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英姿 029章 阳谋和阴谋
作者:江心舟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子夜时分,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某宿舍楼内,大部分的房间都黑着灯。在这栋楼里住宿的各国进修军官学员们,也大多进入了梦乡。

  只有某一层楼上还有一扇窗户透出明亮的灯光,在周围黑暗的衬托下,显得孤零零的。

  窗下,一名东方男子坐在堆满了书籍的写字台前,正在浏览电脑上的网页新闻。

  那些新闻的内容,都与近日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热点事件有关:

  ……

  ……

  冯垚一边看着这些有关印度方面的消息报道,一边在心里默默分析。

  很显然,印度媒体和某些国家的媒体,都在大肆炒作此事,将一个地区性边境事件升级为了一级外交危机。不过,即便如此,印度政府内也还是有不被媒体煽动的明白人,就连印度媒体中也有能够秉持较为中立公正立场的个体。

  所以,他认为印度方面不太可能采取“进攻中国”的过激行动。

  不过,那位新上任的印度国家领导人,至今还没有就帐篷事件明确表过态……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要知道,这位新总理在竞选之前一直是以要求政府“对华强硬”的民族主义者的面目出现的。现在他赢得了大选,真正成为了一个大国的领导人。不知他的实际行动,是否会像他所鼓吹的那样呢?

  冯垚轻轻摇了摇头,把这个疑问暂时放下,开始浏览起国内的相关消息:

  ……

  冯垚仔细琢磨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言论,很明显地感觉到了他的表态的定调,与年前外交部对钓鱼岛争端时,是完全不同的。

  这位官方的喉舌,并没有使用“抗议”“警告”之类严重的外交语言,也没有强调中国对争议地区的主权主张和捍卫领土的决心,只是明确地传达了两个信息——中方尊重和遵守中印边境地区的实际控制线;中国边防部队没有越过实控线。

  显然,中国政府对于中日和中印东西两线的领土争议,是区别对待的。

  从日本开始有购岛意向开始,中国便主动出击,外交舆论抨击、国际法理辩论、三大舰队穿越宫古海峡、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一系列的动作,最终使中*队从过去在钓鱼岛海域完全没有存在感,到实现了常态化立体巡航。这已经是在不使用战争手段的情况下,中方所能获得的最大战略优势了。

  但是对于中印边境争端,中国高层就采取了更为灵活和务实的态度——正视历史遗留问题,但也尽量降温;尊重国际惯例,并坚持以和平手段解决边境争端。

  这样做的原因,自然是出自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两线作战可是兵家大忌。而且,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只是一场有限的战争——持续时间短,投入兵力少,这当然和中日历史上的全民族战争,完全没有可比性。

  不过,选择和平的外交手段,并不意味着就放弃斗争。

  冯垚注意到,外交部发言人最后特别提到了印军在边境的活动,其中“地下军事工事”一词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回忆了一下,军方内部一直都有关注印度方面修筑的机场和地面要塞,但似乎从来没有提到过什么“地下工事”。

  难道是那些潜伏在国外的无名英雄们,又查探到了什么?

  看起来还挺重要的!以至于军方要通过外交部喉舌来敲打印军,暗示我军已经知晓了他们的暗招!

  到底是什么引起了中*方的警惕?

  冯垚拿出工作笔记本,翻了翻自己摘录的重要信息。尽管电子文档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已经很普及了,但冯垚还是保留了用纸质做记录的习惯,他觉得这样在脑海中的印象会更为深刻。

  很快,冯垚发现了两条信息:三个月前,印度第三次试射烈火5型导弹成功;三天前,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主管宣布,一周后将第四次试射烈火5型导弹。这次试射如果成功,烈火5型导弹很快就可以正式服役。

  冯垚忍不住用笔在两条信息的日期之下,划上两道粗线。

  这两次试射,相隔的时间可真短啊!

  烈火5型虽然对外号称只有5000公里射程,但根据外媒的分析。其最大射程很可能达到了8000公里。如果它能成功服役,印度就会成为继联合国五常之后第六个具备操作洲际导弹能力的、名副其实的“核大国”了!

  所以,是这个东西让中*方感到不安了吗?

  “笃!笃!笃!”

  冯垚正想得出神的时候。有人敲了敲门然后直接推门走了进来。

  这个时候进来的,自然不会有别人。正是那位和冯垚住同一个套间的室友——匈牙利中校军官托曼。

  “冯!我都睡了一觉,你怎么还没睡啊?”走近之后,托曼看到了电脑上的内容,“哦,你是在准备明天的防务管理课?”

  “是啊。”冯垚转身发现托曼穿着睡衣,便问:“是不是我的灯光影响到你休息了?抱歉啊,我马上就关了。”

  “不是不是。”托曼摇着头,一屁股坐在冯垚干净的床铺上,“我是自己睡不着,想和你聊聊。”

  “哦……有什么事吗?”冯垚转过身。专注地看着托曼。

  托曼挠了挠头,嗫嚅了一会儿才说道:“怎么说呢?我很好奇,或者说是奇怪。”

  “奇怪什么?”

  “我听说过,中国人很能吃苦,也很勤劳肯干的。他们在欧洲都快成了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他们把当地人的工作都快抢光了。”

  “嗯,然后呢?”冯垚静静地聆听。

  “以前,我倒是对中国人没什么了解。但是,自从认识你之后。我有点相信那个关于中国人的说法了。因为我发现你就是个工作狂、学习狂!这几个月来,你的业余时间就是看书、写东西,从来不去酒吧和夜店,也不去……召妓……我知道,你可不是‘同志’。”

  听到这儿,冯垚本能地偏了偏头,避开托曼的眼神。

  他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是要尊重女性。“妓女”这个词语,在他看来,对女性意味着屈辱,对男性意味着堕落,是不应该拿来公开讨论的。

  可惜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让“妓女”这个古老职业在中国大陆死灰复燃——这是冯垚认为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之一。

  不过,西方社会对召妓行为却比较宽容,大多数人认为这是解决生理*的一种正常渠道。

  托曼继续说道:“我就不明白了,你们中国人难道都是禁欲者和苦行僧吗?你们活着,就只知道工作和学习——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还有你,明明比我小好几岁,生理上却好像比我大了二十岁——不对,我再过二十年,也不能忍受像你这样,半年都没有性生活!等等,也许你这个样子……已经不止半年了?”

  冯垚不禁苦笑了一下——这个托曼,连这种话都能问出来!可真够二的。

  不过,看到托曼确实是一副怎么也想不通的样子,冯垚也不希望这个老外因此对中国人发生误会,从此接受了对中国人妖魔化的言论。

  所以尽管有些困了,他还是耐着性子地向托曼解释起中国人的家庭伦理观以及他个人的道德观。

  冯垚说,自己当然是个正常的男人,当然也会有男人的*。但是中国人很重视婚姻和家庭的稳定性,视忠贞为一种美德。而且感情也比较含蓄,讲究“发乎情、止乎礼”,所以传统道德对于婚前性行为和同居都不予支持。

  至于他个人,既然期望未来的妻子对自己是忠实的,那他自己也会同样忠实地对待她,以后就算会长久地分居两地,也会保持这种忠贞。

  其实,对于一个意志强大的人来说,*的*并不难克制,只看他想不想克制罢了。

  至于说,中国人为什么都那么勤劳,只知道工作不知道享受?

  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全面的。

  中国的懒人也很多,只不过在千百年来的民族文化熏陶下,多数人的价值观还是“勤俭”二字。

  冯垚将这两个汉字写在纸上,告诉托曼它们的含义——勤能创造财富,俭能积累财富。

  “啊,我明白了!”托曼叫起来,“怪不得你们中国的经济能够腾飞!你们有着全世界最高的储蓄率。又有很多吃苦耐劳的工人,所以才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这的确是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冯垚点点头。“而且中国人也不是不会享受,否则也不会创造出世界上最丰富灿烂的饮食文化。”

  “这个我同意!就连你这个自称不会厨艺的家伙。都能做出那么好吃的‘饺子’,就可以想象中国美食有多好吃了!”

  托曼流了一会儿口水后,又说:“以前我以为你们中国人不信神,而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不过现在,我觉得至少你就是个很有信仰的中国人——你的自律,连我都自愧不如,完全可以和清教徒相媲美了。”

  “我对信仰问题是这样理解的。大多数中国人不信神。但是相信‘好好活着’的准则!他们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好,让家人过得更好。让国家更加强大。为了这个信仰,他们愿意吃苦,哪怕是一辈子吃了两辈子的苦,也甘之如饴……”

  冯垚说着说着,就想起了那些新中国的建设者们——他们吃苦挨饿战风沙。建工厂、铺铁路、架桥梁、造导弹……很多人英年早逝,完全是累死的啊!

  他还想起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尊严和外敌战斗的先烈们——他们卧冰饮雪,饿着肚子去打仗,甚至将尸骨都留在了异国的土地!

  他们不苦吗?不累吗?

  可正是有了这些一辈子吃了两辈子甚至三辈子苦的中国人,中国才能在短短两代人的时间里追赶上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进程。从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崛起为今日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五大强国之一。

  冯垚也想到了当今的现实,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为中国带了很多问题:官僚特权和*现象泛滥、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引发的社会公平问题、单纯追求gdp引起的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而所有问题中,道德的沦丧、思想的混乱,更是腐蚀中国社会肌体的恶性细胞,需要予以根治和清除。

  国际社会也进入了剧烈动荡和调整的时期,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中心和焦点。

  毫不夸张地说,内困外忧交加之下,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我们必须要在世情和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杀出一条血路,闯出一条新路。

  成,则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败,则像日本一样成为美国的附庸,一个经济上的肥羊、政治上的应声虫和军事上的短腿瘸子。

  “冯,你怎么了?”

  “啊?”

  冯垚在托曼诧异的目光之下,才发现自己因为想得太出神、太用力,竟然将手中的中性笔在桌子上戳断了而浑然不觉。

  他自嘲地笑了笑,“没什么!一想到明天的课程,有点紧张了。”

  “不会吧?难道中印边境的局势,真的有那么严重?连你都会觉得难以应付了?”

  他们所说的课程,就是进修班的学员们第二天将要上的防务管理课程。

  担任该课程的教师,是来自德国的国际关系和军事战略专家——贝勒梅博士。

  最近,这位德国博士讲述的是危机处理的理论。

  上次课程结束后,贝勒梅博士以近日中印边境的帐篷对峙事件为背景,准备模拟一场“危机”。他要求每个国家的学员回去做好准备,在下次课的危机模拟中扮演不同的政治角色。

  而最重要的两个角色——中国和印度的领导人,则分别由中国的冯垚和印度的海军中校卡夫扮演。

  冯垚之所以这么晚了还不休息,也是在为明天的“危机处理”演习做最后的准备。

  托曼看看表——已经快凌晨两点了。他急忙起身告辞,并且劝道:“我该走了,你也别搞得太晚了!休息不好的话,明天和卡夫对阵,可就没有精神了!那你在气势上,就会先落在下风了!”

  “好的,我知道了。多谢提醒。”

  冯垚笑了笑,准备关上电脑休息了。

  这时,他突然看到了一则路透社的最新消息:“中印第二轮国旗会谈失败。有消息人士称。印军指责中*队收留了一名逃跑的锡克族士兵。中方则要求印方拿出确凿的证据。双方在印军失踪士兵问题上的激烈争论,直接导致了本次会谈的失败。”

  失踪士兵?这又是闹的什么幺蛾子?

  冯垚看不明白了。

  他当然猜不到。这个幺蛾子就是他一直牵挂的蒲英啊!

  当时,蒲英趁着印军增援车辆中途停车放水的时候,放倒了一名落后的锡克族士兵,并将他的军装和缠头都换在了自己身上,还将他的大胡子刮下来,粘在了自己脸上。

  之后,她扒着下一趟军车的底部。潜行到了印军营地,趁着他们新兵下车的混乱时机,钻了出来,并慢慢地靠近了中方营地。

  当印军哨兵发现她的行迹可疑而发声询问时。蒲英突然发力狂奔,全力冲刺。

  中国哨兵在听到了她的呼喊后,立刻上前接应。

  最后,印军哨兵既远远追不上蒲英的速度,又不敢贸然开枪挑起事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群中国士兵将那个穿着锡克军装的家伙团团护住了。

  蒲英的那一阵狂奔,也让她在胳膊被战友们抓住的一刻,在看见战友们军帽上的八一军徽的一刻,再也支持不住了。

  她的手颤抖着伸出去,想抚摸那久违的、亲切的军徽。

  “我。也,是,解,放,军,战……”

  话没说完,蒲英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她的话语,她的眼神,她的面孔,都让边防军战士们本能地相信了她!

  “快!快抬进去抢救!”

  众人托负起这位口唇青紫的不知名的中国姑娘,跑回了营地。

  不久之后,巡逻分队的指挥员——新疆和田军分区某边防团的中校副团长,闻讯后赶到了医疗营帐。

  别看这支巡逻队的战士们依然是天文点边防连哨所的战士,但是带队军官却是从团里下来的干部,因为这次巡逻本来就不普通,是带着特殊目的的。

  那位副团长首先询问了随队的军医,得知这位姑娘先前的昏迷只是因为高原反应,在经过吸氧抢救后,她的身体状况已经好转了许多。

  然后,副团长让其他人先出去,独自走进了病室帐篷,来到了病床前。

  蒲英正在闭目养神,感觉到有人进来后,缓缓地睁开了眼。

  当看清来人军服上的领章后,她的手在床上撑了一下,想要坐起来。

  副团长忙一伸手,扶住了她,“躺着别动!”

  蒲英又重新躺下,歉意地向他点点头,“首长好。”

  “嗯!你就是代号‘凤凰’的蒲英吧?”

  “您怎么知道的?”蒲英刚才醒来时,对着军医都没有吐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是要求见这里的最高领导。

  “我早就看过你的照片和资料了。就是因为你传回来的那些情报,才有了我们这次的帐篷行动啊!”

  “真的?”蒲英倒还没想到国内对她的情报会做出这么快的反应。

  “当然是真的。另外,上级也是接到其他情报员的报告,说你可能会有危险,也许将会直接从拉达克地区逃亡,才决定让我们巡逻队突前这么远——就是来接应你的意思。”

  蒲英咬着嘴唇,说不出话来了。

  原来,国家和军队都没有忘记她,一直在为她的安危担心——这就足够了!

  副团长和蒲英聊了几句后,就出去和印方过来谈判的军官继续扯皮去了。

  印度军官一再要求中国释放那名“逃跑”的锡克士兵。

  副团长则“百般狡赖”,坚决否认有这么个士兵。

  磨了一阵嘴皮子之后,副团长终于“勉为其难”地同意对方到中方军营内“参观”。

  此时,蒲英已经换上了中方军服,带上了红十字袖章,和随队军医一起在医疗帐篷中“忙碌”着。

  印度军官自然是一无所获,纳闷地回去了。

  不久之后,他们在自家公路边终于找到了那个被捆绑在一块岩石后的锡克士兵。可这名士兵竟然不知道当时是被什么人打晕的。

  这让印军虽然心知肚明那个人应该是个中方间谍,但是没能在现场抓个现行,也就没有实在的证据去指责中方。

  何况,在印度军官“参观”了中*营之后,蒲英就已经跟着返回的军卡撤退到了天文点哨所,不久又被直升飞机接到了阿里地区的狮泉河镇,和赶来的索朗达杰阿哥会合了。

  在这里,她还遇到了熟人——来自东方利剑的“豪猪”戚一豪和“皮蛋”皮利友。

  蒲英这才知道,中*方为了敲打印军,除了帐篷对峙的阳谋之外,也准备了“阴谋”。

  东方利剑,是暗夜中的利剑。

  为了国家安全和利益,它要亮剑了!

  ps:

  昨天和今天的内容合一章了。ps:别说小江灌水灌得丧心病狂哦,这些新闻消息,小江觉得很有意思的……其实,很多时候,仔细去揣摩一下外交部发言人的话,就会知道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哪是那么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