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英姿 018章 课外的收获
作者:江心舟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正当冯垚和托曼在屋里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楼道里响起了一阵纷乱的脚步声和急促的敲门呼叫声。

  打开门,一名年轻的英国宪兵正好走了过来。向他们敬了一礼后,说:“先生们,请立即离开大楼!这附近可能还有炸弹!请立刻跟随我的引导,从大楼的后门离开。”

  冯垚等人赶紧披上衣服,带上随身物品,跟着这名宪兵走。

  在下楼的时候,这位英*人给他们透露了一些最新消息:就在刚才,伦敦市内同时发生了多起炸弹爆炸。政府已经命令全市进入“紧急状态”,各重要部门、交通节点、人口密集地区都开始了人员疏散。

  大家走出后门时,看到邻近的几栋宿舍楼也都在搞疏散。现在是只准出,不准进。

  有两队似乎是刚刚搞完体能训练的学员,都还穿着单薄的运动衣,却被堵在宿舍楼门口,不许进去换衣服。

  正赶上今天还下着小雨,寒风冷雨中,那两队男女学员的身子都在瑟瑟发抖。但他们还是听从了宪兵的安排,跟随着一大群人有序地转移。

  走在校园人行道上的人们,都没怎么说话,现场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

  从宿舍楼后转个弯离开时,冯垚等人向爆炸点张望了一下,发现那边被一队队身穿防弹衣的军人围了起来。一辆特种车辆的后门打开着,几名军人们正七手八脚地从上面卸下来一台机器人。

  冯垚猜测那应该是能探测爆破装置的、或是能拆弹的机器人。

  很快,他们这些从各栋建筑中被疏散出来的人员,都被领进了一座古老简陋、已经几乎废弃不用的旧礼堂。

  礼堂里的椅子太少,不够坐,大多数人只能靠墙站着。

  不一会儿,冯垚在对面的人群中看到了他所参加的“国防与外交”国际研讨班的总负责人——索尼洛上校。

  上校身边还站着两人。正是军校重金聘请的两位在国际关系和军事战略方面的德国籍专家——贝勒梅博士和史密斯博士。

  其中的贝勒梅博士,刚刚在上午给各*官上了一堂“集体防务与国家安全”课。他丰富的学识和机敏的思维,给冯垚留下很好的印象。

  不过此刻,他们也都靠墙站立在没有暖气的礼堂里,样子略显狼狈,好像“难民”一般,讲台上的风采已经荡然无存。

  礼堂里人声嘈杂,冯垚和托曼正想走过去找导师们攀谈的时候,“夸夸夸——”一个因马刺相碰而发出的威武的脚步声响了起来。

  只见一名手握指挥杖、身材魁梧的年长军人,威风凛凛地走上了礼堂的讲台。面向大家开始讲话:“女士们,先生们,请注意!”

  他的嗓门惊人的洪亮。不用扩音器就震住了全场的杂音。

  挤在台下的军官们、男女学员们,还有学者教授们,都安安静静地听着他介绍事件的原委和处理过程,并无条件地服从他的安排调度。

  这位头发有些花白的老军人威严的气度,和指挥若定的架势。都让冯垚断定:他一定是一位将军级别的人物。

  不过,即使隔得老远,他也发现那老军人肩膀上的军衔,好像不太对啊?

  莫非是准将?或是预备役的将军?

  冯垚为了求证,便向附近的人悄声询问。结果让他有些意外。

  原来这位很权威的军人,既不是将军。也不是准将,甚至连军官都不是,他只是皇家军事学院的总军士长!

  别看他只是名老兵。但他的威信地位和管理能力都很高,所以连索尼洛上校、贝勒梅博士这样的长官以及专家,都服服帖帖地听从着他的指挥。

  所有人都按照他的吩咐,站在原处,并将随身携带的手机、笔记本、IPAD等电子通讯设备。全部交到拎着大口袋来收缴的宪兵那里。

  没有人提出“为什么这么做?”或是“违反人权”之类的疑问和抗议。

  冯垚倒是猜到,这是为了防止万一有恐怖分子混在其中。可能会利用这些设备来遥控起爆炸弹。

  伦敦乃至军校都已经发生了炸弹爆炸,没有人能保证不会有第二批、乃至第三批炸弹再被引爆。所以,校方采取的这些防范措施,很有必要。

  下一步,所有的人都被变相软禁在礼堂内,等待外面的检查和拆弹结束。

  这一等就大约等了五六个小时。

  冯垚当然不知道,这件事已经轰动了全球。在中国的电视台纷纷在晚间报道了伦敦爆炸案之后,他的安危也引起了亲友们的担忧。

  此时的他,正忙着以现场亲历者的身份,观察和研究校方乃至英国政府在突发事件时的应对举措,也在忙着观察周围普通的英*官和军校学员们的反应。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冯垚感觉受益良多,觉得这次亲历恐怖袭击案件,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比在英*校的课堂上还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军士长在解散之前,给大家通报了炸弹事件的损失情况。

  由于发生爆炸的时间,并非上下班和上下课的高峰期,所以那枚炸弹只造成了停车场几辆汽车被毁和几位路人受了一点轻伤,没有一人死亡。

  最严重的损失,不过是那座主教学楼面向停车场这边的窗户,玻璃全被震碎了。

  当冯垚等人得到允许可以离开避难所时,都已经又到了晚餐时间,他们便又都到了军官餐厅,边吃饭便看电视上的滚动新闻报道。

  这时,他们才知道在今天的伦敦爆炸事件中,军校这边是算是最幸运的了。

  大概由于军校对进出人员的身份检查较为严格,而对军人乘坐的汽车就相对松一些,所以袭击实施者才将定时炸弹安装在了不知情人士的汽车底部而开入了校区,也因此没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但是,在伦敦其他地方发生的却都是人肉炸弹的自杀式袭击。所谓的“圣战者”有意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引爆炸弹。目前已经造成超过了50人死亡,重伤人数逾百。

  电视上播出的那些爆炸后现场的鲜血淋漓、断肢残臂的凄惨场景,让人触目惊心。

  据报道,英*方宣布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随时准备应付下一轮恐怖袭击冲击波。

  各国政要纷纷发表声明,对伦敦遭受袭击表示同情,并谴责这种针对平民的恐怖行动。

  由于那个基地组织的欧洲分支发表的声明中,提到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还表明这次袭击特意选在G20峰会即将在伦敦举行之前,就是希望世界各国能更关注中东问题。遏制以色列的领土野心……在餐厅就餐的各*官,也对这些世界热点问题,纷纷各抒己见。展开了一次大讨论。

  冯垚也在其中,或倾听,或关注,或发表意见,感觉在这些不同观点的碰撞中获益匪浅。

  等他回到宿舍后。才想起从兜里拿出曾被收缴的手机。当时,他顺手关了机,取出了电话卡,发还手机后一时也没顾得上开机。

  此刻开机后一查看,发现有无数未接电话和短信消息。

  他赶紧给在北京的老妈先回了个电话,让其安心。接着。又给所有来电留言的人,群发了一条报平安的信息。

  当他刚想放下电话时,妹妹宋磊就打了过来。

  原来她接到了老妈转告的平安消息。还不放心,也不顾自己那里已经是凌晨三点多了,还要亲自和哥哥通话确认。

  她的精神倒好,问完了哥哥的情况,又关心起伦敦当地的局势了。也不忘提醒大哥这些日子在伦敦要小心些。

  这一聊就聊了半天,冯垚都听到她在那边连打了几个呵欠了。忙以国际长途太贵为由,让她赶紧挂了去睡觉。

  冯垚挂了电话,再查看又收到的一条短信,发现是老梅发来的。

  “和谁聊个没完呢?大难不死,也不用这样欣喜若狂吧?”

  这个老梅,居然这么晚还没睡?

  冯垚还是拨了个电话过去:“喂,你今晚又值夜班啊?”

  “没有啊!咦——?你居然舍得给我打国际长途?转性了你?”

  冯垚笑了笑,知道这家伙总是好话不好好说。

  “不是值班,那就是因为关心我,才一直不睡,特意等着我的消息咯?——我好感动啊!”

  “哼哼,你白感动了!我不过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罢了。”

  “……是英子吗?她回来了?”冯垚的声音不觉有些激动了,因为他已经好久没能和蒲英联络,真的太想念她那只会在电话里出现的话务兵特有的声音。

  “没有,还在那边没回来呢!”因为是国际长途,怕泄露军机,梅骅骝只能以“那边”代表新疆。

  不过,他也只知道蒲英她们去了新疆“训练”,内中的详情并不清楚。

  “那她怎么会跟你联络?”

  冯垚虽然远在国外,也没有人告知他详情,他却能凭自己的情报分析能力,从新闻资料、官方发言和相关人士的片言只语中,对蒲英的任务有了大致差不多的猜测。

  担心自然是有的,但此刻他更奇怪的是,还在任务中的蒲英,怎么可以违反纪律,和老梅联络呢?

  不过,梅医生很快解答了他的疑问,“不是她,是方霖天问我知不知道你的情况,还让我一有消息就马上告诉他。我就想,他都知道你的事儿,蒲英也一定知道了,肯定担心……死你了吧?”

  梅骅骝说这话时,心里还有些发酸,虽然他自己整个晚上也是很担心老友的。

  冯垚何等通达,自然从他的口气中听出了苗头,但他没有计较,也没有回话。

  梅骅骝等了一会儿,见对方一直沉默,知道他的心大概已经飞到蒲英身边了,便咳了一下,“喂,知道你没事,我就告诉方营长好了。行了,挂了啊!”

  “哎,等等!我还有话……”

  “好,你说!”

  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