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302、黛玉出阁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晴雯把这事原原本本告诉了叔叔,叔叔却没说什么。

  这天,黛玉添妆,晴雯准备了一对金镶红宝石百子如意纹手镯,这个是大山叔送的东西,保证贵重,关键是百子如意纹,送个新娘最吉利。

  黛玉的添妆,也算热闹。铁老太太,周夫人自然不必说,还有新调回京城的楚谦的夫人。连韦相家虽然没亲来,派人送了厚礼。贾家是尤氏过来了,不但有自己的,还有惜春的,要说惜春的婚事是楚盈说成的,现在也算是最好的结果了。所以惜春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感激的。刑岫烟代表薛家过来的,岫烟是一对镶红宝石的榴开百子金耳坠,宝琴是一只百合迎风珠玉簪;问题是宝钗居然送了一个送子玉观音,虽然只有数寸长,但是正经上好的羊脂白玉。晴雯忍不住想,该不会是薛姨妈给宝钗留的,那么宝钗现在把的送出来,难道是心灰意冷不报希望了。

  从林家回去的时候,快到家门里,居然听见李之璧说话的声音。晴雯从车窗的帘子缝里往外看,见李之璧从她们傍边过去,进了她家隔壁,从李之璧一行和门上的表现,看这里是,李之璧家?!现在林家和李之璧家是邻居?

  当然晴雯不能在街上停下来看,回去以后,晴雯下车,问家里的管家:“咱家左邻是谁家啊?”

  管家回答说:“小姐,左邻是隆亨商号的东家李家。右邻是退休在家赋闲的大理寺丞钟家。”

  果然啊,真没没想到,人生无处不相逢啊。能这么用吧?当然既然这样晴雯一个姑娘家也不会去邻居家拜访。

  一眨眼,就到了黛玉的婚期,大婚前一天,送妆。

  送妆当日,晴雯到了林家,正看见林家的晒妆。

  大红灯笼上是“林府送奁”。

  林黛玉的嫁妆是二百六十抬。这是多么巨大的个数字,晴雯只有见到了东西才能有这么深厚的感受。难怪贾老太太要算计林黛玉嫁给她孙子贾宝玉,这嫁妆的数量真的值得贾府那么铺张奢侈的人家动心。

  所有的妆奁都用红绸拴牢置于下柜上,所以林府四处的都是一片红丹丹的——这二百六十抬都摆开也是不容易的事,占地方啊,所以林家是摆得满满当当啊。二百六十抬,听着再多,也是一个数字,只有亲眼看见,才能感觉到这样的震撼。

  什么叫十里红妆?这些东西抬出去真的要绵延十里吧。

  按送妆的顺序:

  前八十一抬的家具,千工床、房前桌、红橱、床前橱、衣架、春凳、马桶、子孙桶、梳妆台等等这样内房家伙;画桌、琴桌、八仙桌、各色椅凳等外房家伙,都是紫檀、花梨木的贵重木材,精工细作出来的。只是晒妆的摆放着,奢华富贵之气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从生活起居类家具到日用小木器,再到女工用品的三大部分家什,按功能分开,应有尽有。

  之后,六十四抬的是帐幔被褥,四季衣服,尺头衣料。全部都是按不越制的最高标准置办的。其中不少都是晴雯的功劳呢,很多还是晴雯自己的针线。看自己的劳动成果,总是让人高兴的。

  再四十六抬的是古玩摆设;一箱箱,一件件,或贵重奢华,或文化深厚,都体现了当年林府的列鼎侯门的气派和书香门第的文化底蕴。

  再后的二十四抬是头面首饰,明珠翡翠、各色宝石,珊瑚琉璃,美玉无瑕,在金银的衬托下,珠光宝气,绚丽夺目。

  然后的四十二抬是琐碎之物,比如胭脂花粉,家常用品,都用大红的什盒分门别类的装好,把一个贵族女人一生所用到的日常小物都陈列其中了。

  最后是妆田一千亩,铺子三十间。

  还有压箱的五万两白银。

  这里把一个贵重女子一生应用之物都包涵其中了,可以说这里就浓缩了一个名门淑女的一生。

  等何家来催妆,晴雯近看见了何雁。在大军凯旋的时候,晴雯远远看了一眼,就被那何允的灵柩压的透不上气。

  何雁比上次离开京城前,瘦了,所以俊美里带着一种锋利。如果说之前,就是一个俊美的世家公子,需要戎装才能表现他军人气质,现在可以说那铁血的味道已经渗入了他的气质。原来可以比作一把豪门公子用来装饰的宝剑,锋利隐藏在华丽的下面;现在就是一把将军的百战刀,把杀伐之气掩盖在冰冷的鞘下。

  笑容依然如同醇酒一般醉人,但是曾经眼睛里的踌躇满志,已经被取代为沉静,沉静到忧伤。

  其实听说了安娘子的事,晴雯对何雁有些异样的恐惧,怎么样的人还能把自己生母的死当作个事件说给别人呢。可是再看见何雁,晴雯只能在心里叹息一声了。他生下来不是要作为那个女子的儿子,而是何家的五少爷。对他的生母来说他等于五千两白银,当她发现这个孩子对何家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她得到的报酬,她就能做的出要挟何家的事,为的是她另外一个儿子,或者说她自己的儿子。对何家来说,也同时对安娘子来说,何雁是何韦氏的儿子,就像现在人们希望他能成为的是那一代名相韦淳熙,他的外祖父。至于之前谁把他生下来,以后估计没人再提起了,这是何雁,甚至何家这么多年努力要实现的。

  晴雯转过视线,把精力集中到黛玉的催妆礼上。

  等起妆的时候,真的如同书上描写过的一样:一杠杠,一抬抬都是朱漆髹金,流光溢彩,洋溢着吉祥喜庆,一抬一抬的走出了林府的大门,远看那蜿蜒的队伍,真的如同披着红袍的金龙。

  之后,晴雯听说黛玉的嫁妆,真的引得万人空巷的围观,多年后还被人提起,林家女儿的十里红妆。

  遗憾的是,何府和林府可能没有十里的距离,所以当时的情况是最前面的嫁妆进了何府的大门,而最后的嫁妆还没出林府的门。

  第二天,就是黛玉出阁的日子。

  因为林家在京城没有亲族,所以给黛玉梳头,请的是刑部沈侍郎的夫人,按封建社会的说法,这是个全福的人,父母公婆都健在,丈夫和睦,儿女双全。

  晴雯因为是现在的身份,是站在一边送嫁的。

  听着沈夫人的念着那古老相传歌谣:

  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

  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

  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

  再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

  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

  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

  有头有尾,富富贵贵。

  晴雯的眼圈有些湿润,就低下头掩饰,结果发现林夫人楚盈的脚下落下了点点湿润。

  嫁女啊,母亲们最重大的事业之一,但真的把女儿嫁出去的时候,母亲的眼泪里有喜悦,也有心酸。自己的千金娇女,从此就要踏上她自己的命运之路了。

  起嫁酒,林家和黛玉的嫁妆一样,操办的十分隆重。而且之前,楚盈就派人到苏州老宅,把当年黛玉出生时候埋下的女儿红取了来,在黛玉的婚宴上用了待客。埋藏了十八年的女儿红,醇香动人,是父母给女儿满满的祝福和期望。在家乡的故土里埋藏了十八年,就是等着那满堂烛影摇红的花嫁日。

  黛玉的起嫁酒,薛家的宝钗母女都没来,只有刑岫烟和薛宝琴来了。

  就这样,黛玉穿着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大红嫁衣,坐上了何家的花轿,从林府的大门离开了自己的娘家,被抬进了以后要度过一生的新家。在这一天乐,林黛玉就从林家的女儿,成为了何家的媳妇,有了一个新的称呼——何林氏。

  送走了黛玉,晴雯回到自己家,有些寂寞,就像曲终人散的感觉。

  从此,她就完成她一直想要完成的事。那么往下,该是什么了?

  晴雯看着摇曳的烛光,心里有些惆怅。黛玉的世界有了新的开始,而自己不是这个新世界的一部分了,她陪伴黛玉日子结束了,也就是她习惯的日子结束了,她熟悉的人,熟悉的事,都跟着黛玉的花轿离开了她熟悉的就环境——林府,开始了新的时代。

  自己呢,不是被扔在了旧的世界了,而是开始了自己另外的新生活了:林校尉家的小姐林晴雯。

  然后呢,要选择一个丈夫,婚礼,开始婚后生活……一个古代女人正常的一生。

  黛玉归宁的那天,传来一个消息——贾政去世了。

  晴雯从林府知道的这个消息,所以从林府回来就直接去了薛家。

  薛宝钗已经换上了一生重孝,正打点行装,准备去金陵奔丧。按封建“三不出”的规矩,薛宝钗给公婆守上三年孝的话,贾宝玉就不能休妻。可是……贾宝玉如果你是个男人就应该出来,主动和宝钗和离。你消失不见,致宝钗与何地?寡妇?弃妇?如果稍微为宝钗考虑,也该给宝钗一条出路。哪怕就是休妻,总比这守活寡强吧。贾宝玉如此,贾家也如此,王夫人你就不能代替你儿子给你外甥女一条活路?

  晴雯为宝钗不平,不过宝钗自己很平静。

  ————————————————————————————————

  修改好了。这章从晚上九点开始写,写的我都难受,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这个的不舒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