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穷婿 第一百二十三章 杨家药传
作者:慕风醉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再说达青离去后,县令和胡至明击掌大笑。。。杨大常连夸表弟足智多谋,略施小计,替他免掉了百两黄金的付出。

  胡至明谦虚地说:“对付一个乡下小子,小菜一碟嘛。”

  可是这事还是给老太太知道了,气得她大骂他们没良心:“人家替我治好了病,你们就这么算计他?”

  杨大常只好答应老娘,以后一定补偿达青,左说右说才消了老太太的气。

  其实这是哄人的,事情过去,谁还提起呢。

  这胡至明拿到了梨膏糖,更是心‘花’怒放,急急赶回京城去了。

  然而没过多久,杨大常的衙‘门’里来了一个人,是胡至明的儿子,见面就哭诉道,他的父亲得罪了太后,被捉进去下了地牢,秋后要被问斩了。

  “怎么回事?”杨大常急问。

  胡至明儿子哭道:“听说我父在这儿‘弄’到了一种特效‘药’,专治肺痨。前些日子皇宫里张榜,悬赏天下,谁能治好太后的咳呛病,赏五品官加万顷良田。我父当即去揭榜应征。谁知,太后用了我父给的‘药’,不知咋的出现异常情况,皇上震怒,认为我父蓄意谋害,要将我家诛灭九族。幸好太后宽厚,不搞株连,只将我父一人治罪,秋后就要被问斩。”

  杨大常急问道:“是不是太后服‘药’后,一个时辰之内就变得爱吵爱闹,爱跳爱蹦,还力气很大了?这是正常反应啊,只要过了一天一夜,等太后再平静下来时,一切的‘毛’病都跟着消退,可以完全康复的。”

  胡至明儿子摇着手:“根本不是爱吵爱闹,爱跳爱蹦,也不是力气变大,而是服下后就不知咋的腹痛难忍,上吐下泻!”

  “什么,上吐下泻?怎么会这样?”

  “就是嘛,太后雪上加霜,险些当场身薨了,你说皇上是不是要震怒了?所以我就想不通,我爹怎么搞的,配的‘药’如果有毒,怎么敢拿去给太后服用?”

  杨大常听得浑身发冷,倒吸一口凉气,同时他也奇怪了,那‘药’明明就是从达青罐中拿出来的,如果是达青自己‘交’给胡至明的,倒有可能是他偷梁换柱给了假的,那是胡至明自己从达青陶罐中掏出的,而且完全瞒着达青的,这个‘药’已经被证明有奇效,服用后病人会先发一阵疯,显得‘精’神大振,像老虎一样有威力,根本不是腹痛难忍,上吐下泻的。

  这到底怎么回事?

  他呆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原因。只好喃喃自语道:“之明啊之明,你这‘交’的是什么运啊,那‘药’明明很有效,怎么你给太后用了,却出这么大纰漏?”突然他脑中一闪,想到了一个人,就是达青。这‘药’既然是达青的,他可能明白这个原因吧。杨大常也知道,就是搞清了这个原因也没用了,反正救不了胡至明,但他总得‘弄’个明白吧。

  杨大常找到了达青,将事情前前后后讲了一遍。

  达青这才清醒过来,原来自己的那半罐‘药’,被胡至明掉了包了,杨大常归还给他的只是胡至明换进去的假‘药’。

  霎时他心里有一万头羊驼在奔腾,为了一百两黄金,你们两个老鬼定下这样的‘奸’计,把他这个忠厚的民男狠狠算计了一把,你们自以为聪明,现在怎么样,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吧。

  杨大常也顾不得县官的架子了,连连向达青赔礼,急切地问:“杜老弟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这‘药’明明有效,更不会吃坏人,太后吃了怎么又是腹痛又是吐泻?”

  但达青连连摇头,说他也不知道哇。

  “可这‘药’是你的,你应该有所明白吧?”杨大常不死心。

  达青淡淡地说:“杨老爷,你那个表弟胡至明不是咬定我啥也不懂,是在招摇撞骗吗?你也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既然当初咬定我对病对‘药’一无所知,现在怎么反倒来向我询问有关‘药’和病的情况呢?这‘药’不是我给胡至明的,他拿去后有没有做了另外的加工?是不是掺了别的东西?这一点你还是去问问胡至明自己吧,我只能说一句,如果只是拿走我的‘药’,没有经过任何添加,加工,就决不会让人吃了腹痛,不会上吐下泻,更不会吃死人,你和胡至明对我的‘药’也经过验证的,我说的没错吧?”

  杨大常听了默然半晌,似有所悟地说:“你说得对,也许是这家伙自作聪明,又在里面添了什么‘药’,想加强‘药’‘性’,结果‘药’‘性’却改了,有了毒了,如今他被押在大理寺大牢,我哪里有资格去问呢,罢了罢了,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作自受吧。”

  说完这番话黯然而去。

  达青朝他的背影呸了一声。

  其实达青是知道原因的,当初老者给他那‘药’时,再三叮嘱过,只能放在陶器或木器中,千万不能用铜器来贮存。

  达青相信,胡至明并不是拿了这‘药’又去作了什么加工,而是换了他的‘药’后放在铜罐里保存的。

  梨膏糖接触铜质,会生成铜绿,那是剧毒的,可以致命!

  太后没有当场死掉,是因为这‘药’存放在铜器中还日短,他从县城回到京城再揭榜进宫给太后诊病,时间也不过短短数日,如果这‘药’放在铜罐过了半年,人的舌头一沾上‘药’就会一命呜呼。

  达青虽然想得出这个因果,但他不信任杨大常,很担心万一自己当面说了这个猜测,杨县令会不会又迁怒于自己,给自己再造一个什么罪名把他抓进去?所以他推说有可能是胡至明拿了‘药’又加了另外的东西,造成‘药’含毒,而杨大常也相信了。

  这个故事到此为止……

  “好了,第二个传说也讲完了。”杨护尊喘了几口气,好像挑了一百斤担子走了几十里路似的。

  我和黑皮旦还是听得很入‘迷’,对于这个结果,我们拍手认为爽。

  黑皮旦问:“最后胡至明怎么样?是不是给斩掉了?”

  杨护尊说那肯定的了,本来想给太后治病,结果差点让太后死掉,这个罪名是谋杀太后,没有斩立决就算便宜他,皇帝决不会听胡至明任何辩护的,秋后问斩铁板上钉钉。

  黑皮旦又问:“那么杨县令呢?他这么坏,明明达青用‘药’治好了他娘,他却翻脸比翻书还快,不想给奖赏,却跟那个狗屎表弟狼狈为‘奸’算计达青,这样一个狗官难道能让他活着吗?”

  我笑了笑说,这只是传奇故事,不要当真。

  杨护尊却认真起来,说这是传奇但不是传说,故事是真实的,就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而那个杨大常其实就是他的祖上。

  “晕啊,你是杨狗官的子孙?难怪也这么坏!”黑皮旦狠狠地讥笑他一句。

  我却觉得这个说法不合理,我问道:“如果你说你是达青的后代,倒说得过去,但你说你是杨大常后代,那么这个‘药’,你怎么会拥有呢?当年达青拿到县衙时只有半罐,是给胡至明换走的,杨家不是没有留下来的吗?”

  黑皮旦也发现了破绽,说是呀,就算这‘药’杨大常留了一点,也不可能留到现在吧,‘药’不是陶器,不是金属特,不是丝织品,怎么可能保存几百年呢?

  杨护尊摆摆手说:“其实这事还有后面一部分,我是有点不忍心说,既然说到这儿了,还是往下说说吧。”

  我猜到了:“是不是你那个祖宗杨大常也得了个不好的结局?”

  “对,他也倒了楣……”

  原来胡至明被押进死牢,准备秋后问斩,而杨县令原本不会有事的,谁知胡至明关押了一段时间,被斩前‘精’神失常,‘乱’咬一气,硬说这‘药’是表兄给的,他受表兄指使要谋害太后的。

  结果,杨大常也难逃一劫,不仅官帽落地,也被抓起来投进监狱。

  “最后呢,也被斩掉了?”黑皮旦问。

  “斩倒没有斩,关到冬天,发配西北去充当兵丁戍边了。”

  “就是像水游浒里的豹子头林冲那样脸上刺字后充军去了?”

  “对,差不多吧。”

  “那么后来回来吗?”

  “怎么还能回来,没过两年就死在那里,埋在黄沙下了。”

  “咎由自取呀,怨不得别人。那么这个‘药’又是怎么回事?”

  杨护尊介绍道,杨大常被抓进监牢后,他的儿子杨硕清觉得事有蹊跷,很想把其中的因果‘弄’个明白,就向‘奶’‘奶’询问那个达青的下落,幸亏那个衙役曾陪达青去过达家,当下杨硕清就叫衙役带路前去找达青,杨老太太深谙其中因果,她告诉孙儿这事达青也受了冤屈,完全是你爹受了你表叔胡至明蛊‘惑’,才出了个烂主意,你爹是想省下那百金的奖赏,而胡至明则看上达青那点‘药’膏,他明知老太后经常有些小病小痛的,如果用这‘药’去给太后吃,定会取得奇效,然后有可能被宣进宫当御医,到时就会飞黄腾达了,所以这次你去找达青先生,要把百两黄金带去,兑现你爹当年食言的奖赏,然后再诚意向他赔罪,最后再虚心向他请教,就是这样,也不知达青会不会说真话。

  杨硕清就特地在城里镖局雇了镖,押着百两黄金,在衙役陪同下去找达青。

  但达青对百两黄金坚辞不受,他说这事自己也有责任,因为自己不懂医,才被胡至明钻了空子,所以他已经找到老郎中,从此要全力学医了,等钻研透了医理,以后再给人治病才能‘胸’有成竹。

  其实是老郎中自己找到他的,因为老郎中年岁大了,生怕自己哪天突然离世,这么高超的医‘药’本领没有传世太可惜了,他之所以一开始没有收达青为徒,是担心达青已经快二十岁,能不能静下心来学呢?

  这次试探地来找他,达青主动向老郎中提出要学医,希望师父能收他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