认为他的母亲和他的父亲是真心的相爱过,他是她们爱情的见证,就是能扼杀她存在的痕迹,还是有他的存在证明她们曾经的爱情,像海棠花开一样美丽的爱情。而何雁可能真的把自己的出生当做生他的女人和何氏家族的一次交易,彼此天涯陌路。

  这段往事是陈瑞文家族最深层的私密之一吧。陈瑞文不管多么的深爱着那个他没有见过的母亲,但是他却不能在人前提起她,只能把她写出来,作为自己最后对自己灵魂的解读。如果他还活着,就是他只能带到坟墓里的秘密,他死了,也只能用文字告诉晴雯一个人。

  也许正是陈瑞文对母亲的那不能对人言的爱,在他见到海棠的时候,把他的爱投射到了海棠的身上,他没有在信上说明他因为什么会爱上海棠,为什么会把感情投射到海棠身上,总之,他被压抑的感情,孩子恋母情节的本能,使他不可自拔的爱上了海棠。

  可是海棠和他母亲不一样,他的母亲应该会爱他,可是海棠没有这个义务。所以他的爱情没有得到对等的回应。准确说在他表白前,他就已经失败了。海棠并不是一个不值得爱的女孩子,恰恰相反,她是一个像陈瑞文母亲一样,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纯情女子,也许正是这样相似的本质吸引了陈瑞文吧。可是她不惜生命去爱的人不是陈瑞文。

  可是越是美好的女子,当她不属于你,那么留下的伤痕越深。海棠是个好女子,起码在陈瑞文眼里是完美的女子,除了她不爱自己。

  晴雯感觉海棠应该是个像黛玉的女子,美丽,聪明,但是做出的决定却最傻,只是因为她们爱,她们的爱情就是她们的全部,相比之下,就是生命也没什么可在意的,所以她们这样的女子不会在意爱情之外的东西。

  她们这样感性的女子,和晴雯这样理性的女人,就像飞鸟和游鱼,也互相仰慕,但是却无法改变自己的本质。所以晴雯叹了口气,对着已经玉碎香消多年的海棠不知道在哪里的芳魂说了声“对不起”,为了自己曾经对她的不恭的说法,这样的女人,你可以不理解她,但是不应该不尊重她,她只是醉死在自己的爱情里的痴情少女。

  而这只海棠钗,就是陈瑞文给这个为了对别人的爱情而死的少女的,永远送不出去的礼物。

  只有最后那支石榴钗才是陈瑞文给晴雯的礼物,没想过唯一的礼物是在死亡之后。

  晴雯不记得她有没有和陈瑞文说过她喜欢那浓绿里殷红的石榴花,不过陈瑞文认为晴雯和着石榴花相配:在炎炎夏日里绽放在寻常百姓家的庭院里,却能经得起疾风骤雨,美丽如昔。

  陈瑞文的信上说的是:也许他应该爱上一个像晴雯一样的女子,理智坚强、聪明务实。虽然他曾经认为这不是女人应有的性格。但是上了战场,离开画堂深院的温柔乡,到了铁血的杀伐场,才明白理智坚强是多么重要的美德。晴雯从来不是一个要依靠任何男人的藤,她天生就是一棵树,一棵石榴树,不挑剔生存环境,不需要外力支持,就是出生平常,但是美丽娇艳,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

  陈瑞文最后写的是,下边的战争他也许回不来了,他也不在意还回不回的来,也许战死沙场,不是一个坏选择,因为很悲壮很凄美。不过他知道晴雯一定会骂他是白痴。晴雯是个不管多么艰难,都要踏踏实实的思考,认认真真的生存的人,她生存的过程就是一种美丽;而陈瑞文认为自己死亡的时候才是凄美。

  但是陈瑞文最后还是写出来,如果他活着永远不想告诉晴雯的话:他应该是爱她的。如果他活着,他永远不会说出来打扰她的生活,因为晴雯不会考虑没有结果的过程。不过他要是死了,还是希望晴雯能够知道。

  这个石榴钗就作为给晴雯第一件也是最后一件礼物,不是死亡的礼物,而是将来晴雯结婚的贺礼。晴雯这样的女子,和他不论生死,都注定没有交集,所以祝福晴雯能够找到一个懂她的人,几十年后也有像石榴一样儿女成行,子孙满堂的红火生活。

  而且最后说把两支海棠钗给晴雯的原因,是希望能把自己母亲的遗物和给海棠的礼物交给晴雯——如果不给晴雯添麻烦的话,毕竟大户人家的丫鬟多了些来历不明的东西,如果被发现会麻烦的。

  晴雯看的时候,感觉自己很冷静,很平静,很淡然。现在回想这上面的一字一句,终于潸然泪下。尤其是最后一段,怎么和贾宝玉一样啊?不知道我很烦贾宝玉啊?晴雯这么想着,弯了嘴角,但是泪水就像开来闸一样,怎么也止不住。

  也许她们真的相爱过,只是她们不知道。陈瑞文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贴近这死神,才发现自己原来爱的应该是晴雯。而晴雯直到陈瑞文死后,才考虑也许爱情不是能够讲理智的,自己也可能爱上最不可能的人。

  她们的爱情不是来的晚,只是不曾分明过。就是陈瑞文活着,她们的爱情也如春烟丝雨一般,轻淡如愁,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晴雯一直坐到了蜡烛燃尽,她终于擦干了眼泪,用冷茶润了润发疼的喉咙,她想:不知道为什么流眼泪会流到喉咙会疼,为什么呢?她努力想这些没关紧要的东西,只是为了不再想陈瑞文。

  在黑暗中良久,晴雯终于扶着桌子站起来,从新点了一根蜡烛。把信和宝钗都收回匣子里,然后把陈瑞文第一封信取出来,也放进去。然后找了一块湖水绿的绸子把匣子包起来,放进了衣柜。

  晴雯躺在床上的时候,想想陈瑞文,决定对和他一样的很傻很天真的大少爷贾宝玉好一点。

  晴雯第二天没能起床,晴雯真的没想到自己会病的起不来床,她固执的认为应该结束在昨晚的眼泪里了,可是身体和精神有时候是一致的,比如昨晚,有时候却是背离的,比如现在。

  林家请的大夫就是那个应该已经算熟悉了的萧大夫,却不是紫鹃带着他进来,而是婆子王妈,虽然她们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她们会有一个美好的结果,但是在林家还是规矩的坚持着回避男女之防。

  晴雯的病没什么,据说是一时思虑过甚,引得邪风入体,致使偶感风寒。萧大夫开了个方子,让她静养就好。

  晴雯不认为静养是个好法子,虽然楚盈和黛玉都让她好好休息,但是她们都不知道晴雯最需要是赶紧恢复到一如既往的正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