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 第五百三十三章 热闹
作者:Loeva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两位马少夫人其实并没打算说出心里的想法,但汾阳王太妃问了,她们又不好不回答。.79小說

  马二夫人便道“也没什么,婆婆日前进宫见太后,无意说起,皇长子眼看着要册封太子,娶太子妃了,广平王世子身为堂兄,还未有着落呢。是不是先给广平王世子说一‘门’亲事,也省得弟弟先于哥哥娶妻,与礼不合?若是太后拿不定主意,婆婆也可以在外头帮着相看。没想到太后娘娘却回答说,广平王世子妃的人选,她早已选定了人,也看了两年,明年该定下了。婆婆真个大吃一惊,问是哪家的千金,太后又只是笑。”

  临沂大长公主其实很喜欢做这种拉纤做媒的事,好几位皇长子妃的人选,都是她们的家人托了临沂大长公主的‘门’路,推荐到太后面前的。如今想必是皇长子妃的人选渐渐有了眉目,不外乎那几家闺秀了,那些早早醒悟自己没了希望的人家,转而盯了身份只皇子们略差一筹的广平王世子,才托她到太后面前探口风的吧?

  汾阳王太妃心里‘门’儿清,便只是笑笑。

  马大夫人察颜观‘色’,接过妯娌的话头说“婆婆回家后,便问我们,可知道太后看的是哪一位姑娘?若真的已经看了两年,那总该有些痕迹‘露’出来才是。早些时候,倒是有风声讲皇后娘娘看了眉山伯府的姑娘,也许是要指给广平王世子的。可后来世人知道是误会了,眉山伯府的姑娘兴许有更大的造化,便也没人提起此事了。”

  马二夫人也道“可不是么?能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时常入宫陪太后娘娘说话的人,也没几个,还得是有适龄‘女’孩儿的人家。我们妯娌俩想了又想,都觉得建南侯府的千金兴许有这个福气。建南郡公夫人在太后面前颇有体面,时常被召进慈宁宫。听闻他家与广平王府也十分‘交’好,广平王这回奉旨南下做钦差,建南侯府一家子还跟着回了一趟老家。又跟着一块儿回来。两家这样要好,做了亲家也不稀。”

  其实当时听到太后那句话的人也不止临沂大长公主一个,其他人回到家里细细推想,也都觉得太后看的这个人不难猜出来。虽说这几年进宫见太后的诰命官眷‘挺’多的。带着‘女’儿去的也不少,但不管她们是冲着那位贵人去的,大多数人在太后面前,都没能支持太长时间。太后对于不感兴趣的人,一般是不会再召她进宫闲话的。更别说时常召见了。可太后若真的看了人家的‘女’儿,总不能对未来的亲家太过冷淡。所以广平王世子妃的人选,必定出自近两三年里一直有稳定的机会进入慈宁宫晋见的人家。

  在这样的人家,排除‘女’孩儿年纪与广平王世子不合适的,再排除象蒋家‘女’儿这样辈份完全不对的,剩下的也没几个人了。再加赵家祖孙跟着广平王父子去了一趟江南,赵家姑娘一直跟着,在海参与慈贤会事务,还得了太后的嘉奖,自然会被人们视为热‘门’人选了。

  赵琇在京城里并不算‘交’游广阔。虽然也曾与不少闺秀见过面,但次数有限,又少与人深‘交’,因此她虽名声‘挺’大,可了解她的人真的不多。她成了广平王世子妃的热‘门’人选,便有不少人对她心生好,想要见识一下,结‘交’结‘交’。也有些存着其他心思的人,想要挑剔一番,看是否有机会把人踩下去。

  赵琇对此一无所知。自顾自地在自个儿家里忙着料理家庶务,忙着翻译西洋书籍,忙着画画……张氏不爱‘交’际,她多少受了影响。平日其实也不怎么爱出‘门’。蒋雯与方仁珠都在外地,曹萝在她回京后又只跟她见过一面,她连小道消息的来源都少了。

  汾阳王太妃曾与赵琇共事过一段时间,又从张氏嘴里知道不少她们祖孙的生活习惯,对赵琇的‘性’情习惯颇为了解。听得两位马少夫人所言,她心里有数了。

  其实在嘉定的时候。她冷眼看着广平王世子高桢与赵琇两个相处,已经隐有所觉。小儿‘女’彼此情投意合,太后又有心成全,当然是好事啦。不过如今旨意未下,汾阳王太妃当然不会对别人说什么。她心里也清楚,以高桢的身份与人材,盯着他的人未必盯着皇长子的人少了。太早传出风声,万一引来什么变故,岂不是害了两个孩子?

  所以汾阳王太妃只是对两位马少夫人笑笑“我初到京城,也不知道太后心意如何。若她果真看了赵家姑娘,倒也是件好事。赵家姑娘的脾气我知道,稳重能干,才貌双全。谁家能娶到这么一个媳‘妇’,都是大福气。”

  马大夫人忙道“我们并不认识赵家姑娘,只听说她曾在您老人家跟前待过。既然您这样说,那必定是真的。”

  马二夫人则有些不同的意见“可我听别人议论,都说这位姑娘似乎脾气太过厉害了些,伶牙俐齿的,有些得理不饶人。”

  汾阳王太妃笑笑“她也是无奈。她小小年纪要帮着祖母主持家馈,若是个脾气软和的,哪里压得住家下?况且她家里的情形,你们想来也都听说过了。吃了那许多苦头,受不得委屈也是常理。若真个处处忍让了,他们祖孙三个只怕早被吃得骨头都不剩了。”

  听起来汾阳王太妃对赵琇颇为推崇,马大夫人迅速给妯娌递了个眼‘色’,笑着道“您说得有道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若是生于和乐仁善之家,有父母长辈疼爱,有兄弟姐妹们扶持,无忧无虑的,赵家姑娘也不必‘逼’着自己刚强起来了。难为她小小年纪,这般能干,怪不得太妃喜欢她呢。”

  汾阳王太妃听得微笑,似乎颇为满意。

  马二夫人却还有些自己的小心思,装作开玩笑似的问“太妃这么喜欢赵家姑娘,怎么不说给自己的孙子呢?世子也到娶妻的年纪了吧?”

  汾阳王太妃的脸‘色’略淡了些,笑笑说“那算了。我倒是想要个孝顺能干的孙媳‘妇’,可真心疼‘女’儿的人家,又哪里会跟我们王府结亲呢?”

  汾阳王世子年纪只高桢小一点,也是要说亲的年纪了,却是公认的娶妻艰难——他的妻子注定了头会有三重婆婆,三重婆婆还彼此内斗不休,汾阳王后院妻妾争风也‘挺’厉害的。谁嫁了进来做世子妃,注定不会有清静日子过了。

  若汾阳王世子十分优秀,又或是汾阳王有权有势,也罢了,还能吸引几个不懂事的小姑娘。可汾阳王府长年守在嘉定原籍,是闲散宗室,世子本身也较平庸,只是个较本分、老实的年轻宗室子弟而已。谁会不畏头的三重婆婆嫁给他?若有人愿意了,王府也未必看得。

  如此艰难,汾阳王世子的婚事早成了太妃的心病。马二夫人说什么不好?偏要提这个,太妃怎会高兴?若不是看在临沂大长公主面,她早端茶送客了。

  马大夫人要妯娌更有眼‘色’些,早暗示马二夫人不要再说下去了,迅速将话题转到别处去,什么穿衣吃饭看病的拉扯了一大堆,瞧着汾阳王太妃的脸‘色’略好看了些,便立刻拉着妯娌告辞。

  目送两个小辈离开,汾阳王太妃冷哼了一声。她虽不知道临沂大长公主的两个媳‘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也知道她们不会无缘无故跑来给她请安。她这才刚到京城呢,她与临沂大长公主年轻时‘交’情还过得去,可也说不十分要好。对方的媳‘妇’哪里殷勤到特地‘门’请安的地步了?必有所求!说不定,跟广平王世子高桢的婚事有关系呢。

  她喜欢高桢这个侄孙,也喜欢建南侯家的姑娘,才不会叫旁人坏事呢!

  马大夫人离了汾阳王府,刚马车,忍不住抱怨马二夫人“弟妹方才是怎么了?太妃分明很喜欢赵家姑娘,你又何苦说那些不听的话?”

  马二夫人反过来抱怨她了“我才要问嫂子呢,婆婆特地‘交’代的事,我们还不曾跟太妃说,走了,一会儿回到家里,要如何跟婆婆复命呢?”

  马大夫人叹了口气“横竖不过是别人家求婆婆代为说项罢了,能不能成,只看各人运气。太妃既与赵家‘交’好,不肯帮忙也是常理。若是太后果真选定了人,我们再窜下跳的也无用。况且……我并不觉得他们家的‘女’孩儿赵家姑娘强。”

  马二夫人不以为然“刚才你也看见赵家丫头了,那家‘女’儿论相貌,她要强,‘性’情也温柔和顺。一样读书写字,知书达礼的,只是少在外面抛头‘露’面,名声不及赵家丫头。嫂子怎会说她不如呢?”

  马大夫人笑了笑“温柔和顺,也得看是在谁家。若在咱们马家,挑媳‘妇’头一件最要紧的是温柔和顺,否则天天淘气,还怎么过日子?但在广平王府不一样了。他家如今没个人主持主馈,世子妃一过‘门’,得打理庶务,光靠温柔和顺,如何镇得住场子?方才瞧赵家姑娘的眼神、气度,再听太妃对她的推崇,自然要那一家子的‘女’儿强呀。”

  她劝马二夫人“你也收了旁的心思吧。我知道那家子求了婆婆之后,‘私’下又托了你。只是有些事,并不是可以强求的。万一得罪了人,吃亏的还不是你?为了那点子东西,不值得。”

  马二夫人不吭声了,半晌才道“算我不‘插’手,难道旁人不‘插’手了?也罢,看他们各自的造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