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 第五百零五章 感悟
作者:Loeva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张氏一直觉得,自己做了建南侯府的‘女’主人,执掌馈二十余年,一直安安稳稳的,没出过大岔子,可见她还是‘挺’能干的。

  但经历过后来的种种挫折不幸,她渐渐认识到一个可悲的事实如果没有老郡公坐镇,她这二十几年的‘女’主人,未必能做得这么顺心。

  刚嫁进建南侯府的时候,她年轻,生涩,没什么经验,初接手馈,虽有府能干的管事协助,还是出过几次小差错的。不过那时候能安然度过,大概是因为世子位已经稳稳落到了赵炯头,牛氏也有了儿子,嫡长‘女’赵元娘出嫁到了外地,管不着娘家的事了,老钱姨‘奶’‘奶’把整个侯府都看成是自己的囊之物,压根儿不把张氏这个年轻的继室放在眼里,老郡公又事先警告过她,所以她一直老老实实地,没给张氏制造什么大的麻烦。否则当时老郡公尚在边关镇守,张氏一个人在府孤立无援,哪能过得这么舒服?

  后来老郡公解甲归家,对年轻的妻子十分宠爱,有求必应。算老钱姨‘奶’‘奶’母子发觉到张氏的威胁‘性’,并对真正的嫡子的诞生忌惮不已,因怕得罪了老郡公,也不敢有大动作。久而久之,张氏生出了懈怠之心,不再警惕。哪里想到,老郡公一去世,他们‘露’出了凶恶的嘴脸?

  如今回想起来,小长房一家固然品行低劣,心肠恶毒,可是张氏执掌馈二十多年,自觉是个称职的主母,却在面对妾室庶子的‘逼’迫时,毫无抵挡之力。以至失去了儿子的‘性’命,也够无能的了。张氏心一边悔恨,一边无怀念死去的丈夫。但平心而论,她这时候只是恨自己警惕心不够,恨小长房手段太毒,却不觉得自己的能力有太大问题。孙‘女’赵琇从小管家,有时候做事较出格。她总是忍不住去教训、指点。

  可现在。张氏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了。

  孙‘女’赵琇在赵玮尚未袭爵之前,做出的几项投资决定,包括洋行生意、织染坊、房屋租赁、果脯果酒等等。获利都颇为丰厚,再加各个田庄的收益,若不是刚刚过去的‘潮’灾,侯府这两年平均每年能净得数万两银子。跟十年前相。简直是天渊之别。

  赵琇前不久决定要卖掉南汇用来出租的房屋时,张氏并不觉得有什么。那些因此失去差事的仆从却慌了。他们不介意分出几天时间去干点重体力活。却不愿意丢了这项美差。在南汇做个看房子的‘门’房,虽然月钱不多,但帮租仓房的货主看货,总能得到红包打赏。心思灵活点的人,还能帮人牵线做‘交’易,从赚点茶水钱。一个月下来也有好几两银子呢。头还没有人管着,离主人家又远。‘精’明的人都可以开起自己的店铺来了。如今丢掉了差事,跟割他们的‘肉’何异?他们不敢去跟赵琇说,在张氏那边下功夫。张氏起初差点儿被说动了,但听得赵琇说,卖房子的钱用来资助大坝重修工程,还可以接济族孤寡,都是善事,她没阻止。如今回头去看,赵琇及时卖掉了最值钱的房子,岂不是最正确的决定吗?

  试想如果赵琇听了她的话,没去做洋行生意,也没卖掉南汇的房子,赵家二房如今会是什么情形?张氏不得不承认,孙‘女’在管理家务头,显然自己更有能力与天份。她已经老了,以后还是把家里的事‘交’给孙‘女’的好。将来等孙媳‘妇’进了‘门’,还有孙媳‘妇’孝敬她。她看的米颖芝,同样是个熟悉馈的能干姑娘。

  而如今张氏跟在汾阳王太妃身边,陪着她唱红脸白脸,向嘉定各家的贵‘妇’人们化缘,汇集资金做善事,救济受‘潮’灾影响的百姓,她又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汾阳王太妃与她同辈份,是太后的妯娌,年纪却她大,‘私’下总是把她当成是单纯的妹妹一般,对她很好。张氏非常尊敬她,‘私’下认为她是自己所认识的最端庄仁善的‘妇’人了,乃是‘女’流的君子,闺阁的圣人!

  且不提汾阳王在太妃教导下,为人正派,十多年前曾在赵炯面前为张氏母子执言,多年来也跟张氏保持来往,从不曾轻视过失势的祖孙三人。如今日夜相处,汾阳王太妃对张氏与赵琇也依旧十分关心,在生活嘘寒问暖。最让张氏感动的是,每有一位她不认识的贵‘妇’人‘门’,汾阳王太妃总会想到她在社‘交’方面的孤僻,体贴地赶在客人进‘门’前先告诉她对方是谁,‘性’情如何,该怎样去打‘交’道——以免张氏在会客时‘露’了馅,平白得罪了人。张氏对此十分感‘激’,更意外看去温和亲切的汾阳王太妃,竟有十分了不得的手段,不管来的是谁,她全都能应付自如,实在让她大开眼界。

  最关键的是,汾阳王太妃每次搞定一位不情不愿又或是指桑骂槐的贵‘妇’时,手段心计百出,令人叹为观止,却全都是叫人挑不出错的阳谋。张氏头一次发现,原来一个正派善良的贵‘妇’人,也能有这么了得的手段。她以前总告诉自己,要秉承君子之道,不可与人为难,不可尖酸刻薄,要善良,要大度……却原来,正派人也是可以耍心计的?正派人做好事,并不一定要自己吃亏?正派人受了委屈,也是可以报复出气的?

  张氏的三观受到了冲击。汾阳王太妃是她所敬重的贵人、恩人,她绝不会认为是对方做错了,那当然是她自己从前想错了。原来她以前都在犯傻么?

  汾阳王太妃曾‘私’下说过她“你心地是极好的,却未免太软了些。明摆着要吃亏的事,别人哭几声,拿些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来压你,你让步了。偏你不仅自己让步,还要让你孙儿孙‘女’让步,委屈了孩子还觉得没什么。我都替建南侯与琇丫头不平!其实你呀,不过是仗着孩子们孝顺你罢了。”

  当时张氏还有些委屈“不是这样的。我对两个孩子都十分疼爱,怎会委屈了他们呢?”

  汾阳王太妃笑笑“瞧吧,他们受了委屈,你还不知道呢。既然你如此心疼孙儿孙‘女’,为什么不能为了他们,稍稍委屈一下自己?别太在意自己的好名声了,那都是虚的。算有人说你几句闲话又怎么了?算你做了一两件不合规矩的事又怎么了?我婆婆不喜欢我妨碍她去做些糊涂事。我知道这样有碍孝道。但还是做了。我媳‘妇’常怨我把她生的儿子抱走养活,害她骨‘肉’分离,我知道这样伤了她的心。但还是做了。如今王府少了多少麻烦?我两个孙儿都孝顺知礼,相互友爱,半点没有卷进后院妻妾争风的糟心事,这是我不守规矩的好处了。即使往日有些非议。今日我做下一桩大善事,谁不夸我?哪个还有闲情理会旁人的碎嘴呢?”

  张氏恍恍惚惚地回到下榻的翠庐。呆坐半日。

  赵琇不知她是怎么了,担心地去问她。她便问孙‘女’“琇姐儿,往日祖母是不是常常让你为难了?因为祖母太容易心软,所以给你们兄妹添麻烦了么?”

  赵琇诧异“您怎么忽然问起这个来?”

  “你只管回答是。”张氏执着地要得到一个答案。

  赵琇想了想。老实回答说“祖母是心太善了,有时候容易被人利用。不过嘛,这也是您的可爱之处。您是位正派人呢。哥哥和我。其实都更愿意有一位正派的祖母。反正您从来不会有太过过分的要求,我们尽量满足您的愿望。当作是孝敬您了。”因为过分的要求,赵玮和她通常都事先想法子打消张氏的念头了。

  张氏听了这话,反而难过起来。原来汾阳王太妃说她的话是对的!她从前真的让孙儿孙‘女’受委屈了。两个孩子只是碍于孝道,不愿意驳了她的心意,其实都为难得很。

  张氏难过得一晚没睡好,第二天起来有些‘精’神不济。赵琇见她这样,劝她先别去汾阳王府了,在翠庐先好好歇一歇吧。至于赵琇自己,还得要继续工作。她今日不但要整理账目,还得跟着汾阳王太妃,到施粥现场去视察呢。

  张氏很想让孙‘女’留下来陪自己,提出了要求。赵琇面‘露’一分难‘色’。汾阳王太妃那边都说好了,今日还是有正经事要做,张氏身体又无恙,不过是缺觉罢了,最应该做的是睡几个时辰,不一定需要她的陪伴。

  可是……张氏毕竟是她祖母。赵琇想了想,还是决定要向汾阳王太妃赔罪了。

  但这时候张氏却改主意了。她发现了赵琇的难‘色’,顿时想起了汾阳王太妃的话。她又为难孩子了,明明赵琇要做正经事,她却任‘性’地想留赵琇在身边。其实她喝过安神汤后,正想好好睡一觉。想要赵琇留下,不过是想有个人陪着聊天,直到她睡着罢了。这个聊天的人不是赵琇也可以的,夏‘露’冬霜都是贴心的好姑娘,知道她最喜欢什么样的话题,赵琇还清楚她的喜好呢。这么一想,张氏改口了“罢了,你还是去汾阳王府吧。今日要出府办事,千万别淘气,要紧跟在太妃身边,凡事都听太妃的吩咐,不许‘乱’跑!”

  赵琇惊讶极了,反而有些迟疑“我还是留下来陪您吧?或者我等您睡着了再去?”

  张氏推她“快去快去,别啰嗦了。记得多带几个人,别叫那些灾民靠近你,仔细他们饿急了伤人。”

  赵琇笑了“他们不会的。灾民原也是百姓,王府施粥,他们不至于连这点规矩都没有。”

  张氏脸微红,心知自己的话不妥,只一味催促孙‘女’走人。赵琇只得细细吩咐过丫头们,才转身走了。

  张氏躺在长榻闭目养神,两个大丫头一人替她捶‘腿’,一人跟她说些丫头婆子之间发生的小趣事。她渴了立刻有人送茶到嘴边,热了也有丫头替她扇扇子,冷了会有人将冰盆移开一两尺。所有人围着她转,再舒服不过了。可她心里却还是有些寂寞。

  “太妃说得对,我真是好日子过习惯了,快被孩子们宠坏了。再这样下去,迟早会变得面目可憎的。”张氏心里如此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