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英姿 076章 常师长要人
作者:江心舟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过黄河了!”

  女兵们听到司机的招呼后,纷纷趴在车窗边向外张望。

  黄河正值冬季枯水期,水面平静如处子,但南北两岸的跨度还是很宽。

  不过,工兵团舟桥分队架设的浮桥,早已将天堑变了通途。

  部队昨天下午改为机械化开进后,工兵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全师的快速推进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女兵们乘坐的通信方舱车,通过这座又长又平稳的浮桥时,蒲英举着手中的卡片机,不停地拍摄着窗外的黄河风光。

  晨曦中,金红色的河面泛着微微的涟漪,两岸的黄土坡上植被稀疏,一派西北地域独有的雄浑苍凉的风格。

  浮桥左侧并列着十来艘架桥艇,艇上的驾驶员稳如磐石,桥上的守桥工兵也静静地蹲守在各自路段。

  看着这些如雕塑般的战友,蒲英不禁想起了卢沟桥桥栏上的石狮子,便对着他们又狂按起了快门。

  “你怎么什么都拍啊?”身后传来王班长的声音。

  “没办法,苗苗交代的。”蒲英耸耸肩。

  苗苗知道自己不能跟着大部队开进后,便拿了个卡片机给蒲英,让她帮自己多拍一点途中的花絮。

  前天晚上在火车上没得拍,昨天在高速路上行进,除了曾有陆航的武直从空中掠过外,也没拍到什么特殊的情景。

  这会儿,蒲英总算看到了新鲜有趣的事物。虽然这些在王班长眼中,实在太普通了。

  部队渡河后继续北进,下午抵达了本次演习的所在地——qtx训练场。

  这里地处贺兰山下,方圆大约有七八百平方公里。人烟稀少,昼夜温差大,地形多变。有高山、峡谷、草原、荒漠、戈壁等多种复杂地形,植被也有高山灌丛、针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草原等多种类型。

  本次联合演习由总部组织,代号“使命行动”,不仅带有对参演各野战部队进行年终考核的性质,也是全军几十所院校联合开展的一次教学训练实习。

  参加联合演练的军内院校和科研机构共20多所,涉及陆海空二炮4个军种,以及军政后装4个系统。

  整个演习的过程,大致分为组织策划和战斗实施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期一周左右,参演部队指战员和院校学员将完成演习编组,并进行适应性训练。掌握作战指挥系统的操作,进行互联互通的调试,熟悉演练环境。做好演练前的准备。

  第二阶段才是通常所说的红蓝军实兵对抗演习,预计三到五天完成。

  如果说军演是一部激越的交响曲,那么第二阶段是它最华彩的乐章,而第一阶段只是序曲。

  11月10到12日,各参演部队官兵相继抵达训练场。进驻演习大本营。

  这里是演习场外的一处平原和山地相接处。

  一座座迷彩军帐在荒凉的原野上拔地而起,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城市”。

  王班长说,现在是演习中最好玩最轻松的阶段。

  虽然各部队都有演习纪律,但是来自天南地北的战友们,总会变着法子地串门、找老乡。营地里,常常可以看见穿着不同颜色迷彩的陆海空二炮的战士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笑打闹。

  这景象,可是整齐划一的军营里不常见的景象。

  和士兵们的悠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师部前敌指挥所里的常师长、陆参谋长和各位参谋们。

  他们拿到导演部的演习预案后。就要为几天后的演习准备出无数套作战方案。所以,指挥帐篷内的灯火总是通宵长明,而那些进进出出的参谋们个个都是眼圈通红、胡子拉碴的,很憔悴。

  至于常师长,士兵们已经很久都没有看见他在全师面前公开亮相了。

  也难怪师长和参谋们会如此操劳!

  因为飞龙师这次要以一师之力对抗——由重装坦克兵团和装甲兵团。还有高炮榴炮防空团、电子对抗兵团、特种兵等诸兵种组成的联合“蓝军”!

  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虽然导演部也会配给飞龙师几支空军和二炮打击分队。但是和兵力更充足兵种更齐全,据说装备也更精良的蓝军相比,红军拥有的筹码实在是不多。

  这些情况,连庞副军长在了解演习预案后,都忍不住私下骂娘——这不明摆着是来砸飞龙师牌子的吗?

  不过,他知道这事的根子还在自己。

  几年前,b军区一支深受首长们宠爱的王牌劲旅,在全军首批换装了国产最新主战坦克。那部队本就牛皮哄哄,这下更是骄横无比,号称天下无敌。

  b军区当即在年度军演中邀约了几支兄弟部队,本想在小弟们面前充一回老大,不料被近年来一直低调的飞龙师痛殴了一顿。新式装备在战法灵活并配备了最新信息化指挥系统的飞龙师面前,愣是输得灰头土脸,完全找不到北了。

  当时担任飞龙师师长的正是庞巴顿。他凭那一战,才在全军范围内打响了名气。

  不过,飞龙师也因此招人恨上了。

  你想啊,一支擅长丛林山地战的轻装机步师,却在大草原上打赢了占尽天时地利的重装部队。

  这对后者得是多大的羞辱啊!

  反正,b军区的那支王牌军这两年都在研究那次演习,一直琢磨着怎么扳回来。

  这次蓝军的主力部队就是他们的主力团。

  庞副军长知道,那支部队本身的实力其实也很强,这些年来也进行了信息化的瘦身改革,实力肯定是大增了。况且又有不少实力强劲的友军配合,这次就算是他亲自指挥飞龙师,也没有把握再次击败对手了。

  对常安,他就更没有把握了。

  庞副军长私下里找到老伙计——军训部副部长贺兴国,发了一通牢骚。

  贺兴国笑眯眯地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庞巴顿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老贺。抱定了中立的立场啊。

  “老贺,亏你还是飞龙师出来的呢!这么快就忘本了?”

  “我可没忘!不过,我现在的确是不能只想着飞龙师一个,还要全军其它部队也强悍起来,才行啊!”

  “我就不信,飞龙师输了,你会不难受?”

  “哪有永远不败的队伍?演习场上输一次也是好事,总比将来在战场上输了好!”

  “算了,我说不过总部首长,我还是去看看我的部队好了。”

  贺兴国看着庞副军长的背影。特别对他那满头还没有一点霜雪之色的黑发,很有感触:到底年轻啊!不过,什么时候改掉这个山头主义。别老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了。要知道,你已经不是师长,而是军长了,以后还可能成为军区司令员,眼光得放远一点啊!

  不过。贺副部长虽然这么想,心里对飞龙师的现任新师长也不无担心。

  刚上任不到一年,就承担这么大的演习任务,这个秀才能扛得住吗?

  常安的心态,其实比首长们想象的,要放松得多。

  他虽然没怎么走出指挥帐篷。却也只是将自己的作战意图,告诉参谋们之后就长久地靠在一张躺椅上闭目养神,任那边的参谋们忙得晕头转向了。

  当然。他的脑海里其实也是在不断地对演习态势做着各种推演,构思着各种预案。

  几天推演下来,再看了参谋们熬夜赶出来的几个作战方案,他心里并不十分满意,但也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而是招呼大家先好好休息,明天再做讨论。

  参谋们也都知道这些方案并没有多么出彩。师长没有当面发火,已经是在照顾大家面子,便都羞愧地走出了帐外。

  常安和警卫交代了一声,一个人不带,独自走出了帐篷。他想到外面去溜达溜达散散心。

  此时,战士们都吃了晚餐,正是自由活动时间。

  常安避开人群,走到营地东头的一个小山头上,面向西方,看着夕阳缓缓落下,真有“豪情只剩一襟晚照”的感觉。

  伫立了一会儿,他又继续向下一个山头慢慢踱去,不时眺望着东面连绵不绝的贺兰山脉。

  忽然,前方几个大石堆里,露出了一抹迷彩。

  这里也有岗哨吗?

  常师长一时来了兴趣,想去查哨。

  不过走近几步后,他发现原来这是一名女兵,半坐半躺在石头堆成的天然椅凳上,手里捧着本书,正看得入神。

  常师长很快认出来这名女兵是谁。

  “英子,怎么在这儿看书啊?”

  “啊,师长?”蒲英赶紧站起来,又要去抓手边的头盔,准备戴上后立正敬礼。

  常安摆摆手阻止道:“别敬礼了!苗苗私下里从来不给我敬的。”

  蒲英笑了笑,心想:也不是所有人都像苗苗那样没大没小的啊。

  “坐吧!”常安自己也坐在对面的大石头上,然后指了指她手里的书:“看的什么书?这么入迷?”

  蒲英合上书页,把封面朝向师长。

  “?我倒是看过——获过茅盾文学奖的那部,你看过没?”

  “没有。不过,这本不是小说。”蒲英知道师长一定是误会自己在看小说了。

  “不是小说?那是什么?”常安还真不知道现在的女孩子除了小说和时尚杂志,还会看些什么?

  “是一部关于军史战史的散文。”

  “哦?新鲜……”

  常安好奇地拿过去,一翻开书页,就被前言的文字吸引了,不禁念出了声。

  “需要英雄的国家是可悲的,历史苍白的国家是幸福的。

  这部动荡不已的历史,你可以说它不富足,不充裕,不美满,不宽容,不开放,不安宁;

  但你必惊叹于它的光荣与梦想。它的热血与献身,

  即使这里面同样淤集了丑恶与悲哀,隐藏着没落与衰败。”

  不过一千字的前言,常师长反复看了两遍,然后忍不住又翻开第一章。

  这一看,就放不下了。

  “师长?”蒲英等了片刻后,不得不发声提醒。

  “哦?哦,这书不错,我再看看……”

  又过了几分钟后。

  “师长?这里面写的军史,你应该很熟悉吧?”蒲英委婉地说。隐含的意思是:您老就别老霸着我的书不还了!

  常安捧着书,却完全没听出来蒲英的意思,“嗯。知是知道。不过,这书的角度不同!先全面分析了世界、欧洲、东亚的局势,然后又对共产国际与国共两党的关系都做了新的剖析——嗯,大气恢弘,很有看头!”

  “写得很好是吧?”蒲英忍不住嘴角含笑地问。

  “很棒!很有才华!对了。作者是谁啊?”常安又翻到前页,看到作者名了,“黑土?!没听说过啊!”

  蒲英在心里又暗暗吐槽一回冯垚的笔名,怎么和他的外号一样土呢?

  常安还在自顾自地说:“这应该是军史研究室的某位专家教授写的吧?可是,怎么会是‘昆仑出版社’出版的呢?没听说总部有这么个出版社啊?还有这印刷质量,也太差了点吧?”

  忽然。他无意中翻到了最后的封底,看到了冯垚写的赠言。

  “冯垚?难道他是作者?”

  “是啊,他可不是什么军史研究室的老学究。就是咱们军区司令部的一名参谋。”

  常安极为惊讶,看看书页,再看看蒲英,一时不敢相信:这么一部史实丰富、观点犀利的好书,竟然是出自无名小卒之手。

  其实。他也听说过冯垚的名字。当初飞龙师派往高原的试训队,军区不就是派了他来做副队长的吗?

  后来在试训队的汇报会上。他也见过冯垚。但是报告是由潘队长做的,虽然知道冯垚在里面也起了很大作用,但那毕竟是参谋的本分,也没什么出奇的。

  不过,这本书可就不同了。

  虽然常师长才看了几个片段,但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他从书里已经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怀和才华。

  如果一名年轻人就有这么好的历史观和大局观,那可真是个难得的人才了!

  “英子,这本书借我看看!”

  “啊?”蒲英面泛难色。

  “怎么?不行?”

  看到常师长那么见猎心喜的样子,蒲英只得忍痛割爱了。

  “好吧!但是,你一定要保护好啊!还有,尽量早点还给我!”

  常安笑了:“看不出来,你这丫头还这么小气?放心吧!常师长也是个爱书之人!”

  五十多万字的书,常师长一天就看完了。

  这一天中,他抱着书在躺椅上几乎都没怎么挪窝。连吃饭的时候,都是翻一页书刨一口饭,简直是以书下饭了。

  当庞副军长来飞龙师探望的时候,常安才刚刚看完全本,正在帐篷外面舒展着筋骨。

  “小常啊,精神不错嘛?看来你对演习挺有把握的了?”

  “首长,谈不上有绝对把握,不过可以尽力一试。”

  “嗯,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我可以帮你想办法解决。”

  “真的?那我想要理工大学或是信息工程大学的学员。”

  “那不行,导演部已经把他们编入蓝军了。”

  “哦,那……我能不能要一个人?”

  “谁啊?”

  *********

  谢谢wozao的留言。

  关于“慢热”的问题,只有请大家包涵了!不是我不想快,是这个脑回路的问题,想的多,写的慢。

  像昨天的2k字,我竟然从晚上七点写到了快十二点。

  我何尝不想写多点字,但是要构思要查资料要修改,甚至有时一个小时写了五百字,最后又全删了。

  所以,追文觉得痛苦的朋友,可以试试攒一星期再看。

  一星期就好,如果养肥的时间太长的话,可能会把文养丢的。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