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女有泉 033 收稻子(4000字更)
作者:琴止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当刘春梅气鼓鼓地帮完了忙从刘忠义家回来时,李小小正在坎下的地里拔草。

  李小小家院子前面的坎下有一大块地,李小小一家老小忙碌了足足三天才种好了想种的南瓜茄子冬瓜丝瓜之类的,村民们都没见过这么多种类不分季节种菜的,却因为李小小有了非常成功的种菜先例,村里人只是满怀羡慕地旁观,却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里人开始觉得只要是李小小种的东西,长得再好、再不符合常理,那都是正常的!

  都是因为没人像李小小家这么用心的种地的!用荷香伯娘的话说:“人家种地,鸡粪和土都要用秤称过才拌到一起去的咧!多一两少一两都不行的!”话是有些夸张,事实却也差得不远,李小小是用篓子一篓一篓地测量比例的。

  “你还拔什么草啊?快回来,我有事和你讲!”刘春梅口气十分不好,嘴里说着,脚下不停地就回了院子。

  李小小有些诧异地起身回家,一边洗手一边问:“你那么生气做什么?哪个又惹了你了?”

  “哪个?你!”刘春梅气哼哼地一屁股坐在了院子里的板凳上,“我问你,刚才你早早走了,李玉柱跟着你讲什么了?他跟着你做什么?”

  “他?”李小小愣了愣,“没讲什么呀,他就是问我那件事情解决了没有,我告诉他解决了,我就回来了。他没有讲别的了啊!怎么了?你就为这件事生那么大的气?”

  “这帮烂舌头的,刚才你一走,李玉柱不理他那个娘老子,这何勤梅下不得台,就在在后头讲怪话,讲李玉柱有了媳妇不要娘,弄得村里人都来问我,你是不是和李玉柱好上了!”刘春梅气哼哼地,显然是余怒未消。

  李小小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这二婶子,真是……太极品了!

  “然后呢?”李小小问了句傻话。

  果然,刘春梅更怒了,消下去的火气又冒了上来:“然后?然后我就和刘勤梅吵了一架,她倒是占了天大的理一样,讲了两句就撅起屁股就跑了嘛!她家那个李玉柱,哪个不晓得是个烂仔?哪天做过正经事?凭他也配得上你?”

  刘春梅的声音随着怒气拔高,李小小看了看院子外,外面就是马路,赶忙皱起了眉头低声制止:“你讲话小点儿声,让人听见了可丢人不丢人呢?”

  刘春梅这才意识到这些事情是对自家女儿的清誉有损的,这才消了消气,低声说了一句:“我当场就告诉她了,她那个儿子,配不上!”

  “妈,你怎么这样讲话呢?那个李玉柱是个记仇的,回头这话传到他耳朵里,他找机会使绊子怎么办?上回被抢了三桶豆芽到现在也没消息吧?这损失,这教训,还不够哇?”李小小嘴角忍不住地含着笑,说出的话却是劝解的意思。自家老妈的脾气自家知道,什么委屈都能忍,就是不能忍自家孩子被人欺负,这才被宜香奶奶笑话她是护崽的老母鸡。

  其实李小小心里还是感动的:也只有自家老妈,才会这样不计后果地护着自己。

  李小小的话吓住了刘春梅,她那冲天的怒火立刻就变成了担忧:“哎呀,我倒是没想到这一层喃,可怎么办?他要是找你的麻烦怎么办?早晓得我就忍一忍了,我就是不和她争,她那个烂仔儿子也当不了我的女婿。”

  李小小看着老妈的担忧神色,伸手过去扶住了老妈的肩膀取笑道:“讲都讲完了,管他那么多干什么,到时候再说呗!你也真是的,你女儿才十六岁多一点儿,你怎么就一天到晚想女婿啊?别人说这种事情你也当真,这么不喜欢我陪着你?我还想陪着你一辈子呢!”

  “你想招郎入赘?那也行啊!反正我就是两个女儿,你招郎入赘了,你妹妹我就不管了,随便她嫁出去千里万里远,我都不管。”刘春梅却将这句话曲解成了另外的意思,一副我就放心了的表情,将李小小给挤兑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拿眼睛瞪着自家老妈。

  得了李小小这一插科打诨,刘春梅的怒火也消了,总算露出个笑模样来:“成!成!你莫拿眼睛瞪着我,你是我女儿,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也不管你!我和你爸都是希望你过得好,只要你过得好就行!随便你什么时候结婚,随便你跟谁结婚,都你自己拿主意。”

  中秋一过没几天,就该收稻子了!李小小坚决反对老爸老妈和爷爷奶奶自己收稻子,最后决定请几个短工帮忙收稻子,家里的菜地不能断了人照管。为这点儿稻子耽误了卖菜种菜的事情可不划算。

  飞山村依山而建,全部都是梯田,以狭长的田垄居多,割稻子的机器摆弄不开,还都是人工用镰刀割,再用脚踩的打谷机脱粒,然后用扁担箩筐挑着谷子回来的。李小小五六岁的时候就帮着大人抱稻谷上打谷机,到了七八岁,就开始跟着割稻子了,十来岁的时候,已经可以熟练地跟老爸一起踩着打谷机脱粒了。

  只是当年顶着大太阳天割稻子的滋味李小小再也不想尝试,所以才将这个活交给了打短工的工人。当然,知道人家的辛苦,工钱给得高不说,饭菜也是一等一的好。大碗的五花肉焖豆腐,特意用柴火炖的大锅土鸡,再来一大碗小白菜和一大碗豆芽,大伯家酿的米酒足足五斤放在桌子上,请来的八个短工吃得一个个肚子溜圆,满面红光,歇了大半个小时才能再上工。

  有了短工,全家就都轻松了,李小小和李贵旺负责去卖菜卖蛋,奶奶负责在家做饭,爷爷指挥人收稻子,刘春梅负责那些菜地。如今也有两亩地的菜地了,照管起来要费不少功夫。好在李小小见菜地越来越宽,买了抽水机放在水井中,每天清早李小小去井边将指尖灵泉兑进去,由得老妈用长长的管子抽取井水浇菜,倒是省了不少功夫。

  人多力量大,因为请的人多,不过一天的功夫,两亩地的稻子就收割完毕。短工去了下一家要割稻子的人家住去了,余下的几天李贵旺和刘春梅就要趁着秋高气爽,将谷子晒干后,装进谷仓。

  原来晒谷子要有人守着,防止鸡鸭过来偷吃谷子,也防止它们的排泄物污染了谷子。李小小没少干这个活计,每年收稻子的时候,这是全家最轻松的活计,到后来都是由年纪最小的李凤干的。

  如今有了木栅栏隔着,这一道工序倒是省了,将偌大的竹垫子铺开,谷子铺上去,过个把小时翻一遍,加速干燥,李小小早几天已经让人弄了铁皮过来,将偌大的一个木头谷仓全部包了一遍。这下老鼠再也不能祸害谷子了!

  晚上忙碌了一天的一家人坐在八仙桌前头吃着饭,说着今年的收成,又说到明年的打算,李贵旺和刘春梅的意思是:明年这些稻田是全部用来种菜呢?还是继续种稻子?

  李贵旺和刘春梅其实是倾向于全部种菜的,爷爷奶奶却不这么想:不种稻子,吃什么?

  “那不是去买米吃咯?”李贵旺回答。只要手里有钱,买米吃方便得很!

  爷爷盯了李贵旺一眼,反问一句:“我们是农民,在村上分到了田的,买别人家的米吃,不丢人?”

  “那有什么好丢人的?挣不到钱的人才丢人呢……”

  李小小眼看着自己老爸就要跟爷爷辩论起来了,赶忙打断:“好了好了都不要急,听我讲两句好不好?我讲完了你们看看有不有道理?如果有道理的话,你们就听我的计划,如果没有道理你们再吵也不迟。”

  四双眼睛都落在了李小小身上,纷纷等着她说话。

  “我们都是农民家庭,种田种了那么多年,心里也知道,没得哪一家的稻田不打农药的,不打农药的稻田基本上没得收成,都被虫吃得差不多了,我没讲错吧?”李小小看了看四位长辈问。

  四人都点头。

  “这一个多月我们家人都吃的是自己种的这些不打农药的菜,吃了一个多月了,你们有什么感觉到跟以前不一样的没有?”李小小含笑看着四人,其实最近一个来星期,李小小发现老爸老妈二十几岁就白了将近一半的头发又黑了不少,气色也明显比以前好多了,老妈脸上的皮肤本来就好,如今更是看着白里透红,风韵更胜从前。

  爷爷奶奶年轻时吃了不少苦,头发本来都已经全白,这一个多月下来,爷爷奶奶的头发也返黑了不少,奶奶也不再老是说腰痛了!

  李小小一说,四个人互相看了看,都点点头。

  “身体是好了蛮多了,以前稍微喝点冷水就拉肚子,现在随便喝都没得事,夜里睡觉也踏实了,不用起夜。你妈原来鼻子总是堵着的,夜里睡觉鼾声震天,现在也通了。”李贵旺细细回想,越想越觉得这农药毒性大。

  “我现在上茅坑没得原来那么久了,一进去就能解决问题,不便秘了!你奶奶也是一样!”爷爷也说了说自己的体会。

  “如果我们明年种两亩稻田,我们不打农药,就种绿色纯天然的稻谷,你们觉得怎么样?”李小小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李贵旺是第一个反对的:“不打农药根本没得收成,那些卷叶螟啊稻飞虱啊,能把谷子变成韭菜!只长叶子不胀谷子!”

  爷爷也点头,这是事实,他想种田也不能回避的事实,却有些动心地问:“莫非你有好办法?”

  “我一个同学屋里是这样种的:他们在稻子快要灌浆的时候在稻田上面盖上细网纱,再在收割以前将鸭子赶进去溜达个三四次,这虫病就能控制得住,虽然有一点减产,稻谷却不用沾染农药。”李小小将重生前听一个同事说起过的种田方法又栽赃到了“同学”身上,说出了自己的构想。

  全家人都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李贵旺才问了一句:“屋里的菜地够用了么?如果不够用,还是拿来种菜吧?”

  “暂时够用了,如果不够,我去找村里人荒芜着的租几亩地,花不了多少钱的。”李小小心里是算好了的,说起来也振振有词。

  “你讲放鸭子进去,我晓得是为了让鸭子吃掉里面的稗子和水葫芦,还有就是让鸭子吃掉里面的稻飞虱什么的害虫。但是如果放一群鸭子进去,他们把稻谷都吃了怎么办?”爷爷还是心疼稻谷。

  “放进去以前先给喂些东西,等放进去后鸭子不饿,就能尽量少吃些谷子。”李小小的话尽管听起来似乎很美,可真正要做却没有做过,不知道效果如何,只是全家人看着李小小胸有成竹的模样,最终还是同意了李小小的意见。

  一家子又说起了水井的水,一致的意见都说好!这井水确实好喝,甘甜清冽,如今李小小让人用青石板将水井周围围上,看着就让人觉得凉快!

  这样的井水是自己一家独有的,让人想着就高兴,只是经过了刘忠义的事情后,李小小想了很久,觉得能帮村里人一把就帮一把,毕竟山边井里的水已经断流,最近这些天,村子里的人都是用扁担挑水用的,这井水用了又不会少了,何不将抽水机直接接过来,让大伙儿的自来水都从这里走呢?电费让村民们一起承担就是了嘛?自己家出了打井的费用,以后的电费就不出了,还能节约一笔电费。

  李小小试探着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老爸老妈和爷爷奶奶又是沉默。

  井水虽然有足够的量让村子里的人用,可要重新拉管子安装抽水泵,是需要钱的,水井就在自己屋边不远,插头肯定就在自己屋里了,抽水的电费要让村民们摊的话,也要事先说好。

  顾虑来顾虑去,还是爷爷最终拿定了主意:明天请村长和村支书过来先商量一下再说。想要在全村做些什么事,不管是为大家好还是为自己,都必须通过村长和村支书才行。

  ————————

  今晚的两章合并成了这一章四千字的大章节。谢谢读者朋友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