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穷婿 第三百七十二章 苦债
作者:慕风醉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这天是丧事完成的第二天,亲戚们还来她家表达哀思。,。堂哥宋大国说:“文龙太傻了,如果他确实还不了,我们也不会‘逼’他的。我借给他十万,最后却伤掉了一个兄弟,我也不愿这样啊。”宋大国泣不成声,其他借过钱的人都流了泪。大家都拿出当初宋文龙写给他们的借据,放在桌上。宋大国在宋文龙的遗像下生起一个火盆,就要把那些借据往火盆里扔。

  此时的仲丽惊醒过来,一把攥住了宋大国的手。“不行,大哥,不能烧哇。”

  宋大国劝道:“妹子,文龙人都没有了,我们还拿着借据干什么。烧给他,是想告诉他,我们不再向你家要钱了。”

  仲丽把那些借据抢过来,小心地叠起来。然后她对大家说:“文龙是没了,可我还在,他欠下的债,以后由我来还。只是我挣不了大钱,债要一点一点的还。”

  宋大国忙说:“妹子,你不要这样。我们借钱的人,不是亲戚就是朋友,不会再计较了。”大家都纷纷劝仲丽,还是把借据烧了吧,你们家已经够难了,就当我们帮你们忙吧。

  但债主越这样说,仲丽心里越难过。她坚持要把借据留着,由她保管。

  债主们走了。仲丽对着宋文龙的遗像说:“你没有还上这笔债,心里很惭愧。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啊。你放心,我知道这个理。”

  从此,还债成了仲丽的第一任务。没有人在‘逼’她,是她自己在‘逼’迫自己。每天早上,她早早起‘床’,骑着三轮车,去固定位置设摊卖早点。六岁的儿子也只能先锁在家里。早点卖一个上午,下午就没什么事了。她就把下午的时间也利用起来,去找临时工做。每天要早上五点起‘床’,到晚上11点才睡。

  一年就这样坚持下来,仲丽手上积下了三千多块钱。可就在这时,儿子得了一场大病,送在医院治疗,一下子就‘花’去了一千元。最后仲丽把余下的两千元分成几份,分别还给宋大国和其他的债主,每个债主都给了一点。这是仲丽第一次还钱,也是用行动声明,她确实会还钱的。

  过年了,仲丽只剩下一百块。她给儿子买了一身衣服,‘花’五十元买了点年货。大年初一,本打算闭‘门’不出。可是亲戚朋友们带着礼物来看望他们。宋大国把拿到的钱又拿出来,对仲丽说:“你如果一定要还钱,就还别人的吧,我的钱你不要还了。我跟文龙从小如同亲兄弟,他不在了,我也应该照顾你们。”别的几个债主也要把钱还回来。仲丽坚决地说:“就算是亲兄弟也要明算帐。你们允许我还债时间长一点,就是对我照顾了。”宋大国说:“可你们娘儿俩过得太苦了,孩子还小,他也跟着受累啊。”仲丽说:“我就是要让孩子知道,做人要负责任,决不能逃避。”

  看仲丽这样坚决,宋大国他们也没话说了。

  此后的两三年里,仲丽仍然早起晚睡,辛苦‘操’劳。挣下一点钱,就及时还给债主们。渐渐地,这事传开了,市报都有记者来采访她。随即报上登出了记者的采访录。一时间,仲丽在丈夫死后坚持主动还债的事迹,让这个小城里的人们热议了一阵子。

  这天仲丽卖早点到九点多钟,看看没人了,她正想收摊,有个男人过来,递上一张名片说:“我是永昌公司的经理苏良,我想请你到我公司去工作,你愿意吗?”仲丽一愣,忙问:“我这样一个人,到你们公司能干什么呢?”苏良笑笑说:“我看到了关于你的报道,觉得你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虽然现在只能卖早点,做做临时工,但我相信你很有潜力,到我们公司来,一定会有大出息的。”

  仲丽其实也巴望有个固定的工作。现在卖早点的摊位越摆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临时工也不是天天有。而固定工作不必起早贪黑,工资也有保障。苏良见她答应了,叫她第二天就去报到。

  永昌公司是一家纺织企业,仲丽本以为,苏良会叫她下车间第一线,当纺工。可是报到以后,苏良却安排她坐办公室,当什么宣传科长。仲丽看得出,这个所谓宣传科,是苏老板临时设的。她忙说:“让我下车间当工人吧,我会好好学的。”苏良摇摇头说:“如果只招纺织工,我要多少人有多少人。但我选的是一个合作伙伴。现在先让你过渡一下,马上会叫你当副经理的。”仲丽更是大吃一惊,不知道苏良是什么目的。自己没什么才干也无姿‘色’,如果长得漂亮,倒也可能让这个老板着‘迷’,但她就是普普通的‘女’人啊,苏老板为什么这么器重?

  苏良看出她的疑‘惑’,直言不讳地说:“我已经离婚了,因为妻子是个很势利的人,总是蔑视我没能挣大钱。我以前一直是一个谨慎的人,离婚后下决心办一个企业。现在我的公司还刚刚起步,我心中也很没有底。自从看了你的报道,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特地来邀请你跟我合作。我相信有你在这里,会给我很多勇气的。”

  苏良又介绍,他办这家企业,借了很多钱。前些日子经常吃不好睡不着。但看了她的事迹,‘精’神一振,产生了很大信心。“我想,就算我哪一天失败,欠债了,我也可以向你学,只要生命还在,就可以一点点地还清债务,重新开始。”

  听了苏良的话,仲丽心里很感动。看来这个苏老板也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不是江湖上那种油滑的男人。只是,仲丽两手空空,没资本合作。苏良则说,你就把这个企业当成自己的,‘弄’好了,有你一半,‘弄’不好,都由我来承担。

  既然苏良这么推心置腹,仲丽也废话少说了,认认真真地投入工作。她不是只坐在办公室享福,而是经常下车间,学技术,也跟苏良一起研究市场。她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学生,完全从头学起。几个月后,她对生产管理各方面都了然于‘胸’了。苏良就宣布让她当了副经理。

  到年底了,苏良把一张支票‘交’给她。上面是四万元。仲丽吓了一跳,连忙说:“我不能拿这么多,现在你还在负债经营,有盈利要先还你的债。”苏良笑着说:“照这个趋势,企业三年可以收回投资,还清债务。但我希望你的债先还掉,这样你就有‘精’力全部投到公司里来。”但仲丽知道,自己拿了四万,苏良自己可能没钱过年。她建议各人拿一半。在她的坚持下,苏良只好拿了两万。

  仲丽拿着这两万,除了留下500块过年,全部还给了堂哥他们。

  生活终于‘露’出了曙光。可是前进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正当他们踌躇满志,希望能有更好收益时,却遭遇迎头一击,第二年因国外对中国纺织品进口实行限止,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纺织业一下子受困了。公司生产的产品销不出去,囤积越来越严重。苏良不得不停止生产,让工人们放了假。

  那些日子,苏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整天坐卧不安。银行经常打来电话,催讨贷款。而‘私’人债主也三天两头上‘门’。仲丽虽然也替销路着急,但更担心苏良的状态。她坚持天天去公司,陪着苏良,尽量宽慰他。到下半年,虽然市场稍稍有点回意,但仓库里的囤货却仍无法出手。

  就在这样的萧条中,年关近了。这天苏良告诉仲丽,他准备将囤货卖掉一些,已经联系了买主。仲丽一听价格,马上表示反对,这样太贱卖了,不合算。苏良突然哽咽地说:“马上过年了,我不能让你跟着我辛苦一年,两手空空啊。你得还债,我必须给你一些钱。”仲丽劝道:“我两手空空,你不也是没钱拿吗?我要还债,你不是也得还吗?今年形势不好,咱们硬了头皮熬过去吧。”

  大年三十,仲丽回到家,开‘门’进去,只见儿子强强坐在饭桌前发呆。家里没买电视机,强强手上拿着一本书,眼角边还有泪痕。仲丽举举买回来的一些东西,对强强说:“妈妈马上做年夜饭。”强强却‘抽’‘抽’嗒嗒说:“妈妈,我们就不要过年了。”“为什么?”“我知道,妈妈没有钱。我年夜饭吃点粥也没关系的。”

  强强已经十岁了,他早已理解妈妈的处境。眼看这座小城里的人家都在放鞭炮,多少人家在吃团圆饭了,而他们家还冷锅冷灶,妈妈奔‘波’到这时才回来。仲丽之所以回来晚了,是她一早就把苏良劝回家。因为有些债主选在大年三十上‘门’要账,有可能会动粗,她怕苏良吃亏,不让他留在公司,由她一个人值守。好不容易劝走那些愤怒的债主,她又专‘门’往宋大国和其他几个债主家走了一趟,向他们解释,今年没得钱还了,请他们原谅。

  望着懂事的儿子,仲丽心中一阵辛酸,真想抱着儿子哭一场……