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291、飞来横祸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到了薛家门口,黛玉拉住楚盈,和她大体说了贾宝玉准备和妙玉私奔的事,问楚盈要不要告诉宝钗实话。楚盈想了想说:“这事虽然没有发生,但是恐怕也瞒不住的,再说还是和宝二奶奶说清楚吧,以后也有个防备。这宝哥儿怎么还是不懂事啊,还是这妙玉怎么想的?真是……”楚盈摇头。

  这时候宝钗已经迎了出来,楚盈跟晴雯说:“实话实说都告诉宝二奶奶吧。”

  等宝钗等人见了宝玉,发现他不能动,吓得很,晴雯说:“宝二爷没事,不过是被点了穴道,几个时辰以后就自己恢复了,不碍事的。”

  宝钗、薛姨妈,史湘云虽然是本朝土著,但是显然没看过武林话本,所以对点了穴道一说,都一脸茫然。还是宝琴到底见多识广,说:“就是一种江湖手法,能让人不能动几个时辰,过后和原来一样,伯母和姐姐不用担心。”

  薛姨妈听了就问晴雯说:“宝玉是得罪了绿林的人?”

  晴雯本来不想当着人说的,就含糊说:“不是,是救宝二爷的人怕宝二爷有什麽行动,被人发现,抓了去,才点得穴道。”一边说一边给宝钗使了个眼色,宝钗会意,拉住了还想问的薛姨妈。然后大家把宝玉抬到床上。

  楚盈就说:“薛太太,咱们聊咱们的去,把这里留给她们小两口吧。晴雯帮着贾二奶奶料理一下。”

  薛姨妈和宝琴,岫烟一听,都知道是想让晴雯单独对宝钗说,宝玉发生的事,所以就符合,宝琴说:“可不是,好久没和林姐姐好好说话了。”大家退走,史湘云站在那里,不走也不是,走又不甘心。

  还是宝钗说:“云妹妹也留下吧。晴雯现在也不方便帮忙的,留下陪陪我就好了。”

  等黛玉母女和薛家人出去,晴雯就把自己在白马寺的见闻说了,当然不包括何呈的私事,只说何四少爷也去上香,何家现在正是风浪尖上,去寺庙当然没人会奇怪。

  宝钗听着一言不发,但是把手中的手帕越绞越紧。湘云咬住下唇,都咬出了血,晴雯都有些不忍心了,贾宝玉你这个疯子,家里贤妻美妾的,你出去勾搭尼姑出身的别人家姨娘,也就是不怕佛祖处罚你,也不怕人家找上门啊?

  宝钗听完了,沉默了一会儿,对晴雯说:“谢谢你,晴雯。”

  晴雯有心劝劝,又想这薛宝钗素来是最有主意的,也没法劝。就说:“那晴雯告退了。

  回到林府,再说起这事,林黛玉就奇怪了,问:“这杨侍郎怎么敢公开纳妙玉为妾呢?”

  楚盈说:“我也奇怪过,问了你姨妈,她说好像杨家给苗家翻案呢。其中的事很复杂,具体的她也不知道,但是大家都是杨家好像借苗家的要搬到韦家的。”

  黛玉惊讶的睁大眼睛:“韦家?韦家不是杨侍郎的岳家吗?”

  楚盈解释说:“不是这个韦家,是已故的韦太傅的长子,当时的刑部尚书,韦尚书查办的苗家的案子。”

  晴雯一边听了,韦太傅的儿子,就何太师夫人的兄弟,何皇后的舅舅,又牵扯上了。

  果然楚盈又补充说:“听说这苗家女儿和何四少爷定过亲的,后来苗家出了这事,满门抄斩了,就不了了之了。这么说了,可不是妙玉是和何四少爷认识的。”

  晴雯终于明白了何呈和妙玉的渊源,真够麻烦的,妙玉也真的是个牛人,嫁了人,还邀请表弟和自己一起私奔,反悔之后把情人托付给前未婚夫。这都是什么事啊。

  疑问解开,晴雯才想起来自己的指环没拿回来。也不好找回去找的理由,所以就当没有吧,反正自己没失踪,所以一个指环应该也没事。

  不过晴雯也不知道是不是警幻仙姑的怨念太深的缘故,想过平静生活不容易。她怎么也没想过要大难临头的。

  事情是这样的,这天一早,有官兵来林家,对现在的林家家主楚盈说,有人举报她家丫鬟林晴雯是当年清王余党。楚盈当时反驳说:“清王叛乱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晴雯那时候才多大,怎么能参与啊?就是家人,她一个乡下玉石工匠的女儿,怎么能和清王余党有关系啊?”

  对方因为楚盈毕竟是二品诰命,所以说话还客气,只说有人举报,所以必须带走调查。可怜的晴雯就这么莫名其妙的享受“官兵护送待遇”了——被抓走了。好在楚盈给足了银子,所以晴雯倒是没受罪,可是真的是冤枉啊,你说要是什么落难千金,沧海遗珠什么也罢了,问题这个晴雯就是个玉石工匠的女儿,根正苗红的无产阶级出身,连祖上宗族都没出过显贵的百姓人家啊。这点甜水村的父老乡亲都能作证啊。

  然后就是过堂,晴雯只好下跪,不过偷看那老爷,看着面相不是大奸大恶的。一堂审下来,晴雯终于知道怎么回事了,原来晴雯的原未婚夫犯了什么事做了牢,就举报晴雯的父亲曾经参加过清王的乱党,力求戴罪立功的。晴雯暗想,这晴雯的爹什么眼神啊,居然给闺女找了这个白眼狼的无耻之徒。晴雯很不厚道的庆幸本尊家破人亡,流落为奴了,要不真要嫁个那个畜生,还不如抱屈夭风流呢,起码死的干净。

  晴雯申辩:“奴家的父亲要是加入了清王乱党,还能穷的连税也交不起啊,最后家破人亡啊?家父就是一个工匠,要什么没什么,加入乱党有什麽好处啊,要还不给钱,怎么会没事参加什么乱党啊?”

  傍边一个师爷样的人说:“你父亲并非因为交不起税入狱的。”

  晴雯抬头做惊状:“那是为什么?我虽然不记得了,但是我表哥记得啊,他那时候早记事了啊。还是我们村里的人也都这麽说的啊。”

  那师爷打量晴雯,认为她真的不知道,就说:“当年是卢家像清王的党羽举报你父亲不忠诚,丢失了给清王雕玉玺的玉料,清王的党羽才陷害你父亲的。”

  晴雯想果然自己猜的不错,是卢家那白眼狼害的晴雯本尊家。晴雯做恍然大悟状:“怨不得我家出了事,他家有有钱了,还急着搬到京城里了,原来是陷害我爹啊。可是我爹要有那什么玉料,还不交出来保命?”

  那堂上的老爷说:“这卢家和你父亲关系密切,如果他们偷了去,在举报你父亲的话,你父亲自然拿不出来。”

  晴雯点头说:“还是老爷想的深远。这卢家不会做不出来。不过我爹能雕假玉玺?那是天子的宝贝,我爹一个乡下工匠能雕了,还不乱套了。”晴雯想了无论如何都不能承认林琢参加过清王乱党,就最后被清王的人所杀,这也是做过乱党的,自己没好事,所以唯一的法子就不承认。

  那老爷说:“这清王本来就是疯子,如果做不出来,他以后自己找人雕一个就是玉玺了。”

  晴雯马上接口说:“这怎麽行,天子是受命于天的,玉玺可是不是谁都能动得啊。我在乡下的时候就听老人们说过,要是违背天命,会被五雷轰顶的。”

  那老爷说:“可惜你父亲不像你一样明白。”

  晴雯赶紧申辩说:“青天大老爷,我爹可是我们村里有名的明白人,现在你派人到甜水村问问,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的。一定是那卢家人胡编出来陷害我爹的。我们一个买劳力的人家怎么能和清王的人搭上线啊,倒是那卢老儿,读过书,却一辈子不得志,老认为自己明珠投暗,都是朝廷不识人才,这话有没有,老爷问问甜水村的人就能证明了。这样的人不是才会怨恨朝廷,和乱党勾结么?”

  那老爷就说:“你这麽说很有道理,你父亲和卢珠交好,然后由卢珠介绍给了清王的党羽。”

  晴雯想这么说也能说通,而且非常有可能,不过晴雯还是做努力:“老爷说的没错,但是我爹一个玉石工匠,跟着乱党能有什么好处啊,为什么要参加那个?”

  那老爷见晴雯真的是对她父亲的事一无所知的样子,再说事关玉玺当然很重大,但是玉玺没有雕,那就不是严重的事了。不过这个林晴雯也不能释放,如果她父亲真的受命雕过玉玺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如果没有,那就另说了。

  所以晴雯就被关押起来,晴雯正想惨了,前世里看过说古代牢房多么可怕,虽然探视过坐牢的贾家人,贾家住的毕竟不是完全意义的牢房。

  正当晴雯以为大祸临头的时候,又被提了回去。

  晴雯这次没有上堂,直接进了一间衙门的办公室,晴雯进去一看,知道自己看见曙光了,因为做主主位的正是忠顺王的世子,刚才那官员站在一边,而跪着是大山叔。

  原来楚盈在家见晴雯被抓走,说是她父亲的旧事,就赶紧派人找了晴雯的大山叔,大山叔就赶去了,要解释一下林琢不可能是乱党,他运气好正好这个案子已经交给了忠顺王世子了,所以一说明白,原来林琢自己把这玉料送人了,不打算给清王雕玉玺,而且他发达之后,一次偶然机会又把这“玉料”买回来了,不过已经被雕成一只海棠双耳玉壶了。忠顺王世子表示此事有周旋余地。

  晴雯就放下心来,想忠顺王世子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向某些人一样,大包大揽的说没事,他的有余地就是没事了。

  然后果然,晴雯在一个还算干净的单身牢房里蹲了四天,林家一直给她送饭也都能送进来,就是不能见送饭的人,是牢子拿进来的,有忠顺王世子的关照,林家和大山叔的银子,晴雯没遇上什么麻烦。

  第五天,终于被释放了。没见到忠顺王府的人,不过晴雯知道该感谢谁。门外,大山叔和紫鹃、清歌等着她,晴雯看见阳光下地她们,就是被过堂都没有想流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紫鹃过来抱住她,回去的路上,清歌说那个卢家人被判成清王余党了。真是害人不成终害己,晴雯家的仇也算得报了。举头三尺有神灵,人还是不要做亏心事的好。

  晴雯还是坚持回到林家去了,楚盈和黛玉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安慰了晴雯。晴雯想自己的穿越之旅真的圆满了,连大牢都坐过了。

  可能为了让晴雯的穿越之旅更具有戏剧性,所以晴雯的日子非得过的跌宕起伏不可,这不晴雯刚摆脱牢狱之灾,过了几天幸福生活,这天臻儿哭着上门求助,原来贾宝玉终于又不见了,这个也罢了,林家人看臻儿的神态语气,应该认为贾宝玉丢了就算了吧,宝钗和离算了。问题是宝钗还没下定决心和离,就是决定和离也的有时间,偏这会儿,杨家杀上门,要找她们什么苗姨娘。薛姨妈死过去了,宝琴是个姑娘不能出面,薛蝌不在家,刑岫烟应付不了,宝钗能说什么,终于刑岫烟派了臻儿来林家救助。

  楚盈想了想,让黛玉在家,自己跟着臻儿去了。晴雯是黛玉的丫鬟,当然跟着黛玉在家等消息。

  雪雁先按不住性子说:“这宝二爷到底怎么了?中了邪吗?”

  回应她的居然是紫鹃,紫鹃沉吟说:“我在大观园的时候,真的听说那妙玉会做法的。难道真的做了什么?”

  清歌接口说:“那她不做法拴住她男人,折腾贾家宝二爷做什么?”

  黛玉叹口气说:“真的不明白了,宝姐姐不比妙玉么?何况还有云妹妹呢。”

  晴雯想: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么,不过这样的粗话,不能当这些古代姑娘们说。

  清歌放下针线,托着面颊说:“可是她不想给她家翻案了么?这么闹,人家老爷能愿意啊?”

  黛玉幽幽的说:“那杨侍郎给苗家翻案不是因为妙玉的,倒是纳妙玉为妾是因为翻案的。”黛玉姑娘是个聪明人,不关心这些事,不等于不懂这些事。

  雪雁也不知道懂了没有,说:“不管怎么样都已经嫁人了,就被倒腾人家丈夫了。”

  清歌往椅子背上一靠说:“我倒以为,没准这妙玉师傅就是因为是人家丈夫,她才这么闹腾呢。”

  这话刻薄,但是她们想想妙玉害林黛玉的情况,也认可了。她能恨林黛玉,害林黛玉,就不能很薛宝钗,害薛宝钗了?虽然她们看着薛宝钗现在挺惨的了,但是妙玉的思维,不敢说。不过贾宝玉没碍着她,还是她的亲表弟。

  晚上楚盈才回来,说起来,还是找到妙玉了,那些人才肯走的。楚盈到的时候,宝钗已经回过神来,正和那些人争执呢,说“你们姨娘丢了,和我丈夫何干?”“你们有什麽证据说是我丈夫诱拐了你们姨娘的?”

  对方说话很难听,但是宝钗一直仪态大方,辩解有力,可惜对方不太讲理。楚盈感叹说:“这宝二奶奶真的是不容易啊,这么个姑娘,一念之差就毁了。”

  反正宝玉真的不在,楚盈派人和她们讲理,她们对薛家十分盛气临人,但是对楚盈的身份还是顾及一二,所以总算没做出什么太过分的事。

  直到她们家来人说苗姨娘死了,发现尸体了,她们才走。

  听说妙玉死了,在场的都不是冷血狠心的人,但是都不是伤感惋惜,是松了口气,这下子贾宝玉应该安生了吧。

  楚盈说贾宝玉没有找到,已经托人去报官了。

  这个时候,她们不知道妙玉的生死爱恨背后的政治斗争的阴暗血腥。当然不懂也是一种幸福。

  很久以后,晴雯终于知道了真相,真相很冷,冷的晴雯在夏天里都发抖。这个时候晴雯理解妙玉为什么抓住宝玉不放了,宝玉虽然软弱,思维偏差,但是只要宝玉是真实的,没有丝毫的算计的。而其他人每一个人,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是精心算计好的。即使只是一场真的邂逅,也能马上成为人家棋盘上的一步棋。妙玉虽然也算计过林黛玉,算计过探春和贾环,但是不等于说她自己喜欢被算计。所以她对贾宝玉的渴望是真实的,和薛宝钗无关,真的是彻底的无关,在她的那段日子里,眼里只要贾宝玉,完全没有考虑过贾宝玉的正妻薛宝钗。

  而贾宝玉就这样消失了,之后一直没有找到。

  这段时间,晴雯她们几个丫鬟,私下里怀疑,是不是杨家把贾宝玉已经杀死了,然后为了名声——自己家的姨娘和人私奔,这传出去可是不好听,就把贾宝玉的尸体转移隐藏了,造成只有妙玉一人在清心庵上吊自杀的假象。不,应该是把妙玉和贾宝玉一起杀死后,把贾宝玉毁尸灭迹,然后把妙玉的尸体转移到清心庵做出上吊自杀的假象。因为就是她们也感觉这事实在蹊跷的离谱。

  晴雯暗想,这么一来,是不是和什么太虚幻境的安排又不一样了,这次不能算到晴雯自己头上了吧,应该算到那个杨侍郎身上,那么这警幻仙姑是不是也会去修理这个杨侍郎啊。其实对付这个兵部侍郎,比对付晴雯这样的小丫鬟容易,陷害晴雯不过是让用陈家,问题陈家不一定信,信了不一定动。可是如果这警幻仙子能有本事让皇帝老儿晚上梦见这杨侍郎黄袍加身,不管皇帝老儿信不信,都不会留着这个杨侍郎了。

  不过因为晴雯跟着黛玉去见过他的那位韦氏夫人,那个典雅温和的名门闺秀,晴雯还是很喜欢的,所以希望警幻仙姑不要做这么绝,让皇帝梦见要把杨家抄家灭门的事才好,就是梦见杀了他一个就好的就行了。

  不知道晴雯的胡思乱想是不是却误打误中了,那杨侍郎真的不久就被下狱了。罪名一堆,其中真是有私纳潜逃犯官之女为妾的一条罪名。

  不过人们现在的有更需要关注的,所以对一个大臣迷恋某犯官之女的事,有些淡漠了。风流事的八卦只有闲着的时候磕牙才用的到。

  人们现在关注的是北方的战局,那一封封传入京城的捷报,让人们欣喜安慰。这场战争终于接近了尾声,而且是以我方的胜利结束这场威胁到整个中原的安危的战争。这场战争已经拖的太久,吞噬了太多的生命,流下太多眼泪和创伤。就是和这争没有关系的市井平民都带着年节般的喜悦,何况有家人在前线的人家了。

  林家当然是为之感到无限愉悦的人了,何澈初终于有希望回来了,黛玉的笑容多起来,美的让人不敢正视。

  这个时候,湘云上门了,这段时间都没有见过湘云了,没想到她瘦的一把骨头了,就是在清河县过着寒苦的生活,也没有这么的消瘦。薛家虽然没落了,但是生活条件比湘云在外头要好的多,宝钗也不可能克扣湘云的物质生活,再说了,现在薛家是刑岫烟当家,刑岫烟这个女子,面子上的事不会过不去。

  对了,听薛宝琴说,听说妙玉的死讯后,刑岫烟说了些无法理解妙玉的话,但是又找个个路口给妙玉烧了一趟纸钱。估计是妙玉死后,唯一有人给她烧的纸钱吧,要是她的死亡里最世俗的一个片段,虽然是她死后发生的。可能也不是她需要的,她对刑岫烟有半师之宜,但是刑岫烟一直不曾理解过她分毫。她教刑岫烟识字读书,但是完全没有阐述过自己的思想,是因为她认为刑岫烟无法理解她的思想,所以不屑与说;还是她自己在心底深处对自己也有不认同的地方,所以不想灌输给刑岫烟。

  不管是什么原因,她们的观念是不完全不同的。刑岫烟在世人眼里是个好女人,妙玉是个古怪的女人,也许唯一的知己就是贾宝玉了。如果她没有这样的身世,她也能成为一个世俗的淑女,在她被迫出家的时代,她一直向往的就是闺门里正常的生活。可是命运就是这么的残酷。

  ————————————————————————————————

  祝大家圣诞节快乐!特此加更,作为圣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