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324、夜谈心曲
作者:银灯照锦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是吧。不过到了京城想法就变了,我那时候想出家,所以无论是什么女人都得去退婚。”柳湘莲隔着墙回答晴雯。

  “你不是听说她行为不端——或者别的什么就去退婚的话,人家能同意吗?”晴雯差点说出红楼的原著情节,好在改口快,把话圆过来了。

  “退婚当然要理由了,不过找理由只是看你去不去认真做了。不过尤家那女儿,也不用费心找,问题是我想借退婚之事出家,恐怕就没什么理由了。被那样的名声的女人欺骗,退婚,而出家的话,很没面子的。”柳湘莲也挺欠扁的。

  晴雯想合算原著上尤三姐自杀,终于给了柳湘莲一个体面的出家理由了,真是悲催啊。虽然她不是个贞洁的女人,自私,没有道德底线,但是想用一条年轻的生命给人留下贞烈的印象,洗刷自己不检点的历史,但是结果只是给了人家一个好理由,这样的人生也太过悲剧了。所以幸亏这次没订婚,就是也没有好的结局,起码生或者死是不是有意义一点。

  晴雯前世看书的时候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柳湘莲怎么那么就出家了:难道真的是那么纯情的人,被尤三姐的贞烈刺激了?事实上以晴雯看来可能性不大。或者作者另有打算安排伏笔什么的吧?这个比较有可能性。当然也可能是暗示什么用意,据红学家考证红楼梦原著里的配角的作用之一就是暗示什么,比如主角的命运,又比如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甚至神奇到暗示当时谋杀皇帝什么的历史学界居然忽略了的重大历史案件。

  所以晴雯听了这话,虽然不是很顺耳,但是也完全相信的:“你那时候就那么想出家?”晴雯没问柳湘莲为什么想出家,因为看柳湘莲不是一心向佛的信徒,所以让他想要弃世的事,一定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晴雯不想挖人家伤疤。

  “是的。”柳湘莲的声音有些懒散游离了,看来不想多说这个,所以晴雯就转回原来的话题:“出家人也不一定就真的清静,所以不出家也好。不过难道因为你随时准备出家,所以找妻子的标准放低,为了和离方便?”

  “……不是的。其实我那时候向晴雯姑娘说求亲的事的时候,没有觉得低就了。晴雯姑娘那时候就是身份上差了些,人比我见过的女人都要好的。”柳湘莲说。

  晴雯想柳湘莲也蛮会恭维人的么,“多谢夸奖了。”

  “我母亲出身很好,一次偶然见到我父亲,就看中了我父亲。我外祖父很溺爱这个女儿,什么都如她的愿,我祖父当然愿意结这门亲事,可是我父亲其实已经有心上人了,……这样我父母的一直没有和睦过。母亲出于要控制我父亲的心思,一直让娘家设法压制我父亲的前途,而这样的结果是我父亲对她更加冷淡,行为更加放荡。也许因为心情抑郁,也许因为生活放荡,总之我父亲很早就去世了。然后我母亲可能很伤心吧,不久就跟着去了。从小我就一直想我一定不要像我父亲一样,所以我早早的就放荡形骸,这样我家的亲戚就不愿意管我的事了,我就随心所欲的过了这些年。”柳湘莲幽幽的声音从隔壁残破的木板墙壁那边传过来。

  原来有这么一段故事,所以柳湘莲才会长成现在的样子,每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都印刻着他的生长环境的烙印。晴雯开始同情柳湘莲来了:一个不幸福的家庭成长的孩子,两个追求爱情的人的非爱情结晶,恐怕得不到多少关爱。比起两个没有爱情,不过是按社会和家庭标准结合的夫妻,柳湘莲父母的生活和感情要更压抑扭曲。毕竟不爱的夫妻,也不会恨,还是会一起经营婚姻,培养儿女,他们和他们的孩子未必幸福,但是也没有什么不幸。而柳湘莲的父母之间是恨吧?对柳湘莲的母亲是爱恨交加,还是因爱生恨,反正在这个社会压制丈夫前程的女人很少,能做到这样,绝对已经超出了常规感情。而柳湘莲的父亲对他妻子恐怕只有恨了吧,他能看到的只是这个女人拆散了自己和恋人,也是这个女人毁了自己的仕途,所以恐怕绝对不会去看她极端行为背后的爱情理由。这会是怎么激烈的悲剧,才能让柳湘莲自毁前程和名声来换取亲戚的失望放弃之后得来的自由啊!

  难怪柳湘莲会想找个地位低微的女人,母亲的强势霸道的毁灭性的爱情和婚姻给他童年留下了太沉重的阴影。晴雯不知道怎么才能安慰他。也许他不需要安慰,只是这事压在他心头太久太重了,他只是想找个人说一下。而这隔着一道木板,相互看不见,但是因为木壁的残破,相互之间能听见对方低声的话语,也许只有这样的环境下,柳湘莲才能敞开心扉,说出自己最深的伤。

  之后沉默了一会儿,晴雯想安慰一下柳湘莲就说:“既然现在你能自己做主,那么就可以找个相爱的人成亲,也算补偿了令尊令堂的遗憾了。”

  “相爱的人?情这东西最伤人,我已经不想尝试了。”柳湘莲对此安慰免疫,听着话,是以前尝试过了,也经历过了。

  这样晴雯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继续沉默了一会儿,晴雯最后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的背后都有自己的伤心事,但是不能就因为这个,就一直沉浸下去啊。既然已经这样了,只能就这这样的情况下,寻找对自己最好的生活了。”姑娘我本来是独立自主年代的白骨精突然穿越到这没人权社会做丫鬟,不比别人冤枉么,也坚持熬过来了。

  柳湘莲听了想,人家晴雯姑娘,本来是小康人家的爱女,却幼年就家破人亡,流落贱籍,这么多年艰辛比起自己要多的多,居然还能这么坚强,真的让人惭愧。——这个时代不重视心理伤害问题,对柳湘莲这样的幼年心理伤害的痛苦创伤的是不重视到基本忽略的,所以在柳湘莲看来,晴雯的过去更加凄凉。

  当然红楼原著上晴雯的本尊应该如此,本来是小户人家的掌上明珠,一朝沦落奴仆,也难改本性的天真任性,最后落得香消红断。寒门养娇儿的话也不是没道理,大户人家的奶娘丫鬟虽然多,但是怎么能比的上自己生母对儿女的爱呢,所以平民家的爱女得到的父母的爱更多。晴雯的本尊就是这幸福的下成长,即使惨逢变故,十几岁的小姑娘还没经过磨砺,没有人教育,又在怡红院那样给人错觉的环境中,所以没能学会贾府的生存规则。前世里看书,就奇怪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孩子怎么能这么的天真单纯憨直,自己做了她才知道,命运的残酷有的在于一丝丝的消磨,有的在于瞬间的突如其来的拐角。现在的晴雯因为前世的阅历和本性的坚韧,才没有被这急转的落差撕碎,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

  现在的情况是,柳湘莲看来,晴雯的身世更加的凄苦,所以看起来晴雯更是坚强豁达,与众不同是与生活抗争的印记;而不知道晴雯的真正悲剧是成人之后的莫名穿越,但是晴雯本人因为成人的心态,能够接受现实,随遇而安,所以在她看来,按照前世里选修的心理学看来,有从童年开始的心理阴影的柳湘莲比较可怜,对他一些不合时宜的行为也能以同情和理解了。有的时候,误会反而是美丽的。相互的同情是相互包容的开始。

  “我后来没有再提亲事,不是认为晴雯姑娘不好。只是我不认为我能维持好一个家庭,做一个好丈夫,之前,也罢了,现在晴雯姑娘完全能有好的选择,所以不想耽误晴雯姑娘的终身。”柳湘莲终于还是解释了从林莘回来之后,他就没再提亲事的原因,不是有意诓骗,倒是个人自卑。

  要是晴雯真的是个古人,未必能理解,只能当做托词,毕竟柳湘莲是个世家子弟,而林家算起来是暴发户,晴雯本人又做个侍女,倒是林家高攀才是。而之前晴雯的身份完全没有做亲的可能,现在才是可以的。不过在学过21世纪心理学——虽然是选修——的晴雯来说,是能理解柳湘莲的话的,自卑这东西不是身份什么的可以解决的,顶多能掩盖罢了。比如晴雯曾经分析贾宝玉,估计就是因为身边的姑娘都比他聪明,所以产生了自卑心理,不敢去外界竞争,因为家里的姑娘自己都挣不过,所以索性托词厌恶世俗,而拒绝参加外界社会的竞争,就是可能是未挣先退的自卑心理——当然贾老太太养宠物一样的另类抚养方式的重大消磨作用,应该才是关键。柳湘莲因为父母悲剧婚姻的心理阴影,在婚配方面有相当强的自卑和抵触心理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